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开关升降压变换器高效控制策略研究与设计
1
作者 刘琦 时雷雷 +2 位作者 徐奇 钱钦松 孙伟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0-703,I0024,共15页
四开关升降压(four-switch Buck-Boost,FSBB)变换器凭借其出色的软开关特性、宽范围调压能力、输入输出电压极性相同等优势被应用在数据中心供电架构中。然而,FSBB变换器软开关控制方式的多控制自由度特性,使得其控制策略复杂多变、增... 四开关升降压(four-switch Buck-Boost,FSBB)变换器凭借其出色的软开关特性、宽范围调压能力、输入输出电压极性相同等优势被应用在数据中心供电架构中。然而,FSBB变换器软开关控制方式的多控制自由度特性,使得其控制策略复杂多变、增加了效率优化的难度。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并设计一种多模式高效控制策略,以提高FSBB变换器在全负载范围内的转换效率。首先,在FSBB变换器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ZVS)的基础上得到控制量的约束条件,并确定电感电流有效值最低时控制量的取值规则;然后,构建FSBB变换器完整的损耗模型,以总损耗最低为目标,提出一种多模式的高效控制策略,并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进行控制量的设计;最后,在Simplis中仿真验证并制作一个300 W的实验样机。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实验样机能在全输入、输出电压范围和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较高的转换效率。其中最高峰值效率达到98.5%、最高平均效率达到97.93%,开关频率范围为500 kHz~1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开关升降压变换器 软开关 多模式控制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未知恒功率负载的升降压变换器无电流传感有限时间控制
2
作者 贺伟 陈文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本文主要解决含未知恒功率负载的升降压变换器无电流传感有限时间控制问题.恒功率负载的负阻抗特性会产生低频振荡,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首先,为重构不可测的电感电流和未知功率负载,基于动态回归扩展和混合技术,设计具有有限时... 本文主要解决含未知恒功率负载的升降压变换器无电流传感有限时间控制问题.恒功率负载的负阻抗特性会产生低频振荡,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首先,为重构不可测的电感电流和未知功率负载,基于动态回归扩展和混合技术,设计具有有限时间收敛特性的降阶广义参数估计观测器,将状态观测转换为参数估计问题.其次,基于反馈线性化方法,将此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并设计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来稳定系统.随后,结合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与广义参数估计观测器,提出针对此系统的无电流传感有限时间控制器.基于级联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结论,证明闭环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所提出的无电流传感有限时间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压变换器 恒功率负载 无传感控制 有限时间控制 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隔离双向三端口升降压变换器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君君 吴红飞 +2 位作者 曹锋 朱励厉 邢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5861-5867,共7页
提出一种非隔离双向三端口升降压变换器拓扑及其功率控制策略。该变换器由3个双向Buck/Boost开关单元不通过直流母线电容级联组合而成;相对于传统多个变换器通过公共直流母线连接的解决方案,该变换器完全消除了中间母线电容,可减小变换... 提出一种非隔离双向三端口升降压变换器拓扑及其功率控制策略。该变换器由3个双向Buck/Boost开关单元不通过直流母线电容级联组合而成;相对于传统多个变换器通过公共直流母线连接的解决方案,该变换器完全消除了中间母线电容,可减小变换器体积、重量和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且任意两个端口之间均为单级升降压变换,大大提高了变换器的变换效率和功率密度。详细分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给出相应的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和功率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口变换器 双向变换器 升降压变换器 直流变换器 电路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温差发电的高效率耦合电感升降压变换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君君 吴红飞 +1 位作者 邢岩 孙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112,共7页
针对温差电池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宽、输出电流大且要求电流纹波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高效率耦合电感升降压变换器,该变换器由Boost单元和Buck单元级联组合、并将两单元滤波电感反向耦合构成。变换器输入输出电感反向耦合,使得磁心直流磁通... 针对温差电池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宽、输出电流大且要求电流纹波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高效率耦合电感升降压变换器,该变换器由Boost单元和Buck单元级联组合、并将两单元滤波电感反向耦合构成。变换器输入输出电感反向耦合,使得磁心直流磁通相互抵消,大大减小了滤波器磁心体积和损耗,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同时输入、输出电流连续,减小了滤波电容的容量。文中详细分析了所提出的耦合电感升降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深入研究了电感耦合系数对变换器的影响并给出了耦合电感设计准则,采用载波交叠的PWM调制策略以及共用调节器的恒压/恒流控制策略,实现了变换器在恒压和恒流模式之间的无缝平滑切换。搭建了一台500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压变换器 耦合电感 宽输入电压范围 低压大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大功率升降压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青 崔波 +4 位作者 夏宁 蔡晓东 齐铂金 成艳 朱立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2-480,共9页
