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与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复配体系泡沫及流变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杨继生 张正金 方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25-628,共4页
采用罗氏泡沫仪和流变仪对海藻酸钠(NaAl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复配体系的起泡稳泡性能及流变行为进行研究,以探索NaAlg对AES起泡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泡沫性能试验显示,NaAlg的加入,提高了AES溶液的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 采用罗氏泡沫仪和流变仪对海藻酸钠(NaAl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复配体系的起泡稳泡性能及流变行为进行研究,以探索NaAlg对AES起泡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泡沫性能试验显示,NaAlg的加入,提高了AES溶液的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溶液的pH值由7.0降到5.0,混合体系的起泡稳泡性明显增加。流变性研究展示,随着NaAlg浓度的增加,溶液的粘度呈增大的趋势,溶液总体呈现牛顿流体性质,当NaAlg浓度大于0.5%时,低剪切速率区,溶液仍呈现牛顿流体性质,而在高剪切速率区,有剪切变稀的现象出现。总体来看,各试液的G'<G″,表明NaAlg/AES体系以粘性为主。研究表明天然大分子NaAlg作为稳泡增粘剂用于日用洗涤产品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泡沫稳定性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表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国玺 朱德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共3页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12)H_(25)(OC_2H_4)_jSO_4Na;j=0,1,3)的胶团形成、表面吸附等表面化学特性。j增大时,临界胶团浓度cmc、胶团反离子结合度K及表面饱和吸附量Γ...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12)H_(25)(OC_2H_4)_jSO_4Na;j=0,1,3)的胶团形成、表面吸附等表面化学特性。j增大时,临界胶团浓度cmc、胶团反离子结合度K及表面饱和吸附量Γcmc减小,但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升高;对这些结果作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酸钠 表面活性 十二烷基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氨基酸双模板调控碳酸钙形貌的研究
3
作者 张健乐 曹亚鹏 +3 位作者 祖明华 张志昆 刘玉敏 韩继龙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球形碳酸钙因其高的比表面积、低的密度、优异的介孔性、优良的分散性和平滑性,在涂料、造纸、黏合剂、塑料、油墨、化妆品、药物的负载与缓释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简单的复分解法,以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为反应原料,十二烷基硫酸... 球形碳酸钙因其高的比表面积、低的密度、优异的介孔性、优良的分散性和平滑性,在涂料、造纸、黏合剂、塑料、油墨、化妆品、药物的负载与缓释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简单的复分解法,以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为反应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谷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为晶型控制剂,调控制备了多形貌的碳酸钙(CaCO_(3)),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检测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表明:SDS调控下,CaCO_(3)形貌主要为椭圆形;氨基酸调控下,CaCO_(3)形貌主要为不规则块状;在SDS与氨基酸双模板条件下,随着氨基酸从碱性到中性再到酸性,制得的CaCO_(3)形貌从不规则棒状逐渐缩短变为椭圆形,最后形成规整球形结构。考察了反应温度、诱导剂用量、反应时间和pH等工艺参数对碳酸钙粒子晶型和形貌的影响,提出了双模板作用的反应原理。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0℃、SDS浓度为0.1mol/L、谷氨酸质量浓度为40g/L、反应时间为2h、pH为12.3时,可制得微米级、规整光滑的方解石球形CaCO_(3),可为球形碳酸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晶型控制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NaCl/NH_(4)Cl-C_(2)H_(5)OH-H_(2)O体系中的胶束化行为
4
作者 程文婷 翟颖 +1 位作者 李倩倩 程芳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3,共11页
在对NaCl和NH_(4)Cl型农药废盐的回收处理中,常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和乙醇对盐的结晶分离进行调控,因此研究SDS在废盐体系中的胶束化行为对实现此过程的精准调控至关重要.其中,SDS在废盐体系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 在对NaCl和NH_(4)Cl型农药废盐的回收处理中,常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和乙醇对盐的结晶分离进行调控,因此研究SDS在废盐体系中的胶束化行为对实现此过程的精准调控至关重要.其中,SDS在废盐体系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其胶束化行为的重要参数.