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参数空间平稳性的地理加权人口空间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东升 练洪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4-172,共9页
近年来,人口空间化的方法理论愈趋成熟,但对人口空间化建模中变量参数的空间平稳性处理却鲜有人关注。以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基于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semi-parametric geographically weight... 近年来,人口空间化的方法理论愈趋成熟,但对人口空间化建模中变量参数的空间平稳性处理却鲜有人关注。以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基于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semi-parametric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S-GWR)的人口空间化方法,并利用该模型在县级尺度进行常住人口空间化建模,最后以四川省为研究区进行比较论证。在分析变量特征的同时,利用S-GWR模型处理参数变量的空间平稳性,以提高人口估计的精度,最后生成四川省2010年1 km分辨率的人口空间分布图(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SDP)。结果表明,S-GWR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03,比传统回归模型表现更好,模型拟合的效果更优。精度验证方面,通过2个常用的人口数据集进行精度对比验证;在县一级,研究区整体SDP的平均误差和每个区县的相对误差都接近于0,比其他2个数据集有更高的精度;在乡镇一级,SDP的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4.54%,5715.703人和12085.932人,均比其他2个数据集的误差更小,离散度效果更优;从乡镇准确估计个数来看,SDP准确估计的个数最多,达185个。因此,考虑参数的空间平稳性可以提高人口空间化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平稳性 夜间灯光数据 土地利用 人口空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不同时段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影响机制分析
2
作者 庞磊 任利剑 +2 位作者 姜宇逍 孙忠 运迎霞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0,共8页
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作为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基础,其时空需求和特征分布直接关系到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土地使用、空间结构和设施布局。既有研究对建成环境与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量之间关系的分析相对成熟,但对不同时段站点客流量影响因... 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作为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基础,其时空需求和特征分布直接关系到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土地使用、空间结构和设施布局。既有研究对建成环境与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量之间关系的分析相对成熟,但对不同时段站点客流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多源地理空间数据构建“5D+N”维度的建成环境指标体系,采用OLS、GWR、SGWR模型解析建成环境对不同时段站点客流量的影响效果。针对天津的案例研究表明:不同时段站点客流量影响因素类型及其作用方向存在差异,站点开通时长、出入口数量、行政办公设施POI密度、公交站点密度等因素对多个时段客流量都有正向作用,而POI混合度与距公交站点平均距离则有负向作用;建成环境对站点客流量的影响呈现全局效应与局部效应的差异,其中密度维度的建成环境因素多为局部影响变量;局部影响变量对站点客流量的作用方向及强度表现出空间异质性特征。不同时段客流量影响因素类型与作用方向的差异性以及影响效应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为客流效能的提升与TOD高质量开发提供了分时分区的差异化策略指引,也为站点周边建成环境的更新优化提供了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量 建成环境 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和出租车需求对网约车出行需求影响的时空间分异模式 被引量:9
3
作者 马健霄 赵飞燕 +1 位作者 尹超英 汤文蕴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5,共10页
为探究考虑出租车出行需求影响下,建成环境与网约车出行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南京市网约车和出租车订单数据,围绕密度、设计、多样性及公交临近度这4个维度构建城市建成环境指标,分别针对早高峰、晚高峰和平峰这3个时段建立考虑... 为探究考虑出租车出行需求影响下,建成环境与网约车出行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南京市网约车和出租车订单数据,围绕密度、设计、多样性及公交临近度这4个维度构建城市建成环境指标,分别针对早高峰、晚高峰和平峰这3个时段建立考虑局部变化项和全局固定项的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SGWR),探究建成环境对网约车出行需求的时空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和传统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SGWR模型的AICc值在3个时段分别下降了2.44%与0.15%,4.01%与0.30%,1.89%与0.27%;Adjusted R2值分别提高了6.52%与0.11%,8.02%与0.55%,2.75%与0.11%,表明SGWR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局部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的建成环境变量对网约车出行需求影响不同,具有时空异质性;全局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混合度在早晚高峰时段对网约车出行需求影响显著,为负向影响。出租车和网约车之间呈现为合作关系,高密度的公司企业和公交站点数量会促进网约车出行需求的产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配置网约车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时空异质性 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 网约车出行需求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区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地铁”通勤使用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源园 吴磊 曾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2-884,共13页
