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毒理学策略分析十溴二苯醚(BDE-209)的脑损伤机制及作用靶点
1
作者 刘浩 李志刚 魏永杰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3-1163,共11页
十溴二苯醚(BDE-209)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长期暴露下可能会干扰人体的神经系统并产生潜在的危害。目前,暴露于BDE-209所产生的神经毒性效应及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相关的风险预测和暴露模型仍需完善。因此,本文采用网... 十溴二苯醚(BDE-209)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长期暴露下可能会干扰人体的神经系统并产生潜在的危害。目前,暴露于BDE-209所产生的神经毒性效应及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相关的风险预测和暴露模型仍需完善。因此,本文采用网络毒理学的策略,以BDE-209暴露介导的脑损伤为例,探讨BDE-209的潜在毒性和作用靶点,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BDE-209的潜在毒理靶点。首先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基于多个关键词筛选出脑损伤的相关靶点;再通过STRING和Cytoscape软件,进一步细化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通过DAVID和FUMA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全部交集靶点和核心靶点分别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预测得到BDE-209暴露相关的独立靶点87个,筛选出脑损伤相关靶点7940个,确定了78个与BDE-209暴露和脑损伤相关的潜在靶点。②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和评估,通过蛋白作用网络最终筛选出15个核心靶点,包括EGFR、PPARG和DRD2等。③GO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BDE-209暴露所介导的脑损伤毒理靶点主要集中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AMP信号通路以及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研究显示,BDE-209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的正常行使,干扰神经系统中正常的信号传导,最终增加脑梗和癌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二苯醚(bde-209) 脑损伤 网络毒理学 毒理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209对斑马鱼胚胎/仔鱼早期发育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沈慧然 孔任 刘春生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6,共15页
十溴联苯醚(BDE-209)因其优异的阻燃性能和低廉的成本,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并在环境中普遍检出。尽管近年来BDE-209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日益增多,但其对鱼类脂质代谢的影响研究匮乏,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开展了不同浓度... 十溴联苯醚(BDE-209)因其优异的阻燃性能和低廉的成本,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并在环境中普遍检出。尽管近年来BDE-209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日益增多,但其对鱼类脂质代谢的影响研究匮乏,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开展了不同浓度BDE-209(0、1、10、100μg·L^(-1))的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测试,利用油红O染色表征了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体内中性脂质的积累变化,明确了BDE-209对斑马鱼胚胎/仔鱼脂质代谢干扰的效应时间窗口;进一步通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测定、脂质组学分析及基因表达验证,揭示了BDE-209暴露对斑马鱼胚胎/仔鱼脂质代谢影响的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00μg·L^(-1)BDE-209暴露显著降低了斑马鱼存活率和体长,加速了仔鱼心跳并抑制其卵黄囊的吸收利用;此外,斑马鱼体内TG和TC等中性脂质浓度显著上升;脂质组学分析显示,BDE-209暴露可引起包括鞘脂类、甘油磷脂类在内的74种脂质分子的显著积累;基因表达结果表明,BDE-209暴露显著上调了脂质合成相关基因CDP-甘油二酯-肌醇-3-磷脂酰转移酶(cdipt)溶血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lclat1)和磷脂酸膦酸水解酶(lpin1a)的表达,显著下调了磷脂酶D1(pld1)、磷脂酶A2(pla2g12a)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BDE-209通过影响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干扰脂质代谢过程,造成脂质积累,从而引发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发育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斑马鱼 胚胎发育毒性 脂质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多溴联苯醚(BDE-47、BDE-209)对褶皱臂尾轮虫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沙婧婧 王悠 +4 位作者 王鸿 陈悦 李晓红 徐宁宁 唐学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77,共9页