现有的升降压拓扑中双管级联变换器最符合高效大功率场合的使用要求,但如果工作模式标准选择不当,串联结构和Boost电路的非线性直流增益很容易在升降压转换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振荡。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大功率IPOSBHB变换器,阐述了其电... 现有的升降压拓扑中双管级联变换器最符合高效大功率场合的使用要求,但如果工作模式标准选择不当,串联结构和Boost电路的非线性直流增益很容易在升降压转换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振荡。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大功率IPOSBHB变换器,阐述了其电路结构及基本关系,建立了降压模式和升压模式下的开环小信号模型,设计了载波平移的组合控制方法,分析了升降压模式切换时传递函数的不一致性、占空比的不连续性和输入电压的扰动对变换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补偿措施。本文提出的载波平移组合控制策略和补偿方法很容易实现稳态时的高效控制和升降压模式切换时的平滑过渡,同时降低了输入电压扰动的不利影响。通过一台15 k W样机对本文提出的理论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 升降压变换器 小信号模型 控制 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网络的升降压DC/DC变换器 被引量:3
6
作者 齐铂金 杜青 +1 位作者 张瑾 马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8-664,共7页
基本的非隔离型升降压电路存在由二极管反向恢复带来的短路环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网络的升降压DC/DC变换器,从电路结构上避免了短路环的存在,分析了Z网络和变换器的初始态阶跃响应,并设计了预充电电路,消除了变换器启动时的电压和电流... 基本的非隔离型升降压电路存在由二极管反向恢复带来的短路环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网络的升降压DC/DC变换器,从电路结构上避免了短路环的存在,分析了Z网络和变换器的初始态阶跃响应,并设计了预充电电路,消除了变换器启动时的电压和电流尖峰,讨论了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Current Continuous Mode)下的3种开关模态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依照效率最优原则对升压和降压模式的开关模态进行简化,从而优化了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通过合理选择电感电流纹波系数确保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下的方法,给出了各元器件的设计规则,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加以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压变换器 二极管反向恢复 Z源 电感电流连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流环交替控制的单相升-降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毛鹏 王川云 +1 位作者 徐明 臧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17-222,共6页
分析单相Boost-Buck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变换器在纯Boost和纯Buck模式下的电流控制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交流侧输入电压峰值大于输出电压的情况,提出由平均电流控制和电荷控制构成的双模式控制方案,确保变换器在一个基波周... 分析单相Boost-Buck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变换器在纯Boost和纯Buck模式下的电流控制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交流侧输入电压峰值大于输出电压的情况,提出由平均电流控制和电荷控制构成的双模式控制方案,确保变换器在一个基波周期内,不论在Boost,还是在Buck工作模式期间都可实现对输入电流的控制,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文中给出双模式交替控制方案控制框图,并给出电荷控制方案的数字实现方法,最后通过实验对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方案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成果对于单相级联型Boost-Buck变换器的控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压变换器 功率因数校正 电荷控制 双模式 交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组合控制方案的双管升/降压变换器
8
作者 毛鹏 童瑞婷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54-1355,1373,共3页
分析了现有单相级联型Boost-Buck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控制原理,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组合控制方案。该方案在Boost工作模式下采用平均电流控制,在Buck工作模式下采用电荷控制。新型控制方案可以确保变换器不论... 分析了现有单相级联型Boost-Buck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控制原理,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组合控制方案。该方案在Boost工作模式下采用平均电流控制,在Buck工作模式下采用电荷控制。新型控制方案可以确保变换器不论在升压还是降压工作模式期间,都可实现良好的输入电流控制效果,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通过原理样机实验,对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压变换器 功率因数校正 级联型 组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降压型开关变换器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皇金锋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50-852,共3页
根据升降压型开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和欧拉公式建立了其数学模型,由于其控制到输出数学模型存在右半平面的零点,系统成为非最小相位系统,采用超前-滞后校正装置对系统进行了串联校正,仿真结果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和抗... 根据升降压型开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和欧拉公式建立了其数学模型,由于其控制到输出数学模型存在右半平面的零点,系统成为非最小相位系统,采用超前-滞后校正装置对系统进行了串联校正,仿真结果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和抗电源扰动及负载扰动验证了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分析结果为其它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变换器 PSIM 超前滞后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大功率输入并联输出串联Buck半桥变换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青 齐铂金 +1 位作者 张涛 汪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5,共9页
