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半城市化地区的特征、驱动机制及规划启示
1
作者 陈晨 刘爽 耿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半城市化地区作为一种在景观格局、社会构成和空间形态等方面发生深刻转变的过渡性地域类型,在不同发展战略引导下,其未来发展可能会出现保持现状、持续发展或依赖陷阱等截然不同的结果。特大城市郊区半城市化地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 半城市化地区作为一种在景观格局、社会构成和空间形态等方面发生深刻转变的过渡性地域类型,在不同发展战略引导下,其未来发展可能会出现保持现状、持续发展或依赖陷阱等截然不同的结果。特大城市郊区半城市化地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居环境改善,对其进行主动干预和精明管治势在必行。文章以成都市为例,研究半城市化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特征演变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从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城乡接合部的自发发展3个方面解析成都市半城市化发展的驱动机制,基于成都市环城生态区规划实施与城乡统筹规划的创新做法,进一步探讨半城市化地区如何通过规划介入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半城市化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可持续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空间重构及规划调控——基于成都的案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哲 蔡建明 +1 位作者 杨振山 杨韵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3-59,67,共8页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原有农业基底的剧烈冲突及重构之中,尤其是集体建设用地上市流转的趋势影响叠加,形成了半城市化地区用地性质、功能和开发方式的混合,迫切需要通过城乡规划进行合理调...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原有农业基底的剧烈冲突及重构之中,尤其是集体建设用地上市流转的趋势影响叠加,形成了半城市化地区用地性质、功能和开发方式的混合,迫切需要通过城乡规划进行合理调控和引导开发。本文立足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城乡统筹发展局面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背景,识别和分析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特征,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提出集约增长、发展都市农业和挖掘地域特色的规划策略,通过成都郊区某地块规划案例的微观实证分析,对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开发机理和规划编制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区域的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 混合用地 空间重构 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以来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田莉 戈壁青 李永浮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3,共7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上海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经过了急剧的变化和重组过程,对上海的城市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和资源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1990年以来不同时期的TM影像,对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特征进行了描述,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上海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经过了急剧的变化和重组过程,对上海的城市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和资源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1990年以来不同时期的TM影像,对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其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半城市化地区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进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地区 土地利用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南部地区的半城市化现象及问题探讨——以滕州市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青 赵瑾 +1 位作者 姜兆瑞 李红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2-47,共6页
以地处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山东南部地区县级市滕州为例,探讨了该地区的城镇化特征和驱动机制,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得出在位于交通廊道、人口密集、远离特大城市且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滕州市也具有半城市化特征。同时分析了这种半... 以地处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山东南部地区县级市滕州为例,探讨了该地区的城镇化特征和驱动机制,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得出在位于交通廊道、人口密集、远离特大城市且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滕州市也具有半城市化特征。同时分析了这种半城市化地区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该地区进行城镇体系规划时必须关注乡村居民点的整合,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加强对这类地区乡村居民点建设和用地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地区 乡村居民点 滕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城市化”与“市民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正式移民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黎智辉 黄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6,共5页
新型城镇化的人本主义内涵之一即是强调城镇化水平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半城市化"指已取得城市户籍的正式迁移人口在居住就业、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等层面尚未完全融入城市社会的状态。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不利于... 新型城镇化的人本主义内涵之一即是强调城镇化水平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半城市化"指已取得城市户籍的正式迁移人口在居住就业、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等层面尚未完全融入城市社会的状态。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实现与推进。研究选择一部分在南京城区内种菜的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与城市普通居民在居住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比较,以及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周边居民对他们的认同情况来印证城市正式移民中"半城市化"状态的存在。从社会融合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借以测量他们的"市民化"程度,并指出经济收入水平与城市正式移民的"市民化"程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 社会融合 城市正式移民 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半城市化现象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国华 张培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3,共6页
半城市化地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以外,由制造业发展驱动而形成的一种城乡土地利用混杂交错且变化迅速的过渡性地域类型。研究表明,常熟半城市化地区具有非农产业比重不断加大、以工业为主的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各类用地分布交错混杂等特征... 半城市化地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以外,由制造业发展驱动而形成的一种城乡土地利用混杂交错且变化迅速的过渡性地域类型。研究表明,常熟半城市化地区具有非农产业比重不断加大、以工业为主的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各类用地分布交错混杂等特征,存在村镇企业分散分布、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应通过加强土地控制、整合工业用地、整合居民点等措施,引导半城市化地区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 经济发达地区 常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长坡 李青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067-9069,9323,共4页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大,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城乡互动发展的态势日益明显。在一些城市边缘区或城镇密集区的半城市化地区,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化的质量,促进城...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大,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城乡互动发展的态势日益明显。在一些城市边缘区或城镇密集区的半城市化地区,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化的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动力机制,基于功能区的思想,制定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探讨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对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 城乡一体化 动力机制 发展模式 许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与土地资本化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变迁——以2001-2010年江阴和顺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为例 被引量:30
