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缘体上硅功率半导体单芯片集成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龙 刘斯扬 +5 位作者 孙伟锋 马杰 盘成务 何乃龙 张森 苏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4-526,共13页
利用单芯片集成技术制造的智能功率芯片具有体积小、寄生小、损耗低等方面的优势,其技术难度远高于传统的多芯片、单封装形式的智能功率模块.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片智能功率芯片的架构与技术需求;然后,探讨了绝缘体上硅功率半导体单芯片集... 利用单芯片集成技术制造的智能功率芯片具有体积小、寄生小、损耗低等方面的优势,其技术难度远高于传统的多芯片、单封装形式的智能功率模块.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片智能功率芯片的架构与技术需求;然后,探讨了绝缘体上硅功率半导体单芯片集成的工艺流程和器件类型;接着,总结了高压横向IGBT器件技术、续流二极管器件技术、LDMOS器件技术的特征和效果;此外,还讨论了单片智能功率芯片的相关可靠性问题,包括高压互连线效应和低温雪崩不稳定.本课题组在功率半导体集成型器件的电流能力、关断速度、短路承受能力、反向恢复峰值电流、安全工作区、高压互连线屏蔽、低温可靠性等关键特性优化或可靠性提升方面进行了自主创新,构建了基于绝缘体上硅的功率半导体单芯片集成技术,并成功研制了单片智能功率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半导体 绝缘体上 集成 功率集成电路 功率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个可直接兼容硅芯片的锗锡半导体激光器
2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99-300,共2页
来自尤里希旗下“皮特格林贝格研究所”(PGI-9)和“保罗谢勒研究所”(Paul Scherrel’In—stitute)的科学家们已经用锗和锡制成了实验用的附件,并目.在硅晶片上进行了测试。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兼容 研究所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硅晶片上合成DNA的新方法
3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合成 DNA 英国泰恩河滨纽卡斯尔大学 半导体 烷基化 连结 核苷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圆片加工工序之间充氮清洗200mmSMIF槽的好处(英文)
4
作者 ChristopherWiebe SammerA.Abu-Zaid +1 位作者 P.E. HaifengZhang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47,共8页
For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several nitrogen(N2) purge experi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a200-mm SMIF Pod full of bare silicon wafers. Vari-ous N2 inlet flow rat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changes in oxygen (O... For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several nitrogen(N2) purge experi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a200-mm SMIF Pod full of bare silicon wafers. Vari-ous N2 inlet flow rat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changes in oxygen (O2) and moisture (H2O) concen-trations with time. As expected, it is found that asthe N2 flow rate increases, the O2 and moisture con-centrations inside the Pod decrease. Initially, thereduction in O2 and moisture concentrations is veryrapid (convection dominated), and slows down atlower concentrations and becomes diffusiondominated. The leak back rate of O2 and moistureinto the Pod was also analyzed by measuring O2 andmoisture concentrations without N2 flow into thepod, and with a trickle charge (very slow flow) ofN2. It was noticed that the leak back rates of O2 andmoisture is fast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retention,and slows down when the O2 and moisture concen-trations reach higher levels. With trickle charge ofN2, it is found that the O2 and moisture concentra-tions inside the Pod can be maintained at very lowlevels for a long time.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the effects ofN2 purge on limiting the growth of native oxides areexplored. The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extending theallowable HF Poly deglaze to Tungsten Silicide depo-sition queue time is analyzed. Extension of the al-lowable queue time provides two benefits. First,utilization of upstream wafer HF cleaning equipmentis improved due to reduced dependence on an idledownstream deposition chamber. Second, HF re-cleaning is eliminated. Increased exposure duringHF re-cleaning results in residues at the Polysiliconto Tungsten Silicide interface which later causeblocked etch (reduced yield). It is concluded thatas a result of the N2 purge, the queue time betweenHF deglaze and DCS deposition can be increasedwithout any negative impact resulting from nativeoxide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充氮清洗 200mmSMIF槽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反馈式静电悬浮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章海军 黄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2-77,共6页
本文主要讨论光电反馈式静电悬浮的理论问题. 研究在静电场作用下导电悬浮体的静电感应机制和绝缘悬浮体的静电极化机理,推导出悬浮体表面的感应电荷或极化电荷的计算公式,以及作用于悬浮体上的静电悬浮力的计算公式,在理论上揭示... 本文主要讨论光电反馈式静电悬浮的理论问题. 研究在静电场作用下导电悬浮体的静电感应机制和绝缘悬浮体的静电极化机理,推导出悬浮体表面的感应电荷或极化电荷的计算公式,以及作用于悬浮体上的静电悬浮力的计算公式,在理论上揭示了静电力与电极电压、电极面积、悬浮间距及悬浮体电学特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导电悬浮体表面的感应电荷量比绝缘悬浮体表面的极化电荷量多,因此前者所受的静电悬浮力比后者大,但两者均可实现静电悬浮,这些结论与实验结果完全符合. 本文工作为实现静电悬浮的光电反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悬浮 静电感应 光电反馈式 半导体硅wafer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制出新型柔性太阳能电池
6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7-437,共1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课题组基于应用广泛的半导体硅材料,采用金属纳米结构的热电子注入方法,设计出一种可在近红外区域进行光电转换且具有力学柔性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太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课题组基于应用广泛的半导体硅材料,采用金属纳米结构的热电子注入方法,设计出一种可在近红外区域进行光电转换且具有力学柔性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太阳能电池都是针对可见光进行吸收,占太阳光52%的近红外光并没有得到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 半导体 光电转换 研究成果 纳米 光吸收性能 纳米线 纳米化 注入方法 光伏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技术讲座(五)
7
作者 王宗信 谢万新 《煤炭工程》 1987年第7期26-29,共4页
第五讲 应变式传感器 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和半导体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分应变片式和固态压阻式两类,广泛用于应变、应力、力、压力、扭矩、加速度等各种非电量测量。 一、应变片式传感器 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核心是电阻应... 第五讲 应变式传感器 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和半导体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分应变片式和固态压阻式两类,广泛用于应变、应力、力、压力、扭矩、加速度等各种非电量测量。 一、应变片式传感器 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核心是电阻应变片。除工程中直接把应变片贴于构件表面,或做成专用传感器来测量应变、应力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压阻式 应变电阻效应 半导体材料 非电量 构件表 灵敏系数 弹性敏感元件 自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