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井震结合–层序界面逐级约束的小层划分与对比:以杭锦旗十里加汗太原组—下石盒子组为例
1
作者 李宏涛 陈笛 +6 位作者 张占杨 刘庆彬 荀小全 归平军 曹桐生 郝廷 温立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83,共15页
为了实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十里加汗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小层精细对比,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岩心–测井–地震紧密结合,利用岩心标定测井曲线,总结不同级次标志层序界面特征,利用逐级标志层序约束,井震结合进行高频层序划分,结合开... 为了实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十里加汗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小层精细对比,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岩心–测井–地震紧密结合,利用岩心标定测井曲线,总结不同级次标志层序界面特征,利用逐级标志层序约束,井震结合进行高频层序划分,结合开发实际,进行小层划分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地层厚度在230 m左右,自下而上,由海陆过渡环境的潮坪相—三角洲相沉积,逐渐演变为山西组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至下石盒子组则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依据层序界面类型,将目的层识别出Ⅱ级界面1个,Ⅲ级界面3个,Ⅳ级界面4个。将Ⅱ-Ⅳ级层序界面按照岩心–测井曲线–地震响应特征的难易识别程度,划分了4个级次,进一步通过岩心–测井详细标定,识别V级界面25个。在地震剖面约束和沉积认识指导下,开展不同级别标志界面井间对比,进而逐级约束,实现高频层序对比,结合现场开发实际,将目的层划分为13个小层,各小层厚度较为稳定,主要反映了平原三角洲—辫状河沉积特征。高频层序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沉积储层的发育与分布。通过井震结合、逐级约束的方法,可提高小层划分对比的准确度和精细度,为该区进一步的气藏地质研究与评价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锦旗 十里加汗 井震结合 逐级约束 高频层序 小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赋存状态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功强 陈雨霖 +4 位作者 贾会冲 赵永刚 谢锐杰 刘四洪 李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上古生界高产气层与低产气层、(含气)水层共存分布,目前对其气水分布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数据...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上古生界高产气层与低产气层、(含气)水层共存分布,目前对其气水分布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数据,发现该区地层水水型基本为CaCl_2型;进而利用钻井岩心、录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分类评价结果,厘清了地层水的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了该区气层、水层和干层的测井识别图版,明确了储层流体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结论认为:1 CaCl_2型地层水指示该区地层封闭性好,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2该区储层流体存在自由水、毛细管水和束缚水3种赋存状态,自由水主要分布在区带西部,束缚水主要分布在区带东部,而毛细管水则在全区普遍存在;3将所建立的测井识别图版在该区锦86等井进行了应用,识别结果与试气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识别图版能够有效识别气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十里加汗区带 晚古生代 致密砂岩 储集层流体 赋存状态 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气水层 测井识别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及其孔隙演化过程--以杭锦旗十里加汗地区下石盒子组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曹桐生 罗龙 +5 位作者 谭先锋 谭东萍 孙晓 高照普 王佳 查小军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8-603,共6页
对杭锦旗十里加汗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复杂的成岩及孔隙演化过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致密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文中运用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低渗透致密储层成因及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对杭锦旗十里加汗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复杂的成岩及孔隙演化过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致密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文中运用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低渗透致密储层成因及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优质储层发育受控于断裂带、煤系地层、沉积相、埋藏深度及溶蚀作用强度;辫状河比冲积扇更有利于储层发育,断裂带有利于储层溶蚀孔隙发育;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残余原生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微裂缝,次生孔隙数量明显高于残余原生孔隙;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了储层原生孔隙,早期方解石胶结对储层具有双重作用,溶蚀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少量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成岩阶段A期,有利于优质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成因 孔隙演化 下石盒子组 十里加汗地区 杭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以鄂北十里加汗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明胜 田景春 +1 位作者 张翔 苏炳睿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十里加汗地区处于准连续成藏区,是上古界天然气有利的勘查地区。文中对十里加汗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储集砂体的岩石学、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西组储集砂体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 鄂尔多斯盆地十里加汗地区处于准连续成藏区,是上古界天然气有利的勘查地区。文中对十里加汗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储集砂体的岩石学、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西组储集砂体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发育有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孔、粒内溶孔、铸膜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具有储集意义的主要有残余粒间孔和次生粒间孔。另外,储层发育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及后期成岩演化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奠定了储层的物质基础,成岩演化改善了储集砂体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山西组 十里加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南十里加汗地区盒1段含水特征及平面分布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5
作者 马超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6期722-725,共4页
十里加汗地区盒1段为杭锦旗地区最有勘探潜力的层段。文中对盒1段25口井测试层段测录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异常和气测全烃曲线形态与储层流体类型的关系,建立了快速识别储层流体类型的5种组合模式。对5种组合模式... 十里加汗地区盒1段为杭锦旗地区最有勘探潜力的层段。文中对盒1段25口井测试层段测录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异常和气测全烃曲线形态与储层流体类型的关系,建立了快速识别储层流体类型的5种组合模式。对5种组合模式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气水层分布受储层物性和烃源岩成熟度、生烃强度的双重控制,气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南部,水层、含气水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测全烃曲线 含水特征 平面分布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 盒1段 十里加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地区奥陶系马四段洞穴型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乙莱 丁晓琪 +4 位作者 祁壮壮 贾会冲 张威 何昊 刘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9,I0004,I0005,共11页
在洞穴结构解剖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相干属性,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地区奥陶系马四段洞穴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确定储层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四段洞穴结构可划分为洞穴顶板相、洞穴未充填相、暗河充填相... 在洞穴结构解剖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相干属性,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地区奥陶系马四段洞穴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确定储层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四段洞穴结构可划分为洞穴顶板相、洞穴未充填相、暗河充填相和洞穴垮塌相;受加里东运动末期构造阶段性隆升影响,潜水面阶段性下降,导致十里加汗地区马四段在纵向上发育三层洞穴;平面上洞穴广泛分布、相互连通,发育少量落水洞;当洞穴发育带受上覆太原组泥岩封堵时,有利于天然气的富集。该结果为研究区缝洞型气藏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储层 马四段 奥陶系 十里加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