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控制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涛 黄震宇 +1 位作者 陈大跃 蔡良斌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8-21,共4页
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实现对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可以避免建模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文中简要介绍了两种典型的模糊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主频分析的控制方法,通过对系统参数的检测以及对主频特性的分析,对模糊控... 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实现对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可以避免建模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文中简要介绍了两种典型的模糊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主频分析的控制方法,通过对系统参数的检测以及对主频特性的分析,对模糊控制器进行调整,从而控制电流变液智能阻尼器。最后还用仿真试验对减振效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半主动悬架系统 汽车 模型 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方子帆 陈永清 谭宗柒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46-51,共6页
基于系统分析理论,论述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与研究进展,提出了系统信号检测与 传感器、磁流变液体及其器件设计、控制策略与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基 础问题,分析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系统信息分... 基于系统分析理论,论述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与研究进展,提出了系统信号检测与 传感器、磁流变液体及其器件设计、控制策略与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基 础问题,分析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系统信息分类与控制、系统集成与试验等系统应用研究的 相关技术问题.并结合课题组研究进展,提出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物理层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系统 汽车 磁流变液体 建模与仿真 控制策略 传感器 控制器 研究进展 基础问题 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子帆 朱大林 吕红梅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建立了基于混合模式的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工作电流与阻尼力的数学模型和单自由度车辆随机振动非线性数学模型。运用随机振动理论,对磁流变液减振器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给出了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车身加速度等参量的随机统计量的... 建立了基于混合模式的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工作电流与阻尼力的数学模型和单自由度车辆随机振动非线性数学模型。运用随机振动理论,对磁流变液减振器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给出了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车身加速度等参量的随机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利用数值仿真分析了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器的驱动电流对车辆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的影响,对车辆悬挂质量垂直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均方根值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磁流变液减振器所产生的阻尼力具有非线性特性,通过调节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可以实现对车辆随机振动特性的调节,并且适当地增加磁流变液减振器的驱动电流能够降低车辆随机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均方根值,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磁流变液减振器 半主动悬架系统 随机非线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控制的半主动悬架系统仿真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卫沙 张京军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43-46,共4页
建立1/4车2自由度半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滑模变结构方法设计了车辆半主动悬架滑模控制器。控制器将天棚阻尼系统作为参考模型,把半主动悬架和参考模型间的广义误差动力学引入渐进稳定的滑模动态中,使用等速趋近率改善运动段... 建立1/4车2自由度半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滑模变结构方法设计了车辆半主动悬架滑模控制器。控制器将天棚阻尼系统作为参考模型,把半主动悬架和参考模型间的广义误差动力学引入渐进稳定的滑模动态中,使用等速趋近率改善运动段的动态品质。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控制器的性能稳定,能有效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行驶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半主动悬架系统 MATLAB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半主动悬架系统机械硬件在环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朱玉刚 卞学良 +2 位作者 陈达亮 石岩 靳天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8-254,共7页
车辆处于加速、制动或转向工况时,运动惯性会导致车身发生俯仰、侧倾运动,如果幅值过大将使乘员产生紧张、眩晕等不舒适感。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身姿态补偿控制与天棚加速度控制相结合的算法,建立自适应阻尼控制系统,不仅可使... 车辆处于加速、制动或转向工况时,运动惯性会导致车身发生俯仰、侧倾运动,如果幅值过大将使乘员产生紧张、眩晕等不舒适感。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身姿态补偿控制与天棚加速度控制相结合的算法,建立自适应阻尼控制系统,不仅可使车辆垂向运动的振动效果得到改善,还能兼顾车身俯仰、侧倾控制,使其控制效果更加接近主动悬架。另外,搭建一种新型的减振器机械硬件在环试验台,可以对车辆垂向、俯仰及侧倾运动进行控制算法有效性验证,能克服四分之一减振器台架仅能验证车辆垂向运动的局限性。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该算法在不同车速工况下B级路面和C级路面质心加速度幅值平均降幅达21.16%和13.21%,不同减速度和加速度工况下俯仰角波动峰峰值平均降幅达25.50%和28.82%,蛇形工况下不同车速的侧倾角幅值也均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半主动悬架系统 车身姿态补偿控制 天棚加速度控制 减振器机械硬件在环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
6
《中国科技产业》 2004年第5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车辆 半主动悬架系统 减震效果 操作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动态逆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甄亮 冯永保 +2 位作者 李淑智 何祯鑫 韩小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7-125,共9页
针对现有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受模型中存在非仿射问题和控制增益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动态逆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动态逆控制器,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的状态和总和... 针对现有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受模型中存在非仿射问题和控制增益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动态逆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动态逆控制器,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的状态和总和扰动,动态逆用以求解非仿射情况下的控制律。通过仿真试验表明,悬架系统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明显改善,定量分析得到半主动动态逆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的车体垂直加速度均方根值与被动悬架和半主动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相比,分别下降了38.9%、17.8%,悬架动行程下降了7.8%、1.8%,车轮动变形下降了26.5%、11.5%,半主动动态逆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性能明显优于被动悬架和半主动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因此,动态逆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既解决了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模型中存在的非仿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经典线性自抗扰控制中控制增益标称值选取困难的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 磁流变阻尼器 动态逆自抗扰控制 非仿射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与天棚控制的半主动悬架策略研究
