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生态农业发展 被引量:60
1
作者 李凤民 徐进章 孙国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901-1909,共9页
首先分析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这里地带性植被极度退化,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治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后,进行生态系统退化关键驱动力的分析,认为,在不同时期,农民的利益驱动始终是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 首先分析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这里地带性植被极度退化,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治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后,进行生态系统退化关键驱动力的分析,认为,在不同时期,农民的利益驱动始终是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演化/退化的关键驱动力。在寻求分析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突破口时,认为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解决农民的需求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而实现这一途径必须提高单产,以减轻更广大土地面积上的生产力需求压力。通过集水、覆盖等措施改善农田水分条件,再配合地膜、化肥,在对农田进行合理管理的情况下,粮食单产可获得持续大幅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集水型生态农业及其景观配置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在一个完整的景观单元内合理配置,形成完整的景观复合生态系统。对这一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实施将推动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并为西部开发中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并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高原 农业生产力 生态环境 降水利用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集水型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覆盖影响中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桃果实生长第三阶段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2
作者 周洲 《中国果业信息》 2015年第10期54-54,共1页
据《Scientia Horticuh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8.012),来自甘肃农业大学的Chenbing Wang等人研究了地面覆盖对中国半干旱黄土高原桃果实生长第三阶段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据《Scientia Horticuh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8.012),来自甘肃农业大学的Chenbing Wang等人研究了地面覆盖对中国半干旱黄土高原桃果实生长第三阶段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人员于2011年和2012年比较了塑料薄膜覆盖(PFM)、秸秆覆盖(SM)和无覆盖(CT)桃果园果实快速生长阶段(第三阶段)的土壤含水量,分析了快速叶绿素荧光(ChlF)、光合性能、果实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特性 半干旱黄土高原 果实生长 地面覆盖 光合性能 黄土高原地区 三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刺槐人工林密度与地上生物量效应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百田 王颖 +3 位作者 郭江红 郑培龙 马丰斌 张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35-39,共5页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山西省方山县人工刺槐林为对象,采用树干解析与称重法,设立标准地对10个不同密度人工刺槐林进行了生长与生物量调查,分析密度对单木和林分生物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8年刺槐林分的地上现存生物量与测树指标D2H和D...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山西省方山县人工刺槐林为对象,采用树干解析与称重法,设立标准地对10个不同密度人工刺槐林进行了生长与生物量调查,分析密度对单木和林分生物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8年刺槐林分的地上现存生物量与测树指标D2H和D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树干和叶的生物量与D2H关系密切,而枝条生物量与D关系密切。刺槐单木总生物量及各部分生物量都是密度的幂函数,但是对林分而言,低密度林分和高密度林分的总生物量都比较高,而处于中间密度林分的生物量较低;林分现存总生物量也呈同一趋势。从总生物量来说,林分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密度不存在线性关系,但是其干材的水分生产效率是随着密度降低而增加的,反映出不同密度水分利用效率的经济价值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 刺槐 人工林密度 地上生物量效应 树干解析 称重法 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玉洁 张武 +2 位作者 陈艳 常倬林 史晋森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6-1422,共7页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的CE-318全自动跟踪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谱基本满足Angstrom关...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的CE-318全自动跟踪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谱基本满足Angstrom关系;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随着波长的增大,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减小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AOD日变化类型主要有单峰型、稳定型、上升型3种。逐日变化特征显示,降水对气溶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湿清除作用,霾的出现导致AOD明显增大;AOD日均值主要集中在0.140.4之间,日极大值在08~11时(北京时,下同)出现的频率最多,H极小值在12~13时、14~17时出现的频率最多。