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检测细菌并革兰分型的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汤伟 汪晓莺 +1 位作者 马国光 褚少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以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及作革兰阴、阳性分型,并与细菌培养法比较。方法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一对通用引物(pm1,pm3)和一条革兰阴性型特异性引物(pm2),以半巢式PCR方法扩增实验室保留菌株的DNA并作出革兰染... 目的以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及作革兰阴、阳性分型,并与细菌培养法比较。方法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一对通用引物(pm1,pm3)和一条革兰阴性型特异性引物(pm2),以半巢式PCR方法扩增实验室保留菌株的DNA并作出革兰染色分型;以人类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HBVDNA阳性血清以及白假丝酵母菌为对照,检测此方法的特异性;采用倍比稀释菌液作敏感性实验;与细菌培养法比较,验证此方法检测临床标本的敏感性。结果对17个实验室保留菌株进行检测,以通用引物对作第1次PCR均得到371bp长度的DNA片段;再以革兰阴性菌特异引物对(pm2,pm3)作第2次PCR,9种阴性菌均得到353bp的DNA片段,而8种阳性菌未被扩增。特异性实验表明,此通用引物与人类基因组DNA、真菌及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实验表明,采用半巢式PCR可检测出3个CFU的细菌。对120份临床标本检测,半巢式PCR检测阳性率(29.2%)显著高于细菌培养法检测阳性率(17.5%)。结论此半巢式PCR检测细菌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并能对细菌进行革兰阴性、阳性分型,可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聚合反应 16SRRNA基因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检测单细胞中时钟基因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袁艳鹏 关云谦 +2 位作者 林庆玲 薛金花 蔡彦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度灵敏的能够在单细胞水平检测时钟基因表达的反转录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nested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ultiplex nested RT-PCR)体系。方法选取核心时钟基因bmal1,clock,per1,p... 目的建立一种高度灵敏的能够在单细胞水平检测时钟基因表达的反转录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nested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ultiplex nested RT-PCR)体系。方法选取核心时钟基因bmal1,clock,per1,per2,cry1和cry2,以及看家基因β-actin,分别设计和优化巢式引物对。以基因质粒为模板,检测巢式多重PCR体系的灵敏度。体外转录得到各个基因的RNA模板,并检测反转录巢式多重PCR体系的灵敏度。使用手动微操作器,显微镜下负压获取悬浮单个NIH/3T3细胞,使用反转录巢式多重PCR体系检测其中目的时钟基因。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整体水平时钟基因表达情况,与单细胞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巢式多重PCR检测体系可以检测出单拷贝质粒DNA。反转录巢式多重PCR能够检测出4拷贝RNA模板。利用上述体系发现,NIH/3T3单细胞中时钟基因环路表达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发现群体水平per1和per2表达的高峰和低谷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单细胞水平per1表达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高度灵敏的用于检测时钟基因表达的反转录巢式多重PCR体系,揭示了单细胞水平时钟基因表达的异质性,也验证了整体水平与单细胞水平时钟基因表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录巢式多重聚合链式反应 时钟基因 单细胞 NIH/3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多聚酶基因
3
作者 周琳 钱景 Harder TC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 msn PCR)在研究巨细胞病毒 ( CMV) DNA多聚酶基因 ( UL -54)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 8例心肺移植患者血标本中提取 DNA,以 CMV-UL 54为模板 ,自行设计 6条特异性引物 ,建立 msn PCR扩增系统。扩增... 目的 :探讨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 msn PCR)在研究巨细胞病毒 ( CMV) DNA多聚酶基因 ( UL -54)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 8例心肺移植患者血标本中提取 DNA,以 CMV-UL 54为模板 ,自行设计 6条特异性引物 ,建立 msn PCR扩增系统。扩增产物在 DNA测序仪上自动测序。结果 :msn PCR能扩增出 42 7bp和 1 0 52 bp两条目的片段 ,扩增产物测序表明存在导致氨基酸改变的碱基有义突变。结论 :msn PCR扩增结合测序 ,可检测 CMV-UL 54的 7个功能区目片段中的碱基突变 ,msn PCR比普通 PCR更加省时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属 器官移植 多重巢式聚合反应 多聚基因 DNA C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3型半巢式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志 郝占武 +3 位作者 杨旭兵 张美晶 吴发兴 李晓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1期81-84,共4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方法,以Gen Bank上登陆的我国PCV-3全基因组为参考毒株,设计3条引物,建立了PCV-3半巢式PCR诊断方法。本方法可以扩增出大小为249 bp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而猪圆环病毒1型和2型、猪伪狂犬...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方法,以Gen Bank上登陆的我国PCV-3全基因组为参考毒株,设计3条引物,建立了PCV-3半巢式PCR诊断方法。