本文在293.15~323.15 K温度范围内,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SDS在Na Cl-H_(2)O,NH_(4)Cl-H_(2)O,NaCl-C_(2)H_(5)OH-H_(2)O和NH_(4)Cl-C_(2)H_(5)OH-H_(2)O_(4)种体系中的CMC,研究了温度、盐溶液浓度和乙醇的含量对SDS胶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乙醇时,在两种盐溶液中SDS的CMC值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同一温度下SDS的CMC值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减小;添加乙醇后,SDS在NH_(4)Cl溶液中的CMC值明显增大,而在NaCl溶液中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通过质量作用模型计算了SDS胶束化行为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标准摩尔焓变■和标准摩尔熵变■3个标准热力学参数.由计算结果可知,SDS的胶束化行为均是自发进行且为放热过程.在NaCl-C_(2)H_(5)OH-H_(2)O体系中,乙醇的添加先促进后抑制SDS胶束的形成;而在NH_(4)Cl-C_(2)H_(5)OH-H_(2)O体系中,乙醇的添加始终抑制SDS胶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硫酸钠溶液对染料污染土壤中染料的洗脱作用
5
作者 张永金 史立文 +4 位作者 邹欢金 周卓愉 刘建益 胡学一 夏咏梅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7,共8页
工业染料的污染有害于土壤生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染料的脱附力高但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也高,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非阳离子染料的脱附力低但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也低。将二者复配可以保留各自的优点,而集二者结构特征为一身的阴非离子表面活... 工业染料的污染有害于土壤生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染料的脱附力高但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也高,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非阳离子染料的脱附力低但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也低。将二者复配可以保留各自的优点,而集二者结构特征为一身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染料的洗脱作用以及修复土壤作用尚待探究。本实验以甲基橙和茜素红分别构建疏/亲水性染料的污染土壤模型,以经典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硫酸钠(SLES)为对照,研究一种新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CEO_(5)S)和对污染土壤中的染料洗脱作用。结果表明,pH=8,污染土壤与NCEO_(5)S固液质量比为1∶10(g/g),25℃下质量分数1%的NCEO_(5)S溶液对污染土壤中甲基橙和茜素红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4.34%、97.66%,而相同条件下的SLES溶液对2种土壤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88.61%和91.23%。NCEO_(5)S表现出了比SLES略微优异的洗脱污染土壤中染料的能力,而且残留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染料 土壤 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R研究溶液中正十四烷基硫酸钠/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3)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毛诗珍 靳志强 +5 位作者 望天志 王涵慧 方晓雯 袁汉珍 俞稼镛 杜有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采用 1 H NMR弛豫、自扩散系数和二维相敏 ( 2 D NOESY)实验研究了正十四烷基硫酸钠[n-CH3 ( CH2 ) 1 3 OSO3 Na( STS) ]和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 ( 3) [n-CH3 ( CH2 ) 1 3 O( C2 H4O) 3 H( C1 4 E3 ) ]在溶液中的自聚集以及二者混合后... 采用 1 H NMR弛豫、自扩散系数和二维相敏 ( 2 D NOESY)实验研究了正十四烷基硫酸钠[n-CH3 ( CH2 ) 1 3 OSO3 Na( STS) ]和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 ( 3) [n-CH3 ( CH2 ) 1 3 O( C2 H4O) 3 H( C1 4 E3 ) ]在溶液中的自聚集以及二者混合后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STS与 C1 4 E3 混合后存在相互作用 ,并形成混合胶束 ;弛豫实验表明 ,混合胶束中 STS疏水链质子运动更加受阻 ,C1 4 E3 的 α-( 4″)和 β-CH2 ( 3″)处链堆积紧密 .C1 4 E3 的亲水端 ( CH2 CH2 O) 3 链卷曲紧贴在疏水壳表面外链堆积较紧密处 .自扩散系数测量表明 ,混合胶束比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大 .单一非离子型胶束和混合胶束的亲水端 ( CH2 CH2 O) 3 ( 5″)链构成相应较软和松散的外壳 .单一 C1 4 E3 在极性溶剂氯仿溶液中 ,质子运动比在水中自由度大 ,但 2 D NOESY谱中出现了少量分子间的交叉峰 ,也可能形成了一些小的聚集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正十四烷基硫酸钠 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 自扩散系数 核磁共振弛豫 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沥青质含量对纳米颗粒-十二烷基硫酸钠发泡二氧化碳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SADEGHI Hossein KHAZ'ALI Ali Reza MOHAMMADI Mohsen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和SiO_(2)纳米颗粒作为发泡体系,在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实验,测量CO_(2)泡沫半衰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图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和Zeta电位测量,分析沥青质降低CO_(2)泡沫稳定性的机理...