为丰富海洋环境中多溴联苯醚污染对浮游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2种多溴联苯醚BDE-47和BDE-209作为胁迫因子,以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为受试生物,研究其单一及联合急性毒性效应。研究显示:单一急性毒性作用... 为丰富海洋环境中多溴联苯醚污染对浮游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2种多溴联苯醚BDE-47和BDE-209作为胁迫因子,以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为受试生物,研究其单一及联合急性毒性效应。研究显示:单一急性毒性作用时,BDE-47胁迫对轮虫的48、72和96hLC50分别为2.113、0.376、0.163mg/L,均小于BDE-209各相应的LC50值,分别为11.162、1.237、0.295mg/L,说明BDE-47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大于BDE-209;二者联合作用时,分别采用浓度1∶1和毒性1∶1进行试验,应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计算AI(Additive index),评价二者对轮虫的联合毒性,2种试验配比方式得到的结果类似,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h时AI>0,联合作用结果均为协同作用;72、96h时AI<0,均表现为拮抗作用。结果表明,96h内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BDE-47和BDE-209对其联合毒性作用从协同作用转变为轻微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47 bde-209 褶皱臂尾轮虫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溴联苯醚(BDE-209)对成年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欣年 黄敏 虞太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00-506,共7页
多溴联苯醚(PBDEs)是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溴系阻燃剂,PBDEs具有持久性有机卤素污染物(Organohalogen Contaminants,OHCs)和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ers,EDs)的化学物理特性.PBDEs的生物毒性也是国际上环境生态科学的关注... 多溴联苯醚(PBDEs)是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溴系阻燃剂,PBDEs具有持久性有机卤素污染物(Organohalogen Contaminants,OHCs)和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ers,EDs)的化学物理特性.PBDEs的生物毒性也是国际上环境生态科学的关注热点.论文建立了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剂量的成年大鼠模型,测定了不同暴露剂量的实验动物血清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s)水平,初步研究了PBDEs污染物对生物体甲状腺激素的影响.BDE-209的量-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TT4、FT4和TT3浓度均随着暴露剂量的提高而下降,这可能是BDE-209对甲状腺合成分泌T4、T3起到了抑制作用.不同BDE-209暴露剂量下,TT4~FT4以及TT4~TT3的正相关系数大于FT3~TT3以及FT3~FT4,这意味着BDE-209暴露对于T4从甲状腺激素转运结合蛋白(Transthyretin,TTR)的分离与脱碘过程影响不明显,而影响了结合态T3从TTR的分离过程以及FT4的脱碘过程,从而对甲状腺激素的平衡具有干扰效应.采用基准点分析法,研究了BDE-209对于甲状腺干扰相对效应的时间-效应关系,实验表明由于甲状腺的应激作用,对于毒物具有自我防御功能,BDE-209对甲状腺的干扰效应在5~8d后才有所显现,持续时间至少为1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PBDEs) 十溴联苯醚(bde-209) 甲状腺激素(THs) 溴系阻燃剂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溴联苯醚(BDE-209)胁迫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摄食与选食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红梅 唐学玺 +1 位作者 房宽 王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8-446,共9页
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十溴联苯醚(BDE-209)的急性毒性胁迫对褶皱臂尾轮虫(Branchionus plicatilis)运动行为与摄食行为的影响,探讨可用以表征胁迫-响应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1)BDE-209胁迫24h显著性增加了褶皱臂尾轮虫的运动抑制率,由... 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十溴联苯醚(BDE-209)的急性毒性胁迫对褶皱臂尾轮虫(Branchionus plicatilis)运动行为与摄食行为的影响,探讨可用以表征胁迫-响应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1)BDE-209胁迫24h显著性增加了褶皱臂尾轮虫的运动抑制率,由此得到24h半数有效抑制浓度(24h-EC_(50))为9.084mg/L,但未达到半数致死作用;(2)当分别以四种海洋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和小新月菱形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为单一饵料来源时,褶皱臂尾轮虫对四种饵料单胞藻的滤水率(F)和摄食率(G)均随着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呈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说明BDE-209胁迫能显著抑制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作用。(3)将其中三种微藻等生物量混合投喂时,褶皱臂尾轮虫对三种微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与单一饵料投喂条件相比均发生变化,且对各种微藻的选食率(Sr)和摄食总生物量均随着胁迫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选择性指数(Si)发生变化,对小球藻的摄食选择性最高。滤水率的变化较其它指标更敏感,可用以指示浮游动物在个体水平上响应外源环境变化的标志物。结果表明,BDE-209胁迫能有效改变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与选食行为,且其最适宜的饵料是小球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褶皱臂尾轮虫 饵料微藻 急性毒性 摄食 选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源性BDE-209暴露对仔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剂量效应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吴英 余艳红 +1 位作者 陈敦金 蒋惠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6-978,981,共4页
