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晓兰 吴惠勤 +2 位作者 黄芳 林晓珊 朱志鑫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并与核磁共振法测得的平均EO数进行比较,二者的测定结果相当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烷基碳链分布 乙氧基数(EO数)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β-CD降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紫外光谱的影响
2
作者 姜怡 石东坡 +3 位作者 吴浩 李赓 朱生华 王齐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30,共6页
在SLDED(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与AEO-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复合水溶液中,AEO-7可对紫外光谱法检测SLDED产生明显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水溶液中AEO-7的浓度为1.000 mmol/L时,0.200 mmol/L SLDED的吸光度由1.527降为1.409。同时,... 在SLDED(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与AEO-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复合水溶液中,AEO-7可对紫外光谱法检测SLDED产生明显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水溶液中AEO-7的浓度为1.000 mmol/L时,0.200 mmol/L SLDED的吸光度由1.527降为1.409。同时,AEO-7还会降低SLDED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_(cmc)),当AEO-7的浓度分别为0.400、1.000 mmol/L时,SLDED的c_(cmc)由纯水中的0.320 mmol/L分别降低至0.317、0.289 mmol/L。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能有效消除AEO-7对SLDED检测结果的干扰作用,在复配体系中按n(SLDED)∶n(HP-β-CD)=1∶2加入HP-β-CD后,复配体系中SLDED的检测准确度明显提高。综合红外光谱表征与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的结果,可推测出SLDED分子进入HP-β-CD分子空腔,并形成n(SLDED)∶n(HP-β-CD)为1∶2的包结物,是HP-β-CD消除AEO-7对SLDED的干扰以及阻断SLDED分子形成胶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复配体系 羟丙基-Β-环糊精 紫外光谱 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国产GDX-103色谱柱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产品中的1,4-二噁烷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彦芳 王佩维 +1 位作者 姚晨之 梁红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用顶空气相色谱法,选择了色谱固定相和实验条件,用国产高分子多孔小球GDX-103色谱柱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及其硫酸盐(AES)和含有AES的餐具洗涤剂中的1,4-二噁烷。结果表明:所测7个AEO样品中1,4-二噁烷的质量浓度小于2μg.mL-1;所测... 用顶空气相色谱法,选择了色谱固定相和实验条件,用国产高分子多孔小球GDX-103色谱柱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及其硫酸盐(AES)和含有AES的餐具洗涤剂中的1,4-二噁烷。结果表明:所测7个AEO样品中1,4-二噁烷的质量浓度小于2μg.mL-1;所测9个AES样品中1,4-二噁烷质量浓度为6.0μg.mL-1-928.3μg.mL-1;所测8个餐具洗涤剂样品中1,4-二噁烷质量浓度为2.9μg.mL-1-59.7μg.mL-1。该方法测定1,4-二噁烷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0.3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 餐具洗涤剂 顶空气相色谱法 1 4-二噁烷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脂肪醇混合单分子膜的稳定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红伟 朱谱新 +1 位作者 阳建斌 吴大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9,75,共6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18E20)分别与正辛醇、十二醇和十八醇组合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极性有机物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模型物,采用LB膜分析仪测定了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混合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通过不同摩尔分数的脂肪醇与C18E20混合膜的π-...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18E20)分别与正辛醇、十二醇和十八醇组合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极性有机物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模型物,采用LB膜分析仪测定了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混合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通过不同摩尔分数的脂肪醇与C18E20混合膜的π-A等温线,分析了混合膜在空气-水界面上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18E20与不同脂肪醇的组合都可以提高混合膜的稳定性,表现在混合膜的表面压小于π-A曲线拐点时,液态扩张性变小,并且高于π-A曲线拐点后的曲线平台区缩短;随着脂肪醇摩尔分数的增加,或者脂肪醇链长与C18E20的疏水基链长越接近,混合膜稳定性增强。所有混合膜的π-A等温线在表面压30 mN/m附近出现拐点和平台区,表明混合膜在较高表面压下发生了相分离,而当十八醇与C18E20摩尔比为0.75∶0.25混合时,混合膜没有发生相分离,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 混合单分子膜 稳定性 空气-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谱解析及色谱分离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苑春莉 周围 解迎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5-225,共11页
