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鎓-水体系浮选分离锌(Ⅱ) 被引量:9
1
作者 温欣荣 涂常青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76-779,共4页
研究了氯化钠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水体系浮选分离锌 (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 1.0 g固体 Na Cl存在下 ,当硫氰酸铵 (0 .1mol/L )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0 .0 1m ol/L)溶液的用量均为 2 .0 m L 时 ... 研究了氯化钠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水体系浮选分离锌 (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 1.0 g固体 Na Cl存在下 ,当硫氰酸铵 (0 .1mol/L )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0 .0 1m ol/L)溶液的用量均为 2 .0 m L 时 ,控制 p H值为 4.0 ,Zn( )可被该体系浮选 ,而 Cd( )、Co( )、Ni( )、Mn( )、F e( )、Al( )不被浮选 ,可实现 Zn( )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 ,对合成水样的定量浮选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 锌(Ⅱ)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weng 浮选分离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硝基苯基萤光酮-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排污水中的微量铜 被引量:5
2
作者 戚文彬 胡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2期261-263,共3页
鉴于目前测定排污水中微量铜的分光光度法不够理想,我们曾提出了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一种以邻硝基苯基萤光酮(ONPF)为显色剂,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为增溶敏化剂的新方法.本法的选择性与前法大致相当,而灵敏度提高一倍... 鉴于目前测定排污水中微量铜的分光光度法不够理想,我们曾提出了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一种以邻硝基苯基萤光酮(ONPF)为显色剂,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为增溶敏化剂的新方法.本法的选择性与前法大致相当,而灵敏度提高一倍,为目前最灵敏的分光光度测定铜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硝基苯基萤光酮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分光光度法 灵敏度提高 排污水 分光光度测定 微量铜 敏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茹 姬建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1.0 mol/L NaOH介质中,显色剂与CPC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1∶2的紫红色缔合物,其最大吸收波λmax=580 nm,表观摩尔系数ε=...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1.0 mol/L NaOH介质中,显色剂与CPC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1∶2的紫红色缔合物,其最大吸收波λmax=580 nm,表观摩尔系数ε=3.7×104 L·mol-1·cm-1,CPC的含量在0~80 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据此建立了水中微量的CPC光度测定新方法.在EDTA存在下,显色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直接用于自来水样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溴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铵-碘化钾-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镉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涂常青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水体系浮选分离镉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5.0,在1.0g(NH4)2SO4存在下,Cd2+可被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水体系浮选,而Zn2+、Mn2+、Fe2+、Co2+、Ni2+、Al3+等离子在该...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水体系浮选分离镉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5.0,在1.0g(NH4)2SO4存在下,Cd2+可被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水体系浮选,而Zn2+、Mn2+、Fe2+、Co2+、Ni2+、Al3+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可实现Cd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钠-碘化钾-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Ⅱ)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温欣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5,79,共3页
研究了硝酸钠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 (Ⅱ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 pH 5 .0 ,在 1.0 gNaNO3存在下 ,当 0 .1mol·L- 1碘化钾和 0 .0 1mol·L- 1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均为 1.... 研究了硝酸钠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 (Ⅱ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 pH 5 .0 ,在 1.0 gNaNO3存在下 ,当 0 .1mol·L- 1碘化钾和 0 .0 1mol·L- 1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均为 1.0ml时 ,铅 (Ⅱ )被定量浮选而与Fe2 + 、Co2 + 、Ni2 + 、Zn2 + 、Mn2 + 、Al3+ 等离子分离 ,对合成水样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钠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浮选分离 铅(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醇-硫酸铵-水体系浮选铜(Ⅱ)-SCN^--CPC离子缔合物间接光度法测定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6