目的从剂量效应关系角度出发,研究大鼠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暴露于不同剂量BDE-209对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胃灌的方法建立Wistar母鼠自妊娠期至哺乳期的不同剂量BDE-209(100、300、600、1200mg/kg·d)的暴露模型,分别... 目的从剂量效应关系角度出发,研究大鼠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暴露于不同剂量BDE-209对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胃灌的方法建立Wistar母鼠自妊娠期至哺乳期的不同剂量BDE-209(100、300、600、1200mg/kg·d)的暴露模型,分别为实验A、B、C、D组,对照组E胃灌等量花生油。每组随机选取刚断乳第一代雄性仔鼠各20只为观察对象,通过Morris水迷宫法检测仔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光镜下观察仔鼠海马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水迷宫第1~2天,各组逃避潜伏期无显著差异(P>0.05);第3~5天,与对照相比,B、C、D组潜伏期均延长(P<0.05);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E染色光镜下A、B组仔鼠海马组织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C、D组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过半,细胞间质水肿。结论母源性BDE-209可导致仔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影响仔鼠海马组织结构,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水迷宫 学习 记忆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源性BDE-209暴露对子鼠海马GAP-43、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蒋惠萍 余艳红 +2 位作者 陈敦金 吴英 许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19-1322,共4页
目的检测母源性BDE-209暴露对子鼠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母源性BDE-209神经发育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3月龄Wistar大鼠自妊娠0天起随机分为实验组A、B、C、D和对照组E,各实验组母鼠在妊... 目的检测母源性BDE-209暴露对子鼠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母源性BDE-209神经发育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3月龄Wistar大鼠自妊娠0天起随机分为实验组A、B、C、D和对照组E,各实验组母鼠在妊娠期及哺乳期给予不同剂量BDE-209(100、300、600、1200mg/kg)胃灌,对照组胃灌等量花生油。21d子鼠断乳后各组随机选取10只雄性子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P-43、BDNF在子鼠海马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子鼠海马GAP-43表达下降,C、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0),A、B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P=0.093)。实验组子鼠海马BDNF表达下降,B、C、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05,P=0.001),A组和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高剂量母源性BDE-209暴露可以降低子鼠海马GAP-43、BDNF的表达,导致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及信号传导障碍,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发挥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海马 生长相关蛋白-43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J-1降解/吸附水体中BDE-209/Pb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芳芳 尹华 +3 位作者 龙焰 彭辉 叶锦韶 何宝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7-423,共7页
研究鼠李糖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J-1降解/吸附水体中BDE-209/Pb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范围的鼠李糖脂(20-100 mg/L)能促进BDE-209/Pb复合污染体系中菌J-1对BDE-209的降解和对Pb的吸附;50 mg/L的鼠李糖脂可将菌J-1对BDE-... 研究鼠李糖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J-1降解/吸附水体中BDE-209/Pb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范围的鼠李糖脂(20-100 mg/L)能促进BDE-209/Pb复合污染体系中菌J-1对BDE-209的降解和对Pb的吸附;50 mg/L的鼠李糖脂可将菌J-1对BDE-209(1mg/L)的降解率提高38.37%,对Pb(1 mg/L)的吸附率提高16.46%;鼠李糖脂能以单分子或胶束形式与Pb结合,从而缓解菌J-1在降解BDE-209的过程中Pb对菌体的毒性,促进BDE-209的生物降解。高浓度鼠李糖脂对菌J-1降解BDE-209和吸附Pb有抑制作用;当鼠李糖脂质量浓度大于200 mg/L时会造成菌体萎缩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水体bde-209 PB复合污染 降解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Aroclor 1254和BDE-209单一和复合暴露的甲状腺干扰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海明 王宏伟 +1 位作者 颜世帅 秦占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16-1722,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低剂量PCBs和PBDEs单一暴露和复合暴露的甲状腺干扰作用.非洲爪蟾46期蝌蚪单独或共暴露于100 ng·L-1Aroclor 1254和BDE-209至62期.暴露结束后检测变态时间、甲状腺组织学结构、甲状腺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发现,... 本文旨在探讨低剂量PCBs和PBDEs单一暴露和复合暴露的甲状腺干扰作用.非洲爪蟾46期蝌蚪单独或共暴露于100 ng·L-1Aroclor 1254和BDE-209至62期.