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分离检测非表面活性剂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类、十六醇聚氧乙烯醚类和十八醇聚氧乙烯醚类物质。本实验通过对7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标准品的质谱解析,得出此类物质的质谱解析规律,并推断出标准品中所包含的41... 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分离检测非表面活性剂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类、十六醇聚氧乙烯醚类和十八醇聚氧乙烯醚类物质。本实验通过对7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标准品的质谱解析,得出此类物质的质谱解析规律,并推断出标准品中所包含的41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组分。通过中性丢失、母离子扫描和子离子扫描对质谱规律进行验证。在电喷雾正离子(ESI)扫描模式下,对此类物质的质谱解析和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建立了简便、快速的分离方法,并鉴定出不同碳链数和不同加成数的混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个组分的检测方法,为环境水体中此类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 MS) 质谱解析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吕斌 刘煜晨 +2 位作者 杨海恩 胡家瑞 高党鸽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127,共8页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丙烯酸(A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中间体(AEO-AA),AEO-AA与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十二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ASL)。采用FTIR、^(1)HNMR、GPC、DLS和TE...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丙烯酸(A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中间体(AEO-AA),AEO-AA与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十二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ASL)。采用FTIR、^(1)HNMR、GPC、DLS和TEM对P-AASL进行了表征,通过DSC、光学接触角测试仪、表面张力仪、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m(P-AASL)∶m(石油磺酸钠)对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表界活性和洗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ASL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相对分子质量为14027,多分散指数为1.157;P-AASL在水溶液中为分散均匀的球状胶束,平均粒径为141.7 nm,多分散指数为0.136;P-AASL水溶液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0.62 g/L,最低表面张力为33.4 mN/m;质量分数0.3%的P-AASL水溶液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10^(–1)mN/m,将油湿性天然岩心的水接触角降至40°以下;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可将原油和水界面张力降至1×10^(–3)mN/m,洗油效率可达7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界面张力 复配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催化干法制备交联-羧甲基变性淀粉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广德 毛学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04-907,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氯乙酸为醚化剂,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APE)和氢氧化钠复合催化,干法制备高取代度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醚化剂用量和反应体系中水的质量分数对产品取...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氯乙酸为醚化剂,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APE)和氢氧化钠复合催化,干法制备高取代度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醚化剂用量和反应体系中水的质量分数对产品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APE、环氧氯丙烷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淀粉质量的5%、0.1%和20%,n(淀粉)∶n(氯乙酸)∶n(NaOH)=1∶0.6∶1.05,碱化和醚化反应温度、时间分别为55℃、30 min和75℃、40 min时,产品取代度为0.56,反应效率达93.6%。该制备反应效率由单一用氢氧化钠催化时的62.8%提高到93.6%,降低了成本,工艺简单,能耗低、污染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甲基淀粉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干法 淀粉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尹宝霖 桑青 +1 位作者 魏西莲 孙得志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包结作用 ,并求出包结常数。研究发现 ,随着 β -环糊精浓度的增加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升高 ,临界胶束浓度 (cmc)增大。根据Van′tHoff方程计算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证明焓...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包结作用 ,并求出包结常数。研究发现 ,随着 β -环糊精浓度的增加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升高 ,临界胶束浓度 (cmc)增大。根据Van′tHoff方程计算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证明焓和熵对包结均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氧乙烯醚硫酸 Β-环糊精 包结常数 热力学参数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AEO15-CTAB微乳模板制备聚丙烯酸酯乳液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秦英月 邰燕芳 王传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1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微乳体系中,正丁醇(NBA)为助剂作用下由过硫酸钾(KPS)引发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共聚,得到粒径在20 nm,分散性较好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微...