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ntall术与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合并重度狭窄及升主动脉扩张的中期疗效对比
1
作者 李仕杰 李畑波 +4 位作者 杨志鹏 刘宸铖 潘文成 徐博 王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05-1511,共7页
目的比较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术)与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合并重度瓣膜狭窄及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中期疗效,以明确不同术式对该复... 目的比较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术)与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合并重度瓣膜狭窄及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中期疗效,以明确不同术式对该复合型心脏病变的干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BAV合并重度狭窄及升主动脉扩张病例9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VR组(65例)和Bentall组(31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术前状态及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PSM)对2组基线资料实施1∶1病例匹配,消除混杂因素影响后,对比分析围术期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PSM成功筛选出25对匹配病例,匹配后的临床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Bentall组术中人工瓣膜有效开口面积(effective orifice area,EOA)和有效开口面积指数(EOA index,EOAI)显著优于AVR组[(2.69±0.47)vs(2.35±0.47)cm^(2),P=0.013;(1.69±0.30)vs(1.47±0.29)cm^(2)/m^(2),P=0.010)];但Bentall组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阻断时间均显著长于AVR组[190.00(147.00,257.00)vs 101.00(88.50,124.50)min,141.00(120.00,166.00)vs 66.00(55.00,81.50)min,P<0.001];在28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AVR组主动脉窦部直径和升主动脉直径均显著大于Bentall组[32.00(30.00,34.00)vs 26.80(26.00,28.00)mm,38.00(34.50,42.00)vs 26.00(26.00,28.00)mm,P<0.001],AVR的升主动脉仍在持续扩张,Bentall组直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Bentall组的随访主动脉瓣峰值压差更小[21.00(15.50,27.00)vs 25.00(19.50,31.00)mmHg,P=0.049)。结论Bentall术与AVR均为有效术式,但Bentall术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和维持主动脉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升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瓣置换术 BENTALL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叶主动脉瓣畸形与升主动脉扩张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春燕 任卫东 +4 位作者 杨军 唐力 陈昕 王立建 富维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 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叶主动脉瓣畸形 (BAV)与升主动脉扩张的关系。方法 使用二维超声在四个部位检测 42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的BAV患者 (病例组 1)、3 7例主动脉瓣狭窄的BAV患者 (病例组 2 )和 40例年龄、体表面积、血压等匹配的... 目的 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叶主动脉瓣畸形 (BAV)与升主动脉扩张的关系。方法 使用二维超声在四个部位检测 42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的BAV患者 (病例组 1)、3 7例主动脉瓣狭窄的BAV患者 (病例组 2 )和 40例年龄、体表面积、血压等匹配的健康人 (对照组 )的升主动脉内径 :瓣环、瓦氏窦、主动脉上嵴及升主动脉近端。结果 病例组 2升主动脉瓦氏窦、主动脉上嵴及近端内径最大 ,其次为病例组 1(P <0 .0 5~P <0 .0 0 1)。但病例组 1中有一部分BAV患者的升主动脉内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BAV常合并升主动脉扩张 ,提示两者可能为同一发育异常 ,即先天性主动脉壁发育缺陷的不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主动脉 升主动脉扩张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升主动脉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焕雷 肖学钧 +3 位作者 卢聪 范瑞新 刘菁 吴若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病人在瓣膜置换术后其升主动脉大小的变化。【方法】对51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直径在35~55mm之间)的病人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进行随访,马凡氏综合症、升主动脉夹层、人工瓣膜失...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病人在瓣膜置换术后其升主动脉大小的变化。【方法】对51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直径在35~55mm之间)的病人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进行随访,马凡氏综合症、升主动脉夹层、人工瓣膜失功能的病人以及行升主动脉置换和冠脉搭桥的病人除外。升主动脉直径的测量采用心脏超声检查法,测定平面为主动脉根部窦管交界处上方2cm处。以术前升主动脉直径为基础值,按基础值的大小分为直径<40mm组和直径≥40mm组,并按主动脉瓣形态分为二叶主动脉瓣组和三叶主动脉瓣组。按不同的分组对升主动脉直径的大小进行比较,研究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直径的变化趋势。【结果】全组病人随访1~9.8年,未发现主动脉并发症,未见有夹层形成。远期死亡的病人有3例均与主动脉扩张无关,2例死于与抗凝治疗有关的脑出血,另一例死于心功能衰竭。在升主动脉直径<40mm组和≥40mm组中,升主动脉直径的变化率分别为(-0.2±1.4)mm/年和(-0.18±0.98)mm/年,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二叶主动脉瓣组和三叶主动脉瓣组升主动脉直径的变化率分别为(0.8±1.6)mm/年和(-0.3±1.5)mm/年,二叶主动脉瓣组病人的升主动脉直径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仍继续扩大。