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环糊精对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的双模式包结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杜新贞 孙延春 +2 位作者 周嵘 王亚荣 陶小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4-1177,共4页
通过表面张力法、浊点法、硫氰酸钴铵显色法和1HNMR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PL)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β-CD可与PL形成2∶1和3∶1型两种超分子包结物,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PL的疏水性烷基链被包络进β-CD空腔中... 通过表面张力法、浊点法、硫氰酸钴铵显色法和1HNMR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PL)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β-CD可与PL形成2∶1和3∶1型两种超分子包结物,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PL的疏水性烷基链被包络进β-CD空腔中,形成了2∶1的超分子包结物;PL的亲水性聚氧乙烯基链被包络进β-CD空腔中,形成了3∶1的超分子包结物.结合实验结果,通过比较β-CD和PL分子的大小,提出了β-CD对PL分子两种可能的包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乙烯十二烷基 表面张力 浊点 ^1H NMR 超分子包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类在石腊/水溶液界面上的吸附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意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2期50-55,共6页
本文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十二院基醚类水溶液为体系,测定溶液表面张力γ和对固体的接触角θ。根据Young方程和Gibbs等温吸附方程的关联,求取固/液界面吸附量,并得到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推算了饱和吸附量、平均分子面积以及... 本文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十二院基醚类水溶液为体系,测定溶液表面张力γ和对固体的接触角θ。根据Young方程和Gibbs等温吸附方程的关联,求取固/液界面吸附量,并得到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推算了饱和吸附量、平均分子面积以及石腊临界表面张力等数值,结果和文献值接近。因此,本法可用于活性较高(CMC值低)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各种低能固体表面吸附性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性质 乙烯 界面吸附 石腊 表面吸附 等温吸附方程 吸附等温线 十二烷基 饱和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磷酸酯用作缓蚀剂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贵才 马涛 +1 位作者 葛际江 齐宁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50,共6页
以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OP)为原料,合成了氧乙烯链长和单酯含量不同的系列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磷酸酯,应用静态挂片、线性极化、极化曲线等方法评价了这些表面活性剂在饱和CO2的模拟盐水中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该类表面活性剂通过抑制阳... 以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OP)为原料,合成了氧乙烯链长和单酯含量不同的系列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磷酸酯,应用静态挂片、线性极化、极化曲线等方法评价了这些表面活性剂在饱和CO2的模拟盐水中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该类表面活性剂通过抑制阳极反应起到缓蚀作用;在氧乙烯链节数为4~10的4种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磷酸酯中,氧乙烯链越短,缓蚀效果越好,其中氧乙烯链为4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磷酸酯质量浓度为10mg/l时,缓蚀率达90%以上;产物中不同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磷酸单、双酯含量对缓蚀性能影响不大,单酯质量分数从29.78%增至91.55%,缓蚀率绝对值仅升高4%。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磷酸酯与阻垢剂HEDP可以复配使用,构成缓蚀阻垢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烷基苯酚磷酸酯 缓蚀剂 腐蚀 阻垢剂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烷基醚琥珀酸酯磺酸钠的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培义 阎铨钊 熊国升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58-61,共4页
制备了不同EO加成数的聚氧乙烯烷基醚琥珀酸酯磺酸钠系列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其去污、发泡、润湿、乳化等表面活性.结果表明:EO加成数为3~9时,适合作洗涤剂、发泡剂和润湿剂;EO加成数≥9时,适合作乳化剂.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琥珀酸 磺基 乙烯烷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体系饱和蒸汽压和表面张力 被引量:1