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1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微乳体系中,正丁醇(NBA)为助剂作用下由过硫酸钾(KPS)引发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共聚,得到粒径在20 nm,分散性较好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微球。通过乳液的外观、固含量、耐水性、接触角和粒度以及胶膜的红外(IR)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结构分析考察了(CTAB/AEO15/SDS)/NBA质量比、CTAB/NBA质量比、St/BA质量比以及KPS用量对乳液及胶膜的影响。用透射电镜(TEM)表征了最优条件下粒子的形貌、大小和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丙烯酸酯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发泡-流延成型工艺制备多孔莫来石发泡陶瓷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娜 王挺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0-333,共4页
以氧化铝微粉为原料,聚丙烯酰胺为分散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为发泡剂,氯化铵为固化剂,硅溶胶为硅源和结合剂,采用发泡-流延成型工艺制备多孔莫来石发泡陶瓷。探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发泡剂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 以氧化铝微粉为原料,聚丙烯酰胺为分散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为发泡剂,氯化铵为固化剂,硅溶胶为硅源和结合剂,采用发泡-流延成型工艺制备多孔莫来石发泡陶瓷。探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发泡剂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5%、1%、2.5%、3%、3.5%和5%)和烧结温度(1450、1500、1550、1600和1700℃)对发泡陶瓷的体积密度、耐压强度、显气孔率以及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剂AES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和耐压强度先降低后增加,显气孔率先升高后降低。当发泡剂加入量为3%(w)时,烧结温度为1450℃时,莫来石相基本未形成。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刚玉和方石英原位反应生成莫来石。发泡剂AES的添加量3%(w)、烧结温度1550℃为发泡陶瓷最优的制备条件。此时,体积密度为0.25 g·cm-3,耐压强度为4.7 MPa,显气孔率为56.4%,800℃下的热导率为0.095 W·m-1·K-1,满足T/CECS 480—2017《发泡陶瓷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中规定的发泡陶瓷保温隔热板Ⅳ型主要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法 溶胶-凝胶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莫来石 发泡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水性涂料中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7
11
作者 黎军 陈纪文 +3 位作者 陈满英 沈宏林 冯艳 刘付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5-669,共5页
根据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直链烷基苯磺酸盐(NABS)及脂肪醇硫酸盐(ALAS)3种表面活性剂的热裂解特征,提出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GC-MS)检测水性涂料中上述3种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水性涂料样品经在120℃烘干后粉碎,以正丁醇为溶... 根据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直链烷基苯磺酸盐(NABS)及脂肪醇硫酸盐(ALAS)3种表面活性剂的热裂解特征,提出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GC-MS)检测水性涂料中上述3种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水性涂料样品经在120℃烘干后粉碎,以正丁醇为溶剂对样品进行超声提取,除去溶剂后烘干,即得到含有表面活性剂组分的样品干膜,此样品供PGC-MS分析。样品在600℃裂解6s后,APEO的裂解产物为烷基酚和含有乙氧基单体的化合物;NABS裂解后生成烯烃和烷基苯的同系物;ALAS则裂解生成二氧化硫、烯烃和脂肪醇。根据GC-MS分析所得结果,即可对水性涂料中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作定性检测。方法的检出限(3S/N)均小于100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 气相色谱-质谱法 烷基聚氧乙烯醚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脂肪醇硫酸 水性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陶瓷化学镀铜工艺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焱 孔小雁 +1 位作者 江茜 王未燕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2,共7页
通过研究在镀液中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吐温-80三种表面活性剂对化学镀铜沉积速率和镀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出三种添加剂的最优添加浓度。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表面形貌、组... 通过研究在镀液中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吐温-80三种表面活性剂对化学镀铜沉积速率和镀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出三种添加剂的最优添加浓度。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表面形貌、组成成分以及晶体结构分别进行研究。并通过线性伏安扫描法,研究了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镀液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化学镀铜的沉积速率和镀液稳定性。CTAB、SDS和吐温-80的最优添加浓度分别为1mg/L、20mg/L和5mg/L。加入SDS后,由于沉积速率过大,使得镀层颗粒变大。加入CTAB和吐温-80可以细化镀层的颗粒且更加致密。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后,镀层的晶粒尺寸没有太大改变,含铜量均为100%且镀层的晶粒呈现面心立方晶体结构。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影响甲醛的氧化反应影响化学镀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化学镀铜 镀铜工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镀液稳定性 吐温-80 十二烷基硫酸钠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食用香辛料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梦月 邢冉冉 +2 位作者 王楠 葛毅强 陈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46-253,共8页