暴露结束后检测变态时间、甲状腺组织学结构、甲状腺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发现,Aroclor 1254和BDE-209单独暴露使蝌蚪变态发育呈现一定的延迟趋势,而复合暴露却显著抑制蝌蚪变态发育;所有的暴露处理均导致蝌蚪甲状腺组织代偿性改变,表现为胶质面积减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高度显著增加;Aroclor 1254单独暴露显著抑制甲状腺激素受体(TRA)、Ⅱ和Ⅲ型脱碘酶(DI-2,DI-3)的表达,BDE-209单独暴露仅抑制DI-2的表达,但BDE-209协同促进Aroclor1254对肝脏内TRA表达的抑制作用.综上,低剂量Aroclor 1254和BDE-209单独暴露和复合暴露对非洲爪蟾变态发育具有一定的甲状腺抑制作用,复合暴露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单一暴露的作用.鉴于甲状腺系统在脊椎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低剂量PCBs和PBDEs复合暴露的甲状腺干扰效应应该受到格外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爪蟾 AROCLOR 1254 bde-209 甲状腺干扰 变态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209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谭歆妮 王志新 陈敦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39-1941,共3页
目的:研究BDE-209(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209)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第一极体释放率和卵母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性成熟未孕健康母鼠进行超排卵处理,取得成熟卵母细胞,将0μg/mL作为对照组(A组),将10、20、40μg/m... 目的:研究BDE-209(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209)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第一极体释放率和卵母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性成熟未孕健康母鼠进行超排卵处理,取得成熟卵母细胞,将0μg/mL作为对照组(A组),将10、20、40μg/mL作为实验组(B组、C组、D组),用不同浓度的BDE-209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各组在8h和16h的第一极体释放率和卵母细胞存活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分别比较A、B、C、D各组8h和16h第一极体释放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于8h和16h两时段分别比较其第一极体释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A、B、C、D各组8h和16h的卵母细胞存活率,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各组16h组比8h组卵母细胞存活率均有所降低(P<0.05),于8、16h时段分别比较4组间卵母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E-209不抑制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释放率,但降低卵母细胞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bde-209 小鼠 体外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209和PCB153在致大鼠肝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上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子文 李师登 +2 位作者 张凤娇 刘丹丹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多溴联苯醚(PBDEs)和多氯联苯(PCBs)都是为人熟知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同为室内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由于二者结构类似,通常认为PBDEs具有和PCBs相似的毒性。染毒剂BDE-209和PCB153分别是PBDEs和PCB家族的主要同系物,并且同时存在... 多溴联苯醚(PBDEs)和多氯联苯(PCBs)都是为人熟知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同为室内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由于二者结构类似,通常认为PBDEs具有和PCBs相似的毒性。染毒剂BDE-209和PCB153分别是PBDEs和PCB家族的主要同系物,并且同时存在于环境和人体组织中。实验以DNA蛋白质交联(DPC)为生物标志物研究BDE-209和PCB153单独及联合染毒的遗传毒性。对大鼠肝细胞在37℃下染毒1h。浓度设置如下:BDE-209(0、1、6.5、12μg.mL-1);PCB153(0、1、6.5、12μg.mL-1);BDE-209(3.25μg.mL-1)+PCB153(3.25μg.mL-1)。实验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相比,测得DPC水平随BDE-209(或PCB153)浓度增大而显著增高(p<0.01);PCB153比BDE-209引起更高水平的DPC(p<0.05或p<0.01);联合染毒组的DPC水平显著低于PCB153组(p<0.01),但稍高于BDE-209组(p>0.05)。从以上结果可知,BDE-209和PCB153之间存在拮抗作用;BDE-209和PCB153具有遗传毒性,并且就致DPC作用而言,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PCB153 DPC 大鼠肝细胞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碳源对菌株GH10降解BDE-209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银平 赵晓祥 +1 位作者 杨伟 王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39,共6页
