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U-Ag杂金属半刚性羧酸配体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
作者 仝小兰 陈瑶 +5 位作者 罗巧琳 田婧睿 林剑桥 刘淑娟 辛建华 熊剑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0,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锕系元素的配位行为,基于半刚性羧酸配体3-(羧基甲氧基)苯甲酸(H_(2)L),合成了一个三维结构的U-Ag杂金属配合物[(L)(HL)Ag(UO_(2))](简称UAg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 为了深入研究锕系元素的配位行为,基于半刚性羧酸配体3-(羧基甲氧基)苯甲酸(H_(2)L),合成了一个三维结构的U-Ag杂金属配合物[(L)(HL)Ag(UO_(2))](简称UAg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UAgL中铀原子处于稍变形的五角双锥配位环境中,银原子则处于五配位的四方锥配位环境中。铀酰离子中的氧原子参与配位且处于轴向位置,完全脱质子的配体L和部分脱质子的配体HL则采取两种配位模式将铀中心与银中心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层状结构之间又通过铀酰氧原子连接成三维的网络结构。进一步探讨了配合物UAgL的热稳定性和在室温下的固态荧光性质,认为其可作为潜在的光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羧酸配体 U-Ag杂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刚性不对称配体的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选择性染料吸附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洁 丁斌 +1 位作者 王鑫蕊 刘世欣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21-25,共5页
在高温水热的反应环境下,以不对称的5-(4-((1-氢-1,2,4-三唑-1-基)甲基)苯基)-1-氢-四唑(简称HL)为半刚性配体,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u(μ_2-L)_2(H_2O)_2]·2HL·6H_2O·(H_4SiW_(12)O_(40))]_n(1).利用X-... 在高温水热的反应环境下,以不对称的5-(4-((1-氢-1,2,4-三唑-1-基)甲基)苯基)-1-氢-四唑(简称HL)为半刚性配体,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u(μ_2-L)_2(H_2O)_2]·2HL·6H_2O·(H_4SiW_(12)O_(40))]_n(1).利用X-线单晶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元素分析、X-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1的结构进行表征.配合物1是一个新颖的Cu(Ⅱ)-L--杂多酸配位框架,在水溶液中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刚果红染料分子,其吸附容量达到65.1 mg/g.对配合物1吸附刚果红染料的可逆性进行研究发现,被吸附的刚果红不会被释放,说明二者间形成了较强的配位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配体 配合物 铜(Ⅱ) 染料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刚性三角形羧酸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荧光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莲 铁生年 王志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0-1488,共9页
通过使用一个半刚性的多齿羧酸配体3,3′,3″-(((2,4,6-trimethylbenzene-1,3,5-triyl)tris(methylene))tris(oxy))tribenzoic acid(H3L),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Cd3(L)2(H2O)2]·5DMF·6H2O}n(1),{[Co3(L)2(H2O)2... 通过使用一个半刚性的多齿羧酸配体3,3′,3″-(((2,4,6-trimethylbenzene-1,3,5-triyl)tris(methylene))tris(oxy))tribenzoic acid(H3L),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Cd3(L)2(H2O)2]·5DMF·6H2O}n(1),{[Co3(L)2(H2O)2]·2DMF·6H2O}n(2),{[Mn3(L)2(H2O)2]·3DMF·6H2O}n(3),{[Zn3(L)2(H2O)2]·5DMA·5H2O}n(4),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4个化合物都是同构的,由沙漏型的M3簇和L3-配体作为次级结构单元,从而给出了一个金属-有机纳米笼的三维结构,从拓扑学的观点看,4个配合物的结构可以看作是三节点的(3,3,6)-连接的网络。荧光光谱测试表明配合物1和4在激发波长为272 nm下,在385 nm处显示了强的宽发射峰。荧光传感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种潜在的硝基苯类化合物的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刚性羧酸配体 晶体结构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刚性咪唑羧酸配体构筑的Cu(I)有机骨架材料: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