作者 王春风 孙东 李全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38-1140,共3页
试验表明:在酸度为pH 1.0~6.0的水溶液中铜(Ⅱ)与硫氰酸根离子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所生成的离子缔合沉淀,可从含有异丙醇3.0 mL及固体硫酸铵2.0 g,且总体积为10 mL的溶液中定量浮选分离。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固定且过量的铜(Ⅱ),在浮... 试验表明:在酸度为pH 1.0~6.0的水溶液中铜(Ⅱ)与硫氰酸根离子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所生成的离子缔合沉淀,可从含有异丙醇3.0 mL及固体硫酸铵2.0 g,且总体积为10 mL的溶液中定量浮选分离。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固定且过量的铜(Ⅱ),在浮选分离后,用PAR光度法在波长510 nm处测定下层盐水相中留剩的铜(Ⅱ)。计算结果显示所得铜(Ⅱ)的浮选率与CPC浓度在1.0×10-5~1.2×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将此方法应用于间接测定模拟水样中CPC含量,测得CPC的回收率在95.0%~105.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0.69%~1.5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铜(Ⅱ)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铑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硫氰化钾-硫酸铵体系中的浮选分离和富集
7
作者 牛明改 司学芝 马万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01-1603,共3页
铑是一种十分稀有的贵金属元素,准确测定组成较复杂样品中痕量的铑,必须要进行分离和富集。分析化学领域中有很多分离和富集金属离子的方法,液-液萃取由于操作方便和使用设备简单,是常优先使用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浮选分离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富集 硫氰化钾 硫酸铵 贵金属元素 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十六烷基氯化吡啶胶束化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杨震宇 岳永魁 王键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Β-环糊精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胶束化行为 表面活性剂 分子聚集 迁移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氯化钠和硫氰酸铵存在下浮选铜(Ⅱ)间接光度法测定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9
作者 王春风 孙东 李全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22-1223,1228,共3页
关键词 光度法测定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铜(Ⅱ) 硫氰酸铵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氯化 间接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天青S-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比色法测定钪
10
作者 邓维群 《岩矿测试》 CAS 1982年第2期70-74,共5页
矿石中微量钪的测定,由于没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方法,分析手续繁杂冗长。特别当试样含有大量钍、铀,锆(铪)、钛和稀土元素时,更增加分析的困难。钪与铬天青S和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胺于微酸性介质中形成的三元络合物,具有很高的灵... 矿石中微量钪的测定,由于没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方法,分析手续繁杂冗长。特别当试样含有大量钍、铀,锆(铪)、钛和稀土元素时,更增加分析的困难。钪与铬天青S和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胺于微酸性介质中形成的三元络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但是选择性仍然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三元络合物 铬天青S 稀土元素 酸性介质 高选择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C在氧化钼表面吸附行为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振 孙伟 +2 位作者 徐龙华 肖军辉 刘若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02-3107,共6页
考察一种新型的氧化钼捕收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对氧化钼和磷灰石的浮选性能及其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CPC捕收剂浓度为2 mmol/L时,pH对氧化钼的浮选影响不大,其回收率可保持在73.2%以上;pH小于7.0时,CPC对磷灰石的... 考察一种新型的氧化钼捕收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对氧化钼和磷灰石的浮选性能及其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CPC捕收剂浓度为2 mmol/L时,pH对氧化钼的浮选影响不大,其回收率可保持在73.2%以上;pH小于7.0时,CPC对磷灰石的捕收能力很弱,其回收率在40%以下。表明CPC对氧化钼的捕收能力大于其对磷灰石的捕收能力。矿物与CPC和酒石酸作用后,其红外光谱均在2 930 cm-1和2 840 cm-1处出现—CH3和—CH2—的特征峰,表明酒石酸和CPC均在矿物颗粒表面发生物理吸附,由光谱信号的强弱可知CPC在氧化钼表面的吸附要强于其在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酒石酸抑制CPC在磷灰石表明吸附更明显。通过对捕收剂分子在矿物解理面作用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CPC阳离子在氧化钼(100)、磷灰石(010)表面的吸附能分别为448.86kJ/mol和420.16 kJ/mol,表明CPC阳离子更易与氧化钼颗粒发生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钼矿 氧化钼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浮选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枪鱼眼透明质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易喻 徐骏 +4 位作者 梅建凤 陈建澍 张彦璐 龚海平 应国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6-281,共6页
