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铝-空气电池Al-0.8Bi阳极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俞小花 李影 +3 位作者 谭皓天 沈庆峰 王发强 谢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6,共6页
碱性水溶液铝-空气电池阳极反应最大的缺点是寄生析氢反应,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抑制铝阳极自腐蚀的电解质添加剂是至关重要的。本工作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季铵盐型缓蚀剂在4 mol·L^(-1)NaO... 碱性水溶液铝-空气电池阳极反应最大的缺点是寄生析氢反应,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抑制铝阳极自腐蚀的电解质添加剂是至关重要的。本工作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季铵盐型缓蚀剂在4 mol·L^(-1)NaOH溶液中对Al-0.8Bi合金阳极板电化学性能和综合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电流密度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的添加能有效抑制阳极的析氢腐蚀,使腐蚀坑更为均匀,能有效提高铝-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并维持相对稳定的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空气电池 缓蚀剂 十二烷基甲基氯化铵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残留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惠莉 杨仁斌 +1 位作者 徐浩然 傅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518,共4页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是杀螨剂绿清灵的有效成分。通过实验建立了土壤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残留测定的间接光度色谱方法。确定了最优分析条件:ODS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2.5mmol/L的对氨基苯磺酸)=25∶75(体积比),流量0.3mL/min,温度38...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是杀螨剂绿清灵的有效成分。通过实验建立了土壤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残留测定的间接光度色谱方法。确定了最优分析条件:ODS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2.5mmol/L的对氨基苯磺酸)=25∶75(体积比),流量0.3mL/min,温度38℃,检测波长294nm。该方法检测限(LOD)为1.968×10-9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9,满足残留检测要求。残留分析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质量浓度66.7mg/L施药时,残留量在LOD^4.157mg/kg之间。施用30d后在土壤中无检出,不会造成在土壤中的累积性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 间接光度法 残留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煤基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嫔 王若男 +3 位作者 霍燕龙 林雷鸣 李浩然 朱书全 《矿业科学学报》 2017年第6期595-603,共9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饮用水中不断出现硝酸盐超标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饮用水水质,威胁人体健康。为了进一步提高去除水中硝酸盐的效果,我们研发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水中硝酸盐吸附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煤基活性炭(OTAC-GAC),采用正交实... 近年来我国城市饮用水中不断出现硝酸盐超标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饮用水水质,威胁人体健康。为了进一步提高去除水中硝酸盐的效果,我们研发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水中硝酸盐吸附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煤基活性炭(OTAC-GAC),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OTAC-GAC的最优制备条件和对水中硝酸盐的最大吸附效能,并通过动力学吸附拟合和表面物化特性分析探究了OTAC-GAC对水中硝酸盐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当以煤基活性炭为母体、以OTAC为改性剂时,季铵盐改性煤基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改性剂浓度5 mmol/L,改性温度20℃,改性时间2 h;优化后的OTAC-GAC对硝酸盐的最大吸附量为22.05 mg/g,比改性前提高了15.31 mg/g,且OTAC-GAC对硝酸盐的吸附符合准二阶动力学吸附模型(R^2=0.999)、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13)和D-R等温吸附模型;此外,与改性前相比,OTAC-GAC的总孔容量减少了47%,N元素含量提高了44%,碱性官能基团含量增加了3.4倍,说明改性后带正电、含氮的OTAC已成功负载在煤基活性炭表面孔隙内,从而可推测出改性煤基活性炭去除硝酸盐的主要机理为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作用,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 硝酸盐 吸附效能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在硫酸介质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向云刚 崔益顺 谯康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8-13,共6页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在硫酸介质中对A3钢的缓蚀行为。探讨了其对A3钢的缓蚀作用机理;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腐蚀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缓蚀率随STAC浓度增...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在硫酸介质中对A3钢的缓蚀行为。探讨了其对A3钢的缓蚀作用机理;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腐蚀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缓蚀率随STAC浓度增大而增大;在浓度为10 mg/L时,失重缓蚀率达80%以上。极化曲线试验结果显示STAC是一种以控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且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试验结果相一致。STAC在A3钢表面的吸附服从校正后的Langmiur吸附等温模型,是一种化学吸附作用的自发吸附;且吸附是一个放热的熵减小的过程。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STAC能有效抑制硫酸对A3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 A3钢 硫酸 缓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红艳 柏连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164,共3页