本方法可以扩增出大小为249 bp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而猪圆环病毒1型和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等对照样品均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将PCV-3的阳性DNA稀释后作为模板,发现半巢式PCR的检测极限可以达到5×10^(-3)μg/m L。对临床80份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半巢式PCR的阳性检出率可以达到27.5%(22/80),而常规PCR的检出率仅为6.25%(5/80)。检测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半巢式PCR方法较为准确、特异和敏感,适用于PCV-3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巢式-聚合链式反应 快速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半巢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慧平 冯会权 +5 位作者 巴彩凤 尤立娜 王凯 廉长红 林小丰 石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为能够更加准确、敏感的检测出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M.suis),本试验建立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emi-nested PCR)。方法利用Oligo 6.0和Primer 5.0软件设计筛选出... 目的为能够更加准确、敏感的检测出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M.suis),本试验建立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emi-nested PCR)。方法利用Oligo 6.0和Primer 5.0软件设计筛选出合适的PCR引物,经酶切分析和半巢式PCR进一步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同时与普通PCR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测得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AJ504999)同源性为100%。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设计的PCR引物不能从弓形虫、链球菌、大肠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条带。通过敏感性试验,半巢式PCR诊断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出0.12fg的标准模板DNA。通过与普通PCR比较,证明本试验建立的半巢式PCR更具敏感性和实用性。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半巢式PCR诊断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实用等特点,为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巢式聚合反应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半巢式PCR检测无创性标本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增柱 张怿 +1 位作者 姜洪杰 安亦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4-66,共3页
目的无创性诊断卡氏肺施子虫肺炎。方法采用一对半引物进行半巢式DHFR-PCR检测实验大鼠无创性标本——支气管液、血清及活检标本——肺及肝脏组织中的卡氏肺孢子虫DNA。结果从59只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中采集到的上... 目的无创性诊断卡氏肺施子虫肺炎。方法采用一对半引物进行半巢式DHFR-PCR检测实验大鼠无创性标本——支气管液、血清及活检标本——肺及肝脏组织中的卡氏肺孢子虫DNA。结果从59只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中采集到的上述4种标本,卡氏肺孢子虫DNA的半巢式DHFR-PCR检出率分别为72.7%(32/44),37.3%(22/59),94.9%(56/59)和36.4%(8/22),而DHFR-PCR的检出率则仅为25%,13.6%,71.2%和9.1%。12只轻度感染的PCP大鼠的无创性标本中卡氏肺孢子虫DNA的检出率由刚提高至41.7%。正常鼠标本及各种病原体对照的半巢式DHFR-PCR均为阴性。结论用半巢式DHFR-PCR无创性地诊断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具有敏感、特异、省时、省力等优点;本文在血和肝中检出卡氏肺孢子虫DNA,提示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模型中存在虫血症和肺外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聚合反应 巢式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定量RT-PCR法检测赤霞珠葡萄白藜芦醇合酶STS基因的表达
7
作者 张晓丽 秦晨亮 代红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756-758,763,共4页
以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 L.)为材料,以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合酶(STS)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期建立适于检测该基因表达的RT-PCR试验体系。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58... 以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 L.)为材料,以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合酶(STS)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期建立适于检测该基因表达的RT-PCR试验体系。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58℃,扩增循环31次的时候,STS基因能够进行较好的扩增。在赤霞珠葡萄浆果发育的过程中,花后20、50 d STS基因表达量较少,在花后80 d表达量增到最大,花后110 d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 L.) 白藜芦醇合(STS)基因 定量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小麦TaMlo-A1c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丽娜 牛吉山 于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68-1371,共4页
