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_(60)和CuPc形成的有机半导体异质结作为阳极修饰层实现高效的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1
作者 陈伟华 王华 +3 位作者 赵波 苗艳勤 王忠强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6-1642,共7页
利用C_(60)和Cu Pc形成有机半导体异质结作为阳极ITO修饰层,制备了高效绿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与常规MoO_3阳极修饰层相比,C_(60)(5 nm)/Cu Pc(25 nm)面异质结修饰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EQE)提高了12%和11%,分别为60... 利用C_(60)和Cu Pc形成有机半导体异质结作为阳极ITO修饰层,制备了高效绿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与常规MoO_3阳极修饰层相比,C_(60)(5 nm)/Cu Pc(25 nm)面异质结修饰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EQE)提高了12%和11%,分别为60 cd/A和16.8%;而Cu Pc∶C_(60)(30 nm,50%)体异质结修饰器件则提高了26%和27%,分别为67 cd/A和19.3%。高的器件效率一方面归因于C_(60)与Cu Pc异质结界面处积累的电荷会在电压的作用下形成高效的电荷分离和空穴注入,另一方面归因于异质结具有吸收绿光光子形成光生载流子的光伏效应。利用Cu Pc∶C_(60)体异质结修饰阳极的器件由于具有更高效的电荷积累、更合适的空穴传输性、更平衡的载流子复合和更好的光伏特性,器件效率要比C_(60)/Cu Pc更优。研究表明,这种基于C_(60)与Cu Pc的有机半导体异质结可作为优越的ITO阳极修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异质 阳极修饰层 效率 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异质结燃料电池发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子元 邹晗 +2 位作者 赵建永 王军 王法泽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2,共4页
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T-SOFC)极具商业化应用前景,而低温工作状态下高性能电解质材料仍是巨大的挑战。基于n型氧化锌和p型氧化镍构建PN半导体异质结材料体系,并将其作为固态电解质应用于LT-SOFC,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T-SOFC)极具商业化应用前景,而低温工作状态下高性能电解质材料仍是巨大的挑战。基于n型氧化锌和p型氧化镍构建PN半导体异质结材料体系,并将其作为固态电解质应用于LT-SOFC,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实验表征。实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比例ZnO-NiO电池的性能,其中最佳组分7ZnO-3NiO在550℃开路电压为0.964 V,瞬时最大功率密度为644 mW/cm^(2)。结合半导体异质结和能带理论从机理上解释了该电池的性能表现,半导体异质结的应用和能带设计对未来低温燃料电池的研究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异质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内建电场 能带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夹层对半导体异质结能带偏移的影响
3
作者 徐彭寿 徐世红 +4 位作者 朱警生 刘先明 麻茂生 张裕恒 许振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用光电发射的方法研究了碱金属夹层对Ge和Ⅲ-Ⅴ族半导体异质结形成和能带偏移的影响.实验表明,价带偏移(ΔEv)与夹层厚度有关.0.5MLCs和1MLNa可使Ge/InP(100)及Ge/GaAs(100)的ΔEv的值... 用光电发射的方法研究了碱金属夹层对Ge和Ⅲ-Ⅴ族半导体异质结形成和能带偏移的影响.实验表明,价带偏移(ΔEv)与夹层厚度有关.0.5MLCs和1MLNa可使Ge/InP(100)及Ge/GaAs(100)的ΔEv的值分别增加0.20eV和0.18eV.碱金属与衬底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界面偶极矩的改变是导致ΔEv改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半导体异质 能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所等在二维半导体异质结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4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01-2001,共1页
近日,中科院半导体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康俊,在李京波研究员、李树深院士和夏建白院士的研究团队中,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汪林望博士研究组合作,在二维半导体异质结的基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 近日,中科院半导体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康俊,在李京波研究员、李树深院士和夏建白院士的研究团队中,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汪林望博士研究组合作,在二维半导体异质结的基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9月30日美国化学学会主办的《纳米快报》(NanoLetters)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异质 二维 美国化学学会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基础研究 博士生 超晶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物构所半导体纳米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5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6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福建物质构研究所 半导体异质 光催化材料 国家重点实验室 纳米 中国科学院 可控合成 构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N的变截面压电半导体纤维力学特性研究
6
作者 吴文锐 房凯 +1 位作者 李鹏 钱征华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6-693,共8页
