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白细胞介素-1β介导束缚应激性升压反应的中枢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郑瑞茂 安志波 +1 位作者 卢浩 祝世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研究中枢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束缚应激诱发的升压反应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清醒大鼠心血管遥感监测系统、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系统、神经电生理记录系统来观察中枢IL-1β在束缚应激诱发的升压反应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延髓头... 目的:研究中枢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束缚应激诱发的升压反应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清醒大鼠心血管遥感监测系统、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系统、神经电生理记录系统来观察中枢IL-1β在束缚应激诱发的升压反应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神经元放电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束缚应激可诱导升压反应,侧脑室注射IL-1ra可衰减束缚应激诱导的升压反应;直接将IL-1β注入侧脑室亦可诱导大鼠血压升高,同时伴有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神经元细胞外放电频率增加,二者呈明显的相关关系(r=0.98,P<0.05)。结论:中枢IL-1β介导束缚应激诱发的升压反应,其作用机制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应激 升压反应 电生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防御性升压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忠 徐小威 郭学勤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5期339-344,共6页
wistar大鼠,用乌拉坦和氯醛醣腹腔麻醉。电刺激下丘脑“防御反应区”诱发升压反应。用低频低强度电针“足三里”、“内关”、“华佗夹脊”穴,可抑制下丘脑性升压反应(HPR),而高频高强度刺激上述三个穴位或低频低强度电针“悬钟”穴则无... wistar大鼠,用乌拉坦和氯醛醣腹腔麻醉。电刺激下丘脑“防御反应区”诱发升压反应。用低频低强度电针“足三里”、“内关”、“华佗夹脊”穴,可抑制下丘脑性升压反应(HPR),而高频高强度刺激上述三个穴位或低频低强度电针“悬钟”穴则无效。电针“足三里”穴对HPR的抑制作用在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仍出现,提示此作用是通过抑制心血管交感中枢而实现。微量注射5-羟色胺(5-HT)8μg/10μl于第四脑室内,则可降低基础血压和HPR,若注射5-HT的受体拮抗剂肉桂硫胺8μg/10μl于第四脑室,可阻断电针对HPR的抑制效应。以上结果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可抑制HPR,脑内5-HT系统可能在电针对HPR的抑制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防御反应 升压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对麻黄碱升压反应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夏江燕 孙永瀛 +3 位作者 袁静 陆新健 彭贞丹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比较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时机体对麻黄碱的升压反应性。方法 73例20~60岁拟行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全麻(GA1组和GA2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三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SBP在90~110mm Hg时,静脉... 目的比较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时机体对麻黄碱的升压反应性。方法 73例20~60岁拟行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全麻(GA1组和GA2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三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SBP在90~110mm Hg时,静脉注射麻黄碱0.1mg/kg,设置无创血压测量间隔为1min,记录注药后10min内的SBP、DBP和HR。结果与注药前比较,静脉注射0.1mg/kg麻黄碱后2min,三组患者SBP均明显升高(P<0.05)。注药后10min,GA1组SBP仍明显升高(P<0.05),GA2组明显升高持续至注药后9min(P<0.05),CSEA组则持续至注药后8min(P<0.05)。GA1组注药后DBP的变化趋势与SBP相似,但显著升压作用出现更早,注药后1min即出现DBP明显升高并持续至注药后10min(P<0.05)。GA2组DBP在注药后3min明显升高并持续至注药后8min(P<0.05)。CSEA组注药后各时点均未出现DBP明显升高。GA1组在注药后2min HR明显增快(P<0.05),GA2组在注药后3min HR明显增快(P<0.05)。CSEA组患者在注药后各时点均未出现HR显著增快。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全麻可增强机体对麻黄碱的升压反应,麻黄碱可更有效地逆转全麻时的术中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麻黄碱 升压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白细胞介素-1在应激升压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邹长江 刘敬东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66,共5页