通过研究6种外加碳源对菌株GH10降解BDE-209产生的影响,证明葡萄糖是菌GH10降解BDE-209的最佳外加碳源,降解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最适浓度为2 mg/L。经过5 d的降解培养,在第3天时培养基中BDE-209的残余浓度最低,其浓度从10 mg/L降为1.24 mg... 通过研究6种外加碳源对菌株GH10降解BDE-209产生的影响,证明葡萄糖是菌GH10降解BDE-209的最佳外加碳源,降解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最适浓度为2 mg/L。经过5 d的降解培养,在第3天时培养基中BDE-209的残余浓度最低,其浓度从10 mg/L降为1.24 mg/L;与不添加葡萄糖的试验相比,BDE-209的降解率从42.24%提高到87.61%;菌株GH10对BDE-209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降解动力学方程为C=12.064e-0.670 t,半衰期为1.03 d,说明添加葡萄糖能够有效促进菌GH10降解BDE-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GH10 bde-209 降解率 外加碳源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47和BDE-209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抑制特性及分子作用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巫川 王树涛 +1 位作者 朱婧 尤宏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06,共8页
多溴联苯醚(PBDEs)是应用广泛的溴代阻燃剂,其中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和2,2',3,3',4,4',5,5',6,6'-十溴联苯醚(BDE-209)广泛存在于环境中。PBDEs具有神经毒性,但其致毒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研究B... 多溴联苯醚(PBDEs)是应用广泛的溴代阻燃剂,其中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和2,2',3,3',4,4',5,5',6,6'-十溴联苯醚(BDE-209)广泛存在于环境中。PBDEs具有神经毒性,但其致毒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研究BDE-47与BDE-209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及二者与AChE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揭示BDE-47与BDE-209导致神经毒性的致毒机制。BDE-47和BDE-20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够抑制AChE分解乙酰胆碱;随着浓度的增加,两者的抑制率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BDE-47浓度为400μmol·L-1时抑制率达到最大,为22.3%;BDE-209浓度为200μmol·L-1时抑制率达到最大,为11.2%。相同浓度下,BDE-47对AChE的抑制率始终大于BDE-209,表明AChE对BDE-47更加敏感。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BDE-47和BDE-209与AChE之间的相互作用均主要为疏水作用,同时不存在范德华引力作用;BDE-47与AChE的结合常数大于BDE-209与AChE的结合常数,表明BDE-47更易与AChE相互作用。此外,温度的升高不利于BDE-47和BDE-209与AChE之间相互作用。BDE-47和BDE-209抑制AChE活性很可能是导致神经毒性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47 bde-209 乙酰胆碱酯酶(AChE) 分子作用力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209对斑马鱼肠道的慢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京 闫振广 +2 位作者 张天旭 王晶 李娟英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3-422,共10页
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探究十溴联苯醚(BDE-209)慢性暴露对肠道组织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将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BDE-209[6、60和600μg/L,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溶液中28 d,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对斑马鱼肠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探究十溴联苯醚(BDE-209)慢性暴露对肠道组织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将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BDE-209[6、60和600μg/L,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溶液中28 d,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对斑马鱼肠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通过生物化学指标和ELISA试验对肠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肠道屏障、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BDE-209暴露造成了斑马鱼肠壁变薄、肠绒毛和肠壁外纵肌内空泡化增多以及肠壁和肠绒毛纤毛破损,同时通过下调肠道内ZO-1、Claudin-2和Tjp2a的mRNA相对表达量影响了肠道的物理屏障功能。BDE-209暴露导致肠道内活性氧、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增加,表明BDE-209暴露造成了肠道内氧化应激。此外,BDE-209暴露导致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以及肠道内脂多糖含量升高,加重了肠道的炎症反应,并导致p53、Bax、Caspase3基因表达上调和Bcl2基因表达下调,促进了斑马鱼肠道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肠道屏障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十溴联苯醚(bde-20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209对人正常肝L-02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婷婷 陆永奋 +6 位作者 齐秀娟 黄毅 孟海涛 尹东高 孙滔滔 邓臣 吴德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6-970,共5页