为了研究任意截面形状的压电半导体纤维的力学特性,提出了基于物理信息的神经网络模型,应用深度学习算法求解复杂的变系数偏微分方程。以变截面压电半导体纤维的静态拉伸为例,构造深度神经网络作为试函数,将其代入控制方程形成残差,并... 为了研究任意截面形状的压电半导体纤维的力学特性,提出了基于物理信息的神经网络模型,应用深度学习算法求解复杂的变系数偏微分方程。以变截面压电半导体纤维的静态拉伸为例,构造深度神经网络作为试函数,将其代入控制方程形成残差,并作为机器学习的加权损失函数,进而通过深度机器学习技术逼近数值解。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能够求解任意截面形状压电半导体材料的线性和非线性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电势 半导体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半导体多聚物肖特基器件
7
作者 周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1年第3期41-42,共2页
在器件的制备方面,半导体多聚物很快地取代了了无机半导体。多聚物易于合成且可以获得薄膜形状。J.Kanicki 等人已经用块状和薄膜多聚物制成了金属/导电多聚物异质结。金属/多聚物结主要用于器件制备。器件的性能取决于结的电学特性。... 在器件的制备方面,半导体多聚物很快地取代了了无机半导体。多聚物易于合成且可以获得薄膜形状。J.Kanicki 等人已经用块状和薄膜多聚物制成了金属/导电多聚物异质结。金属/多聚物结主要用于器件制备。器件的性能取决于结的电学特性。如果金属的功函数低于 p 型多聚物,则此种金属可制作整流接触,反之可制作欧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物 无机半导体 欧姆接触 异质 半导体结 肖特基 功函数 电化学沉积 反向偏压 击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诱导CuCo_(2)S_(4)@CuCo_(2)O_(4)异质结催化剂的构筑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8
作者 霍西学 于晓婷 +2 位作者 李慧 迟忠美 王琼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2,共6页
利用一步水热法结合原位硫化策略成功制备了具有丰富孔隙和紧密异质结界面的CuCo_(2)S_(4)@CuCo_(2)O_(4)半导体催化剂,层级多孔的形貌有效地提高了催化剂的光捕获能力,异质结内建电场和低能垒界面协同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定向转移与分离... 利用一步水热法结合原位硫化策略成功制备了具有丰富孔隙和紧密异质结界面的CuCo_(2)S_(4)@CuCo_(2)O_(4)半导体催化剂,层级多孔的形貌有效地提高了催化剂的光捕获能力,异质结内建电场和低能垒界面协同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定向转移与分离,进而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控硫源的加入量,CuCo_(2)S_(4)@CuCo_(2)O_(4)-3对双氯芬酸和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为81.9%和90.3%,对Cr^(6+)的还原率可达73.9%。催化剂展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循环稳定性,CuCo_(2)S_(4)@CuCo_(2)O_(4)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均有较好的催化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异质 光催化 双氯芬酸 罗丹明B Cr^(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伏特效应的内涵、研究现状及展望
9
作者 林世权 丁相天 +2 位作者 李港 郑明理 刘检华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66,共19页
旨在探讨摩擦伏特效应及其在能量收集与智能传感器中的应用。半导体异质结界面发生滑动时,摩擦会激发界面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在半导体界面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迁移,产生直流电,这一过程被称为摩擦伏特效应。基于摩擦伏特效应的机械... 旨在探讨摩擦伏特效应及其在能量收集与智能传感器中的应用。半导体异质结界面发生滑动时,摩擦会激发界面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在半导体界面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迁移,产生直流电,这一过程被称为摩擦伏特效应。基于摩擦伏特效应的机械能收集器件被称为摩擦伏特纳米发电机。摩擦伏特纳米发电机能够直接输出直流电,且具有低阻抗的输出特性,因此受到广泛关注。首先阐述摩擦伏特效应的内涵,总结摩擦伏特效应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电子-空穴对激发机制与界面电场形成机理。其次介绍摩擦伏特效应在能量收集以及智能传感方面的应用及其优化方法。围绕摩擦伏特效应中的能量传输规律,提出摩擦伏特效应研究中的摩擦学问题以及表界面工程问题,以及几何结构非对称和摩擦诱导界面非对称因素对摩擦伏特效应存在潜在贡献的观点。最后指出摩擦伏特效应未来的研究将呈现多元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优化材料的表面结构、提高稳定性、输出功率以及耐久性将成为摩擦伏特纳米发电机发展的关键方向。通过这些技术突破,稳定性、输出功率以及耐久性全面提升,摩擦伏特效应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部署,并在智能传感、环境监测、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伏特效应 摩擦起电 半导体异质 摩擦能量耗散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t-Schottky electrocatalysts for water splitting
10
作者 PAN Jing FU Danfei +2 位作者 YANG Hao LUO Bifu YANG Zhongjie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00-1319,共20页