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和SiO_(2)纳米颗粒作为发泡体系,在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实验,测量CO_(2)泡沫半衰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图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和Zeta电位测量,分析沥青质降低CO_(2)泡沫稳定性的机理。研究表明:当合成油与发泡体系质量比为1∶9时,合成油沥青质质量分数从0增至15%,SDS稳定泡沫半衰期从751 s减少至239 s,SDS-SiO_(2)稳定泡沫半衰期从912 s缩短至298 s;当合成油与发泡体系质量比为2∶8时,随着沥青质质量分数增大,SDS稳定泡沫半衰期从526 s缩短至171 s,SDS-SiO_(2)稳定泡沫半衰期从660 s缩短至205 s。由于沥青质与SDS和SiO_(2)纳米颗粒在水相中的相互作用,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颗粒表面电荷降低,导致薄液膜两侧界面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从而破坏泡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 泡沫稳定性 沥青质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排斥力 表面电荷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甜菜碱对热活化过硫酸钠降解C.I.活性黑5的影响
8
作者 安芳芳 曹少磊 +4 位作者 连增帅 舒大武 张岩 李万新 韩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02-5308,共7页
为诠释两性表面活性剂在热活化过硫酸钠(SPS)降解染料废水过程中的作用,以C.I.活性黑5 (RB5)和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为例,探究了BS-12浓度、SPS浓度及温度对RB5降解性能的影响,揭示了RB5降解效果与自由基类型的关系,阐释了RB5可能的降... 为诠释两性表面活性剂在热活化过硫酸钠(SPS)降解染料废水过程中的作用,以C.I.活性黑5 (RB5)和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为例,探究了BS-12浓度、SPS浓度及温度对RB5降解性能的影响,揭示了RB5降解效果与自由基类型的关系,阐释了RB5可能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BS-12在染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3mmol/L;BS-12浓度影响RB5初始阶段脱色速率,但不改变最终脱色程度。与不含BS-12的染液相比,脱色10min时,加入0.5CMC BS-12可将脱色率提高10.45%,而5CMC BS-12却将脱色率降低了14.72%。在热活化SPS降解RB5体系中,染料降解归因于·SO_(4)^(-)和·OH协同作用的结果,但·SO_(4)^(-)占主导地位。在自由基的协同作用下,RB5中的—N==N—和C-N键被打开,形成含有苯环和萘环的中间产物,自由基浓度较低时,加入BS-12不利于RB5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十二烷基甜菜碱 硫酸钠 硫酸根自由基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连接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丽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87-2992,共6页
研究哌嗪连接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I_(n)(n=14,16)]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按20:0,19:1,18:2,17:3,16:4,15:5和0:20的摩尔比复配效果。测试了I_(n)/SDS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γ_(CMC))、临界胶束浓度(CMC)和其他表面性能参数(Γ_(... 研究哌嗪连接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I_(n)(n=14,16)]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按20:0,19:1,18:2,17:3,16:4,15:5和0:20的摩尔比复配效果。测试了I_(n)/SDS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γ_(CMC))、临界胶束浓度(CMC)和其他表面性能参数(Γ_(max),A_(min),π_(CMC)和pC_(20)),以及I_(n)/SDS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润湿性能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I_(n)/SDS复配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复配体系比单一组分拥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更强的乳化能力以及更好的润湿性能。当n(I_(16)):n(SDS)=17:3时,CMC值最小为4.376×10^(-5)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连接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复配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相互作用机理
10
作者 陈晓明 杨海洋 何平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利用黏度、电导、表面张力和荧光光谱实验手段研究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发现对SDS来说存在三个不同的特征浓度:临界聚集浓度(CAC)、CAC2和高分子饱和浓度(PSP)。实验结果表明,PVP和SDS在... 利用黏度、电导、表面张力和荧光光谱实验手段研究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发现对SDS来说存在三个不同的特征浓度:临界聚集浓度(CAC)、CAC2和高分子饱和浓度(PSP)。实验结果表明,PVP和SDS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类似于描述聚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之间相互作用的两阶段模型解释:初始阶段(CSDS>CAC),带负电荷的SDS分子主要以单个的方式吸附到PVP带正电的侧基上;第二阶段(CSDS>CAC2),SDS分子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以协同的方式吸附到PVP分子链上形成胶束,在浓度为PSP时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吡咯烷酮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两阶段模型 疏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黏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杰 吴业帆 +1 位作者 祝梦 方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1-366,共6页