首次从金枪鱼眼中提取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并进行工艺优化,以获取安全、廉价的透明质酸.采用季铵盐络合法纯化透明质酸,以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回收率、蛋白质量分数为指标,考查反应时间、物料比、盐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并... 首次从金枪鱼眼中提取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并进行工艺优化,以获取安全、廉价的透明质酸.采用季铵盐络合法纯化透明质酸,以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回收率、蛋白质量分数为指标,考查反应时间、物料比、盐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与离子交换法纯化透明质酸作比较.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60min,料液比为25∶2,络合反应NaCl浓度为0.2mol/L,解离时NaCl浓度为0.4mol/L为最佳条件,最终透明质酸回收率91.3%,质量分数90.1%,蛋白质量分数0.1%.离子交换法所得透明质酸回收率74.3%,HA质量分数92.2%,蛋白质量分数0.1%.优化后的工艺路线在透明质酸回收率、生产成本上更有优势,为金枪鱼眼透明质酸提取利用提供了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工艺优化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金枪鱼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动力学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利军 韦红光 毛文洁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0-413,共4页
实验中发现 ,在 p H=8.0的磷酸缓冲溶液介质中 ,SO2 - 3能迅速还原孔雀绿褪色 ,甲醛对该褪色反应具有强的抑制作用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对该体系有明显的增敏效应 ,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甲醛的抑制作用。研究了最佳条件 ,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 实验中发现 ,在 p H=8.0的磷酸缓冲溶液介质中 ,SO2 - 3能迅速还原孔雀绿褪色 ,甲醛对该褪色反应具有强的抑制作用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对该体系有明显的增敏效应 ,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甲醛的抑制作用。研究了最佳条件 ,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建立了抑制动力学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测定甲醛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 .0 5 5~ 3.0 0 μg/m L,检出限 0 .0 1 8μg/m L,不需要特殊的试剂 ,用于饮料中甲醛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孔雀绿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FIA 饮料 测定 分析 抑制动力学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ASC、CPC及TSP对冷却猪肉的保鲜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东晓 高红亮 +2 位作者 常忠义 徐宝才 邓惠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5-157,共3页
比较了用乳酸、酸化亚氯酸钠(ASC)、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及磷酸三钠(TSP)配制的保鲜液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对猪肉进行浸泡处理后在5℃冷藏条件下存放7d,分别在第0、3、5、7d对经处理的样品及对照样品进行微生物指标、TVB-N等方面... 比较了用乳酸、酸化亚氯酸钠(ASC)、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及磷酸三钠(TSP)配制的保鲜液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对猪肉进行浸泡处理后在5℃冷藏条件下存放7d,分别在第0、3、5、7d对经处理的样品及对照样品进行微生物指标、TVB-N等方面的测定,发现这几种保鲜液对猪肉都有一定的抑菌保鲜效果,其效果由好到坏依次为:乳酸≈CPC>TSP>ASC2>AS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保鲜 酸化亚氯酸钠 磷酸三钠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扫示波极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文德 徐贺荣 +1 位作者 郭忠 王绍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305,307,共4页
在0.025mol.L-1NH4OAc-HOAc(pH 5.0)溶液中,SO2吸附在滴汞电极上,于峰电位-0.66 V(vs.SCE)处产生灵敏的二阶导数极谱还原波,引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后,峰电流I″p的灵敏度提高0.81倍,其I″p与SO2浓度在0.2-6.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 在0.025mol.L-1NH4OAc-HOAc(pH 5.0)溶液中,SO2吸附在滴汞电极上,于峰电位-0.66 V(vs.SCE)处产生灵敏的二阶导数极谱还原波,引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后,峰电流I″p的灵敏度提高0.81倍,其I″p与SO2浓度在0.2-6.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 mg.L-1,S2-、NO2-、醛类及带色物质等无干扰。用于食品中SO2的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0%-114.0%,RSD为0.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扫示波极谱法 二氧化硫 食品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强化超滤脱除氯苯及其膜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振良 赛萌 张志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6-319,共4页