The electron configuration of the active sites can be effectively modulated by regulating the inherent nanostructure of the electrocatalysts,thereby enhancing their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To tackle the unexplore... The electron configuration of the active sites can be effectively modulated by regulating the inherent nanostructure of the electrocatalysts,thereby enhancing their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To tackle the unexplored challenge of substantial electrochemical overpotential,surface reconstruction has emerged as a necessary strategy.Focusing on key aspects such as Janus structures,overflow effects,the d-band center displacement hypothesis,and interface coupling related to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is essential for water electrolysis.Emerging as frontrunners among next-generation electrocatalysts,Mott-Schottky(M-S)catalysts feature a heterojunction formed between a metal and a semiconductor,offering customizable and predictable interfacial synergy.This review offers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f the processes driving the hydrogen 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s(HER and OER),highlighting the benefits of employing nanoscale transition metal nitrides,carbides,oxides,and phosphides in M-S heterointerface catalysts.Furthermore,the challenges,limitations,and future prospects of employing M-S heterostructured catalysts for water splitting are thorough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t-Schottky electrocatalysts water splitting HETEROJUNCTIONS SEMICONDU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光催化材料的电子结构调控与应用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文林 许春花 +4 位作者 孙萌飞 王羽龙 李然 张玉琦 王记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8,共14页
首先综述了基于二维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调控方式,包括厚度调节、元素掺杂、缺陷工程和异质结的设计等。其次,由于半导体异质结在减少光生电子空穴复合速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着重介绍了由二维材料与其它不同维数的半导体界面组成的异... 首先综述了基于二维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调控方式,包括厚度调节、元素掺杂、缺陷工程和异质结的设计等。其次,由于半导体异质结在减少光生电子空穴复合速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着重介绍了由二维材料与其它不同维数的半导体界面组成的异质结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新型二维光催化材料在析氢、CO2还原、固氮和污染物降解等方面的应用。总结文献可知,二维材料与块体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面存在大量的活性位点、能更有效地分离催化剂中的载流子、合适的能带结构、可调节的光吸收区等特点。文末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二维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光催化 电子构调控 应用进展 半导体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th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AlX and InX(X=N,P,As,Sb)
12
作者 HE Zhihao DING Jiafu +1 位作者 WANG Yunjie SU Xin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7-1019,共13页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s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based semiconductors(AlX,X=N,P,As,Sb)and indium-based semiconductors(InX,X=N,P,As,Sb)as potential materi...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s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based semiconductors(AlX,X=N,P,As,Sb)and indium-based semiconductors(InX,X=N,P,As,Sb)as potential materials for optical devices.Band structure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except for InSb,all other compounds are direct bandgap semiconductors,with AlN exhibiting a bandgap of 3.245 eV.The valence band maximum of these eight compounds primarily stems from the p-orbitals of Al/In and X.In contrast,the conduction band minimum is influenced by all orbitals,with a predominant contribution from the p-orbitals.The static dielectric constant increased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t cell volume.Compared to AlX and InX with larger X atoms,AlN and InN showed broader absorption spectra in the near-ultraviolet region and higher photoelectric conductance.Regar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AlN and