以小麦稳定表达的肌动蛋白基因(Actin)作为对照,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RT-PCR)技术,对与抗白粉病有关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L.)TaMlo-A1c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aMlo-A1c基因在小麦的叶、茎、根中均表达,... 以小麦稳定表达的肌动蛋白基因(Actin)作为对照,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RT-PCR)技术,对与抗白粉病有关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L.)TaMlo-A1c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aMlo-A1c基因在小麦的叶、茎、根中均表达,穗中不表达,在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DC.)E.O.Speerf.sp.triticiEm.Marchal,Bgt)诱导不同时间后小麦叶片中的表达稍微有所增强。研究表明,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小麦基因表达,具有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和可靠性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表达 TaMto—Alc基因 肌动蛋白基因 定量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名红 陈毅坚 +2 位作者 叶艳青 苏源 李成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30,33,共4页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RT-PCR)以其灵敏、简捷及特异性高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着重对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半定量RT-PCR法在基因表达研究...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RT-PCR)以其灵敏、简捷及特异性高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着重对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半定量RT-PCR法在基因表达研究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基因表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度巢式PCR方法扩增HBV全长基因组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天英 陈清瑞 +3 位作者 杨炳春 陈仕海 袁权 葛胜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7-950,共4页
探讨一种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扩增的灵敏度高、广谱性好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CR)方法,适用于较低病毒拷贝数标本的HBVDNA扩增.通过设计两套通用巢式引物。实现对各基因型(A,B,C,D,E,G)HBV均具有较高的扩... 探讨一种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扩增的灵敏度高、广谱性好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CR)方法,适用于较低病毒拷贝数标本的HBVDNA扩增.通过设计两套通用巢式引物。实现对各基因型(A,B,C,D,E,G)HBV均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采用两步法分段扩增HBV基因组,对两段目的产物进行测序拼接获得HBV的全基因序列.应用本方法对4组病毒拷贝量(IU/mL)分别为:〉1.0×10^4,1.0×10^3~1.0×10^,2.0×10^2~1.0×10^3,〈2.0×10^2的100份血清标本进行全长基因组扩增,其中75份获得阳性结果,各组阳性率依次为:100%,66.7%,60%,25%.有效扩增灵敏度为2.0×10^2~1.0×10^3IU/mL;而一步法只在病毒拷贝量〉1.0×10^4 IU/mL的标本组中获得15份阳性结果,总的阳性率仅为15%,说明该方法扩增灵敏度明显高于一步法.因此。本方法为HBV流行病学调查研究HBV基因组序列提供了更高的灵敏度,可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组 巢式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PCR检测人微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DNA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增庆 黄咏梅 +1 位作者 乔福元 李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 从临床流行病学的角度 ,对新的人微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DNA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检测方法的效度及信度进行评价 ,探索其运用于临床筛查B19病毒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以国内目前常用的结构蛋白DNA巢式PCR检测结果 ,并结合孕妇... 目的 从临床流行病学的角度 ,对新的人微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DNA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检测方法的效度及信度进行评价 ,探索其运用于临床筛查B19病毒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以国内目前常用的结构蛋白DNA巢式PCR检测结果 ,并结合孕妇的典型临床表现作为诊断标准 ,将 30例孕妇分为B19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组 ,对非结构蛋白DNA巢式PCR的检测结果进行效度及信度评价。结果 新的检测方法血清标本的灵敏度可达 10 0 % ,组织标本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血清标本 ,联合试验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或特异度。结论 非结构蛋白DNA巢式PCR检测方法是一种特异、敏感、简便、快速诊断B19病毒感染的新方法。