8
作者 田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21,共7页
21世纪以来半城市化地区土地使用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并体现出强烈的制度依赖特征。本文选取苏南地区的江阴市和珠江三角洲的顺德区,应用景观生态学指标,对其2001-2010年10年间土地使用变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 21世纪以来半城市化地区土地使用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并体现出强烈的制度依赖特征。本文选取苏南地区的江阴市和珠江三角洲的顺德区,应用景观生态学指标,对其2001-2010年10年间土地使用变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和集体土地的资本化,及国家财税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变化等对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变迁发挥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地区 土地利用 江阴 顺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行为与半城市化现象——基于21个大中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英东 刘涛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6,共10页
鉴于21个大中型城市面板数据,分别利用静态OLS和动态GMM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市中的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度显著提高了半城市化率,偏向生产的公共支出结构不利于城市福利性公共支出的增加,增大了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公共福利... 鉴于21个大中型城市面板数据,分别利用静态OLS和动态GMM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市中的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度显著提高了半城市化率,偏向生产的公共支出结构不利于城市福利性公共支出的增加,增大了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公共福利体系的难度;财政自主权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半城市化率;人均财政收支缺口的增加则倾向于提高半城市化率。缓解当前城市中的半城市化现象,需要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行为入手,通过完善财税体制和地方官员晋升制度,激励地方政府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 流动人口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行为 公共支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过程”视角下上海郊区半城市化地区的格局演变及其对地区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晨 刘爽 颜文涛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3期84-92,共9页
半城市化地区一般指城市核心区域以外的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上逐渐向城市转化的过渡性地区。半城市化现象在亚洲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尤其是在特(超)大城市中表现最为突出。作为城市人口、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半城市化地区具... 半城市化地区一般指城市核心区域以外的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上逐渐向城市转化的过渡性地区。半城市化现象在亚洲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尤其是在特(超)大城市中表现最为突出。作为城市人口、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半城市化地区具有过渡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的基本特征,然而相关研究通常都从静态视角研究半城市化现象。以上海为例,基于"时空过程"的视角,通过定量方法对2000年至2015年上海市半城市化地区进行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并从经济、社会、环境3个方面检验半城市化对地区发展的作用,旨在为我国其他特(超)大城市和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半城市化地区的管治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 特(超)大城市 时空过程 格局演变 地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困境及其破解之道--以江阴、顺德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印龙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0,共6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模式面临着从传统外延式的扩张转向"控增逼存"机制下内涵式发展的挑战。而半城市化地区的工业强区是新时期土地供需矛盾最突出、各方利益博弈最复杂的地域,土地利用困境表现明显。本文以长三角的江...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模式面临着从传统外延式的扩张转向"控增逼存"机制下内涵式发展的挑战。而半城市化地区的工业强区是新时期土地供需矛盾最突出、各方利益博弈最复杂的地域,土地利用困境表现明显。本文以长三角的江阴市和珠三角的顺德区为例,在深入分析两地土地利用发展困境的基础上,评价了江阴"三集中"政策和顺德"三旧改造"政策对集约用地的实际效用,剖析其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破解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困境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半城市化地区 土地利用 江阴 顺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城市化地区存量更新的演化特征、困境及策略--基于佛山南海区“三旧”改造实践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郭炎 项振海 +1 位作者 袁奇峰 谭诗敏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9期101-108,共8页
当前,存量更新成为半城市化地区空间修补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已经开展了近10年,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城市双修"方面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和改善。以南海区"三旧"改造实... 当前,存量更新成为半城市化地区空间修补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已经开展了近10年,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城市双修"方面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和改善。以南海区"三旧"改造实践为例,建立"三旧"改造数据库,从时空维度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三旧"改造实施的现状格局和演化特征,并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地区 ”三旧”改造 演化特征 南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雅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332-18334,共3页
基于我国"半城市化"问题和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目标,从农民工市民化概念及社会保障制度在其中的功能意义角度,探讨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现行制度显露的问题,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目标... 基于我国"半城市化"问题和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目标,从农民工市民化概念及社会保障制度在其中的功能意义角度,探讨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现行制度显露的问题,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目标下社会保障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 社会保障 半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半城市化地区特征及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云凤 刘启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645-22650,共6页
