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
1
作者 唐元瑜 池茗 +3 位作者 李柏霖 林志美 赖素玉 马华根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采用“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为开展再生医学及组织损伤修复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分离3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经消毒、漂洗、剪碎、0.1%Ⅱ型胶原酶消... 目的:采用“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为开展再生医学及组织损伤修复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分离3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经消毒、漂洗、剪碎、0.1%Ⅱ型胶原酶消化30 min后,严格精准地控制低糖型DMEM完全培养液用量,进行“半悬浮”原代培养;当细胞生长融合度达到90%时进行传代扩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检测、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原代接种培养6~8 d后,贴壁生长的短梭形细胞铺满皿底,呈“成纤维样”漩涡式排列生长;细胞传代至第8代时其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蝉翼样”变宽分化现象。第4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流式检测结果高表达CD90(97.3%)、CD73(96.7%)、CD44(84.1%),低表达CD34(0.4%)、CD45(8.1%)、CD11b/c(3.6%);诱导成脂、成骨分化实验均为阳性。结论:“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AD-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 原代培养 干细胞表面标志物 三系分化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组织块法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琴 王丽平 +3 位作者 陈芳 李晓明 朱以良 张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建立SD大鼠脂肪干细胞悬浮组织块分离培养法。方法:取正常SD大鼠股沟处脂肪组织,用悬浮组织块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 目的:建立SD大鼠脂肪干细胞悬浮组织块分离培养法。方法:取正常SD大鼠股沟处脂肪组织,用悬浮组织块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44、CD45的表达情况;分别用成脂、成骨诱导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茜素红染色定性鉴定。结果:两种方法体外培养得到的SD大鼠脂肪干细胞形态为梭形纤维样,生长力旺盛,生长曲线为典型的"S"型;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第3代细胞强表达CD29、CD44,CD45表达阴性;细胞成脂诱导培养14 d后,油红O染色为阳性;成骨诱导培养14 d后,茜素红染色为阳性。结论:悬浮组织块法可以分离培养出SD大鼠脂肪干细胞,方法简便,为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组织 SD大鼠脂肪干细胞 分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琴 王丽平 +2 位作者 陈芳 陈利锋 张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建立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悬浮组织块分离培养法。方法:取正常兔膝关节滑膜组织,用悬浮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 目的:建立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悬浮组织块分离培养法。方法:取正常兔膝关节滑膜组织,用悬浮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组织块贴壁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体外培养得到的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形态为长梭形纤维样,细胞生长力较旺盛,生长曲线为典型的"S"形,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第3代细胞强表达波形蛋白。结论:悬浮组织块法可以分离培养出兔成纤样维滑膜细胞,方法简便,效率高,为体外分离培养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组织 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分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悬浮培养的半夏疏松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贵贤 张明生 +3 位作者 李小兰 胡珊珊 韦红边 高晓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1期82-85,94,共5页
用半夏叶片或叶柄作外植体,通过调节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浓度及培养条件,以获得适于悬浮培养的半夏疏松愈伤组织。结果表明,添加2,4-D较NAA诱导的愈伤组织疏松,将叶片接种于MS+2,4-D 1.0 mg/L+6-BA 1.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 用半夏叶片或叶柄作外植体,通过调节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浓度及培养条件,以获得适于悬浮培养的半夏疏松愈伤组织。结果表明,添加2,4-D较NAA诱导的愈伤组织疏松,将叶片接种于MS+2,4-D 1.0 mg/L+6-BA 1.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或叶柄接种于MS+2,4-D 1.0 mg/L+6-BA 1.0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长势较好且疏松,诱导率分别达到100%和95.6%,愈伤组织鲜重分别为0.932 g和0.622 g。将上述愈伤组织以MS+2,4-D 2.0 mg/L+6-BA 1.0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培养基连续继代3次,便获得适于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疏松愈伤组织,从而为半夏人工种子生产必须的同步化高质量人工种胚的培养提供可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疏松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艳芳 毛春娜 +3 位作者 张爱民 薛建平 李佳娣 宋运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275-15276,15292,共3页