在临床筛查中 ,血清标本的检测优于组织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微小病毒 B19 非结构蛋白 DNA 巢式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孕激素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的调控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飞 石必枝 吴兴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4,177,共5页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在肝癌细胞中对于α - 1 ,6岩藻糖基转移酶表达的调控。方法 通过对SMMC- 772 1细胞分别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浓度给予雌二醇和孕酮处理 ,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形态学的改变 ,并进行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小扁...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在肝癌细胞中对于α - 1 ,6岩藻糖基转移酶表达的调控。方法 通过对SMMC- 772 1细胞分别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浓度给予雌二醇和孕酮处理 ,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形态学的改变 ,并进行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小扁豆凝集素 (LCA)印迹分析以检测α - 1 ,6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 (FUT8)转录水平和底物蛋白核心岩藻糖基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雌激素能明显上调FUT8基因的转录 ,并显著提高Mr 为1 35× 1 0 3 、1 0 0× 1 0 3 和 6 0× 1 0 3 LCA反应阳性的糖蛋白的表达水平 ,同时改善了细胞的生长状态 ;而孕激素则可以明显下调FUT8基因的转录 ,并显著降低Mr 为 1 35× 1 0 3 、1 1 5× 1 0 3 、1 0 0× 1 0 3 和 6 0× 1 0 3 的LCA反应阳性的糖蛋白的表达水平 ,同时改变了细胞的正常形态。结论 雌孕激素能通过调节α - 1 ,6岩藻糖基转移酶的表达 ,改变靶蛋白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 ,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糖基转移 雌孕激素 人肝癌细胞 SMMC-7721细胞 调控 聚合链式反应 细胞生长状态 小扁豆凝集素 转移基因 不同浓度 不同时间 印迹分析 转录水平 发生发展 糖基化 糖蛋白 表达 雌二醇 形态学 逆转录 定量 雌激素 LCA 靶蛋白 Mr 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59122品系的特异性检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文涛 杨蓉 +4 位作者 陆姣 张南 罗云波 何景 黄昆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使用反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了转基因玉米59122的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两段侧翼序列,并据其左侧侧翼序列设计了具品系特异性的引物,运用半巢式PCR技术建立了59122的品系特异性二重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100bp,横跨pat终... 使用反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了转基因玉米59122的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两段侧翼序列,并据其左侧侧翼序列设计了具品系特异性的引物,运用半巢式PCR技术建立了59122的品系特异性二重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100bp,横跨pat终止子与转基因玉米侧翼基因之间。以转基因玉米59122、MON863、MON810、GA21、NK603,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和转基因油菜GT73等为材料,证明本方法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具有高特异性。本方法在检测59122时,确定出连接体系中线性DNA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ng/μL左右,检出限达到0.1%,灵敏度为38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因此可准确、快速、高效地检测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或作为常规PCR定性检测后的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品系特异性检测 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反向聚合链式反应 二重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川毛霉型豆豉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总量与区系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索化夷 赵欣 +4 位作者 骞宇 陈娟 李键 张玉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24-131,共8页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配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永川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生态演化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川豆豉在制曲过程中霉菌和细菌呈对数增长,进入后发酵阶段菌落总数快速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永川豆豉在制曲前期有多...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配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永川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生态演化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川豆豉在制曲过程中霉菌和细菌呈对数增长,进入后发酵阶段菌落总数快速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永川豆豉在制曲前期有多种乳酸菌生长,后期乳酸菌受霉菌增长抑制,种类减少。