采用TIANGEN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TIANGEN DNAsecure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QIAGEN DNeasy plant kit法、Nucleospin®Food kit法、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法和十二烷基硫... 采用TIANGEN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TIANGEN DNAsecure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QIAGEN DNeasy plant kit法、Nucleospin®Food kit法、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CTAB法6种方法对来自植物根、茎、叶、花蕾、果实及种子的19种常见食用香辛料的DNA进行提取,并比较各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QIAGEN DNeasy plant kit法和TIANGEN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所得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成功率最高,但QIAGEN DNeasy plant kit法提取的DNA质量浓度低,不利于后续研究。本研究建议将TIANGEN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作为食用香辛料基因组DNA提取的优选方法,并用该方法进行市售香辛料粉的DNA提取。结果显示,所有市售香辛料粉的DNA质量浓度、纯度及PCR扩增效率均符合实验要求。表明TIANGEN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适合食用香辛料DNA提取,而对于皮类及坚硬的食用香辛料应增加样品量及裂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香辛料 DNA提取 试剂盒 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的表面处理及其在尼龙6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骏驰 刘继丹 +2 位作者 孟征 孙兆懿 钱晶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优化二氧化硅的表面处理效果,以此提升二氧化硅改善尼龙6 (PA6)力学性能的作用效果,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混合后,形成复合表面处理助剂(CSA),并用其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处理。通过红外光谱、热失... 为优化二氧化硅的表面处理效果,以此提升二氧化硅改善尼龙6 (PA6)力学性能的作用效果,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混合后,形成复合表面处理助剂(CSA),并用其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处理。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证实了CSA与二氧化硅的化学接枝,进一步通过粒径分布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表面处理后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能够达到169 nm,分散均匀度也有所改善。将CSA表面处理后的二氧化硅加入到PA6中,采用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增强PA6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测定,确认CSA处理后的二氧化硅在3%~4%用量下,能够使PA6的拉伸强度最多提升约17%,弯曲强度最多提升约13.9%,冲击强度最多提升约14%,提升效果远比使用等量的纯二氧化硅或仅采用KH-550表面处理的二氧化硅明显。以上特征对于在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零件等领域应用的尼龙制品性能提升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表面处理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尼龙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反相微乳体系萃取茶渣蛋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阳 代成 +3 位作者 谭梓铭 李璐 李雁 解新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94-203,共10页
使用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别和吐温80(Tween80)混合制备了三种反相微乳体系,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水分含量(W0)、水相pH、萃... 使用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别和吐温80(Tween80)混合制备了三种反相微乳体系,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水分含量(W0)、水相pH、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蛋白质前萃率和KCl浓度、水相pH和萃取温度对蛋白质后萃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Tween80-CTAB微乳体系对茶渣蛋白的提取效果较好,在表面活性剂浓度0.10 mol/L,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70%,水相pH13.0,W025,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为40 min的最佳条件下,茶渣蛋白的前萃率达到最大值16.17%,其后萃率在KCl浓度为1.2 mol/L,pH7.0,提取温度40℃的最佳条件下可达到94.78%。SDS-PAGE电泳图的结果表明,反相微乳萃取得到的茶渣蛋白分子条带较小,即能够选择性的萃取小分子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 茶渣蛋白 前萃取 后萃取 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 吐温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