分别在乌拉坦麻醉及清醒的雄性SD大鼠观察到 :( 1)脑室注射IL 1β出现升压效应 ,( 2 )条件恐惧应激刺激、足电击及脑室注射IL 1β诱发的升压反应均被脑室注射 0 5 μg的白细胞介素 - 1拮抗剂IL 1ra明显衰减 ;( 3 )静脉注射 0 .5 μgIL ... 分别在乌拉坦麻醉及清醒的雄性SD大鼠观察到 :( 1)脑室注射IL 1β出现升压效应 ,( 2 )条件恐惧应激刺激、足电击及脑室注射IL 1β诱发的升压反应均被脑室注射 0 5 μg的白细胞介素 - 1拮抗剂IL 1ra明显衰减 ;( 3 )静脉注射 0 .5 μgIL 1ra对足电击引起的升压反应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提示中枢IL 1介导条件恐惧应激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足电击 条件恐惧应激刺激 升压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穹窿下器或最后区引起升压反应的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常彦忠 顾蕴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Ⅱ)引起大鼠穹窿下器(subfornicalorgan,SFO)和最后区(areapostrema,AP)升压反应的机制。方法:大鼠脑内微量注射不同药物,观察血压和...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Ⅱ)引起大鼠穹窿下器(subfornicalorgan,SFO)和最后区(areapostrema,AP)升压反应的机制。方法:大鼠脑内微量注射不同药物,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1)SFO内或AP内分别注射AⅡ均引起升压反应;(2)SFO升压反应可被双侧室旁核(nucleusparaventricularis,NPV)内或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ventrolateralmedula,RVL)内分别注入[Sar1,Thr8]血管紧张素Ⅱ(AⅡ拮抗剂)衰减;(3)AP升压反应则被双侧NPV或RVL内分别注入酚妥拉明衰减。结论:AⅡ作用于SFO或AP均可通过NPV和RVL产生升压效应,但NPV和RVL内的AⅡ受体参与SFO升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药理学 穹窿下器官 升压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3V区和室旁核内的心房肽参与下丘脑前核升压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顾蕴辉 张田 吕贻春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分析下丘脑前核升压反应的机理。方法:实验用乌拉坦麻醉、箭毒制动、人工呼吸的大鼠,脑内或静脉注射不同药物,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将L-谷氨酸钠注入下丘脑前核引起升压反应。该反应可被双侧AV3V区(或室旁核)... 目的:分析下丘脑前核升压反应的机理。方法:实验用乌拉坦麻醉、箭毒制动、人工呼吸的大鼠,脑内或静脉注射不同药物,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将L-谷氨酸钠注入下丘脑前核引起升压反应。该反应可被双侧AV3V区(或室旁核)内预先注射普鲁卡因或心房肽Ⅲ抗血清衰减;而静脉内分别注射酚妥拉明、心得安或甲基阿托品虽均可使该反应稍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V3V区和室旁核内的心房肽Ⅲ参与下丘脑前核升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利尿肽 前下丘脑 室旁核 升压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卵巢切除大鼠动脉血压及升压反应的影响(英文)
7
作者 李红芳 姚向荣 +2 位作者 郑天珍 李伟 贾忠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4,共5页
选用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14.07±4.85 g,于双侧卵巢切除后分别皮下注射白藜芦醇RES(0.4 mg/kg)和17β-雌二醇EST(1 mg/kg)或等量溶媒芝麻油,以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处理21天后,观察去势鼠及。RES或EST替代治疗大鼠对血管紧张... 选用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14.07±4.85 g,于双侧卵巢切除后分别皮下注射白藜芦醇RES(0.4 mg/kg)和17β-雌二醇EST(1 mg/kg)或等量溶媒芝麻油,以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处理21天后,观察去势鼠及。RES或EST替代治疗大鼠对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以及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去势大鼠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但皮下分别注射RES或EST后,SP,DP和MAP明显降低.去势鼠对AngⅡ,NA和Adr升压反应明显减弱,MAP的升高值明显减小.