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系列及其聚氧丙烯醚(3)封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中瑞 吕嘉乐 +3 位作者 康文倩 曹文丽 王利民 车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0-223,247,共5页
对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环氧乙烷数(EO数)及用3个环氧丙烷数(3PO数)对其封端后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对不同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及3PO封端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性质、泡沫性质... 对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环氧乙烷数(EO数)及用3个环氧丙烷数(3PO数)对其封端后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对不同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及3PO封端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性质、泡沫性质、乳化力及浊点进行了测试,发现随着EO数的增加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的最低表面张力(γcmc)、临界胶束浓度(cmc)、稳泡力、起泡力、润湿时间及浊点均增大。PO封端后,相较于封端前,其表面张力增大;临界胶束浓度、稳泡力、起泡力、乳化力及浊点均降低;EO数大于9时,封端后的润湿力相较于封端之前有所提高。最终结果表明聚醚的不同结构对其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十三聚氧乙烯醚 异构十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 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申凯华 刘建民 李宗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十八醇、十二醇为原料 ,通过Williamson合成法合成了聚氧乙烯醚加成数n =2、3、4的均质十八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加成数n =2 ,3的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经减压蒸馏提纯 ,薄层色谱显示为单一斑点。综合表面活性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 以十八醇、十二醇为原料 ,通过Williamson合成法合成了聚氧乙烯醚加成数n =2、3、4的均质十八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加成数n =2 ,3的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经减压蒸馏提纯 ,薄层色谱显示为单一斑点。综合表面活性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随着聚氧乙烯醚加成数的增加 ,均质十八醇和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表面活性增加 ,当聚氧乙烯醚加成数相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 十二 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Williamson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破乳剂油水界面扩张粘弹性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王宜阳 张路 +3 位作者 孙涛垒 方洪波 赵濉 俞稼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研究了支链破乳剂AE121和直链破乳剂SP169在正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阐述了两种破乳剂扩张模量随扩张频率和破乳剂浓度的变化规律,考察了两种破乳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扩张性质的影响,测定了两种破乳剂的水溶液与正癸烷的动态界... 研究了支链破乳剂AE121和直链破乳剂SP169在正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阐述了两种破乳剂扩张模量随扩张频率和破乳剂浓度的变化规律,考察了两种破乳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扩张性质的影响,测定了两种破乳剂的水溶液与正癸烷的动态界面张力,并与界面扩张流变性质进行了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破乳剂的加入均会大大降低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的扩张模量.较低浓度下直链破乳剂SP169由于吸附能力稍强,降低扩张模量效果较好;而一定浓度以上支链破乳剂AE121由于顶替能力较强,具有一定优势.由于破乳剂本身具有一定的扩张模量,在降低界面扩张模量的效果上,破乳剂的用量并非越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扩张模量 扩张弹性 界面张力 油水界面 原油 四亚乙基己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十八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活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