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减震半主动控制算法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亓兴军 李小军 肖俊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5,共5页
总结了六种半主动控制算法,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一座大跨刚构-连续桥梁进行了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地震反应分析,比较分析了半主动控制算法对地震反应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并不能使桥梁全部地震反应都能得到控... 总结了六种半主动控制算法,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一座大跨刚构-连续桥梁进行了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地震反应分析,比较分析了半主动控制算法对地震反应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并不能使桥梁全部地震反应都能得到控制,而是使得桥梁部分地震反应减小,同时却放大另外部分地震反应;半主动最优bang-bang控制算法和最大开关控制算法的减震效果相对最好,且二者的控制效果非常接近;半主动界限滑动控制算法能够最好地跟踪主动控制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控制算法 减震效果 刚构-连续桥梁 磁流变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C半主动控制算法在相邻结构地震响应控制上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伟 陈尚鸿 +1 位作者 祁皑 张根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146,共6页
在相邻结构间连接磁流变(MR)阻尼器可以有效减小两边建筑物的地震响应,同时也能通过控制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移来防止碰撞。将基于信赖域的瞬时最优半主动控制算法(TIOC)应用于MR阻尼器连接的相邻结构振动控制问题中,首先由相邻结构动力... 在相邻结构间连接磁流变(MR)阻尼器可以有效减小两边建筑物的地震响应,同时也能通过控制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移来防止碰撞。将基于信赖域的瞬时最优半主动控制算法(TIOC)应用于MR阻尼器连接的相邻结构振动控制问题中,首先由相邻结构动力方程出发建立了半主动控制问题的最优化方程组,进而得到TIOC半主动控制算法相应的带有限界约束的最小值问题在每个时间步求解TIOC最优半主动控制力。最后通过一安装有MR阻尼器的相邻建筑物的数值仿真分析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T1OC半主动控制算法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与Clipped-opti-mal控制算法相比在多阻尼器工况可以更好地控制相邻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TIOC控制算法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通过改变算法中的控制目标函数使相应的控制效果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谨慎选取目标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结构 基于信赖域的瞬时最优半主动控制算法(TIOC) MR阻尼器 地震响应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支梁桥减震半主动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胜利 李小军 亓兴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总结了6种半主动控制算法,采用黏滞阻尼器,对一座三跨简支梁桥进行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半主动控制地震反应计算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地震动输入和半主动控制算法对简支梁桥地震反应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能有效地减小桥... 总结了6种半主动控制算法,采用黏滞阻尼器,对一座三跨简支梁桥进行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半主动控制地震反应计算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地震动输入和半主动控制算法对简支梁桥地震反应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能有效地减小桥梁结构的大部分地震反应,同时可能会放大另外部分地震反应,这与地震动输入密切相关,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控制效果各不相同。所提六种半主动控制算法中,算法2、5、6对该简支梁桥地震反应的减震效果相对最好,这与各种算法的阻尼器耗能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控制算法 减震效果 简支梁桥 地震动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3
4
作者 宁欣 阎石 王丰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以改进以往控制算法中对加速度的控制为目的,克服某些算法控制下结构加速度反应增大的弊端,提出了转换开关控制算法,结合一座在底层安装一磁流变阻尼器的4层框架结构的算例,对在4种不同的地震波(El Centro波,Taft波,Kobe波,Cape波)作用... 以改进以往控制算法中对加速度的控制为目的,克服某些算法控制下结构加速度反应增大的弊端,提出了转换开关控制算法,结合一座在底层安装一磁流变阻尼器的4层框架结构的算例,对在4种不同的地震波(El Centro波,Taft波,Kobe波,Cape波)作用下未加控制、Passive On、Passive Off、LQR、转换开关(On Off)控制状态下的结构反应进行了计算,并就结构顶点位移反应、加速度反应进行了减振率的对比分析,可看出该算法在位移控制方面与其他控制算法控制效果相近,但在加速度控制方面却优于其他算法.说明了转换开关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算法 比较分析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反馈的结构地震反应半主动MR阻尼控制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隋莉莉 王刚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95,共7页
