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改变的作用 |
王义全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4 |
0 |
|
2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是怎样提出和确定的 |
李曙新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1996 |
2
|
|
3
|
浅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 |
李凤敏
|
《成才之路》
|
2009 |
0 |
|
4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
项忠
|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
2022 |
0 |
|
5
|
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姬丽红
|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
2009 |
0 |
|
6
|
何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毕凤芹
|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
2008 |
0 |
|
7
|
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思考 |
李时岳
|
《中共党史研究》
|
1988 |
0 |
|
8
|
毛泽东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逻辑体系及历史贡献 |
杨二美
|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关于当前社会语言现象的对话 |
金开诚
舒年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0
|
“中国国情和70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及其经验”学术讨论会综述 |
周溯源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1
|
略论孙中山反封建思想的演变 |
刘兴华
|
《北方论丛》
CSSCI
|
1993 |
0 |
|
12
|
封建盛世的炫烂画卷——评《中国历史五大盛世》 |
史昌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3
|
中国近代史分期之我见——兼谈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问题 |
唐建增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1989 |
1
|
|
14
|
试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
王丽荣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6 |
1
|
|
15
|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革命哲学史略 |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77 |
0 |
|
16
|
孙中山19世纪末对社会主义的求索 |
宋士堂
|
《北方论丛》
CSSCI
|
1991 |
0 |
|
17
|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
苏梅珠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2 |
0 |
|
18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历史前提 |
信德初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
1998 |
0 |
|
19
|
全面正确地把握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
费雅君
|
《青海教育》
|
1998 |
0 |
|
20
|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
汤锐祥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