8
作者 刘忠海 王圣坤 +2 位作者 贯怀光 李雪鹏 林帅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5期26-29,58,共5页
为了改善传统开关式天棚控制在切换状态时可能引起的震荡或不稳定情况,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天棚思想与模糊控制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将减振器动速度和簧载质量速度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入,经模糊规则运算求解出当前状态下的自适... 为了改善传统开关式天棚控制在切换状态时可能引起的震荡或不稳定情况,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天棚思想与模糊控制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将减振器动速度和簧载质量速度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入,经模糊规则运算求解出当前状态下的自适应阻尼系数;然后,输入至天棚控制中计算出当前状态的阻尼力,进而对车辆的动态性能进行调节;最后,使用CarSim及Simulink软件进行控制策略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较被动悬架及天棚控制,车辆质心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下降了50.08%、6.41%,对车辆舒适性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棚控制 模糊控制 半主动悬架系统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亮 文桂林 +2 位作者 韩旭 刘桂萍 黄雨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0-344,共5页
文中用所建的1/4车辆模型对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实施最优控制进行研究。采用改进型Bouc-W en模型来模拟磁流变阻尼器。利用小种群遗传算法对随机最优控制器的权值进行寻优。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最优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 文中用所建的1/4车辆模型对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实施最优控制进行研究。采用改进型Bouc-W en模型来模拟磁流变阻尼器。利用小种群遗传算法对随机最优控制器的权值进行寻优。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最优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架性能指标明显优于被动悬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系统 磁流变阻尼器 最优控制 小种群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模糊PID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全民 雷蓓蓓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92-200,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被动悬架阻尼参数不可调节,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难以改善的问题.提出使用磁流变阻尼器代替被动阻尼器,通过将磁流变阻尼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逆向模型与模糊PID控制器形成闭环反馈来实现对汽车悬架的半主动控制.... 为了解决传统的被动悬架阻尼参数不可调节,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难以改善的问题.提出使用磁流变阻尼器代替被动阻尼器,通过将磁流变阻尼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逆向模型与模糊PID控制器形成闭环反馈来实现对汽车悬架的半主动控制.通过仿真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到,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PID控制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的均方根植明显比被动悬架的均方根值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改善悬架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半主动悬架系统 BP神经网络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11
作者 包涵 孙涛 +2 位作者 张振东 郑松林 孙跃东 《通信电源技术》 2015年第4期45-49,共5页
针对车辆悬架系统,分别基于天棚阻尼和地棚阻尼参考模型设计了两个滑模控制器,特别通过模糊控制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方法确定两种滑模控制器在控制过程中的权重来实现车辆在不同的速度下乘坐舒适性和操稳性的侧重。在不同的行驶速度和路... 针对车辆悬架系统,分别基于天棚阻尼和地棚阻尼参考模型设计了两个滑模控制器,特别通过模糊控制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方法确定两种滑模控制器在控制过程中的权重来实现车辆在不同的速度下乘坐舒适性和操稳性的侧重。在不同的行驶速度和路况下分析了两种控制策略在随机路面激励条件下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轮胎动位移等性能指标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加权系数的合理选取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半主动悬架能够最显著地改善悬架各性能指标(低速下的乘坐舒适性,高速下的道路友好性),兼顾了在不同的行驶路况、工况下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系统 平顺性 道路友好性 混合控制策略 重载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凌志LS400电控半主动悬架的功能与故障自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忠会 骆雨 《汽车实用技术》 2003年第12期22-24,共3页
作为悬架质量的汽车之振动能否控制在最低水平,主要取决于悬架的减振特性.电控半主动悬架系统是根据悬架的位移,汽车的速度、转向、制动等传感器送来的信号,由电脑进行运算处理后控制电磁式执行元件,实施悬架的刚度与车身高度的自动调节... 作为悬架质量的汽车之振动能否控制在最低水平,主要取决于悬架的减振特性.电控半主动悬架系统是根据悬架的位移,汽车的速度、转向、制动等传感器送来的信号,由电脑进行运算处理后控制电磁式执行元件,实施悬架的刚度与车身高度的自动调节,从而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系统 凌志LS400 故障自诊断 汽车 电控 操纵稳定性 乘坐舒适性 运算处理 质量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13
作者 孟冰忱 冯传荣 宋新华 《山东交通科技》 2002年第4期54-56,共3页
介绍了汽车的电子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和电子控制主动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 汽车 电子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 电子控制主动系统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子控制悬架系统(ECS)
14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7年第3期29-30,共2页
汽车电子控制悬架的研究已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历史,其名称也几经变化,早期学者研究时称其为可控制的悬架系统,发展到今天,工业部门称其为电子控制悬架(ECS)而研究机构则根据这种可控制悬架系统作用的机理。将其分为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系统 电子控制系统 汽车 可调阻尼减振器 控制器 三十年 减振器 可控制 执行器 研究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振动优化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强 米磊 尹佳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3年第2期241-245,共5页
针对磁流变(MR)阻尼器所固有的高度非线性特性,提出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MR阻尼器的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其逆向动特性,即给定MR阻尼器的位移、速度和期望输出力,预测所需的输入电压.同时将该逆模型与LQR主动控制方法结合形成闭环反馈控制... 针对磁流变(MR)阻尼器所固有的高度非线性特性,提出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MR阻尼器的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其逆向动特性,即给定MR阻尼器的位移、速度和期望输出力,预测所需的输入电压.同时将该逆模型与LQR主动控制方法结合形成闭环反馈控制,从而建立起基于MR阻尼器的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半主动控制策略是可行的,较被动悬架系统其减振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系统 MR阻尼器 神经网络 逆向动特性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