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典型半寄生植物毛叶钝果寄生的生物量分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岳喜明 缪宁 +3 位作者 马瑞 李桾溢 陶琼 薛盼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为深入理解半寄生植物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生存策略,对西南典型半寄生植物毛叶钝果寄生(Taxillus nigrans)的生物量分配模式和异速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以长度(L)或基径(BD)为自变量的个体生物量(TB)回归模型:TB=0.0027L^(2.3077)... 为深入理解半寄生植物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生存策略,对西南典型半寄生植物毛叶钝果寄生(Taxillus nigrans)的生物量分配模式和异速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以长度(L)或基径(BD)为自变量的个体生物量(TB)回归模型:TB=0.0027L^(2.3077),TB=134.99BD^(3.334),TB=4.35L+8.34BD–183.85。结果表明,毛叶钝果寄生在幼龄和非幼龄阶段的生物量分配占比分别为叶>茎>吸器和茎>叶>吸器。在幼龄阶段,毛叶钝果寄生吸器和植冠(叶、茎和果实)间呈等速生长关系;在非幼龄阶段,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不完全符合异速分配理论,叶与吸器间的异速生长指数(1.01)显著高于异速分配理论的假设值(0.75)(P<0.001),而茎与吸器间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P=0.001)。毛叶钝果寄生独特的生物量分配模式以及异速生长特征有利于其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钝果寄生 半寄生植物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生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寄生植物寄生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振双 杨富成 +1 位作者 王胜坤 陆俊锟 《温带林业研究》 2018年第1期30-36,共7页
半寄生植物广泛分布于各类生态系统中。这类植物依靠特殊的寄生吸盘与寄主植物形成寄生关系,从寄主植物中摄取所需的水分、有机溶质和无机盐等,以维持自身的生长与发育。半寄生植物会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多数半寄生植物会给人类的农林... 半寄生植物广泛分布于各类生态系统中。这类植物依靠特殊的寄生吸盘与寄主植物形成寄生关系,从寄主植物中摄取所需的水分、有机溶质和无机盐等,以维持自身的生长与发育。半寄生植物会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多数半寄生植物会给人类的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也有少数檀香属等半寄生植物能提供名贵的心材与精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半寄生植物在调控群落结构、丰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半寄生植物吸盘形成与结构、寄主种类偏好性、气体交换、养分摄取、信息交换等寄生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半寄生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控制半寄生植物的应用研究及发展趋势,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半寄生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寄生植物 寄生机理 寄主植物 吸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头果半寄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勇鹏 景跃波 +2 位作者 卯吉华 李荣波 李孙玲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2,共7页
蒜头果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濒危保护植物,因其种仁油脂中富含神经酸而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但人工种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于2016年12月对云南省广南县天然分布区蒜头果的根系进行了调查,发现其根部具有特殊的瘤状结构,依形态特... 蒜头果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濒危保护植物,因其种仁油脂中富含神经酸而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但人工种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于2016年12月对云南省广南县天然分布区蒜头果的根系进行了调查,发现其根部具有特殊的瘤状结构,依形态特征观察判定该结构为吸器,蒜头果是一种根部半寄生植物.进一步通过对寄生结构的切片观察和配置寄主植物的共培养盆栽试验,证实了蒜头果的半寄生特性.盆栽试验发现蒜头果幼苗在无寄主植物伴生的条件下也能存活,但能与多种寄主植物形成寄生关系,对寄主种类选择的专一性不强.蒜头果自身的根系间会互相形成很多吸器,具有明显的自寄生现象.因寄主植物的不同,蒜头果在寄主植物根系上形成的吸器和自寄生吸器的数量、 平均直径、 最大直径、 自寄生吸器所占比例及苗木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蒜头果对寄主植物有较明显的偏好性.蒜头果幼苗与吊兰表现出紧密的寄生关系,无论是吸器数量还是苗木生物量指标都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在蒜头果人工种植中吊兰作为寄主植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解决目前蒜头果人工种植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促进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繁育及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半寄生植物 寄主植物 吸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素异质性分布和马先蒿寄生对长芒棒头草生长发育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玉清 隋晓琳 +2 位作者 张婷 李艳梅 李爱荣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38-1848,共11页
无论在农田还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异质性普遍存在。植物具有感知土壤养分异质性的能力,并通过调节根系生物量分配及空间分布以获取更多资源。了解寄生胁迫在不同养分条件下对寄主生长发育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对解析寄主应对寄... 无论在农田还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异质性普遍存在。植物具有感知土壤养分异质性的能力,并通过调节根系生物量分配及空间分布以获取更多资源。了解寄生胁迫在不同养分条件下对寄主生长发育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对解析寄主应对寄生胁迫和养分胁迫的适应策略,进而指导寄生性杂草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采用分根试验,通过对寄主分根,并控制根室两侧氮供应水平及寄生胁迫程度,考察了氮胁迫及两种寄主依赖程度不同的马先蒿的寄生对寄主长芒棒头草生长发育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氮水平与马先蒿寄生均可显著影响长芒棒头草生物量及根冠比,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其中土壤氮水平为主要影响因子。