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半填半挖路基滑塌失稳防治的探讨
1
作者 顾小军 肖强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223-226,232,共5页
在雨水较多的山区,半填半挖路基易产生下边坡失稳,对路基稳定造成的危害极大,为了避免山区半填半挖路基在多雨条件下失稳灾害发生,以宁夏固原G312国道一处半填半挖边坡发生滑坡为例,通过勘查成果资料对边坡稳定性计算,边坡在暴雨、地震... 在雨水较多的山区,半填半挖路基易产生下边坡失稳,对路基稳定造成的危害极大,为了避免山区半填半挖路基在多雨条件下失稳灾害发生,以宁夏固原G312国道一处半填半挖边坡发生滑坡为例,通过勘查成果资料对边坡稳定性计算,边坡在暴雨、地震工况下,安全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98、0.96,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详细地分析、验证了变形特征,得出在半填半挖地形条件下,岩土体特性、降雨等是导致半填半挖路基边坡失稳滑塌的主要因素,根据此类滑坡,本文提出了微型钢管桩、挡土墙以及排水、植草等相结合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置,建议半填半挖路基采用块石透水路基,并做好临山测截排水设计等,以期对区域类似工程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填半挖路基 变形特征 主要因素 工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填半挖路基交接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苏永华 谢志勇 +1 位作者 徐能雄 欧阳光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7-502,共6页
分析了交接面对半填半挖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在总体上将其归纳为几何特征和物理力学参数两类。研究了交接面的台阶特征、填料物理力学参数的差异性,分析了不平衡推力法在条块划分、计算结果误差方面的不足,阐明了不平衡推力法用来分... 分析了交接面对半填半挖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在总体上将其归纳为几何特征和物理力学参数两类。研究了交接面的台阶特征、填料物理力学参数的差异性,分析了不平衡推力法在条块划分、计算结果误差方面的不足,阐明了不平衡推力法用来分析半填半挖路基交接面的稳定性的缺陷,推荐以改进的Sarma(MSarma)方法替换。以某公路半填半挖路基交接面分析为基础,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统计方法和MSarma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半填半挖路基交接面稳定性力学机制分析方法。采用该法研究了半填半挖路基交接面3种工况条件下各种因素对路基稳定性系数影响的敏感性排序,前4位依次为黏聚力、内摩擦角、交接面和地基倾角。在研究这4个主要参数与稳定性系数量化关系并比较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填料、交接面参数及路基形式选择提供了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半填半挖路基 交接面 MSarma方法 正交试验 敏感性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试验的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稳定性灰色关联分析法 被引量:37
3
作者 苏永华 罗正东 李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59-2264,共6页
首先对山区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总体上将其归纳为填料物理力学参数和填方区的几何参数;其次在深入研究边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灰色关联分析特别适合于山区路基边坡稳定性这种复杂而且具... 首先对山区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总体上将其归纳为填料物理力学参数和填方区的几何参数;其次在深入研究边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灰色关联分析特别适合于山区路基边坡稳定性这种复杂而且具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评价,并对传统灰色关联分析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然后结合均匀试验设计能使试验次数和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的优点,建立起基于改进灰色关联的山区路基边坡稳定性均匀试验分析方法;最后用该方法对某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边坡变形稳定性及强度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填方区填料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半填半挖路基变形均比较敏感,而对于强度稳定性填方区填料物理力学参数比其几何参数敏感,这可为预防和控制该类路基因强度不足失稳及填、挖结合面的差异沉降提供重要指导,为设计、施工及加固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填半挖路基 差异沉降 灰色关联分析 敏感性分析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沉降控制指标与标准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高成雷 赵文忠 +1 位作者 凌建明 王丙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8,共8页
为了避免路基沉降导致路面结构破坏,对适用于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的沉降控制指标和标准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常泊松比假定,推导了三维Merchant模型的Prony级数表达式,并以ABAQUS为工具建立了半填半挖路基沉降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为了避免路基沉降导致路面结构破坏,对适用于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的沉降控制指标和标准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常泊松比假定,推导了三维Merchant模型的Prony级数表达式,并以ABAQUS为工具建立了半填半挖路基沉降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半填半挖路基工后沉降曲线为"勺"形或"S"形,曲线形状的差异揭示了路基沉降的时空耦合效应。其次,基于路基工后沉降机制分析,提出了如下假定:半填半挖路基工后沉降曲线为中心对称的"S"形,对称中心两侧的曲线段为抛物线。通过沥青路面结构对抛物线形路基沉降的力学响应分析,揭示了路面结构附加弯拉应力与抛物线方程的二次项系数a具有线性关系,据此提出采用a值作为半填半挖路基沉降控制指标。最后,基于沥青路面结构在交通荷载和路基沉降共同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提出了半填半挖路基沉降控制标准的确定方法。研究成果为合理控制半填半挖路基工后沉降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沉降控制指标 沉降控制标准 数值计算 半填半挖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半填半挖式路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万琪 晏长根 +2 位作者 张晓鸣 杨晓华 包含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9-103,133,共6页