利用乌氏黏度计在(30±0.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与不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组合的复合溶液的黏度,观察到PVP-SDS溶液黏度曲线上存在双临界浓度c1和c2,表明在c1和c2之间SDS以束缚胶束形式簇集在PVP... 利用乌氏黏度计在(30±0.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与不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组合的复合溶液的黏度,观察到PVP-SDS溶液黏度曲线上存在双临界浓度c1和c2,表明在c1和c2之间SDS以束缚胶束形式簇集在PVP高分子链上;研究了不同"比簇集量"的PVP-SDS团簇溶液的比浓黏度特性,发现比浓黏度随PVP质量浓度降低反而显著增大,偏离了单纯PVP溶液而与典型的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钠(Na PAA)溶液相似;计算了PVP-SDS团簇中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r2及其与单纯PVP类比的链相对扩张量k值,发现随着比簇集量[Г]增加k值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将上述现象解释为由于带电的SDS束缚胶束簇集在PVP高分子链上,产生了"聚电解质效应",从而导致高分子链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乙烯吡咯烷酮 比浓黏度 聚电解质效应 链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体系饱和蒸汽压和表面张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海明潭 高洁 +3 位作者 韩布兴 闫海科 刘芸 韩其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747-751,共5页
Vapor pressure and surface tension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sodium dodecyl sill-fate(SDS)/polyethylene oxide(PEO) were measured at 298.15, 308.15 and 318.15K respectively, the coucentration of PEO was 0.5%, and the ... Vapor pressure and surface tension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sodium dodecyl sill-fate(SDS)/polyethylene oxide(PEO) were measured at 298.15, 308.15 and 318.15K respectively, the coucentration of PEO was 0.5%,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DS (mnsds ) was up to 80 mmol.kg-1 The activity coefficient of wate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calculated. The effcct of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on the vapour pressure was discussed. From vapo pressure and surface tension data, the critical aggregate concentration (CAC) and polymer saturation point (PSP)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乙烯 十二烷基硫酸钠 蒸汽压 表面张力 PE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酚嵌段醚丙基磺酸钠的溶液性能
13
作者 罗佳莹 罗芳草 +2 位作者 袁浩恩 郑延成 穆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为满足中高矿化水油藏驱油表面活性剂对抗盐性和界面活性的要求,研究了3种烷基酚PO-EO嵌段醚磺酸钠(C12PE4S、C12PE8S和C12PE12S)的物化性能,得到了EO链节数对溶解性、起泡性、表/界面性能和乳化性能的影响关系。实验结果表明:25℃时质... 为满足中高矿化水油藏驱油表面活性剂对抗盐性和界面活性的要求,研究了3种烷基酚PO-EO嵌段醚磺酸钠(C12PE4S、C12PE8S和C12PE12S)的物化性能,得到了EO链节数对溶解性、起泡性、表/界面性能和乳化性能的影响关系。实验结果表明:25℃时质量分数0.3%C12PE4S、C12PE8S和C12PE12S分别在质量分数13%、15%和20%NaCl溶液中出现浑浊,溶解性优于相应疏水基团的常规表面活性剂,且合成产物的EO数增大,溶解性提高,耐盐性增强。3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EO数的增加而增大,对应的表面张力值γ_(cmc)增加;形成胶束的Gibbs自由能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随EO数增加而增大;烷基酚嵌段醚磺酸钠随着EO数增加起泡性能增强,并在较高的矿化度下展现出良好的界面活性。以煤油为内相时,C12PE4S,C12PE8S和C12PE12S分别在质量分数4%~7%,6%~8.5%和10%~13%NaCl溶液中产生超低界面张力(10^(-3)mN/m数量级),说明EO数增加,达到最低界面张力所需盐度增加。C12PE8S和C12PE12S分别在质量分数0.1%~4.0%和0.3%~5.0%NaCl溶液形成中相乳液,表面活性剂EO数增加,形成中相乳液的盐浓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酸钠 溶解性 起泡性 表/界面性质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甜菜碱/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 被引量:60
14
作者 张志庆 徐桂英 +2 位作者 叶繁 郑立强 栾玉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22-1125,共4页