皮下注射RES或EST后,去势鼠对AngⅡ和NA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皮下注射RES后,去势鼠对Adr的反应无明显改善.去势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明显减弱,表现为其升压反射中MAP的升高明显低于假手术大鼠.结果表明:去势鼠静息动脉血压升高,对升压剂AngⅡ,NA,Adr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升压反应明显减弱.皮下分别注射EST结构类似物,即植物雌激素RES后,去势鼠对AngⅡ,NA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升压反应与EST相似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17Β-雌二醇 血压 升压反应 卵巢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参与脑内核团诱发升压反应的机制
8
作者 吕洋 曲娴 +2 位作者 苏建军 张成义 赵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3-556,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脑内核团诱发升压反应的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利用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系统给药,观察IL1β在室旁核(NPV)或弓状核(AR)诱发升压反应中的作用。结果:①室旁核或弓状核(尾端)内注...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脑内核团诱发升压反应的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利用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系统给药,观察IL1β在室旁核(NPV)或弓状核(AR)诱发升压反应中的作用。结果:①室旁核或弓状核(尾端)内注入0.2ng的IL1β后血压明显升高,并伴有心率明显加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预先向双侧室旁核或弓状核注射抗IL1β抗体均能明显减弱由40nmol谷氨酸钠注入中央杏仁核所诱发的升压反应,但对其心率加快反应无明显影响(P>0.05),其血压变化值与注射煮沸的抗IL1β抗体后的血压变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下丘脑室旁核及弓状核内的IL1β均介导兴奋中央杏仁核诱发的升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中央杏仁核 下丘脑室旁核 弓状核 谷氨酸钠 升压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在大鼠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升压反应中的作用
9
作者 王益光 刘晓霞 +2 位作者 王玉良 李会全 唐可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9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对大鼠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LH/PF)升压反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酚妥拉明组;心得安组;阿托品组和谷氨酸二乙酯组,每组均用生理盐水作对照。谷氨酸钠微量注入大鼠LH/PF... 目的探讨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对大鼠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LH/PF)升压反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酚妥拉明组;心得安组;阿托品组和谷氨酸二乙酯组,每组均用生理盐水作对照。谷氨酸钠微量注入大鼠LH/PF后,观察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反应;然后分别将酚妥拉明、心得安、阿托品和谷氨酸二乙酯微量注射到RVL,再观测注射谷氨酸钠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谷氨酸钠微量注入LH/PF后大鼠的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RVL内分别微量注射酚妥拉明、心得安、甲基阿托品和谷氨酸二乙酯后再注射谷氨酸钠,各组大鼠的升压反应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VL内的α-、β-、M-和谷氨酸(Glu-)受体介导LH/PF的升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 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LH/PF) 升压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家兔脑室注射P物质所致升压反应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张小慧 倪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将 P 物质(substance P, S P,0 .20 .9 ngkg) 注入家兔第四脑室(icv) 引起肺动脉压( P A P) 升高或降低,但以升压反应为主。与此同时,颈动脉压( C A P) 上升,心率( H R) 减慢。若... 将 P 物质(substance P, S P,0 .20 .9 ngkg) 注入家兔第四脑室(icv) 引起肺动脉压( P A P) 升高或降低,但以升压反应为主。与此同时,颈动脉压( C A P) 上升,心率( H R) 减慢。