[目的]建立半夏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方法]以半夏叶柄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2,4-D、NAA、毒莠定和KT 4种植物生长物质及其配比对疏松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2,4-D和毒莠定对半夏叶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显著,KT和NAA次之。... [目的]建立半夏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方法]以半夏叶柄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2,4-D、NAA、毒莠定和KT 4种植物生长物质及其配比对疏松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2,4-D和毒莠定对半夏叶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显著,KT和NAA次之。诱导半夏叶柄形成疏松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 2,4-D+1.0 mg/L NAA+1.0 mg/L毒莠定+1.5 mg/L KT。[结论]为通过半夏细胞悬浮提取有效成分和生产人工种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柄 疏松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黄花菜组织培养试验初报 被引量:10
6
作者 韩志平 李进 +1 位作者 王丽君 张海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9-72,共4页
以大同黄花菜为材料,采用半粒法取其种子的胚芽端,接种在普通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在MS+6-BA(2mg/L)+NAA(0.1mg/L)培养基上诱导分化成芽,继代培养后抽生叶片,最后在1/2MS+NAA(0.2mg/L)的生根培养基上壮苗生根。结果表明:接种的... 以大同黄花菜为材料,采用半粒法取其种子的胚芽端,接种在普通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在MS+6-BA(2mg/L)+NAA(0.1mg/L)培养基上诱导分化成芽,继代培养后抽生叶片,最后在1/2MS+NAA(0.2mg/L)的生根培养基上壮苗生根。结果表明:接种的种子胚芽端约1/2分化成芽并抽生叶片,其中部分诱导生根形成了完整的黄花菜幼苗。证明半粒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可应用于大同黄花菜的快速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刺激植物组织培养物生长、再生及产物合戍
7
作者 李思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5期22-22,共1页
罗马尼亚‘Stejarul’研究站研究发现,γ射线处理能刺激植物组织培养物生长、再生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照射剂量的作用似乎依处理品种而各不相同。照射剂量为20~30Gy 时,刺激颠茄器官发生愈伤生长和再生,产生大量的快速生长苗,20Gy
关键词 Γ射线 照射剂量 植物组织 培养 研究站 器官发生 次生代谢 毛曼陀罗 希腊毛地黄 细胞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两种途径再生植株生长与繁殖的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蔡鹏 彭正松 罗成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6-788,共3页
对器官发生途径与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半夏组培苗进行了栽培试验,并记录其生长与繁殖特性。结果显示,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培养的半夏组培苗与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半夏组培苗相比,具有长势旺盛,丰富的形态变异,较快的生长速度与较强的繁... 对器官发生途径与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半夏组培苗进行了栽培试验,并记录其生长与繁殖特性。结果显示,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培养的半夏组培苗与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半夏组培苗相比,具有长势旺盛,丰富的形态变异,较快的生长速度与较强的繁殖能力等特点。此外,采用器官发生途径培养半夏组培苗更快捷,成本更低,更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器官发生 体细胞胚胎发生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性能激发细胞培养物形态发生吗?
9
作者 李思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10期23-23,共1页
大量研究报道,离体植物培养物在电场条件下能促进形态发生或胚胎发生(Agricell Report 12:4,1989).Goldsworthy和Rathore曾假设,其余的植物组织培养物在无电控制下失去了天然的等同极性,而一旦外部施加电流时,它们就恢复了此种极性,并... 大量研究报道,离体植物培养物在电场条件下能促进形态发生或胚胎发生(Agricell Report 12:4,1989).Goldsworthy和Rathore曾假设,其余的植物组织培养物在无电控制下失去了天然的等同极性,而一旦外部施加电流时,它们就恢复了此种极性,并有形态发生. 为了检验上述假说,伦敦皇家学院的A.Goldsworthy和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 细胞培养 同极性 植物组织 电极性能 电控制 悬浮培养 胚胎发生 探针测定 器官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原生质体的转化与再分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Thomas K.H. Jianying P. +2 位作者 Leszek A.L. David S.K. 丁效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11期1-4,共4页