5
作者 海明潭 高洁 +3 位作者 韩布兴 闫海科 刘芸 韩其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747-751,共5页
Vapor pressure and surface tension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sodium dodecyl sill-fate(SDS)/polyethylene oxide(PEO) were measured at 298.15, 308.15 and 318.15K respectively, the coucentration of PEO was 0.5%, and the ... Vapor pressure and surface tension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sodium dodecyl sill-fate(SDS)/polyethylene oxide(PEO) were measured at 298.15, 308.15 and 318.15K respectively, the coucentration of PEO was 0.5%,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DS (mnsds ) was up to 80 mmol.kg-1 The activity coefficient of wate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calculated. The effcct of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on the vapour pressure was discussed. From vapo pressure and surface tension data, the critical aggregate concentration (CAC) and polymer saturation point (PSP)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十二烷基硫酸钠 蒸汽压 表面张力 PE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相互作用--对二甲基黄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利容 张玉军 王果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4期383-385,共3页
高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已有许多研究,其中的高聚物有聚氧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以及蛋白质等。Sabbadin主要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本工作考察非水解的聚丙烯酰胺(PAM,大连同德化工厂产品)对十二烷基... 高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已有许多研究,其中的高聚物有聚氧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以及蛋白质等。Sabbadin主要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本工作考察非水解的聚丙烯酰胺(PAM,大连同德化工厂产品)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增溶二甲基黄(DMAB)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纤维素 乙烯吡咯烷酮 乙烯 丙烯酰胺 十二烷基硫酸钠 二甲基黄 增溶作用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阳-非离子型聚氨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哲 强西怀 +2 位作者 陈渭 陈苗苗 黄启恒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6,35,共6页
以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聚氧乙烯十二烷基胺(PAE)、聚乙二醇(PEG)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系列侧链含十二烷基、主链嵌入大量聚环氧乙烷(EO)结构的阳-非离子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PUS)。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 以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聚氧乙烯十二烷基胺(PAE)、聚乙二醇(PEG)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系列侧链含十二烷基、主链嵌入大量聚环氧乙烷(EO)结构的阳-非离子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PUS)。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乳化力测试等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以PAE为软段单体,以聚乙二醇(PEG-200)为扩链剂时,合成的聚氨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综合性能优异,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53.10 mg/L,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低可达38.12 m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氨酯 乙烯十二烷基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 30诱导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C16imC8Br蠕虫状胶束向凝胶的转变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益民 韩杰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121,共10页