在后发酵阶段奥德赛芽孢杆菌(Bacillus odysseyi)、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oligofermentans)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lindneri)是优势菌群。同时在制曲初期也发现了费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等杂菌生长。永川豆豉制曲阶段优势霉菌是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同时伴有有性根霉(Rhizopus sexualis)、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大孢联轭霉(Syzygites megalocarpus)、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的生长,后发酵阶段有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sp.)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川豆豉 微生物区系 巢式聚合链式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 被引量:6
15
作者 鲁继荣 王玥 +3 位作者 张一宁 付文永 王敏 张宏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4,40,共3页
为了解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与小儿哮喘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哮喘患儿Cpn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采用微量免疫荧光(MIF)试验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nPCR)2种方法对45例哮喘发作期患儿及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Cpn检测。结果 :①哮喘组14例nPCR检... 为了解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与小儿哮喘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哮喘患儿Cpn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采用微量免疫荧光(MIF)试验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nPCR)2种方法对45例哮喘发作期患儿及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Cpn检测。结果 :①哮喘组14例nPCR检测阳性 ,对照组1例阳性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表明Cpn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密切相关。②14例nPCR检测阳性患儿在随后的发作中5例 (35.71 %)仍为阳性 ,表明哮喘患儿中慢性或重复Cpn感染较常见。③就诊或住院后5例Cpn感染哮喘患儿接受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其中3例病情缓解 ,表明对Cpn感染哮喘患儿进行抗Cpn治疗是必要的。④经全自动荧光测序 ,随机抽取的2例阳性标本和Cpn标准株 (CWL_29)的nPCR产物DNA序列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 微量免疫荧光 巢式聚合链式反应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病原的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丽慧 邱文 +2 位作者 张唯一 李斌 谢关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2-306,共5页
为明确从褐条病稻苗上分离出来的病原细菌并与西瓜果斑病菌相区分,对该病原特性进行了研究。分离获得6株褐条病致病菌,其中4株经主要细菌学特性、菌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FAME)、电镜观察、Nested-PCR鉴定及与3株水稻细... 为明确从褐条病稻苗上分离出来的病原细菌并与西瓜果斑病菌相区分,对该病原特性进行了研究。分离获得6株褐条病致病菌,其中4株经主要细菌学特性、菌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FAME)、电镜观察、Nested-PCR鉴定及与3株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标准菌株和2株西瓜果斑病标准菌株的比较,证实了该病是由单极鞭革兰氏阴性细菌Aci-dovorax avenae ssp.avenae引起的。FAME将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误鉴定为西瓜果斑病菌,而用Biolog和nested-PCR鉴定能得到准确的鉴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表型鉴定 电镜观察 巢式聚合链式反应 褐条病病菌 西瓜果斑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or8表达与枳生理落叶及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坤 龙桂友 +3 位作者 袁飞荣 焦徕 邓子牛 饶力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8-421,共4页
将干径粗度相近的2年生枳实生容器苗60株从田间移入温室(20~25℃),以田间10株为对照.从2008年11月14日至2009年1月3日,每10d从温室随机搬出3株置于田间,研究枳叶片中Ptcor8的表达与枳生理落叶及环境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室里的枳冬... 将干径粗度相近的2年生枳实生容器苗60株从田间移入温室(20~25℃),以田间10株为对照.从2008年11月14日至2009年1月3日,每10d从温室随机搬出3株置于田间,研究枳叶片中Ptcor8的表达与枳生理落叶及环境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室里的枳冬季不落叶;从温室搬至田间的枳,随着搬出温室时间的延后,其落叶期推迟;12月中旬后搬出温室的枳,即使经历冬季低温也不落叶.在落叶和未落叶的枳叶片中,均能检测到Ptcor8的表达,qPCR结果表明,Ptcor8的表达与枳的生理落叶无关,其表达量的明显增加与骤然降温和持续低温有关,与低温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or8 温度 生理落叶 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Amh和SOX9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昊伟 王倩 +3 位作者 荣萍 付春雪 贾沛轩 曲宪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5-279,共5页