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为例,分析集美区人口、经济、产业、用地景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半城市化现象基本特征。并基于研究区1987~2007年5期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其20年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集美... 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为例,分析集美区人口、经济、产业、用地景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半城市化现象基本特征。并基于研究区1987~2007年5期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其20年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集美区具有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的特征,20年间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最快,其扩展主要是通过侵占耕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的转化。耕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林地。淡水水域被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耕地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侵占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半城市化地区的耕地、湿地(包括滩涂和近海海域)面积明显减少,致使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必将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重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地区 集美区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佑汉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分析了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发现在1996—2004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持续提高,其中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呈现较大增幅;农业用地内部调整与非农化调整特征明显。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过程,... 本文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分析了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发现在1996—2004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持续提高,其中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呈现较大增幅;农业用地内部调整与非农化调整特征明显。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过程,发现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是研究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题,也是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源于外来资本的房地产投资、工业项目投资则是另一个主要驱动力。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驿区 半城市化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半城市化特征与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740-7742,共3页
针对我国日益凸显的半城市化现象,以西南地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通过对该市北碚区城乡交错区各建制镇的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及耕地比重等测度要素分析,得出了北碚区半城市化区域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西... 针对我国日益凸显的半城市化现象,以西南地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通过对该市北碚区城乡交错区各建制镇的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及耕地比重等测度要素分析,得出了北碚区半城市化区域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西南地区半城市化的特色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半城市化地区是统筹城乡改革的核心环节和重要纽带,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从而为西南地区统筹城乡改革和重庆市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 特征 生态经济 北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槛时间划定的天津市半城市化区县发展历程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睿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3期53-60,共8页
作为京津冀典型特大城市之一,天津市半城市化区县的发展与城镇化驱动机制在京津冀都市圈有较强的代表性,且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特征有巨大差异。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指标体系,提出门槛时间划定方法和发展模式分析方法,并将... 作为京津冀典型特大城市之一,天津市半城市化区县的发展与城镇化驱动机制在京津冀都市圈有较强的代表性,且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特征有巨大差异。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指标体系,提出门槛时间划定方法和发展模式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天津市半城市化区县。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半城市化空间扩张经历了轴向缓慢发展、圈层+轴向拓展、中郊蔓延以及远郊辐射四大发展阶段;近远郊发展模式差异较大,其中近郊以土地—综合—人口的快速迭代增长模式为主,中远郊则以土地—人口(经济)的缓慢波动发展模式为主。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和实际发展路径对其发展机制与治理瓶颈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 发展历程 天津市 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石龙宇 黄云凤 +1 位作者 崔胜辉 刘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7,63,共6页
研究目的:构建半城市化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农村与城市间过渡性区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将厦门市集美行政区域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目的:构建半城市化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农村与城市间过渡性区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将厦门市集美行政区域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等手段对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集美区适宜作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1.7%、15.4%和1.6%,与当地土地利用实际比较吻合。研究结论:构建的土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步骤可用于其他半城市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半城市化地区 土地适宜性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半城市化地区的镇村健康发展探索--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瑞雯 陈眉舞 +1 位作者 罗小龙 刘豫萍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4期50-55,共6页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转型与重构日趋深化,尤其是位于半城市化地区的城郊镇村,城乡联系频繁密切,空间碎化较为显著,管控工作上存在一定难度。为进一步引导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提高镇村规划建设水平,江苏省于2014年组织编制...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转型与重构日趋深化,尤其是位于半城市化地区的城郊镇村,城乡联系频繁密切,空间碎化较为显著,管控工作上存在一定难度。为进一步引导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提高镇村规划建设水平,江苏省于2014年组织编制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在此背景下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例,介绍扬州市在此过程中的工作方法与创新探索,以期为同类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城郊镇村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村布局规划 城郊 半城市化地区 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城市化对中国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戴永吉 王志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73,共8页
研究目的:考察中国半城市化现状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半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半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明显负... 研究目的:考察中国半城市化现状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半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半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明显负相关,半城市化程度越高,农村土地有效利用就越低。研究结论:半城市化现象的突出后果就是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即农村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带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提出在半城市化背景下,要改变土地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其前提是解决好城市化中的农民工问题,要让只是名义农民的农民工真正进城,实现农民工权益保障与农村土地配置优化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半城市化 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