蠕虫状胶束和小分子水凝胶是由具有粘弹性的三维网络构成。但它们具有不同的粘弹性。蠕虫状胶束以黏性为主,这主要是由暂时平衡的网络决定。凝胶以弹性为主,三维网状结构稳定。在某些情况下,蠕虫状的胶束通过网络结构的增强可以转化为... 蠕虫状胶束和小分子水凝胶是由具有粘弹性的三维网络构成。但它们具有不同的粘弹性。蠕虫状胶束以黏性为主,这主要是由暂时平衡的网络决定。凝胶以弹性为主,三维网状结构稳定。在某些情况下,蠕虫状的胶束通过网络结构的增强可以转化为凝胶。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由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1-十六烷基-3-辛基咪唑溴化铵([C16imC8]Br)形成的蠕虫状胶束在不含添加剂时,具有较高的粘弹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四乙烯醚(Brij 30)的加入有望通过静电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增强([C16imC8]Br)蠕虫状胶束的粘弹性,促进蠕虫状胶束向凝胶的转变。利用流变学和冷冻刻蚀透射电镜研究了具有Brij 30的蠕虫状胶束的微观形貌和粘弹性随浓度的变化。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Brij 30/[C16imC8]Br凝胶的热稳定性和凝胶-溶胶转变温度。通过zeta电位测量和核磁共振研究了Brij 30和[C16imC8]Br之间的相互作用。在[C16imC8]Br的不同初始浓度下,Brij 30/[C16imC8]Br样品的粘弹性随Brij 30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的Brij 30浓度下,Brij 30/[C16imC8]Br样品具有凝胶的流变特性。[C16imC8]Br(4.06%(w,质量分数))/Brij 30凝胶的黏弹性最大值出现在Brij 30/[C16imC8]Br的摩尔比(Mr)为4.55时。Brij 30/[C16imC8]Br凝胶的粘弹性与凝胶的活化能呈正相关。Brij 30/[C16imC8]Br凝胶的凝胶-溶胶转变温度也随着Brij30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Brij 30/[C16imC8]Br(4.06%(w))凝胶的最大值出现在Brij 30/[C16imC8]Br的摩尔比为2.93时。Brij 30浓度对Brij 30/[C16imC8]Br凝胶的粘弹性、热稳定性和凝胶-溶胶转变温度有很大影响。zeta电位和核磁氢谱测量结果表明,电中性Brij 30分子在疏水作用下插入到[C16imC8]Br虫状胶束的栅栏层。它减少了[C16imC8]Br头基之间的静电斥力,这种斥力导致了蠕虫状胶束的快速生长和更强的网状结构的形成。最后,蠕虫状胶束转变成凝胶。所得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蠕虫状胶束与凝胶之间的关系,具有潜在的工业和技术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状胶束 凝胶 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聚氧四乙烯醚 活化能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_(mn)系列表面化学性质与胶束化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正武 李英 +1 位作者 李干佐 顾明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16-820,共5页
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LSmn)系列表面活性剂LS36、LS45、LS54在溶液表面吸附和形成胶束的热力学函数随温度的变化.给出了它们在水溶液中的二组分相图.结果表明,LS36、LS45、LS54的表面活性都较高.在25... 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LSmn)系列表面活性剂LS36、LS45、LS54在溶液表面吸附和形成胶束的热力学函数随温度的变化.给出了它们在水溶液中的二组分相图.结果表明,LS36、LS45、LS54的表面活性都较高.在25~50℃范围内,临界胶束浓度(cmc)和平衡表面张力分别在4.44×10-6~17.3×10-6mol·L-1和30.1~33.5mN·m-1之间,表面吸附和形成胶束的自由能分别在-40.0~-49.5kJ·mol-1和-27.2~-33.1kJ·mol-1之间.不论是在溶液表面吸附还是形成胶束均为熵驱动过程.其中LS36由于含具有亲水能力较强的聚氧乙烯基团(EO)成分较低,因此不论其浊点还是其表面吸附和形成胶束的热力学函数均与LS45、LS54具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乙烯丙烯(LSmn)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质沉积抑制剂和清除剂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赵凤兰 鄢捷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0-312,309,共4页
根据溶液对350nm紫外光的相对吸收率测定加入抑制剂引起的渤海SZ36 1油田稠油沥青质甲苯/正庚烷溶液中沥青质的浓度变化,评价抑制剂对沥青质沉积的抑制率。加量为8mg/L时的室温抑制率,YZ 06高达52%,油酸正丁酯为18%,其余(十二烷基苯磺... 根据溶液对350nm紫外光的相对吸收率测定加入抑制剂引起的渤海SZ36 1油田稠油沥青质甲苯/正庚烷溶液中沥青质的浓度变化,评价抑制剂对沥青质沉积的抑制率。加量为8mg/L时的室温抑制率,YZ 06高达52%,油酸正丁酯为18%,其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盐、丙三醇、DA 80)在30%左右;抑制率随加量增大而增大,DA 80在加量24mg/L时达80%,YZ 06在加量32mg/L时达100%。YZ 06和DA 80为工业品抑制剂,分别含有正电性聚醚多元醇和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在60℃用正庚烷沉淀出含胶质的沥青质,与去油油砂粉混合,模拟井下沥青质沉积物。在室温下,甲苯和二甲苯在2h内可将其中的沥青质完全溶解;L 01的室温溶解率随用量增大而增大,用量为200mL/g(含胶质沥青质)时达83 8%,用量75mL/g时溶解率随温度升高(20~80℃)而增大。在室温下甲苯和二甲苯的溶解率最高(78 1%和74 7%),L 01和L 02分别为53 5%和40 4%。L 01和L 02为工业品有机垢清除剂,除甲苯二甲苯混合物和分散剂外,还含有降粘剂、石油磺酸盐(L 01)或盐酸、乳化剂(L 02)等,综合性能良好。图2表5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沉积 抑制剂 清除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盐 油酸正丁酯 丙烯 多元醇 石油磺酸盐 抑制率 溶解率 浓度变化 乙烯 温度升高 综合性能 正庚烷 工业品 二甲苯 增大 室温 吸收率 紫外光 丙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戊二醛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原霖 江海洋 +2 位作者 万仁玲 肖希龙 沈建忠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乙烯 稳定性 戊二醛 TWEEN-80 十二烷基硫酸钠 乙二醇400 十二烷基甜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Ti(C,N)基金属陶瓷硬质相粉末的分散行为 被引量:1