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形成胶束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效率,降低表面张力能力三种增效作用 发现C12BE和SDS摩尔比为6:4时增效作用最显著... 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形成胶束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效率,降低表面张力能力三种增效作用 发现C12BE和SDS摩尔比为6:4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并考察了盐、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盐能导致表面活性的提高.加醇的机理比较复杂,乙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影响不大,而正丁醇影响则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甜菜碱 十二烷基硫酸钠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 增效作用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角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通路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赵丹 苏宁 +3 位作者 张佳婵 李萌 霍彤 王昌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4-338,共5页
利用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后的角质细胞总RNA进行检测,研究SDS刺激对角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通路,并对可能引发的疾病进行预测。SDS刺激引起角质细胞中605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68个基因显著下调。主要通过... 利用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后的角质细胞总RNA进行检测,研究SDS刺激对角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通路,并对可能引发的疾病进行预测。SDS刺激引起角质细胞中605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68个基因显著下调。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进行信号传导,经分析筛选出10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包括IL-6,TNF,CCL5,CCL20,CXCL8,CXCL3,CSF2,CSF1,TNFAIP3和NLRC4,以上基因表达异常会促进炎症的发展并激活免疫系统。SDS刺激可能引发特应性皮炎并对过敏与自身免疫疾病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角质细胞 刺激 基因芯片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温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修饰剂对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铜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锡凤 殷恒波 +4 位作者 程晓农 陈康敏 胡惠峰 于琪 王爱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7-332,共6页
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以硫酸铜为前驱体,抗坏血酸(Vc)为还原剂,加入适量修饰剂,进行了粒径、形貌可控的纯铜纳米粒子的合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选区电子衍射分析(SAE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以硫酸铜为前驱体,抗坏血酸(Vc)为还原剂,加入适量修饰剂,进行了粒径、形貌可控的纯铜纳米粒子的合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选区电子衍射分析(SAE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手段对纳米铜进行了表征。制备过程中添加的修饰剂对铜粉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形貌和晶型结构的影响很大。分别探讨了单一修饰剂(吐温系列(Tween-20、Tween-40和Tween-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复配修饰剂(SDS+Tween-20、SDS+Tween-40和SDS+Tween-80)的影响作用,并初步解释了修饰剂的作用机理,将其归纳为静电效应和位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纳米铜 吐温 水热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郑琰晶 陈琳 +1 位作者 陈燕平 黄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496-498,共3页
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和蒙古裸腹蚤Moina mongolica Daday为对象,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卤虫96 h的LC50为13.9 mg.L-1,蒙古裸腹蚤72 h的LC50为3.5 mg.L-1,按化学物质的毒性评价标准,十二烷基硫酸钠对2种... 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和蒙古裸腹蚤Moina mongolica Daday为对象,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卤虫96 h的LC50为13.9 mg.L-1,蒙古裸腹蚤72 h的LC50为3.5 mg.L-1,按化学物质的毒性评价标准,十二烷基硫酸钠对2种生物分别属于低毒性和中毒性等级。试验所用卤虫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敏感性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生物相近,而蒙古裸腹蚤的敏感性则远高于其他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水生生物 卤虫 蒙古裸腹蚤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斑马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安娜 张迎梅 +2 位作者 李瑷伶 周敏 陈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3-996,共4页