4
作者 潘会宾 吴婷婷 +1 位作者 高霞 卢久富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36-1841,共6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半刚性咪唑羧酸配体4-(2-甲基咪唑)苯甲酸和金属铜合成了一种新的Cu(I)配位聚合物[Cu(H_(2)O)(MIBA)]n,其中HMIBA代表有机化合物4-(2-甲基咪唑)苯甲酸。在室温条件下,研究了基于半刚性咪唑羧酸配体构筑的Cu(I)有机...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半刚性咪唑羧酸配体4-(2-甲基咪唑)苯甲酸和金属铜合成了一种新的Cu(I)配位聚合物[Cu(H_(2)O)(MIBA)]n,其中HMIBA代表有机化合物4-(2-甲基咪唑)苯甲酸。在室温条件下,研究了基于半刚性咪唑羧酸配体构筑的Cu(I)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能,其中配体HMIBA的最大发射峰为433 nm,配位聚合物[Cu(H_(2)O)(MIBA)]n的最大发射峰为412 nm,均显示出荧光性能。此外,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聚合物呈3D→3D双重互穿网络,具有(64·82)的四连通单节点拓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配位聚合物 刚性咪唑羧酸配体 溶剂热法 拓扑结构 X射线衍射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刚性双(噻唑基苯并咪唑)和不同羧酸的五个一维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英文)
5
作者 刘露 靳平宁 +5 位作者 李英 娄慧慧 王键吉 张裕平 侯红卫 杜锦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6-1084,共9页
通过水热或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5个一维配合物{[Zn(btbb)0.5(m-phda)]·0.5H2O}n(1),{[Cd2(btbb)(adtda)2(H2O)]·H2O}n(2),[Mn2(btbb)(tbi)2]n(3),{[Cd(btbb)0.5(3-Nitro-o-bdc)(H2O)]·H2O}n(4)和[Cd2(btbb)(tbi)2]n(5... 通过水热或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5个一维配合物{[Zn(btbb)0.5(m-phda)]·0.5H2O}n(1),{[Cd2(btbb)(adtda)2(H2O)]·H2O}n(2),[Mn2(btbb)(tbi)2]n(3),{[Cd(btbb)0.5(3-Nitro-o-bdc)(H2O)]·H2O}n(4)和[Cd2(btbb)(tbi)2]n(5)(btbb=1,4-双(2-(4-噻唑基)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m-H2phda=间苯二甲酸,H2adtda=1,3-金刚烷二羧酸,H2tbi=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3-Nitro-o-H2bdc=3-硝基-1,2-苯二甲酸)。配合物1是一个包含22元环的一维链。配合物2是一个包含8元环的一维链,并且氮配体在这个一维链中仅仅起到装饰作用。配合物3是一个一维双链结构。配合物4是一个包含14元环的一维链。配合物5是一个阶梯状的一维双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半刚性配体 羧酸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3-吡啶氧亚甲基)甲烷及氰化铜螺旋链手性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江靖 任世斌 +6 位作者 林勇强 吴涛 张小鹏 韩得满 梁华定 李芳 贾文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9-1544,共6页
通过一个非手性配体和1D氰化铜链螺旋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手性金属有机骨架:[Cu4(CN)4(L)2]n(1,L=四(3-吡啶氧亚甲基甲烷));铜(Ⅰ)和原位生成的氰基组装而生成的螺旋是左旋并且它使得金属有机框架具有手性。这是首例通过半刚性四面体... 通过一个非手性配体和1D氰化铜链螺旋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手性金属有机骨架:[Cu4(CN)4(L)2]n(1,L=四(3-吡啶氧亚甲基甲烷));铜(Ⅰ)和原位生成的氰基组装而生成的螺旋是左旋并且它使得金属有机框架具有手性。这是首例通过半刚性四面体配体多变的构像诱导合成独特的手性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此外还研究了该化合物的手性、热稳定性以及介电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金属有机骨架 刚性四面体配体 螺旋CuCN链 介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