InN displayed greater shear and bulk modulus than the other compounds.Moreover,among these eight crystal types,a higher modulus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light loss function value,indicating that AlN and InN have superio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a wider spectral range in optoelectronic mater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ium‑based semiconductor indium‑based semiconductor first principle electronic structure opt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SiC超结LDMOSFET的短路和温度特性
13
作者 阳治雄 曾荣周 +2 位作者 吴振珲 廖淋圆 李中启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1-1076,共6页
Si/SiC超结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SJ-LDMOSFET)能有效改善Si SJ-LDMOSFET阻断电压低、温度特性差和短路可靠性低的问题。采用TCAD软件对Si SJ-LDMOSFET和Si/SiC SJ-LDMOSFET的短路和温度特性进行研究。当环境温度从300 K... Si/SiC超结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SJ-LDMOSFET)能有效改善Si SJ-LDMOSFET阻断电压低、温度特性差和短路可靠性低的问题。采用TCAD软件对Si SJ-LDMOSFET和Si/SiC SJ-LDMOSFET的短路和温度特性进行研究。当环境温度从300 K上升到400 K时,Si/SiC SJ-LDMOSFET内部最高温度均低于Si SJ-LDMOSFET,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自热效应的能力;Si/SiC SJ-LDMOSFET的击穿电压基本保持不变,且饱和电流退化率较低。发生短路时,Si/SiC SJ-LDMOSFET内部最高温度上升率要明显小于Si SJ-LDMOSFET。在环境温度为300 K和400 K时,Si/SiC SJ-LDMOSFET的短路维持时间相对于Si SJ-LDMOSFET分别增加了230%和266.7%。研究结果显示Si/SiC SJ-LDMOSFET在高温下具有更好的温度稳定性和抗短路能力,适用于高温、高压和高短路可靠性要求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SJ-LDMOSFET) Si/SiC异质 击穿 短路 温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栅光谱仪前置和后置分光构型下光调制反射谱应用的不同特征
14
作者 詹嘉 查访星 顾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5-620,共6页
光调制反射光谱因其高灵敏的特性而广泛的用于研究半导体及其表面与界面特性。基于光栅光谱仪其测量光路根据分光顺序的不同可以分为前置分光构型(暗构型)与后置分光构型(亮构型)。本文以InP/In_(0.52)Ga_(0.48)As/InP异质结外延结构为... 光调制反射光谱因其高灵敏的特性而广泛的用于研究半导体及其表面与界面特性。基于光栅光谱仪其测量光路根据分光顺序的不同可以分为前置分光构型(暗构型)与后置分光构型(亮构型)。本文以InP/In_(0.52)Ga_(0.48)As/InP异质结外延结构为例,阐述了两种光路构型的不同特点和适用条件。揭示前分光构型能很好地分离荧光谱线与调制谱线;后分光构型则有利于采用较强调制激光而有效提取荧光较弱的电子结构信息。后分光构型实验中还观察到,当使用低能量激光(1064 nm)只调制激发窄带隙的InGaAs层时,却观察到宽带隙InP的谱线形的反常现象。这起源于光生载流子的界面电场调制作用,表明界面激发的后分光构型可作为一种非接触“电调制”方法而方便地应用于宽带半导体的异质外延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调制反射光谱 半导体异质 INGAAS/INP 内建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质及异质外延生长InSb中可控的p型和n型掺杂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福英 《红外与激光技术》 CSCD 1994年第5期50-55,共6页
本文对在InSb及GaAs衬底上用分子束外延生长的InSb分别以Be和Si作p型和n型的掺杂作了研究。当衬底温度超过340℃时,利用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在InSb衬底上生长时,发现Be向表面有反常迁移现象。而在GaAs... 本文对在InSb及GaAs衬底上用分子束外延生长的InSb分别以Be和Si作p型和n型的掺杂作了研究。当衬底温度超过340℃时,利用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在InSb衬底上生长时,发现Be向表面有反常迁移现象。而在GaAs衬底上生长的掺Be的InSb薄膜中未发现这种迁移。在掺Si的InSb膜中也未发现掺杂剂的再分布现象。InSb中Be的掺杂效率约是GaAs中的一半,若想使Si在InSb中的掺杂效率达到其在GaAs中的掺杂效率,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将衬底温度维持在<340℃。利用低温生长技术,可生长出呈现二维电子气体特性的Si△-掺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磁输运特性 外延生长 半导体结 锑化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Si/SiGe的CMOS电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舒斌 张鹤鸣 +1 位作者 任冬玲 王伟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7-40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应变Si/SiGe异质结CMOS结构,采用张应变Si作n-MOSFET沟道,压应变SiGe作p-MOSFET沟道,n-MOSFET与p-MOSFET采用垂直层叠结构,二者共用一个多晶SiGe栅电极。分析了该结构的电学特性与器件的几何结构参数和材料物理参数的关系,而... 提出了一种应变Si/SiGe异质结CMOS结构,采用张应变Si作n-MOSFET沟道,压应变SiGe作p-MOSFET沟道,n-MOSFET与p-MOSFET采用垂直层叠结构,二者共用一个多晶SiGe栅电极。分析了该结构的电学特性与器件的几何结构参数和材料物理参数的关系,而且还给出了这种器件结构作为反相器的一个应用,模拟了其传输特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垂直层叠共栅结构应变Si/SiGe HCMOS结构合理、器件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应变SI 应变SiGe 垂直层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绝缘介电陶瓷片的低压驱动ZnS:Mn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17