【结论】在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直径在35~55mm之间的病人,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可取得良好效果,其升主动脉直径总体上出现缩小的趋势;而二叶主动脉瓣病人的升主动脉扩张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仍将继续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升主动脉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开虎 宣海洋 +2 位作者 张飞 徐盛松 曹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1-1323,共3页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可发生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而且可导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甚至并发主动脉夹层。因此,心血管外科手术在处理主动脉瓣畸形的同时应...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可发生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而且可导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甚至并发主动脉夹层。因此,心血管外科手术在处理主动脉瓣畸形的同时应积极处理扩张的升主动脉。2006年1月~2010年6月,笔者对29例BAV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在进行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升主动脉成形或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 升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瓣置换 主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升主动脉扩张的BAV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5
作者 刘宁 侯倩文 +5 位作者 李晓 刘桂梅 谢谨捷 李宜嘉 杨娅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99-99,共1页
目的左右冠脉融合型二叶式主动脉瓣(RL-BAV)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升主动脉扩张。为了研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是否需要处理扩张的升主动脉,对RL-BAV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伴升主动脉扩张的BAV患者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主... 目的左右冠脉融合型二叶式主动脉瓣(RL-BAV)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升主动脉扩张。为了研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是否需要处理扩张的升主动脉,对RL-BAV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伴升主动脉扩张的BAV患者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的三维模型。在该模型中植入BAV作为实验组,在该模型中植入三叶式主动脉瓣(TAV)作为对照组。对入口施加1.2 m/s速度边界条件,降主动脉出口设置90 mmHg的压力边界条件,对主动脉弓分支施加通过临床数据得到的流量边界条件,分别为0.137、0.06、0.106 kg/s,确保血流的流动符合生理规律。利用ANSYS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块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收缩期峰值时刻的血液流动情况。结果两组模型在壁面切应力(WSS),血流速度上差异较大。但流向主动脉弓各出口的血液流动方式几乎相同,表现为混乱的旋动流流动方式。实验组的WSS与血流速度大概为对照组的两倍。实验组自主动脉瓣口喷射出的血液冲击扩张的升主动脉右后壁面后发散,以旋动的方式绕升主动脉汇聚到主动脉弓一侧流入降主动脉。对照组WSS与血流速度趋于正常,但血流仍在扩张的升主动脉内部形成复杂的涡流流向主动脉弓分支。这种复杂的涡流将造成能量损失而使心脏超负荷工作并对血细胞构成潜在损伤。结论伴升主动脉扩张的RL-BAV患者在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应考虑同期处理扩张的升主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升主动脉扩张 数值模拟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功能初步检测
6
作者 李振 卢桂林 +5 位作者 王忠 罗丽萍 吴金家 谭锋 田银君 段军仓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升主动脉功能的改变,探索无创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的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CHD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26例,均为无冠状动脉狭窄或未达到指标的患者,男15例,女11例。...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升主动脉功能的改变,探索无创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的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CHD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26例,均为无冠状动脉狭窄或未达到指标的患者,男15例,女11例。对56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升主动脉弹性检测。用超声心动图在升主动脉同一点处测量收缩期内径(Ds)和舒张期内径(Dd),用公式计算出升主动脉僵硬度和扩张性。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模式下获取升主动脉前壁运动频谱,分别测量S波、E波和A波的速度(Sao,Eao,Aao)。结果:①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升主动脉扩张性为(13.02±7.96)×10-4cm2/dynvs(36.78±18.83)×10-4cm2/dyn,P=0.003;僵硬度指数为(23.20±11.06)vs(15.23±7.32),P=0.01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CHD组与对照组比较,DTI模式下升主动脉前壁运动频谱结果:Sao为(0.08±0.01)vs(0.10±0.02),P=0.011;Eao为(0.05±0.01)vs(0.07±0.02),P=0.026;Aao为(0.08±0.01)vs(0.08±0.02),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③Sao与升主动脉扩张性呈正相关(r=0.73,P=0.03);而与僵硬度指数呈负相关(r=-0.68,P=0.03)。结论:升主动脉前壁S波速度可直接用DTI技术反映升主动脉弹性,S波速度与升主动脉扩张性及僵硬度密切相关。以上指标均可反映CHD患者升主动脉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弹性 升主动脉扩张 前壁运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安康 张帅 +4 位作者 龚嘉淼 林宏远 朱坤 郑哲 侯剑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2-1007,共6页
