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岛电视台阿语新闻频道的成功策略探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宫承波 王维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8,共4页
本文从外部环境、报道方式、制作理念、新闻框架和传播定位五个方面,对半岛电视台阿拉伯语新闻频道的成功策略进行分析,并从立足本土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国际接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两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电视新闻频道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半岛阿拉伯语新闻频道 成功策略 立足本土 接轨国际 新闻专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伯语言知识讲座(一)
2
作者 虞晓贞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4年第1期58-62,共5页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传播科学技术和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创造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就,对语言的研究,可以从历史上某个阶段开始,也可以超越历史时期和地理界限,从语言的产生、变化、发展等方面去论述。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各...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传播科学技术和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创造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就,对语言的研究,可以从历史上某个阶段开始,也可以超越历史时期和地理界限,从语言的产生、变化、发展等方面去论述。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各异,他们使用的语言也各不相同,因而各种语言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学习一种语言,入门阶段通常是从模仿发声和学说话开始,再借助于课本依次学习单音、复合音、音节、单词、词重音、短句和语调等。学习期间,除听取教员的讲解外,还必须阅读一些译文参考资料,以使了解这门语言的构词、组句等语法现象,从而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并能实践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半岛 文学语言 阿拉伯语 方言 知识讲座 伊斯兰教 《古兰经》 历史音变 部落 短元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卜散记
3
作者 邬亚茹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7年第4期56-56,共1页
也门共和国的伊卜城在阿拉伯半岛的几座古老城市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她坐落在海拔2400多公尺的巴坦山的山坡上,背靠青山,远离沙漠,隔山与红海相望.在历史上她有“里瓦埃哈达”之称,“里瓦埃哈达”在阿拉伯语中是绿洲... 也门共和国的伊卜城在阿拉伯半岛的几座古老城市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她坐落在海拔2400多公尺的巴坦山的山坡上,背靠青山,远离沙漠,隔山与红海相望.在历史上她有“里瓦埃哈达”之称,“里瓦埃哈达”在阿拉伯语中是绿洲之城的意思,说明这里的自然环境在多沙漠的半岛地区,是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半岛 公共场所 半岛地区 打扮得漂漂亮亮 自然环境 自然条件 阿拉伯语 农牧业基地 地理位置 继续发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也门及海湾地区方言中的相似现象
4
作者 郭宝华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4年第3期60-63,共4页
阿拉伯世界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家众多,部落纷繁。7世纪初,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统一后,便展开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运动,不仅将伊斯兰教传至被征服地区,而且还促进了阿拉伯语的传播。但是,阿拉伯半岛自古部落林立,各部落在语言... 阿拉伯世界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家众多,部落纷繁。7世纪初,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统一后,便展开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运动,不仅将伊斯兰教传至被征服地区,而且还促进了阿拉伯语的传播。但是,阿拉伯半岛自古部落林立,各部落在语言习惯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以部落为基础的各远征军在被征服区域的长期驻扎,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原因引起的阿拉伯部落迁徙活动,将这些部落的语言习惯带到了他们生活的新天地,并且影响了当地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环境的变迁,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且渗透着某些阿拉伯部落语言习惯的各种方言,使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呈现出通用阿拉伯语与千姿百态的阿拉伯方言并存的局面。 不同地区的方言在语言习惯上固然有很多差别,但历史上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其方言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鉴于也门与海湾地区有陆路走廊相通,阿拉伯半岛与苏丹隔红海相望,也门人曾是伊斯兰征服运动的主力军,盖哈坦人及阿拉伯半岛中部的一些部落曾西渡红海迁居苏丹或东涉沙漠迁居阿拉伯湾沿岸等情况,这三个地区的主要方言,存在相似现象,现将词法方面的某些相似现象简述如下: 一、将一些词中的读成 苏丹方言将等读成也门人将读成阿联酋人将读成。 有些阿拉伯语言学者将这种现象归结于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地区 语言习惯 阿拉伯语 方言 阿拉伯半岛 部落 苏丹人 也门人 伊斯兰教 相似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联酋大学简介
5
作者 张志华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4年第2期65-64,共2页
1976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成立不久,国家即颁布第4号法令,筹建阿联酋大学.因大学设在艾因城,故亦称艾因大学.该法令第1条规定阿联酋大学为独立的阿拉伯伊斯兰大学.第3条规定大学的宗旨为:1.致力于培养科学、文化、文学、艺术、技术等专... 1976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成立不久,国家即颁布第4号法令,筹建阿联酋大学.因大学设在艾因城,故亦称艾因大学.该法令第1条规定阿联酋大学为独立的阿拉伯伊斯兰大学.第3条规定大学的宗旨为:1.致力于培养科学、文化、文学、艺术、技术等专业人材;在伊斯兰价值与传统阿拉伯文化基础上发展各种科学,造就具有人道主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2.注重科学研究,鼓励服务社会,促进科学发局3.主管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尤其阿拉伯半岛和海湾国家文化史的研究工作;4.注意加强同阿拉伯和其他外国大学、高等教育学院和学术机构之间的文化科学联系,为此,可以在互利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文化学术交流协议.第4号法第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联酋 阿拉伯联合酋长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阿拉伯半岛 文化学术交流 人道主义 阿拉伯文化 科学研究 阿拉伯语 体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勒斯坦人的起源
6
作者 王凤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5年第1期39-40,14,共3页
巴勒斯坦人是谁?他们的起源如何?这是分析阿以冲突的第一步,有助于说明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益,无疑这需从巴勒斯坦的历史变迁说起。
关键词 巴勒斯坦地区 巴勒斯坦人 希伯来人 阿拉伯语 公元前 犹太人 阿拉伯 阿拉伯半岛 叙利亚 伊斯兰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外语思维”和“思维外语”
7
作者 彭金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4年第6期52-61,共10页
论“外语思维”和“思维外语”彭金熬(一)引论语言具有民族特点。即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所形成的言语和表达的思想,另一个民族也可用其本民族的语言来形成和表达。我国文学理论家刘勰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 论“外语思维”和“思维外语”彭金熬(一)引论语言具有民族特点。即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所形成的言语和表达的思想,另一个民族也可用其本民族的语言来形成和表达。我国文学理论家刘勰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思维 阿拉伯语 阿拉伯半岛 语言结构 汉语 伊斯兰教 思维意识 贝杜因人 人的思维方式 语言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