首次报道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幼虫的生物活性.采用点滴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5龄幼虫的触杀、胃毒、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5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 首次报道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幼虫的生物活性.采用点滴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5龄幼虫的触杀、胃毒、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5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处理后48,72hLC50分别为1224.73,956.86mg/L和839.53,555.91mg/L;对菜青虫5龄幼虫也具有很强的拒食作用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处理后24,48hAFC50分别为12.82和2.11mg/L.当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质量浓度为1400,700,350,175,87.5mg/L时,处理后24h,对试虫的发育抑制率分别为98.43%,93.68%,88.60%,84.59%,67.71%,处理组的蛹重均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 菜青虫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钢在三氯乙酸中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施茜 马晓青 +1 位作者 徐蓉 李向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97-2606,共10页
利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对冷轧钢在三氯乙酸(Cl_(3)CCOOH)介质中的腐蚀抑制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钢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利用接触角测定冷轧钢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结果表明:... 利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对冷轧钢在三氯乙酸(Cl_(3)CCOOH)介质中的腐蚀抑制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钢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利用接触角测定冷轧钢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结果表明:OTAC对钢在0.10 mol·L^(-1)Cl_(3)CCOOH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缓蚀率与OTAC浓度变化呈正相关,而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且在20℃时90 mg·L^(-1)OTAC的缓蚀率高达92.1%。OTAC在钢片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类型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吸附;OTAC同时抑制了冷轧钢在三氯乙酸介质中的阴极和阳极反应,Nyquist图高频区的容抗弧随缓蚀剂浓度上升而逐渐增大,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增加;SEM表面微观形貌的分析判断进一步证实OTAC有效抑制钢片表面的腐蚀程度,表现出了良好的缓蚀效果;添加OTA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后钢表面接触角明显增大,表明OTAC在钢片表面发生定向吸附形成吸附屏障层,使其疏水性增强,有效隔绝Cl3CCOOH介质对钢片的腐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 缓蚀 氯乙酸 冷轧钢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荧蒽对小球藻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良 葛飞 +4 位作者 喻方琴 许银 朱润良 朱门君 王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与多环芳烃荧蒽(Flu)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CTAC初始浓度固定为100μg/L时,随Flu浓度的升高(0~100.84μg...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与多环芳烃荧蒽(Flu)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CTAC初始浓度固定为100μg/L时,随Flu浓度的升高(0~100.84μg/L),CTAC与Flu的联合毒性由协同效应(0~22.50μg/L)转为拮抗效应(22.50~100.84μg/L).当Flu浓度为1.13μg/L时,协同效应达到最大(RI=2.01),与对照组相比,生物量抑制率从37.5%增加至80.9%;对氮和铁单位吸收量分别从0.27mg和9.18μg降至0.09mg和2.14μg;藻细胞Zeta电位从-10.0mV提高至-8.3mV;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从5.00mg/L和80.65μg/mg降为2.57mg/L和50.36μg/mg.根据实验结果分析,CTAC与Flu复合污染体系提高了藻细胞Zeta电位,抑制了小球藻对氮和铁的吸收,降低了藻细胞体内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荧蒽 小球藻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粉煤灰纤维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欢 蔡梦军 吴秋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1-64,66,共5页
利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粉煤灰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粉煤灰纤维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Zeta电位仪、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后的粉煤灰纤维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利用活化指数... 利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粉煤灰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粉煤灰纤维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Zeta电位仪、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后的粉煤灰纤维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利用活化指数和吸湿率对粉煤灰纤维的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对表面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纤维 十二烷基甲基氯化铵 活化指数 吸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存在下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Pt(Ⅱ)、Pd(Ⅱ)、Rh(Ⅲ)、Au(Ⅲ) 被引量:7
9
作者 高云涛 项朋志 +1 位作者 施润菊 黄伟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92-1094,共3页
研究了NaCl浓度、SnCl2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用量、NaCl用量对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铂、钯、铑、金的影响。研究表明,HCl为0.24mol/L,Sn2Cl为0.10mol/L,CTMAC为1.0×10-3mol/L,NaCl为0.1g/mL,浮... 研究了NaCl浓度、SnCl2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用量、NaCl用量对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铂、钯、铑、金的影响。