(2)两种马先蒿对长芒棒头草的危害程度不同。在NPK和2NPK处理时,三色马先蒿的寄生显著降低长芒棒头草生物量(茎叶:37.1%、51.5%;根系:35.6%、63.6%);在NPK处理时,大王马先蒿的寄生显著增加长芒棒头草生物量(茎叶:29.9%,根系:61.2%)。(3)长芒棒头草的根系生长和空间分布受氮营养的异质分布和寄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感知养分空间分布及调节根系生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水平 马先蒿 根部半寄生植物 根系空间分布 分根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头果幼苗衰退过程中组织养分含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秋平 李云驹 +2 位作者 李悦 薛瑞娟 李爱荣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在没有寄主植物存在的情况下,蒜头果幼苗长势随独立生长时间延长而逐渐衰退是一种普遍现象。为解析蒜头果幼苗衰退过程中组织养分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该研究比较了独立生长半年、两年和三年的蒜头果植株各部分组织中N、P、K元素浓度变化... 在没有寄主植物存在的情况下,蒜头果幼苗长势随独立生长时间延长而逐渐衰退是一种普遍现象。为解析蒜头果幼苗衰退过程中组织养分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该研究比较了独立生长半年、两年和三年的蒜头果植株各部分组织中N、P、K元素浓度变化,并用组织切片染色法定性评估了这些不同衰退程度幼苗的根和茎杆中淀粉分布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蒜头果幼苗在衰退过程中,除侧根中K浓度逐渐升高外,其余器官中组织N、P、K浓度逐渐降低,叶片N/P比逐渐失衡,衰退程度不同的幼苗所受的养分胁迫类型存在差异,其中独立生长半年的蒜头果幼苗主要受N供应不足的限制(平均N/P比11.33),两年后转为P限制(平均N/P比17.81),三年后蒜头果幼苗叶片N/P比严重失衡(均值52.46),活力极低,不适合用于造林。(2)植株淀粉含量水平逐渐降低,独立生长三年后蒜头果幼苗植株中淀粉消耗殆尽。幼苗茎根交界处、根顶膨大处、主根及侧根的淀粉含量水平在不同衰退程度的幼苗间差异均较显著,表明淀粉含量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幼苗活力的重要参考,其中侧根可以作为微创法检测幼苗活力的理想取样部位。鉴于独立生长的蒜头果幼苗活力逐渐衰退与组织养分含量降低有关,在蒜头果育苗过程中应合理补给矿质元素、配植优良寄主植物并尽早移栽,以免因幼苗活力衰退而导致造林成活率降低。该研究结果为寻找评估蒜头果幼苗活力的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并为育苗过程中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部半寄生植物 大量矿质元素 淀粉 组织切片染色 幼苗活力 珍稀特有植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种子萌发特性对轮叶马先蒿种群扩张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隋晓琳 李爱荣 管开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9-1104,共6页
轮叶马先蒿(Pedicularis verticillata)是一种根部半寄生性杂草,在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迅速蔓延,严重危害了当地畜牧业的利用和发展。通过分析巴音布鲁克草原近30年的气候变化并结合轮叶马先蒿种子的萌发特性和传播特点,探讨气候因素对... 轮叶马先蒿(Pedicularis verticillata)是一种根部半寄生性杂草,在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迅速蔓延,严重危害了当地畜牧业的利用和发展。通过分析巴音布鲁克草原近30年的气候变化并结合轮叶马先蒿种子的萌发特性和传播特点,探讨气候因素对近些年来轮叶马先蒿种群在巴音布鲁克草原迅速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1)1980—2010年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轮叶马先蒿生长季内的日平均温,最高温,最低温均表现出增高趋势,且气候倾向率在0.3℃(10 a)左右;此外马先蒿生长季内的有效积温和年积温也有显著的增长,增幅分别为48.755℃(10 a)和61.469℃(10 a);生长季内的平均降雨量和年均降水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多,每10年的增幅在20 mm以上;说明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气候朝着"暖湿化"的方向发展。2)轮叶马先蒿种子具有循环休眠的现象,属条件休眠状态。而这个状态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变化所影响,萌发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提高。室温储藏和赤霉素处理下轮叶马先蒿种子在3/16℃和5/20℃这2个变温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50%以上;而湿冷层积处理中种子的萌发率虽然也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但5/20℃时的最大萌发率仅为(44.44±2.94)%。3)巴音布鲁克草原气候的"暖湿化"变化有利于轮叶马先蒿种子的萌发和扩散,这可能是导致轮叶马先蒿在巴音布鲁克草原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先蒿 根部半寄生植物 气候变化 种群扩张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嫁接技艺的起源和演进 被引量:23
7
作者 周肇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264-272,共9页
人工嫁接是一项世界性的园艺技术,但人们对于嫁接技术的起源及其演进历程却还知之甚少。中国的嫁接技术起源于自然接木现象的启示、插条繁殖技术的发展和自然界中半寄生植物种间关系的启示。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嫁接技术的起源至少可以... 人工嫁接是一项世界性的园艺技术,但人们对于嫁接技术的起源及其演进历程却还知之甚少。中国的嫁接技术起源于自然接木现象的启示、插条繁殖技术的发展和自然界中半寄生植物种间关系的启示。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嫁接技术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其后代有演进,嫁接植物的种类和嫁接的方式都不断丰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 起源 自然接木 插条繁殖 半寄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树上无根藤的除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缉健 《广西林业》 1994年第5期23-23,共1页
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am属樟科无根藤属植物,在我国仅有一种。我区分布于玉林、南宁、钦州等地海拔400m以下阳光充足的林地,严重危害松、杉、八角、油茶、肉桂等多种林木生长,不论幼林或成林。均可受害,轻则使植株生而不长、少... 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am属樟科无根藤属植物,在我国仅有一种。我区分布于玉林、南宁、钦州等地海拔400m以下阳光充足的林地,严重危害松、杉、八角、油茶、肉桂等多种林木生长,不论幼林或成林。均可受害,轻则使植株生而不长、少长叶不挂果,重则使寄主死亡。如博白县英桥坡心上的200ha 八角中龄林,就有近千株因受无根藤危害而多年无果可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根藤 林木生长 中龄林 半寄生植物 种子植物 寄主植物 施肥方法 严重危害 光合作用 藤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