水稻遗传工程,不论是籼稻还是粳稻,现已可通过 DNA 直接吸入原生质体并实现完整植株再生来达到。1988年首次获得粳稻转基因植株,接着1990年在籼稻上也得到成功。水稻转基因植株的得率在目前仍很低;已报导的转基因植株数、被转化的基因... 水稻遗传工程,不论是籼稻还是粳稻,现已可通过 DNA 直接吸入原生质体并实现完整植株再生来达到。1988年首次获得粳稻转基因植株,接着1990年在籼稻上也得到成功。水稻转基因植株的得率在目前仍很低;已报导的转基因植株数、被转化的基因及可成功的受体基因型(特别是籼稻品种)等都很少,转化再生过程甚至在同一实验室都很难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品种 籼稻品种 完整植株 愈伤组织 继代 电激 悬浮培养细胞 基因标记 成熟胚 潮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化标志鉴定胚胎发生细胞
11
作者 李思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3-13,共1页
植物组织培养工作者常常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试图从离体培养物再生植株。即使在胚胎发生或器官发生培养中也仅有少部分细胞才具再生能力。因此,早期化学检测培养植物细胞或组织的产胚能力就成为筛选再生株的极其重要的工具。尽管... 植物组织培养工作者常常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试图从离体培养物再生植株。即使在胚胎发生或器官发生培养中也仅有少部分细胞才具再生能力。因此,早期化学检测培养植物细胞或组织的产胚能力就成为筛选再生株的极其重要的工具。尽管有许多关于胚胎发生的标志化学因子的报道。但对于胚胎发生细胞和组织的早期鉴定却尚未有一个有效的通用方法。然而,最近报道胚胎发生细胞的化学标志物种类的增加可能终究会出现这样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生 细胞悬浮培养 离体培养 器官发生 化学因子 生化标志 植物组织培养 早期鉴定 植物细胞 瓦赫宁根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植体去分化和再分化的早期测定
12
作者 李思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10期14-15,共2页
最近,一些研究人员发现,能在形态变异前鉴定出胚胎发生的细胞或组织的生化标记是很有意义的。荷兰 Nijmogen 大学的 F.H.A.Wilms 和 J.Derksen 发现,皮层微管组织(M-Ts)可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去分化和再分化的早期测定。Wilms 和 D... 最近,一些研究人员发现,能在形态变异前鉴定出胚胎发生的细胞或组织的生化标记是很有意义的。荷兰 Nijmogen 大学的 F.H.A.Wilms 和 J.Derksen 发现,皮层微管组织(M-Ts)可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去分化和再分化的早期测定。Wilms 和 Derksen 利用对聚乙二醇包埋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性研究了烟草外植体中 M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分化 形态变异 胚胎发生 细胞悬浮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生化标记 间接免疫荧光 器官发生 芽突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愈伤转化成功
13
作者 孙雷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6期11-12,共2页
Florida大学和Monsanto公司的合作组曾用高速微射轰击法导入3种不同的选择性标记报道基因,产生了稳定转化的愈伤系。玉米和水稻的转化已获成功,只是小麦的转化始终使科学家们为难。California大学前任植物基因表达中心的负责人Michael F... Florida大学和Monsanto公司的合作组曾用高速微射轰击法导入3种不同的选择性标记报道基因,产生了稳定转化的愈伤系。玉米和水稻的转化已获成功,只是小麦的转化始终使科学家们为难。California大学前任植物基因表达中心的负责人Michael Fromm是将此微弹转化法用于玉米的先驱者之一,他正在研究小麦的转化。以前曾成功地在小麦和大麦胚或悬浮培养的细胞中暂时性表达直接射入的基因。另外,小麦胚性悬浮培养物和原生质体培养物都可再生成株。由Sherri Brown、Diane Re和Michael Fromm在Monsan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santo 小麦胚 愈伤组织 报道基因 植物基因 悬浮培养 转化 California 小麦植株 Flori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 育种
14
《麦类文摘》 1994年第5期25-27,共3页
Z940974 DNA 直接导入法在大麦育种中的应用(综述)/赵福宽,刘秉礼…(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大麦科学.-1994.(1).-9~11概括了 DNA 直接导入大麦的方法,并对
关键词 大麦育种 愈伤组织 农学系 花药培养 矮秆基因 悬浮培养 DNA 导入 啤麦 二棱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代疫苗生产技术畅想
15
作者 熊英 《今日养猪业》 2016年第11期56-58,共3页
从组织培养法到细胞培养法,再到悬浮培养法;从全抗原疫苗到基因工程疫苗,再到DNA疫苗,三次疫苗变革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未来将迎来以无疼痛、高效价、使用方便为特点的第四代疫苗技术革命。1796年英国(Jenner)医生总结种牛痘预防天花的... 从组织培养法到细胞培养法,再到悬浮培养法;从全抗原疫苗到基因工程疫苗,再到DNA疫苗,三次疫苗变革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未来将迎来以无疼痛、高效价、使用方便为特点的第四代疫苗技术革命。1796年英国(Jenner)医生总结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经验,从此开始了疫苗的科学发展之路,而真正将疫苗学发展壮大的,是被称为疫苗之父的巴斯德(Paste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疫苗生产 Pasteur 全抗原 巴斯德 悬浮培养 细胞培养 组织培养 疫苗学 基因工程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