研究表明,HCl为0.24mol/L,Sn2Cl为0.10mol/L,CTMAC为1.0×10-3mol/L,NaCl为0.1g/mL,浮选前60℃水浴加热10min,对不同含量的贵金属10.0~100.0μg,铂、钯、铑、金的浮选率分别为95.2%~98.0%、97.3%~97.6%、93.4%~97.1%和96.6%~99.1%,在HCl介质中体系可同时浮选铂、钯、铑、金,而常见基体元素如Zn2+、Cd2+、Co2+、Al3+、Cu2+、Fe3+、Ni2+的浮选率低于2.5%,和对阳极泥、砂铂矿、废催化剂样品的分离分析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此方法可用于从量基体金属中分离铂、钯、铑、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Ⅱ) Pd(Ⅱ) Rh(Ⅲ) Au(Ⅲ) 氯化亚锡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液-固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存在下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复杂金属基体中锇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云涛 杨宏 +1 位作者 施润菊 项朋志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对Os(Ⅳ)-三氯锡酸络阴离子的浮选行为。实验表明,在盐酸介质中,体系可以浮选分离Os(Ⅳ),其浮选率为95.2%。98.0%。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4.0%-98.5%,精密度为2.1%-7...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对Os(Ⅳ)-三氯锡酸络阴离子的浮选行为。实验表明,在盐酸介质中,体系可以浮选分离Os(Ⅳ),其浮选率为95.2%。98.0%。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4.0%-98.5%,精密度为2.1%-7.7%(RSD,n=5)。方法可用于从大量基体金属中分离Os(Ⅳ),对实际样品分离的分析结果与其他方法推荐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浮选分离 氯化亚锡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复配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樊文俊 杨秀全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4-337,341,共5页
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复配体系的表面性能、稳定性、泡沫性能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形成胶束的能力及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方面相对单一组分均有显著提高;当n(AEC... 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复配体系的表面性能、稳定性、泡沫性能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形成胶束的能力及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方面相对单一组分均有显著提高;当n(AEC-9)∶n(1231)=1∶1时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γcm c(27.0 mN/m)和cm c(0.140 mmol/L)要明显低于单一组分AEC-9(35.5 mN/m,0.196 mmol/L)和1231(37.0 mN/m,8.77 mmol/L),起泡力(425 mL)、稳泡性(0.99)和润湿性(1.2 min)均显著优于单一组分AEC-9(355 mL,0.89,17.2 min)和1231(365 mL,0.90,2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 十二烷基甲基氯化铵 复配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体系浮选分离铅(Ⅱ) 被引量:8
12
作者 温欣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研究了硝酸钠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体系浮选分离铅 (Ⅱ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pH =6 0 ,在 1 0 gNaNO3存在下 ,当 0 1mol/L硫氰酸铵和 1 0× 1 0 -2 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的用... 研究了硝酸钠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体系浮选分离铅 (Ⅱ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pH =6 0 ,在 1 0 gNaNO3存在下 ,当 0 1mol/L硫氰酸铵和 1 0× 1 0 -2 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的用量分别为 0 5和 1 0mL时 ,Pb2 +可被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体系浮选 ,而Zn2 +、Cu2 +、Cd2 +、Mn2 +、Fe2 +、Co2 +、Ni2 +、Al3+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 ,据此实现了Pb2 +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钠 铅(Ⅱ) 浮选分离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用机理及其结构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宏飞 贾晓辉 +2 位作者 豪日娃 刘庆贺 刘文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47-2554,共8页
黏土矿物有机插层复合物作为重要的功能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化工和环保等众多领域。采用插层法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插入到黏土矿物高岭石、钠基蒙脱石和蛭石层间,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 黏土矿物有机插层复合物作为重要的功能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化工和环保等众多领域。采用插层法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插入到黏土矿物高岭石、钠基蒙脱石和蛭石层间,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及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法对插层复合物的作用机理及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在经过多次"替代"插层后,层间氢键被破坏,层间作用力减弱,CTAC分子进入其层间,这引起高岭石片层由于层间的束缚力释放形成卷曲形貌。蒙脱石与蛭石以离子交换的形式与CTAC分子发生反应,该过程尚未对它们的形貌产生明显影响。此外,进一步建立了黏土矿物-CTAC插层复合物的结构模型,提出CTAC分子在高岭石和蒙脱石层间分别以35°和32°的夹角双层斜立,在蛭石层间以44°的夹角单层斜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蒙脱石 蛭石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插层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钠-碘化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温欣荣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研究了硝酸钠 碘化钾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体系浮选铜(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试验表明,在1.0gNaNO3存在下,当体系中碘化钾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溶液的用量分别为2.0×10-2mol/L和1.0×10-3mol/L,控... 研究了硝酸钠 碘化钾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体系浮选铜(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试验表明,在1.0gNaNO3存在下,当体系中碘化钾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溶液的用量分别为2.0×10-2mol/L和1.0×10-3mol/L,控制pH5.0时,Cu(Ⅱ)与I-形成的CuI沉淀能被CTMAC浮选,而Zn(Ⅱ)、Ni(Ⅱ)、Co(Ⅱ)、Mn(Ⅱ)、Fe(Ⅱ)、Al(Ⅲ)等不被浮选,从而实现Cu(Ⅱ)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本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铜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 硝酸钠-碘化钾-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水体系 浮选分离 定量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溴代丁二酰亚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氯荧光素体系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尿素中缩二脲含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卢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4-758,共5页