若预先icv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育亨宾(45 μg) 可增强 S P 引起的肺动脉和颈动脉升压反应;预先icv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哌唑嗪(15 μg) 可阻断这两个升压反应,而普萘洛尔(100 μg) 对这两个升压反应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 S P 引起的肺动脉和颈动脉升压反应是由脑中的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而中枢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系统对传递 S P 中枢加压作用的路径有抑制性的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肺动脉压 升压反应 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俯卧位辅用右美托咪定时患者对不同升压药物的升压反应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丽凤 纪木火 +3 位作者 谢珏 曾秋婷 夏江燕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0-564,共5页
目的观察在腰椎手术中全麻俯卧位辅用右美托咪定时患者对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性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择期后入路腰椎融合手术患者66例,男25例,女41例,年龄26~64岁,BMI 18.5~24.9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 目的观察在腰椎手术中全麻俯卧位辅用右美托咪定时患者对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性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择期后入路腰椎融合手术患者66例,男25例,女41例,年龄26~64岁,BMI 18.5~24.9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相同,右美托咪定0.4 μg/kg泵注10 min后0.2 μg·kg^-1·h^-1维持。手术开始后,当MAP降低幅度超过基础值20%以上或SBP<95 mmHg时,静脉注射麻黄碱0.1 mg/kg(DE组,n=22),去氧肾上腺素1 μg/kg(DP组,n=23)或去甲肾上腺素0.06 μg/kg (DN组,n=21)。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1 min(T1)、3 min(T2)、5 min(T3)、7 min(T4)、9 min(T5)时MAP、HR、CVP、心输出量(cardic output, CO)、外周血管阻力(SVR)、每搏量变异度(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DE组MAP明显升高(P<0.05),T1—T4时DP组MAP明显升高(P < 0.05),T1—T2时DN组MAP明显升高(P<0.05)。DE组、DP组、DN组MAP最大升高幅度分别为(29.8±12.4)%、(38.4±12.7)%、(23.6±10.0)%。与T0时比较,T1—T5时DE组HR明显增快(P<0.05),T1—T3时DP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0时比较,T1—T5时DE组CO明显升高(P<0.05)。DE组CO升高幅度明显大于DP组、DN组(P<0.05),DP组、DN组CO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俯卧位腰椎手术辅用右美托咪定时,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麻黄碱均可迅速提升血压,纠正全麻俯卧位手术时因俯卧位相关的腔静脉受压,外周阻力增加,迷走张力升高等所致的低血压,但麻黄碱有效升压作用维持时间更长,有效升压同时伴有CO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压反应 右美托咪定 低血压 俯卧位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受体在躯体传入冲动抑制中枢性升压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玲菊 郑公寿 +2 位作者 张荣宝 陈志雄 周苏娅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197-199,206,共4页
目的:进一步阐明躯体传入冲动抑制中枢性升压反应的中枢递质机制。方法:用氯醛糖-脲酯混合麻醉、切断迷走神经的健康雄性家兔,侧脑室注射印防己毒(Picrotoxin)或中脑中央灰质(PAG)微量注射印防己毒,观察腓深神经(DPN)抑制电... 目的:进一步阐明躯体传入冲动抑制中枢性升压反应的中枢递质机制。方法:用氯醛糖-脲酯混合麻醉、切断迷走神经的健康雄性家兔,侧脑室注射印防己毒(Picrotoxin)或中脑中央灰质(PAG)微量注射印防己毒,观察腓深神经(DPN)抑制电刺激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引起的中枢性升压反应的改变。结果:注药后DPN对DMH兴奋引起的升压反应的抑制作用削弱。结论: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参与了DPN抑制DMH兴奋诱发的升压反应,PAG是GABA受体在刺激DPN抑制DMH兴奋诱发的升压反应作用中的一个重要位点所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GABA 血压 中枢神经系统 升压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药加吗啡、氟哌啶预防颈丛阻滞后的升压反应
13
作者 赵侠 刘双娣 疏树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局麻药 吗啡 氟哌啶 预防 颈丛阻滞 升压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后核内注射大豆皂甙可加强夹闭大鼠颈总动脉引起的升压反应
14
作者 李建华 夏映红 +2 位作者 王绍 魏永第 安占元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446-447,共2页
