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乳糖基月桂酸单甘酯对短小芽孢杆菌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许苗苗 訾玉祥 +4 位作者 陆兆新 吕凤霞 张充 别小妹 赵海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0,共8页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且与食品腐败密切相关,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发一种天然有效的抗菌剂来控制短小芽孢杆菌至关重要。本实验研究了半乳糖基月桂酸单甘酯(monogalactosyl mon...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且与食品腐败密切相关,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发一种天然有效的抗菌剂来控制短小芽孢杆菌至关重要。本实验研究了半乳糖基月桂酸单甘酯(monogalactosyl monolaurate,MGML)对短小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GML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3μg/mL;MGML对短小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呈浓度依赖性。Ca2+、K+及具有紫外吸收的物质泄漏表明短小芽孢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经MGML处理后,菌体表面皱缩凹陷、出现破裂和穿孔,表明细胞受到损伤。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猝灭效应表明MGML可引起DNA损伤并影响其合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MGML可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综上,MGML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食品防腐剂抑制短小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基月桂酸单甘酯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短小芽孢杆菌 细胞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刁明明 齐丹萍 +4 位作者 张充 别小妹 吕凤霞 陆兆新 赵海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6,共6页
研究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对食品中几种常见腐败菌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对5种细菌和3种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同时以大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 研究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对食品中几种常见腐败菌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对5种细菌和3种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同时以大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为指示菌,研究pH值、温度、紫外线照射及NaCl质量分数对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对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5种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而对黄曲霉、黑曲霉和酿酒酵母等真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或无抑制效果。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为0.078mg/m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156mg/mL。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在pH5~8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经温度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后,抑菌活性有微弱下降,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其抑菌活性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月桂酸 抑菌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单半乳糖基甘油棕榈酸酯的酶法合成工艺 被引量:3
3
作者 齐丹萍 刁明明 +4 位作者 陆兆新 吕凤霞 别小妹 张充 赵海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6,共6页
以实验室自制的单半乳糖基甘油和游离棕榈酸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中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为催化剂,研究单半乳糖基甘油棕榈酸酯的合成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单半乳糖基甘油棕榈酸酯产率为响应值,确定酶添加量、底物物质的量... 以实验室自制的单半乳糖基甘油和游离棕榈酸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中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为催化剂,研究单半乳糖基甘油棕榈酸酯的合成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单半乳糖基甘油棕榈酸酯产率为响应值,确定酶添加量、底物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时间作为影响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单半乳糖基甘油棕榈酸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丙酮为反应溶剂,脂肪酶Novozyme 435添加量12.93 mg/m L、底物物质的量比(单半乳糖基甘油-棕榈酸)1.00∶4.49、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27.60 h,此时单半乳糖基甘油棕榈酸酯产率为9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油棕榈酸 酶法合成 丙酮 脂肪酶Novozyme 435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