现有的升降压拓扑中双管Buck-Boost和双管Boost-Buck变换器较符合高效大功率场合的使用要求,前者结构简单,但电流纹波大;后者引入了2个电感,功率密度很难提高。提出了一种新型大功率并联输出串联Buck半桥变换器(input-parallel output-s... 现有的升降压拓扑中双管Buck-Boost和双管Boost-Buck变换器较符合高效大功率场合的使用要求,前者结构简单,但电流纹波大;后者引入了2个电感,功率密度很难提高。提出了一种新型大功率并联输出串联Buck半桥变换器(input-parallel output-series Buck-halfbridge,IPOSBHB),分析了IPOSBHB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基本关系,并从电压电流应力、磁性元件总体积、效率这3个方面与双管Boost-Buck变换器做了对比,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开关方式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升降压的模式切换和恒压、恒流的输出特性,最后通过1台15 kW样机对所提出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压变换器 双管Boost-Buck变换器 并联输出串联Buck半桥变换器 模态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Buck-Boost DC-DC变换器的分岔与混沌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爱娟 尹鹏鸿 +1 位作者 夏震 李少龙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9-301,306,共4页
推导了电流模式Buck-Boost变换器的迭代映射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以输入电压、参考电流和负载电阻为电路变化参数的分岔现象.利用Matlab仿真得到分岔图,从图中可以得知分岔变量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状态,在设计中可以利用此规律选择... 推导了电流模式Buck-Boost变换器的迭代映射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以输入电压、参考电流和负载电阻为电路变化参数的分岔现象.利用Matlab仿真得到分岔图,从图中可以得知分岔变量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状态,在设计中可以利用此规律选择最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压变换器 分岔 混沌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升降压LED驱动电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治军 王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87-1291,共5页
现阶段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快速光源十分普遍,随着LED功率不断提高,高亮度的LED灯具有取代传统照明灯具的趋势,应用潜力非常大。提出了一种新型升降压变换器作为高亮度白光LED灯的驱动方案。主电路由前级Boost和后级Buck组成,采用... 现阶段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快速光源十分普遍,随着LED功率不断提高,高亮度的LED灯具有取代传统照明灯具的趋势,应用潜力非常大。提出了一种新型升降压变换器作为高亮度白光LED灯的驱动方案。主电路由前级Boost和后级Buck组成,采用固定导通时间控制策略,实行前级限幅后级闭环控制,结构简单,无需补偿电路,动态响应速度快。建立了主电路的稳态与小信号模型,对控制环路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PSIM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驱动 升降压变换器 固定导通时间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统一拓扑:电抗源逆变电路 被引量:8
13
作者 丁新平 苑红 +2 位作者 杨水涛 张民 薛必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030-5038,共9页
在对Z源逆变器(Z-source inverter,ZSI)和准Z源逆变器(quasi-Z-source inverter,q ZSI)等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统一拓扑结构——电抗源变换器。该拓扑利于独特的LC组合形式实现了电压源和电... 在对Z源逆变器(Z-source inverter,ZSI)和准Z源逆变器(quasi-Z-source inverter,q ZSI)等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统一拓扑结构——电抗源变换器。该拓扑利于独特的LC组合形式实现了电压源和电流源电路无法实现的功能。以电抗源逆变器(reactance source inverter,XSI)为例阐述该拓扑结构的构成特征、工作原理、推演途径等共性问题,提出2种推演XSI电路的方法,即DC-DC斩波电路开关管代替推演法(SR-XSI)和DC-DC斩波电路二极管代替推演法(DR-XSI)。并以现有的典型电抗源逆变器ZSI和q ZSI为例,论证由"级联DC-DC斩波电路的两级电路"推演出XSI的可行性。基于DR-XSI推演机理,提出一族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并以Zeta电抗源逆变电路为例,研究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工作模式。该类单级逆变器能在较小的直通占空比Dsh时得到较高的升压功能,减少了单级逆变电路直通占空比Dsh和逆变器调制因子M之间此消彼长的制约关系。通过仿真软件Saber验证了Zeta XSI电路的升压功能以及所提各种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后在实验室建立了1 k W样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可压逆变器 电抗源变换器 降压变换器 Z源逆变器 准Z源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式储能系统电池侧二次脉动功率的抑制方法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强 李睿 蔡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1-237,共7页
链式变换器的电路结构适合应用于电池储能领域,然而单相变换器的本质决定了电池组与电网能量交换时有二次脉动功率,这将危害电池组的寿命。为了抑制传统链式储能系统电池侧的二次脉动功率,在电池与链式变换器之间插入一级双向升降压变换... 链式变换器的电路结构适合应用于电池储能领域,然而单相变换器的本质决定了电池组与电网能量交换时有二次脉动功率,这将危害电池组的寿命。为了抑制传统链式储能系统电池侧的二次脉动功率,在电池与链式变换器之间插入一级双向升降压变换器,构成双级链式变换器。本文对比分析了传统单级链式与双级链式变换器在电池侧的功率脉动情况,提出双级链式变换器的控制策略,通过控制中间直流电容的电压纹波缓冲电池侧的功率脉动。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变换器 电池储能系统 二次脉动功率 升降压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治钢 朱立颖 +2 位作者 张晓峰 杨世春 刘卿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9,共9页
