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颌骨短期稳定性的三维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焦星琦 李阳 伊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1-935,共5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下颌骨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短期内的复发趋势。方法:收集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并行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手术的患者共49例,分为下颌前徙患者22例,下颌后退患者27例,收集术前4 d(... 目的:本研究利用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下颌骨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短期内的复发趋势。方法:收集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并行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手术的患者共49例,分为下颌前徙患者22例,下颌后退患者27例,收集术前4 d(T0)、术后4 d(T1)、术后4~6周(T2)、3个月(T3)的CBCT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ro Plan进行三维头颅重建,建立坐标系并测量下颌骨相关指标。利用SPSS 20.0软件对T1、T2时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接受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患者中,下颌前徙患者的下颌骨在B点、Pg点存在水平向的复发趋势,下颌平面存在顺时针旋转的倾向。下颌后退患者的下颌骨在B点存在水平向的复发趋势,Pg点存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复发趋势。结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术后下颌骨在短期内存在复发倾向,但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 三维分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骨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沙彬 杨学文 赵怡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评估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除的颊侧骨皮质形状与垂直截骨线的方向和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去骨操作。方法:在头影测量侧位描记图的下颌体部设计3种不同方向的垂直截骨线,用头影测量裁剪预测方法先旋转再后... 目的:评估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除的颊侧骨皮质形状与垂直截骨线的方向和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去骨操作。方法:在头影测量侧位描记图的下颌体部设计3种不同方向的垂直截骨线,用头影测量裁剪预测方法先旋转再后退下颌到术前设计位置,分析最终垂直截骨线与初始垂直截骨线间的角度关系,运用几何学原理计算此角度的大小。评价后退下颌时所需要去除骨皮质大致形状同初始垂直截骨线方向及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近心骨段不发生矢状向移位情况下,最终垂直截骨线与初始垂直截骨线间的角度大小与上下颌平面交角保持一致,与初始截骨线的方向和下颌后退的距离大小无关。去除的骨皮质形状与前牙覆变化相关。结论:近心骨段去骨形状与前牙覆变化密切相关,与截骨线方向和下颌后退的距离大小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后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后退术对下颌角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杜青香 侯敏 +1 位作者 杨佑成 肖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5-67,71,共4页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小;下颌骨的宽度将增加。结论:BSSRO术后下颌角变小,下颌骨宽度增加;将使患者的面貌变宽,咬合功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下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