以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为实验对象,用不同浓度(0.5、3.0、18.0mg/L)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3、14、28、42、63d的暴露实验,通过测定肌肉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 以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为实验对象,用不同浓度(0.5、3.0、18.0mg/L)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3、14、28、42、63d的暴露实验,通过测定肌肉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三项指标研究SDS对斑马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5mg/L和3.0mg/L实验组SOD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TAC水平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8.0mg/L实验组在TAC水平和SOD活性上均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或P<0.01),MDA含量较对照和低剂量组亦有较大幅度增加,显示该组受试个体的抗氧化能力受到了显著抑制。研究结果对评价水环境中SDS毒性生物效应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斑马鱼 TAC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丁诗华 孙翰昌 +3 位作者 陈大庆 黄丽英 耿晓修 张亚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以草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10天暴露实验,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DS对草鱼的96hLC50为5·2mg/L。亚致死浓度SDS暴露可导致草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 以草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10天暴露实验,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DS对草鱼的96hLC50为5·2mg/L。亚致死浓度SDS暴露可导致草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发生变化。在所有受检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在暴露初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但随着SDS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酶活性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SDS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实验还显示两种抗氧化酶在草鱼各组织中的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肝脏SOD和红细胞GSH-Px活性较高,易于检测,且对SDS胁迫敏感。这些结果表明,SDS暴露对草鱼具有一定毒性,对抗氧化酶活性亦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十二烷基硫酸钠 超氧化物歧化酶 各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吸附性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范海明 张一诺 +6 位作者 张进 王东英 高建波 康万利 孟祥灿 赵健 徐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1-357,共7页
利用MPTC型气泡压力张仪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在不同NaCl浓度下的动态表面吸附性质,分析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吸附层和胶束中形成双电层结构产生表面电荷对动态表面扩散过程和胶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在表面吸附过程中... 利用MPTC型气泡压力张仪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在不同NaCl浓度下的动态表面吸附性质,分析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吸附层和胶束中形成双电层结构产生表面电荷对动态表面扩散过程和胶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在表面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的存在会产生5.5kJ·mol^(-1)的吸附势垒(E_a),显著降低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DS^-)的有效扩散系数(D_(eff)).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的有效扩散系数与自扩散系数(D)的比值(D_(eff)/D)仅为0.013,这表明SDS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同,在吸附初期为混合动力控制吸附机制.加入NaCl可以降低吸附势垒.当加入不小于80mmol·L^(-1)NaCl后,E_a小于0.3kJ·mol^(-1),D_(eff)/D在0.8-1.2之间,表现出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同的扩散控制吸附机制.同时,通过分析SDS胶束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获得了表征胶束解体速度的常数(k_2).发现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k_2减小,表明SDS胶束表面电荷的存在会增加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间的排斥力,促进胶束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动态表面张力 表面电荷 吸附势垒 胶束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