关键词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N-溴代丁二酰亚胺 二氯荧光素 缩二脲 尿素 测定 化学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扫描密度法定量及斑点面积半定量测定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16
作者 路亦景 王逸兴 +1 位作者 娄晓芬 汪岫芝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4-36,共3页
本文介绍用TLC测定样品中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含量,经与常用的高氨酸滴定法相比,斑点面积的标准曲线法和计算法的最大误差分别为-13.5%及-6%,而扫描密度法则为±5%。
关键词 十八烷基 甲基 氯化铵 T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水溶液的性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弈光 赵娜 +1 位作者 尚亚卓 刘洪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92,共7页
采用动态光闪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变仪等手段初步探讨了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A-100)水溶液内部胶束大小、形貌以及溶液的流变性质,借助偏光显微技术观察了TA-100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各相异性水溶液的液晶织构。研究发现,溶液中表面... 采用动态光闪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变仪等手段初步探讨了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A-100)水溶液内部胶束大小、形貌以及溶液的流变性质,借助偏光显微技术观察了TA-100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各相异性水溶液的液晶织构。研究发现,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平均粒径、溶液流变性质随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发生规律性变化,TA-100本身两个相对较长的疏水链导致其所形成的聚集体疏水作用较强,有利于进一步有序排列,从而导致较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下十字花纹理层状液晶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 液晶 微观结构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剪切协同作用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程程 庞明军 巢建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41-2450,共10页
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流变特性,对于理解湍流减阻机理和改进制药、化工等领域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相同升温速率、不同剪切速率以及相同剪切速率、不同升温速率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溶液表观黏... 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流变特性,对于理解湍流减阻机理和改进制药、化工等领域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相同升温速率、不同剪切速率以及相同剪切速率、不同升温速率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温度较低时,剪切速率对表面活性剂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起主导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温对胶束的影响增强导致溶液在高温处出现剪切稀化现象。当浓度为0.3125mmol/L时,溶液临界温度随剪切速率的升高保持恒定;但当浓度升高至0.6250~1.2500mmol/L时,在高温和高剪切的作用下,黏度曲线出现"平台"和短暂的增稠现象。对于中等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升高导致蠕虫状胶束出现分支并抑制了"平台"的产生;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胶束结构的响应时间滞后于升温速率,但当γ=150s-1时,滞后效应减弱,高剪切对胶束结构的破坏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升温速率 剪切速率 流变特性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黏土固沙保水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渠永平 张增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09-115,共7页
为解决沙漠公路施工和养护中固沙难的问题,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CTAC)制备了一种改性黏土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老化性能和保水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 为解决沙漠公路施工和养护中固沙难的问题,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CTAC)制备了一种改性黏土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老化性能和保水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固沙保水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CTAC与黏土的质量比为5:4时,固沙材料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较好,其透气保水性能较为均衡,草籽发芽率达到最高,为47%。微观分析表明:CTAC通过插层作用将松散的黏土颗粒连接,黏土间隙变为憎水性,水分运移阻力增大,因此改性黏土固沙保水性能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固沙材料的改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 水分 荒漠化 保水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改性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活性物含量的紫外-可见光度法测定
20
作者 陈鑫琪 黄超 周桃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79,共3页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法,通过实验获得了甲基橙(MO)与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相互作用、在415 nm附近产生的一个新的强吸收峰。运用该结果对作为表面活性剂、水处理杀菌剂的DDAC样品进行了活性物含量的无有机溶剂萃取、...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法,通过实验获得了甲基橙(MO)与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相互作用、在415 nm附近产生的一个新的强吸收峰。运用该结果对作为表面活性剂、水处理杀菌剂的DDAC样品进行了活性物含量的无有机溶剂萃取、水相直接可见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回归的相关性好、区间宽,实验操作简便、快速,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测定均值相对误差均显著好于四苯硼钠化学滴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 紫外-可见光度法 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