本文针对安装有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 (MRdamper)的一座二层模型结构进行了抗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通过采用基于加速度反馈控制策略的两种半主动控制算法进行了在各种地震动作用下模型结构的半主动控制的抗震试验研究 ,并进行了Passive -on... 本文针对安装有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 (MRdamper)的一座二层模型结构进行了抗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通过采用基于加速度反馈控制策略的两种半主动控制算法进行了在各种地震动作用下模型结构的半主动控制的抗震试验研究 ,并进行了Passive -on和Passive -off两种被动控制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MR阻尼器作为一种半主动控制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峰值位移和均方差反应 ,且半主动控制对结构顶层的峰值位移和均方差的控制效果均优于两种被动控制方法。因此 ,本文提出的两种半主动控制算法都是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 MR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算法 加速度反馈 振动台试验 结构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风机塔筒半主动控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明亮 王鹏 +1 位作者 渠晓刚 李哲人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采用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半主动控制技术对风机塔筒进行风致振动控制,通过对塔筒结构实时的动力响应进行模糊逻辑推理,利用半主动控制算法调节调频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阻尼系数,输出不同的阻尼力,对塔筒结构进行振动控... 采用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半主动控制技术对风机塔筒进行风致振动控制,通过对塔筒结构实时的动力响应进行模糊逻辑推理,利用半主动控制算法调节调频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阻尼系数,输出不同的阻尼力,对塔筒结构进行振动控制。通过Simulink软件进行半主动模糊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半主动控制比传统被动控制的控制效果更好,可以大幅降低塔筒结构顶端的位移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控制算法 模糊逻辑推理 风致振动控制 半主动模糊控制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塔筒风致振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明亮 王鹏 +1 位作者 渠晓刚 王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110,共6页
风机塔筒的振动控制技术一直是风能开发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被动控制技术控制效果不稳定鲁棒性差,在恶劣多变的风况环境中在结构稳定、宽频率、自适应能力好的振动控制技术能保证风电机组的高效运行。论文通过半主动控制方式... 风机塔筒的振动控制技术一直是风能开发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被动控制技术控制效果不稳定鲁棒性差,在恶劣多变的风况环境中在结构稳定、宽频率、自适应能力好的振动控制技术能保证风电机组的高效运行。论文通过半主动控制方式对风机塔筒结构进行风致振动控制。根据主动最优控制算法LQR计算出主动最优控制力,然后按照限界主动变阻尼算法建立半主动控制算法,从而在不提供额外动力源的情况下实现主动最优控制。论文应用TMD主动变阻尼控制器建立TMD控制系统,并对风机塔筒的风致振动进行控制。最后通过对比风机塔筒结构在无控、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作用下的PSD随机振动响应,发现半主动控制方式下风机塔筒结构的振动响应最小。结果显示:风机塔筒结构的半主动控制方式对于随机变化的风况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它的控制效果更加稳定且明显好于被动控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QR最优控制算法 半主动控制算法 TMD主动变阻尼装置 PSD随机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QR的磁流变阻尼器的离散半主动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冉成崧 徐赵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105,共3页
目前的结构半主动控制多以位移和速度作为状态反馈参数,从而得到结构的最优控制力,这样造成了测量困难、数据传输困难和布线复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结构层间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的离散控制算法,此算法通过附... 目前的结构半主动控制多以位移和速度作为状态反馈参数,从而得到结构的最优控制力,这样造成了测量困难、数据传输困难和布线复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结构层间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的离散控制算法,此算法通过附加于磁流变阻尼器上的位移计测量得到相对位移,进而微分得到相对速度,并用此数据独立确定本楼层的最优控制力。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对结构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层间位移 层间速度 离散半主动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地震响应半主动控制的加速度放大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亓兴军 李小军 周国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9,共5页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1座大跨刚构连续梁桥进行半主动控制、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地震响应计算,比较分析6种半主动控制算法对桥梁加速度的放大效应。结果表明:当磁流变阻尼器设置在桥梁支座等连接构件处时,不同半主动控制算法会使阻尼器附...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1座大跨刚构连续梁桥进行半主动控制、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地震响应计算,比较分析6种半主动控制算法对桥梁加速度的放大效应。结果表明:当磁流变阻尼器设置在桥梁支座等连接构件处时,不同半主动控制算法会使阻尼器附近桥梁局部位置的加速度产生不同程度的“针尖”放大效应,而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不会产生这种加速度放大效应;比较而言,“开关型”半主动控制算法比“连续型”半主动控制算法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更加严重;半主动控制算法引起的桥梁加速度放大效应与阻尼器类型、阻尼器位置和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半主动控制算法对桥梁的位移和弯矩不会产生剧烈放大的“针尖”现象;阻尼器设置在墩梁刚性连接部位时不会出现加速度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控制算法 加速度放大效应 磁流变阻尼器 刚构连续梁桥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墩—梁体系横向半主动变阻尼控制研究
10
作者 王博 韩星星 +1 位作者 徐建国 陈淮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3,共6页