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Hoechst 33342/PI等,分析十溴联苯醚(BDE-209)对人正常肝L-0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水平(0~70μg/mL)的BDE-209中暴露24小时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BDE-209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经SPS... 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Hoechst 33342/PI等,分析十溴联苯醚(BDE-209)对人正常肝L-0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水平(0~70μg/mL)的BDE-209中暴露24小时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BDE-209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经SPSS-Probit-Logit法计算,得出BDE-209对人正常肝L-02细胞24小时的IC50为127.08±24.93μg/mL。在不同浓度水平(0~15μg/mL)的BDE-209中暴露24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细胞未出现明显的细胞形态变化,仅在15μg/mL剂量组观察到细胞减少的现象。凋亡染色后,荧光显微镜检发现,随着BDE-209浓度升高,亮蓝、淡粉染色细胞数量增大,人正常肝L-02细胞的凋亡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BDE-209可引起人正常肝L-0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诱导细胞凋亡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人肝L-0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209暴露通过STAT3信号通路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迁移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尚富 卢林明 +2 位作者 江孟晓 王琪 支慧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838-1845,共8页
目的 通过检测在人体中含量较高的新型污染物——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E-MB-231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BDE-209暴露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TNB... 目的 通过检测在人体中含量较高的新型污染物——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E-MB-231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BDE-209暴露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TNBC细胞MDA-MB-231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仅含DMEM高糖培养液)、溶剂对照组(含2%DMSO的DMEM高糖培养液)、BDE-209暴露组(在DMEM高糖培养液中加入0.02、0.2、2、20、200、2 000 ng/mL BDE-209),暴露24 h后采用CCK-8实验根据半数抑制浓度(IC50)确定BDE-209的暴露浓度。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小室检测BDE-209暴露对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组织化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及其磷酸化(p-STAT3)的表达水平。采用小鼠荷瘤实验检测BDE-209暴露对于TNBC肿瘤组织中STAT3的表达与活化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DE-209暴露即可显著提高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且呈剂量依赖效应。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BDE-209暴露显著提高TNBC肿瘤细胞STAT3及p-STAT3的表达(P<0.05)。TNBC荷瘤小鼠结果表明STAT3及p-STAT3在BDE-209(200 ng/mL)暴露后TNBC细胞形成的肿瘤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提高。以STAT3抑制剂(STAT3-IN-1)抑制STAT3信号通路后,BDE-209暴露后增加MDA-MB-231的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01)。结论 BDE-209暴露可通过上调STAT3的表达与活化增加TNBC细胞的迁移能力,促进TNBC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三阴性乳腺癌 迁移能力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BDE-208和BDE-209诱导LINE-1基因低甲基化和ESR1基因高甲基化
17
作者 曾柳丹 马慧敏 +3 位作者 张干 于志强 盛国英 傅家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十溴联苯醚(BDE-209)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多溴阻燃剂,由于具有高亲脂性和低挥发性,容易蓄积在生物体内,在人体血清、母乳、肝脏等组织中均有检出;其环境脱溴产物九溴一氯联苯醚(Cl-BDE-208)也在血清样品和环境样品中被频频检出,而目前... 十溴联苯醚(BDE-209)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多溴阻燃剂,由于具有高亲脂性和低挥发性,容易蓄积在生物体内,在人体血清、母乳、肝脏等组织中均有检出;其环境脱溴产物九溴一氯联苯醚(Cl-BDE-208)也在血清样品和环境样品中被频频检出,而目前对这种化合物的毒理学研究,特别是对人体早期健康效应的研究较少。为了评估Cl-BDE-208和BDE-209的早期健康效应,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环境相关浓度(0.375~3μmol·L-1)为暴露浓度,检测Cl-BDE-208和BDE-209对重复序列LINE-1、全基因组DNA甲基化(GDM)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包括ESR1和ESR2)甲基化水平的改变。结果表明,Cl-BDE-208和BDE-209都可能通过降低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活性而诱导了LINE-1和GDM的低甲基化,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BDE-209引起的低甲基化过程;同时通过促进雌激素受体α(ESR1)基因的高甲基化而显著下调了ESR1基因的表达,而对雌激素受体β(ESR2)基因甲基化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Cl-BDE-208和BDE-209都可能通过改变DNA甲基化水平而影响人体的早期健康效应,同时ESR1基因的高甲基化可能是Cl-BDE-208和BDE-209引起内分泌毒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bde-208 bde-209 DNA甲基化 LINE-1 ESR1 环境相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对土壤中BDE-209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亚娴 鲁炳闻 +4 位作者 赵彦辉 黄林艳 杨刚 刘海萍 房丽萍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1-65,共5页