本实验结果表明下丘脑后核(PHN)是参与大豆皂甙(Ts)对中枢升压作用的主要核团之一。向PHN内注入阿托品可减弱Ts在PHN中的升压作用,这是通过激活M受体引起的。
关键词 下丘脑 生理学 大豆 皂甙 升压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后核内注射大豆皂甙可加强夹闭颈总动脉引起的升压反应
15
作者 李建华 夏映红 王绍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488-489,共2页
下丘脑后核(PHN)是参与大豆皂甙(Ts)中枢升压作用的主要核团之一。向PHN内注射阿托品可减弱Ts在PHN中的升压作用,表明它是通过激活M受体引起的。
关键词 下丘脑后核 大豆皂甙 颈动脉 升压反应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中央核在下丘脑室旁核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虞燕琴 夏强 张荣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阐明下丘脑室旁核(the paraventricu 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 us,PVN)兴奋后的心血管反应及杏仁中央核(the central nucleus of am ygdala,CeA)在此心血管反应中的地位。方法:电刺激SD大鼠中枢核团PVN或CeA,或用核团内微量注射0... 目的:阐明下丘脑室旁核(the paraventricu 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 us,PVN)兴奋后的心血管反应及杏仁中央核(the central nucleus of am ygdala,CeA)在此心血管反应中的地位。方法:电刺激SD大鼠中枢核团PVN或CeA,或用核团内微量注射0.5 m o l/L L-谷氨酸(L-Sod iumG lutam ate,L-G lu)方法。同时记录大鼠股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m 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电图及心率(heart rate,HR)。结果:电刺激一侧PVN后,MAP升高,HR变化不一,以下降为主。大鼠PVN电刺激或微量注射L-G lu均诱发升压反应,心率变化不一。待作用消失后,同侧CeA微量注射L-G lu100n l,注射后平均动脉压上升(10.27±1.80)mmHg,心率变化为(-10.66±8.11)次/m in。待作用消失后,在CeA微量注射0.02 m o l/L的红藻氨酸(KA)100 n l,10 m in后刺激PVN,血压升高(13.78±3.18)mmHg,较注射KA前削弱了(6.57±1.56)mmHg(P<0.05)。结论:PVN兴奋后引起以升压效应为主的心血管反应。杏仁中央核部分介导了其升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室旁核/生理学 杏仁核/生理学 杏仁中央核 中枢性升压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P物质中枢升压效应的易化作用
17
作者 张小慧 倪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3-95,共3页
为探讨阿片肽与P物质(SP)的中枢升压作用的关系,我们用乌拉坦麻醉、肌肉麻痹、人工呼吸的家兔进行了实验。将SP(0.8ng/kg)注入第四脑室(icv)引起肺动脉压(PAP)升高或降低,但以升压反应为主。与此同时颈动... 为探讨阿片肽与P物质(SP)的中枢升压作用的关系,我们用乌拉坦麻醉、肌肉麻痹、人工呼吸的家兔进行了实验。将SP(0.8ng/kg)注入第四脑室(icv)引起肺动脉压(PAP)升高或降低,但以升压反应为主。与此同时颈动脉压(CAP)上升,心率(HR)减慢。而在第四脑室注入同容积的人工脑脊液对PAP、CAP和HR无明显影响。若在icvSP之前,预先向第四脑室注射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100~200μg),可增强SP引起的肺动脉和颈动脉升压反应。以上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升压反应 纳洛酮 易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急性实验兔的升压作用
18
作者 夏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2-165,共4页
对麻醉并施行一定手术的急性实验兔,静脉注射小剂量(0.4mg/kg)纳洛酮可在2.9±1.1min内引起数个短暂的波动性升压峰,约1/3动物伴随出现心律失常;大剂量(5mg/kg)纳洛酮则在13.9±7.4min内使血压持续升高,有半数以上动物出现心律... 对麻醉并施行一定手术的急性实验兔,静脉注射小剂量(0.4mg/kg)纳洛酮可在2.9±1.1min内引起数个短暂的波动性升压峰,约1/3动物伴随出现心律失常;大剂量(5mg/kg)纳洛酮则在13.9±7.4min内使血压持续升高,有半数以上动物出现心律失常。在升压最高峰时,脑脊液内单胺类递质的代谢产物无明显变化。作者认为,此类急性实验条件下,存在着内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其中外周机制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实验 纳洛酮 内阿片肽 升压反应 心律失常 单胺类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Bartter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家伦 高晓洁 徐雅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2218-,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综合征 综合病症 Bartter 升压反应 醛固酮 生长发育迟缓 血管紧张素Ⅱ 安体舒通 螺旋内酯甾酮 螺旋内脂固醇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