针对陇东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水毁问题,以半填半挖式路基为研究对象,提出毛细阻滞层结合纵横向盲沟的处治技术,通过3种工况的路基模型试验,分析了在模拟顶部积水入渗和地下水毛细作用下路基内部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基上部设... 针对陇东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水毁问题,以半填半挖式路基为研究对象,提出毛细阻滞层结合纵横向盲沟的处治技术,通过3种工况的路基模型试验,分析了在模拟顶部积水入渗和地下水毛细作用下路基内部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基上部设置盲沟可促进路基早期水分排出;在填方路基底部设置毛细阻滞层能有效阻隔地下毛细水上升,保证填方路基及边坡的体积含水率处于较稳定状态(25.5%);无任何处治的对比工况路基各土层体积含水率增加明显,且填方路基与挖方路基交界处土层的体积含水率差值达20%,由此也说明了路基填挖交界处的含水率显著差异可能就是造成路基后期运营出现沉陷、变形甚至滑移等病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黄土半填半挖路基 模型试验 毛细阻滞层 盲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填半挖式路基静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蒋鑫 邱延峻 凌建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87-91,共5页
足够的稳定性是半填半挖式路基设计的前提.针对填挖结合部存有软弱夹层的横向半填半挖式路基,基于FLAC/SLOPE软件平台,运用强度折减法,探讨了潜在滑动面性态随软弱夹层与地基黏聚力之比值增加而演化的全过程;基于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 足够的稳定性是半填半挖式路基设计的前提.针对填挖结合部存有软弱夹层的横向半填半挖式路基,基于FLAC/SLOPE软件平台,运用强度折减法,探讨了潜在滑动面性态随软弱夹层与地基黏聚力之比值增加而演化的全过程;基于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软件平台,分析了同时受横向、竖向地震荷载作用的半填半挖式路基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得出结论.半填半挖式路基必须高度重视填挖结合部的良好处理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滑动失稳,地震将对半填半挖式路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基 强度折减法 地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填半挖式路基差异沉降对沥青路面结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蒋鑫 邱延峻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19,44,共5页
半填半挖式路基的差异沉降将对上承路面结构产生不利的附加力学响应。本文以层状体系为基础,将半填半挖式路基差异沉降变形作为路面结构层底的约束条件,建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对半填半挖式路基差异沉降变形力学响应的平面有限元模型。... 半填半挖式路基的差异沉降将对上承路面结构产生不利的附加力学响应。本文以层状体系为基础,将半填半挖式路基差异沉降变形作为路面结构层底的约束条件,建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对半填半挖式路基差异沉降变形力学响应的平面有限元模型。系统分析不均匀沉降量、不均匀沉降长度、路面结构与材料参数等对附加力学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因子分析,研究路面结构层的优化设计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不利受力状态。最后,建议使用柔性基层或设置级配碎石等松散性材料底基层来削减基层底附加拉应力,在路面结构层的优化设计中应以基层厚度作为控制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差异沉降 附加应力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填交界区格栅加筋路堤的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马强 李丽华 肖衡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11-3017,共7页
在对半挖半填路堤病害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加筋路堤格栅工作机制。通过现场试验,对采用格栅加筋法处理的路堤挖填交界区域进行了原位观测,观测了路堤填土完成时路面沉降、竖向土压力及格栅变形情况。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路... 在对半挖半填路堤病害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加筋路堤格栅工作机制。通过现场试验,对采用格栅加筋法处理的路堤挖填交界区域进行了原位观测,观测了路堤填土完成时路面沉降、竖向土压力及格栅变形情况。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路堤填筑完成时格栅的拉力及位移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路面荷载和格栅刚度条件下,格栅的拉力与位移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路堤挖填交界处铺设格栅后,路面局部差异沉降较小。填方区域格栅底部土压力与填土自重应力相当,格栅存在有效加筋长度,在挖填交界面附近产生较大变形和拉力。上层格栅比下层格栅沉降曲线平缓,下层格栅的拉力在交界区域会陡然增大。路面荷载对格栅拉力和位移有一定影响,随埋深增加影响减小,格栅的竖向位移随着荷载增大略有增大,格栅在挖填交界面附近拉力增大。随格栅刚度增大,其拉力也增大,而位移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土工格栅 原位测试 数值模拟 拉力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陡坡椅型桩板结构路基设计计算方法与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白皓 苏谦 +1 位作者 郑键斌 胡会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58,共3页
结合山区陡坡地段半填半挖路基工程,提出了椅型桩板结构与填料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椅型桩板结构的平面刚架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对该结构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椅型桩板结构的内力极值出现于桩基与横... 结合山区陡坡地段半填半挖路基工程,提出了椅型桩板结构与填料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椅型桩板结构的平面刚架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对该结构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椅型桩板结构的内力极值出现于桩基与横梁的交接面、桩基与基岩的交接面附近;陡坡坡角在40°~70°时,椅型桩板结构的最优悬臂比例系数为0.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陡坡 半填半挖路基 椅型桩板结构 平面刚架分析模型 最优悬臂比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