“共享单车+地铁”的多模式组合出行被认为能较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大都市区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建设和发展。以中国大都市区之一的深圳市为案例,基于ofo停车位置大数据挖掘“共享单车+地铁... “共享单车+地铁”的多模式组合出行被认为能较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大都市区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建设和发展。以中国大都市区之一的深圳市为案例,基于ofo停车位置大数据挖掘“共享单车+地铁”的接驳使用,应用全局回归分析(OLS回归)、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SGWR)模型对建成环境与“共享单车+地铁”接驳使用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揭示建成环境影响的空间性。研究发现,SGWR比GWR和OLS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建成环境对驶入接驳的影响,但SGWR并不适用于驶出接驳的建模。模型分析表明,建成环境对不同接驳类型(驶入和驶出接驳)的影响不尽相同,人口密度、主干道和进站客流3个正向因子以及中学数量、地铁站点和交叉路口3个负向因子对驶入接驳的影响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差异;相比之下,办公用地、公园广场、公交站点以及出站客流在大部分地铁站点对于驶出接驳的影响表现出正相关,而居住用地、中学数量、地铁站点及CBD距离则表现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建成环境 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 接驳 空间异质性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多要素空间非平稳性特征的卫星降水数据精度提升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豪 陈厚霖 +2 位作者 程雯颖 陈静雯 李婷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8,共10页
卫星降水数据存在的较大时空误差制约了其更深入应用。该文引入多个降水的主要影响因子作为辅助信息,通过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SGWR)+局部薄盘光滑样条插值(PTPS)构建模型,从月、年尺度上实现了两套卫星降水数据(GPM-IMERG和CMORPH-CPA)... 卫星降水数据存在的较大时空误差制约了其更深入应用。该文引入多个降水的主要影响因子作为辅助信息,通过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SGWR)+局部薄盘光滑样条插值(PTPS)构建模型,从月、年尺度上实现了两套卫星降水数据(GPM-IMERG和CMORPH-CPA)在四川地区的融合,并通过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对不同融合方法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融合后降水数据的精度较高且比融合前有较大改善:年、月尺度融合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率分别达8.12%和12.94%;融合结果的数据精度比单一卫星降水产品提升25%以上。2)该融合模型对降水数据精度的提升效果优于没有加入影响因子的同类模型,说明加入影响因子等辅助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融合结果的精度。3)该模型的融合效果在时空上存在差异:干季月份的效果明显优于湿季月份;融合后90%地区的数据精度得到提升,少数区域融合效果不佳,可能是部分时段其中一种卫星降水数据精度较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降水数据 精度提升 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非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组合形态划分与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丁微 徐铖铖 刘攀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4-1078,共5页
为了探究土地利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基于交通事故、交通小区边界、路网、交通流量、人口以及建筑物用地数据,以交通小区为分析单元,将用地特征参数作为聚类指标,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土地利用划分为5类用地组合形态,采用半参数地理加权... 为了探究土地利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基于交通事故、交通小区边界、路网、交通流量、人口以及建筑物用地数据,以交通小区为分析单元,将用地特征参数作为聚类指标,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土地利用划分为5类用地组合形态,采用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和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用地组合形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态型用地形态的事故风险是居住用途主导的用地形态的1.171倍,社区服务型用地形态的事故风险是居住用途主导的用地形态的0.641倍,不同的用地组合形态之间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行特征差异显著.用地组合形态通过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行间接地影响交通安全,其中自然生态型的用地形态最安全,社区服务型用地形态最危险,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组合形态 交通安全 K均值聚类算法 参数地理加权泊松回归模型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