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图书分类法映射系统设计原理——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杜威十进分类法》为例 |
戴剑波
侯汉清
|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9
|
|
2
|
文献分类法自动映射系统的构建——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与《杜威十进分类法》为例 |
戴剑波
侯汉清
|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1
|
|
3
|
《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1版心理学类表评析 |
俞君立
|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4
|
美国国会分类法和杜威十进分类法的计算机化进展 |
沈怡
|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5
|
《中图法》附加符号与《国际十进分类法》辅助符号使用比较 |
罗敏文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6
|
《十进分类法》简介(上) |
刘擎天
|
《图书馆论坛》
|
1987 |
0 |
|
7
|
试论《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编辑原则及其主要变革 |
曾锡年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8
|
十进分类法探源 |
文质
吴村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9
|
《国际十进分类法》俄文第三版的结构(下) |
赵燕群
|
《图书情报知识》
|
1985 |
0 |
|
10
|
《中国十进分类法》新评 |
陈守福
|
《图书与情报》
|
1986 |
0 |
|
11
|
《十进分类法》简介(下) |
刘擎天
|
《图书馆论坛》
|
1987 |
0 |
|
12
|
《国际十进分类法》俄文第三版的结构(上) |
赵燕群
|
《图书情报知识》
|
1985 |
0 |
|
13
|
皮高品“中国十进分类法”的商榷 |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59 |
0 |
|
14
|
美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趋势 |
黄晓斌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15
|
台湾地区文献分类法厘订特色探析 |
黄建年
|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6
|
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科在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变迁 |
张小丽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7
|
关于体系分类法和组配分类法的问题—致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会同志 |
皮高品
|
《图书与情报》
|
1984 |
0 |
|
18
|
十进标记法的源流 |
曾锡年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9
|
文献分类法 |
白国应
|
《国家图书馆学刊》
|
1988 |
1
|
|
20
|
杜定友图书分类思想中的“常”与“变” |
朱晓梅
|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