文章研究了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基因和Sry相关高泳动类非组蛋白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2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及关系,进而推断其基因表达通路,为研究黄鳝性逆... 文章研究了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基因和Sry相关高泳动类非组蛋白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2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及关系,进而推断其基因表达通路,为研究黄鳝性逆转过程中基因的调控理论奠定基础。文章提取黄鳝Ⅰ龄卵巢(Ⅱ期卵巢)、Ⅲ龄卵巢、Ⅱ龄间期性腺早期、Ⅱ龄间期性腺后期、Ⅲ龄精巢5个时期的性腺组织RNA并反转录成cDNA,通过半定量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其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Amh和SOX9基因在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没有特异性,随着卵巢的败育和精巢的发育,表达量明显升高。Amh基因在Ⅲ龄精巢表达有显著增高,SOX9基因的表达量高于Amh(Ⅲ龄精巢例外)。Amh和SOX9基因的表达呈现正相关,后期Amh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可能是由于存在一个诱导SOX9基因表达的信号,两者在黄鳝性逆转过程及精巢的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可能存在Amh—SOX9基因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呼肠孤病毒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晓飞 殷安国 +3 位作者 张媛 罗军 孙晓梅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3-68,共6页
目的建立树鼩呼肠孤病毒(TRV)RT-nPCR检测方法,为树鼩的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从三批野外来源的具有感染临床症状的树鼩粪便中分离得到三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根据GenBank中已发... 目的建立树鼩呼肠孤病毒(TRV)RT-nPCR检测方法,为树鼩的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从三批野外来源的具有感染临床症状的树鼩粪便中分离得到三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MRV L1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合成巢式引物,对所分离的三株树鼩呼肠孤病毒(TRV1、TRV2、TRV3)的RNA进行RT-nPCR扩增,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应用RT-nPCR方法对25只野外来源的相同症状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检测。结果针对分离到的三株树鼩呼肠孤病毒的RNA进行RT-nPCR扩增,均得到513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培养细胞及甲肝病毒、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阴性对照均未扩增出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可检测到的最小RNA模板浓度为0.01 pg/μL。25只树鼩粪便样本经RT-nPCR检测,有14只TRV阳性,其中死亡动物组10只,检出率为100%;存活动物组15只,检出率为27%。结论建立的TRV RT-nPCR检测方法特异、敏感、稳定,可用于TRV的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 反转录巢式聚合链式反应 巢式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5省猪呼肠孤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覃盼 王经纬 +3 位作者 王斌 雷喜梅 李龙 黄耀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1-638,共8页
从核酸和抗体水平对我国东部5省猪呼肠孤病毒的流行情况进行研究。针对L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了猪呼肠孤病毒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013—2... 从核酸和抗体水平对我国东部5省猪呼肠孤病毒的流行情况进行研究。针对L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了猪呼肠孤病毒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013—2014年从浙江、江西、山东、河南、黑龙江等5省共58个猪场采集的224份腹泻猪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建立了血清型3型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和以病毒衣壳蛋白δ1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别测定了37份腹泻猪血清样品中和抗体滴度和抗σ1 Ig G抗体水平。结果表明,从55个猪场中共检出147份阳性样品,猪场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分别为94.8%和65.6%。在37份血清样本中,中和抗体效价高于4的有33份(89.2%);而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在450 nm处的吸光度值高于临界值(0.32)的样品为32份(86.49%),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比较可靠。此外,利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了2015—2016年从江西、河南、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省收集的262份具有腹泻症状的母猪、初生仔猪和3周龄断奶仔猪血清样品。结果表明,抗σ1 Ig G抗体检出率为84.4%。根据核酸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我们认为呼肠孤病毒广泛存在于中国东部5省各个猪场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基因 巢式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中和抗体 σ1蛋白 间接联免疫吸附测定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