气象条件对AOD有明显的影响,在南风情况下AOD大,东风情况下AOD小,霾与晴天相比,AOD明显增大;对同一波段,风向差别引起的AOD的差异较晴天与霾相比引起的AOD的差异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 CE-318全自动跟踪太阳光度计 AOD AERO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气溶胶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常倬林 张武 +2 位作者 史晋森 陈艳 唐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2006年8月~2007年7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CE-318数据产品,对气溶胶光学厚度,大气可降水量及Angstrom波长指数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常规温压湿资料、PW及Angstrom波长指数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关系.... 利用2006年8月~2007年7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CE-318数据产品,对气溶胶光学厚度,大气可降水量及Angstrom波长指数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常规温压湿资料、PW及Angstrom波长指数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关系.对CE-318反演得到的PW与微波辐射计由神经网络算法得到的水汽总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认为二者对水汽总量测量能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大气可降水量 Angstrom波长指数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 微波辐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立地难度较大的条件下造林技术要点 被引量:4
6
作者 尚琳华 王楠 卢菁 《现代园艺》 2020年第24期167-168,共2页
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干旱地区成为影响黄土高原区域经济的主要因素,在立地难度较大的条件下,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提高造林技术能力,实现荒山绿林目标。分析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立地难度较大的条件下造林技术要点,阐述了黄... 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干旱地区成为影响黄土高原区域经济的主要因素,在立地难度较大的条件下,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提高造林技术能力,实现荒山绿林目标。分析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立地难度较大的条件下造林技术要点,阐述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苗木要求和种植技术要求,提出有效的干旱地区造林苗木防护要求,从而解决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问题,促进黄土高原区域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 立地难度 造林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管理技术
7
作者 郭鹏飞 《种子科技》 2020年第24期87-88,共2页
根据甘肃省会宁县气候特点,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人工草地管理技术进行了论述,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草地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草地建设的管理经验。简述了会宁县紫花苜蓿草地资源概况... 根据甘肃省会宁县气候特点,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人工草地管理技术进行了论述,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草地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草地建设的管理经验。简述了会宁县紫花苜蓿草地资源概况、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监测情况、紫花苜蓿的特性及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管理措施,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 紫花苜蓿 人工草地 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对春小麦农田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88
8
作者 宋秋华 李凤民 +2 位作者 王俊 刘洪升 李世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125-2132,共8页
研究了黄绵土区不同覆膜时期对旱作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关系。丰水的 1 999年 ,土壤微生物数量增长早 ,延续时间长 ,覆膜 60 d微生物数量最高 (3 3 .93 8× 1 0 6 /g dry soil) ,其次为全程覆膜 (3 2 .2 5... 研究了黄绵土区不同覆膜时期对旱作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关系。丰水的 1 999年 ,土壤微生物数量增长早 ,延续时间长 ,覆膜 60 d微生物数量最高 (3 3 .93 8× 1 0 6 /g dry soil) ,其次为全程覆膜 (3 2 .2 5 9× 1 0 6 ) ;干旱的 2 0 0 0年微生物平均数量只有 1 999年的 3 6.5 % ,在后期有一定降水后微生物数量才出现高峰 ,以全程覆膜数量最高(1 4.83 6× 1 0 6 ) ,覆膜 60 d次之 (1 1 .5 2 9× 1 0 6 )。 1 999年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同土壤有机碳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 0 0 0年相关系数几乎全面下降 ,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甚至微生物总量同土壤有机碳之间都已不再显著相关。 1 999年土壤全氮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解磷细菌及微生物总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2 0 0 0年只与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微生物总数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磷含量在 1 999年与解磷细菌显著负相关 ,而在 2 0 0 0年相关已不再显著。两年试验结束后 ,全程覆膜处理有机质下降 2 1 .2 % ,覆膜 60 d处理下降 1 7.2 % ,覆膜 3 0 d和不覆膜处理下降相对较小 (4 .3 %和 6.7% )。由于施用化肥 ,土壤全氮有明显升高。速效磷在 1 999生长季和随后的休闲期都有升高 ,在干旱的 2 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春小麦 农田微生物数量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半干旱黄土高原 有机质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