以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CPC)作为表面活性剂 ,利用聚醚酰亚胺 (PEI)中空纤维超滤膜 ,对含氯苯废水进行了胶束强化超滤 (MEUF)研究 ,讨论了 CPC浓度对氯苯脱除的影响 ,以及料液流速、操作压力和操作时间对膜污染的影响。在 CPC浓度 (Cf)为 ... 以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CPC)作为表面活性剂 ,利用聚醚酰亚胺 (PEI)中空纤维超滤膜 ,对含氯苯废水进行了胶束强化超滤 (MEUF)研究 ,讨论了 CPC浓度对氯苯脱除的影响 ,以及料液流速、操作压力和操作时间对膜污染的影响。在 CPC浓度 (Cf)为 3 .1 g/L~ 1 8.6 g/L的范围内 ,氯苯浓度为 0 .45 g/L时 ,CPC的截留率可大于 95 % ,而氯苯的脱除率可达 98.0 %以上 ,渗透通量可达 1 .0× 1 0 -10 m3/m2·s·Pa。采用去离子水对膜清洗 1 h后 ,膜纯水通量恢复率可达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强化超滤 中空纤维膜 氯苯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膜污染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氩氮-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钛铝钒合金中铝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金芳 杨强 袁明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54-1054,1056,共2页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钛铝钒合金 偶氮氯膦Ⅰ 测定方法 氢氧化钠 EDTA络合滴定法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EDTA容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甲苯与水间气-液平衡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莫虹 田森林 李英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52-1355,共4页
为探明表面活性剂对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挥发作用的影响,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并通过改变相比,研究了甲苯与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溶液间的气-液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体系达到平衡后甲苯气相浓度(峰面积)与相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二者间... 为探明表面活性剂对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挥发作用的影响,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并通过改变相比,研究了甲苯与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溶液间的气-液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体系达到平衡后甲苯气相浓度(峰面积)与相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二者间的线性关系可通过方程1/Ap=Rf/HiCio+Rf/Cio(Vg/VL)进行拟合并得到亨利系数值.溶液中CPC浓度的变化对甲苯的亨利系数有明显影响,平衡体系的亨利系数值随着CPC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CPC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CPC浓度的增加对亨利系数的影响不明显;当CPC浓度在CMC以上时,随着CPC浓度的增加亨利系数减小趋势明显.温度对亨利系数有显著影响,亨利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二者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可通过Van’t Hoff方程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气-液平衡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晓玲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234,242,共4页
在pH=12.8的NaOH缓冲溶液中,显色剂2,6-二溴-4-硝基苯基重氮氨基-4-苯基-2-噻唑(DBNPDAPT)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PC)或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PB)反应形成蓝紫色离子缔合物,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阳离子表... 在pH=12.8的NaOH缓冲溶液中,显色剂2,6-二溴-4-硝基苯基重氮氨基-4-苯基-2-噻唑(DBNPDAPT)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PC)或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PB)反应形成蓝紫色离子缔合物,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3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30×104和1.73×104L·mol-1·cm-1,CPC和CPB的浓度在0~1.5×10-5mol·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方法应用于生活污水中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CPC计)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十六烷基溴化吡啶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晓玲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5,共4页
在用HCl溶液调节pH=12.0的NaOH溶液中,5-甲基-2-[3-(4-苯基-2-噻唑基)三氮烯基]苯磺酸(MPTTBSA)与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形成离子缔合物MPTTBSA-CPC。在该溶液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能定量置换出离子缔合物中的MPTTBSA,使缔合物在... 在用HCl溶液调节pH=12.0的NaOH溶液中,5-甲基-2-[3-(4-苯基-2-噻唑基)三氮烯基]苯磺酸(MPTTBSA)与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形成离子缔合物MPTTBSA-CPC。在该溶液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能定量置换出离子缔合物中的MPTTBSA,使缔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56 nm处的吸光度下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与溶液的褪色程度呈良好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光度测定法。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24×104 L·mol-1·cm-1和1.07×104 L·mol-1·cm-1,在0~2.5×10-5 mol·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方法应用于生活污水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SLS计)的测定,结果与亚甲基蓝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分光光度法 5-甲基-2-[3-(4-苯基-2-噻唑基)三氮烯基]苯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