12
作者 丰平 熊惟皓 +2 位作者 娜日松 汪胜祥 雷文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38-341,共4页
通过粒径和ζ电位的测定,探讨了超细TiN、TiC和WC粉末在水溶液和无水乙醇中的分散行为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分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散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pH值对3种超细粉的分散效果有很大有影响,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和聚乙二... 通过粒径和ζ电位的测定,探讨了超细TiN、TiC和WC粉末在水溶液和无水乙醇中的分散行为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分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散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pH值对3种超细粉的分散效果有很大有影响,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和聚乙二醇可作为超细TiC粉末在水溶液和乙醇溶液中分散、以及超细WC在水溶液中分散的分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 分散行为 水溶液 粉末 表面活性剂 TI(C N)基金属陶瓷 分散剂 十二 乙烯 烷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氰电镀光亮Sn—Cu合金电解液
13
作者 覃奇贤 《电镀与精饰》 CAS 2005年第3期34-34,共1页
发明了一种能在宽广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光亮SnCu合金镀层的电解液,该电解液为无氰化物的水溶液。电解液中含有亚锡盐、铜盐、有机磺酸、分散剂和光亮剂。亚锡盐为有机磺酸盐、铜盐也采用有机磺酸盐,分散剂至少由下列两种化合物... 发明了一种能在宽广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光亮SnCu合金镀层的电解液,该电解液为无氰化物的水溶液。电解液中含有亚锡盐、铜盐、有机磺酸、分散剂和光亮剂。亚锡盐为有机磺酸盐、铜盐也采用有机磺酸盐,分散剂至少由下列两种化合物组成:聚氧乙烯烷基酚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和烯基乙二醇烷基醚。光亮剂可由下列化合物中选择:脂肪或芳香醛、脂肪或芳香酮、脂肪族羧酸或其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 无氰电镀 乙烯烷基 Cu SN 电流密度范围 脂肪族羧酸 合金镀层 有机磺酸 亚锡盐 光亮剂 分散剂 磺酸盐 化合物 水溶液 氰化物 乙二醇 芳香醛 芳香酮 混合物 铜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剂及Ni掺杂对中孔TiO_2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战辉 罗来涛 +1 位作者 张雪红 邵光新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8-302,共5页
Mesoporous titania have been prepared using Polyoxyethylene(8) dodecyl ether (Brij35) as template and tetrabutyl titanate as titanium source, effects of the molar ratio of template to titanium source, the calcination ... Mesoporous titania have been prepared using Polyoxyethylene(8) dodecyl ether (Brij35) as template and tetrabutyl titanate as titanium source, effects of the molar ratio of template to titanium source,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nickel-doped on mesoporous TiO_ 2 were discussed.. The samples formed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XRD, FT-IR , TG, N_ 2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and TE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esoporous TiO_ 2 had a big pore diameter and a better stability with Brij35 as template, ratio of template to titanium source had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properties of mesoporous TiO_ 2, The dope of Ni ion has increase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mesoporous tita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二化钛 乙烯十二烷基 Ni掺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