目的:比较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后,升主动脉直径改变以及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间有无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或SAVR的... 目的:比较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后,升主动脉直径改变以及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间有无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或SAVR的≥65岁的BAV患者89例,其中行TAVR患者33例(TAVR组),行SAVR患者56例(SAVR组)。结果:TAVR组患者中位年龄长于SAVR组患者[73(70,77)岁vs.69(66,71)岁,P<0.001],男性分别占66.7%和55.4%(P=0.294)。TAVR组患者相比于SAVR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比例更高(87.9%vs.41.1%,P<0.001),合并冠心病比例更高(57.6%vs.35.7%,P=0.045),且术前升主动脉直径更大[41(35,45)mm vs.38(35,41)mm,P=0.042]。SAVR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长于TAVR组患者[44(33,62)个月vs.23(19,36)个月,P<0.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TAVR组患者总体生存率与SAVR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4.6)%vs.(91.7±4.9)%,P=0.476]。TAVR组患者与SAVR组患者超声心动图随访中位时间分别为20(12,31)个月与21(13,39)个月(P=0.744)。TAVR组患者与SAVR组患者的升主动脉直径年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0.7,2.3)mm/年vs.0.3(-1.2,1.7)mm/年,P=0.525]。结论:对于年龄≥65岁的BAV患者,TAVR和SAVR手术均安全有效,中期生存率及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满意。尽管TAVR术后升主动脉仍然持续扩张,但扩张速率相对缓慢,且与SAVR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升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用冠状动脉CTA探究血压对主动脉根部的影响
8
作者 贾学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6-336,共1页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从发病机制角度分析,岛血压会导致机体人血管病变,进而引发主动脉根部与升主动脉扩张。所谓的主动脉根部是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最近端,同时也是连接左心室周围血宵的载体,如...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从发病机制角度分析,岛血压会导致机体人血管病变,进而引发主动脉根部与升主动脉扩张。所谓的主动脉根部是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最近端,同时也是连接左心室周围血宵的载体,如果发生主动脉根部与主动脉内径扩张的现象,那么往往会预示患者发生主动脉瘤以及主动脉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夹层 体循环动脉 主动脉 主动脉内径 升主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CTA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袁素 敖虎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1-421,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 心脏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瓣替换术 升主动脉扩张 体格检查 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凡综合征一家系临床研究和FBN1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10
作者 康健捷 王显悦 +6 位作者 莫桂玲 王晓武 马涛 林曦 张本 张卫达 杨红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778-3782,共5页
目的分析一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家系的临床特征,进行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突变分析,明确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并对1例MFS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描述一家系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提取先证者... 目的分析一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家系的临床特征,进行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突变分析,明确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并对1例MFS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描述一家系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提取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外周血DNA,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FBN1基因外显子中的潜在突变。提取MFS孕妇羊水细胞DNA和培养后羊水细胞的RNA,RT-PCR扩增RNA检测该家系所发现的阳性位点。结果该家系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代共有8例患者,其中4例在47~59岁猝死,先证者和其他3例存活患者均具有心血管系统的异常(主动脉根部夹层或主动脉根部扩张)、晶状体脱位、高度近视及MFS的特征性骨骼改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加重。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FBN1基因54号外显子存在c.6554T>C(p.Ile2185Thr)错义突变,其他3例存活患者均发现该位点突变,而表型正常的成员未发现该突变。胎儿羊水细胞的DNA与羊水培养细胞RNA均发现该位点的突变。结论FBN1基因错义突变c.6554T>C(p.Ile2185Thr)为该家系致病的分子基础,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以便尽早干预治疗,避免夹层动脉破裂导致猝死的不良结局。该MFS孕妇的胎儿遗传有该FBN1的致病突变,给双亲决定是否终止妊娠提供参考,有助于患病家族的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FAN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升主动脉扩张 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的CT和MR诊断
11
作者 刘颂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97-97,共1页
CT和MR能显示心血管同气管、骨性胸廓间的相互关系。MR可描绘出心肌和流动血液间的对比,并能显示心脏和火血管不同切面的图像。CT可提供与周围结构的对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MR、CT检查不受手术后绷带、伤口或胸壁纤维化的影响。本文介... CT和MR能显示心血管同气管、骨性胸廓间的相互关系。MR可描绘出心肌和流动血液间的对比,并能显示心脏和火血管不同切面的图像。CT可提供与周围结构的对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MR、CT检查不受手术后绷带、伤口或胸壁纤维化的影响。本文介绍经证实MR和CT有应用价值的先天性心脏病。一、主动脉缩窄:常表现为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断续狭窄,并伴有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有二瓣主动脉和狭窄三瓣叶主动脉时,常有升主动脉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扩张 先天性心脏病 CT MR诊断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主动脉缩窄 瓣叶 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