针对航天领域空间交会对接、航天器配电、在轨服务与维护等领域对无缆化的需求,提出了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建立了多通道磁耦合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重要参数,并对关键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进... 针对航天领域空间交会对接、航天器配电、在轨服务与维护等领域对无缆化的需求,提出了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建立了多通道磁耦合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重要参数,并对关键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线圈高效耦合设计,实现了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最优。所提系统解决了能量的无线传输,并实现多负载接收的问题。通过一台1000 W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具有传输效率高的特点,解决了航天器无线能量传输的多负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 高效率 升降压变换器 控制 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焊机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少佳 李建玲 +1 位作者 莫金海 李海标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2,共6页
电子束焊机高压加速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是保证电子束焊接质量的前提条件,传统的高压加速稳压电源电路结构复杂、体积大.为此设计了一种电子束焊机高压加速稳压电源控制系统,主电路采用PWM buck-boost变换器结构,其较高的升压比降低... 电子束焊机高压加速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是保证电子束焊接质量的前提条件,传统的高压加速稳压电源电路结构复杂、体积大.为此设计了一种电子束焊机高压加速稳压电源控制系统,主电路采用PWM buck-boost变换器结构,其较高的升压比降低了升压变压器的升压比,与传统的同类电源相比,体积更小,电路更为简单;分析了系统主电路特性和工作过程,建立了系统电路小信号模型,采用了滞后-超前校正补偿的控制方式.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和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机 升降压变换器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发电串联分布式高能效变换系统
17
作者 吴红飞 孙凯 邢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1-6,168,共6页
针对光伏组件、热电发电机等新能源发电模块输出电压低的特点,以系统发电功率最大化为控制目标,研究模块串联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高能效模块集成变换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分析不同变换器类型对系统性能和发电设备输出特性的影响;... 针对光伏组件、热电发电机等新能源发电模块输出电压低的特点,以系统发电功率最大化为控制目标,研究模块串联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高能效模块集成变换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分析不同变换器类型对系统性能和发电设备输出特性的影响;综合考虑变换器变换效率和最大功率跟踪效率,提出引入直通工作模式实现变换器全电压范围最大功率输出的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并提出具有直通模式的改进型升降压变换器拓扑,详细分析工作模式和设计实现。搭建由13个250W模块组成的串联分布式实验系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系统 模块集成变换器 新能源发电系统 升降压变换器 高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及实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拓 马海川 许端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7,共6页
针对太阳能光照不稳定会对光伏电池效率的提升产生很大限制问题,通过提高对光伏电池中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效率,采用较为新颖的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对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与升降压DC--DC变换电路结合使用的综合策略来解决.研究结果表明:该方... 针对太阳能光照不稳定会对光伏电池效率的提升产生很大限制问题,通过提高对光伏电池中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效率,采用较为新颖的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对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与升降压DC--DC变换电路结合使用的综合策略来解决.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快的跟踪速度与较好的稳定精度,在自适应性和抗干扰性上体现出了很大的优势;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池 变结构 DC-DC升降压变换器 最大功率点的跟踪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芯多绕组的均衡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牟世荣 刘晓芳 杨世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220-224,共5页
为了避免动力锂电池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自身参数不一致性带来的弊端,采用均衡技术将单体工作状态差异程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是保证串联电池组能够安全可靠工作的有效途径。构建了一种基于同芯多绕组的均衡拓扑,对该拓扑进行工... 为了避免动力锂电池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自身参数不一致性带来的弊端,采用均衡技术将单体工作状态差异程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是保证串联电池组能够安全可靠工作的有效途径。构建了一种基于同芯多绕组的均衡拓扑,对该拓扑进行工作原理分析并建立分析了两种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模型,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均衡实验,结果表明该均衡拓扑在两种不同工作模式下都能实现单体间直接均衡,验证了该均衡拓扑的均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电池组 均衡拓扑 升降压变换器 反激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汽车超级电容能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坤华 孙玉坤 +1 位作者 王富良 项倩雯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800,共3页
超级电容的高功率密度特性可作为混合动力汽车辅助电源。研究了超级电容数学模型,给出了超级电容荷电状态估计方法,在分析升降压双向直流功率电路基础上,提出了超级电容能量存储系统控制策略,在超级电容荷电状态允许范围内,该控制策略... 超级电容的高功率密度特性可作为混合动力汽车辅助电源。研究了超级电容数学模型,给出了超级电容荷电状态估计方法,在分析升降压双向直流功率电路基础上,提出了超级电容能量存储系统控制策略,在超级电容荷电状态允许范围内,该控制策略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制动要求,实验证明该能量存储系统能适应各种负载变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 能量控制 混合动力汽车 荷电状态 降压双向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