作者 邸建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6-18,共3页
采用BaTiO_3陶瓷片作为绝缘层,制备出具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结构的ZnS:Mn交流薄膜电致发光(EL)器件。我们发现EL特性与介电常数、绝缘陶瓷片的损耗及ZnS:Mn发光层的结晶性能有很密切的关系。制备了具有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 采用BaTiO_3陶瓷片作为绝缘层,制备出具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结构的ZnS:Mn交流薄膜电致发光(EL)器件。我们发现EL特性与介电常数、绝缘陶瓷片的损耗及ZnS:Mn发光层的结晶性能有很密切的关系。制备了具有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的发光层的EL器件,得到最大亮度为6300cdm^(-1),发光效率为11lmW^(-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致发光 ZNS:MN 发光层 介电陶瓷 最大亮度 MOCVD 陶瓷片 晶性能 半导体结 损耗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激元热载流子光电探测器研究进展(续)
18
作者 邱开放 翟爱平 +3 位作者 王文艳 李国辉 郝玉英 崔艳霞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9-254,共6页
4其他方式激发SPP效应前文介绍了目前用来激发SPP效应最常见的几种方式,但研究者们也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了SPP效应的激发,改善了器件的光电性能。最早研究的是利用棱镜耦合来激发SPP[82-85]。激发方式主要分为Kretschmann结构[83]和Otto[... 4其他方式激发SPP效应前文介绍了目前用来激发SPP效应最常见的几种方式,但研究者们也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了SPP效应的激发,改善了器件的光电性能。最早研究的是利用棱镜耦合来激发SPP[82-85]。激发方式主要分为Kretschmann结构[83]和Otto[82]结构,如图16(a)和(b)所示,图中θi为光的入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载流子 光电探测器 光电探测器件 等离激元 半导体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材反映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特征
19
作者 范印哲 《中国大学教学》 1985年第4期7-9,共3页
科学,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永远处于有规律的运动之中,并影响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工具,理应同科技发展相适应,因而也必然有其合乎规律的特征。下面对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 科学,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永远处于有规律的运动之中,并影响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工具,理应同科技发展相适应,因而也必然有其合乎规律的特征。下面对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形成阶段的特征这里是指伴随新的科学发现而创立一个新的学科,培养相应人才所用的新学科的教材的形成。其过程可用下面方框图表示。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承认科学事实的独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理 半导体物理学 异质 半导体结 教材建设 激光物理 发射电流 学科领域 理论力学 概念 思维形式 统计物理学 非平衡 构造力学 学科体系 教学内容 能带 电子能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本建 张森 +9 位作者 郝晓斌 文东岳 赵继文 王伟华 刘康 曹文鑫 代兵 杨磊 韩杰才 朱嘉琦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1-813,共13页
微机电系统、深空、深海探测任务等对于长效、便携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位素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稳定,可以在高低温、无太阳光照等极端环境下持续不断地为月球车、海底探测器等提供能量。作为同位素电池中的主要类型,辐... 微机电系统、深空、深海探测任务等对于长效、便携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位素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稳定,可以在高低温、无太阳光照等极端环境下持续不断地为月球车、海底探测器等提供能量。作为同位素电池中的主要类型,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由于其理论能量转换效率高、易于微型化被广泛研究,并已经成功应用于心脏起搏器。宽禁带的半导体换能结器件制作的同位素电池能够获得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宽禁带半导体中的代表金刚石具有5.5 eV的禁带宽度与耐辐射的特性,使其成为制作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换能结器件的最佳选择。随着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发展,金刚石晶体的外延技术突飞猛进,为金刚石半导体器件的发展打下了材料基础。本文对比了常见的同位素电池换能结用半导体材料和辐射源材料的特性,介绍了辐射伏特效应的基本原理,接着对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并汇总了有关金刚石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研究的文献,通过各个参数,如开路电压、转换效率等的对比,指出了目前金刚石同位素电池发展的状态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金刚石与其他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异质pn结目前的性能与应用情况,给出了基于金刚石异质pn结的高性能同位素电池的结构设计,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电池 辐射伏特效应 金刚石 肖特基器件 开路电压 半导体换能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