为准确测定土壤中BDE-209的含量,通过采用加速溶剂萃取、制作BDE-209在多层硅胶柱上的流出曲线、优化仪器条件,应用碳13标记同位素作为定量内标,建立了基于15 m色谱柱的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进一步对测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 为准确测定土壤中BDE-209的含量,通过采用加速溶剂萃取、制作BDE-209在多层硅胶柱上的流出曲线、优化仪器条件,应用碳13标记同位素作为定量内标,建立了基于15 m色谱柱的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进一步对测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最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BDE-209标准曲线在10~1 000 n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3,方法检出限为0.87 ng/g,样品不同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1.6%~10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称量、样品定容、前处理以及分析处理4个环节。其中分析数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贡献最大,为82.5%,前处理、样品称量及定容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贡献率分别为12.6%、2.53%和2.4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78,置信水平95%,k=2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16。研究结果为提高测定土壤中BDE-209结果准确度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多溴二苯醚的测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 土壤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BDE-209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19
作者 范罗圣 吴涓 胡丁璠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7,共7页
为探究细菌对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物降解特性,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有效降解BDE-209的好氧细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研究该菌降解BDE-209的最适外加碳源,探索P.nitroreducens细胞表面特性在不同BDE-... 为探究细菌对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物降解特性,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有效降解BDE-209的好氧细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研究该菌降解BDE-209的最适外加碳源,探索P.nitroreducens细胞表面特性在不同BDE-209初始质量浓度下的变化及降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P.nitroreducens能够以BDE-209为唯一碳源生长。葡萄糖对BDE-209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当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对10 mg/L BDE-209的降解率可达76.2%。BDE-209的降解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短、降解速率较快,且P.nitroreducens对较高质量浓度的BDE-209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高质量浓度的Cu^(2+)(≥30 mg/L)会抑制BDE-209的降解和菌株的生长。P.nitroreducens的高细胞表面疏水性使BDE-209更容易进入细胞内部,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是受到BDE-209的应激作用所致。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将BDE-209从污染环境中清除的有效修复技术,从环境中筛选出高效降解菌为BDE-209的生物降解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生物降解 降解动力学 Cu^(2+) 细胞表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菌对十溴联苯醚的酶促降解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熊士昌 尹华 +5 位作者 何宝燕 彭辉 龙焰 叶锦韶 张娜 彭素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5-619,共5页
考察了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十溴联苯醚(BDE-209)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浓度为1 mg.L-1的BDE-209的降解率分别为60.17%、54.14%、22.32%,白腐菌对BDE-209的降解主要由胞外酶完成.进一步考察了温度... 考察了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十溴联苯醚(BDE-209)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浓度为1 mg.L-1的BDE-209的降解率分别为60.17%、54.14%、22.32%,白腐菌对BDE-209的降解主要由胞外酶完成.进一步考察了温度、pH、BDE-209浓度对白腐菌胞外酶降解BDE-209的影响,结果显示,胞外酶降解BDE-209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 4—5、BDE-209浓度1 mg.L-1.白腐菌胞外酶降解BDE-209前后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证实,BDE-209降解过程与Br—C、CH2—O—CH2等基团有关.降解后体系GC-MS谱图显示,BDE-209降解过程中存在脱Br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胞外酶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