针对桥梁横桥向抗震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提出利用变阻尼控制装置对典型桥梁结构横向振动进行控制的方法,探讨其基于LQR算法的半主动控制效果。将被控结构作为多自由度体系,建立了结构—变阻尼系统力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进而结合实例利... 针对桥梁横桥向抗震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提出利用变阻尼控制装置对典型桥梁结构横向振动进行控制的方法,探讨其基于LQR算法的半主动控制效果。将被控结构作为多自由度体系,建立了结构—变阻尼系统力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进而结合实例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各种半主动控制算法和被动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半主动变阻尼控制装置有效的降低了桥梁结构横向地震反应,控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梁体系 振动控制 横向振动 变阻尼控制 半主动控制算法 LQR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阻尼器的控制力矩陀螺振动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东 明杏 +2 位作者 褚阳 刘明辉 史仪凯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4-889,共6页
针对控制力矩陀螺引起的微振动问题,研究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控制方法。在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提出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根据磁流变阻尼器对磁场的要求设计了磁路结构,在Maxwell... 针对控制力矩陀螺引起的微振动问题,研究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控制方法。在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提出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根据磁流变阻尼器对磁场的要求设计了磁路结构,在Maxwell中完成磁力线和磁感应强度的有限元分析,对系统的振动抑制效果进行了模型仿真。根据所提出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及基于控制力矩陀螺平台的系统运动方程,在扰动源的激励下通过simulink进行仿真,并搭建了磁流变阻尼器振动实验平台测试其振动抑制效果。仿真及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有效地实现了对控制力矩陀螺微振动的抑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G 动力学模型 MR阻尼器 微振动 半主动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架桥纵向水平地震反应与控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海 阎石 焦莉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探讨了高架桥结构多自由度体系纵向地震反应LQR(LinearQuadraticRegulator)半主动控制算法以及计算模型,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的程序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将隔震技术与利用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地... 探讨了高架桥结构多自由度体系纵向地震反应LQR(LinearQuadraticRegulator)半主动控制算法以及计算模型,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的程序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将隔震技术与利用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减小高架桥的地震反应.并且指出MR阻尼器的设置位置以及结构的参数对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当控制器设置于相邻梁体之间时,在地震作用下主梁与桥墩的位移幅值均有较大降低;当控制器设置于梁体和桥墩之间时,主梁的位移幅值有所降低,但控制效果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桥 结构控制 半主动控制算法 MR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server-based hybrid control algorithm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s 被引量:2
13
作者 REN Hong-bin CHEN Si-zhong +2 位作者 ZHAO Yu-zhuang LIU Gang YANG 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268-2275,共8页
In order to improve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an adaptive hybrid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s. The virtues of sky-hook is combined with ground-hook contr... In order to improve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an adaptive hybrid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s. The virtues of sky-hook is combined with ground-hook control strategies and a more suitable compromise for the suspension systems is chosen. The hybrid coefficient is tuned according to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acceler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vehicle stability especially in high speed conditions. Damping continuous adjustable absorber is used to continuously control the damping force so as to eliminate the damping force jerk instead of traditional on-off control policy. Based on suspension stroke measured by sensors, unscented Kalman filter is designed to estimate the suspension states in real-tim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ybrid control, which improves the robustness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and is adaptive to different types of road profiles. Finally, the proposed control algorithm is validated under the following two typical road profiles: half-sine speed bump road and the random roa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brid control algorithm could offer a good coordination between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of the veh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ctive suspension hybrid control unscented Kalman filter (UK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