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H_3PW_(12)O_(40)/MCM-41在蓖麻油脱水反应中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建飞 严翠霞 +1 位作者 许伟 邵荣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64-570,共7页
采用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DTES)改性H_3PW_(12)O_(40)/MCM-41催化剂,研究了硅氧烷偶联剂改性对催化剂上蓖麻油脱水制备脱水蓖麻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氧烷偶联剂改性有利于显著提高催化剂上H_3PW_(12)O_(40)物相的分散度,主要... 采用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DTES)改性H_3PW_(12)O_(40)/MCM-41催化剂,研究了硅氧烷偶联剂改性对催化剂上蓖麻油脱水制备脱水蓖麻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氧烷偶联剂改性有利于显著提高催化剂上H_3PW_(12)O_(40)物相的分散度,主要原因是由于硅氧烷偶联剂增加了相邻H_3PW_(12)O_(40)分子的空间位阻;分散度的提高导致了催化剂上总酸量以及Brnsted酸占总酸量的比值显著增加,且酸强度减弱,从而有利于蓖麻油转化率、脱水蓖麻油选择性和催化剂稳定性的提高。在220℃,H_3PW_(12)O_(40)和DTES最佳负载量分别为15%和9%的条件下反应1. 5 h,羟值、碘值分别达到8. 3 mg KOH/g和149. 3 g I_2/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 改性 蓖麻油 催化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张丹枫 仝鑫 +1 位作者 黄海林 高春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8,共8页
采用一系列结构不同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以配位共聚的方法制备乙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共聚物。研究了VTEoS的浓度、催化剂用量、n(Al)/n(Ni)、乙烯压力、聚合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结构对共聚反... 采用一系列结构不同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以配位共聚的方法制备乙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共聚物。研究了VTEoS的浓度、催化剂用量、n(Al)/n(Ni)、乙烯压力、聚合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结构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聚合条件。通过核磁共振(NMR)、哀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热失重分析(TGA)、焙烧法、聚合物膜的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分别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硅质量分数和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以C4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时,共聚活性(以1 mol Ni计)最高达9.10×10^(5) g/(mol·h),共聚物中硅的质量分数为0.74%~3.39%。含硅单体的引入,能够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催化剂 乙烯 乙烯基乙氧基 共聚 功能化聚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膦酸阻燃抗菌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慧 李平 +1 位作者 朱平 刘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5-214,共10页
针对棉织物易燃烧、易为有害细菌的滋生提供适宜生长环境,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和健康危害等问题,采用γ-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ESPR)和苯基膦酸(PPOA),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阻燃抗菌棉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 针对棉织物易燃烧、易为有害细菌的滋生提供适宜生长环境,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和健康危害等问题,采用γ-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ESPR)和苯基膦酸(PPOA),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阻燃抗菌棉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锥型量热测试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织物透气仪等对制得的阻燃棉织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其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抗菌性能以及透气性能等。结果表明:TESPR/PPOA成功附着于棉织物表面,极限氧指数达到27.2%;TESPR/PPOA涂层阻燃整理棉织物初始热降解温度低于未处理棉织物,但高温区的残炭量增加,表明在低温区生成的残炭能够作为隔热屏障保护内部棉织物;此外,TESPR/PPOA在棉织物表面的沉积,在大幅度提升抗菌性能的同时,保留了较好的透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性能 抗菌性能 棉织物 γ-脲基丙基乙氧基 苯基膦酸 功能性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茂兰 籍煜雯 +5 位作者 郭瑞丽 张建树 张金利 高娟 刘富贵 万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0-676,共7页
本文通过真空蒸发沉积预处理增强CuCl与硅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反应效率。真空蒸发沉积法有利于促进氯化亚铜沉积到硅颗粒表面,形成Cu_(3)Si活性相。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预处理样品进行催化活性评价,研究... 本文通过真空蒸发沉积预处理增强CuCl与硅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反应效率。真空蒸发沉积法有利于促进氯化亚铜沉积到硅颗粒表面,形成Cu_(3)Si活性相。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预处理样品进行催化活性评价,研究不同铜物种对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影响。考察了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及不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硅粉转化率、三乙氧基硅烷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在最优工艺条件,硅粉的最大转化率为5.79%,三乙氧基硅烷选择性为83.48%。采用XRD、SEM对预处理样品进行了表征,以及原子吸收测定预处理样品中不同铜物种的含量,结果表明Cu_(3)Si是催化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氧基 氯化亚铜 预处理 Cu_(3)Si 蒸发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聚丙烯酸酯胶膜力学性能及电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年军 叶宇琛 +3 位作者 李艳丽 苏凯宇 叶先科 皮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75,共6页
文中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引入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中,探讨其对聚丙烯酸酯胶膜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流变性能分析、拉伸性能测试及电击穿试验等方法对聚合物的... 文中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引入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中,探讨其对聚丙烯酸酯胶膜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流变性能分析、拉伸性能测试及电击穿试验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KH550的加入能提高丙烯酸酯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提升聚合物的内聚能和本体强度。适量KH550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胶膜的均匀性和致密性。仅加入1.0 phr的KH550,即可使聚丙烯酸酯胶膜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其中拉伸强度提高26.82%,断裂伸长率提高38.10%,电击穿强度提高2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丙基乙氧基 聚丙烯酸酯 力学性能 电性能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合成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钟桂云 陈清 +1 位作者 陶杰 蒋云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28,共2页
以三甲氧基氢硅烷和1-十二烯为原料,用铂作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讨论了影响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确立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最佳启动温度为55℃,十二烯与三甲氧基氢硅烷的摩尔配比为1.1∶1,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100℃,... 以三甲氧基氢硅烷和1-十二烯为原料,用铂作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讨论了影响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确立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最佳启动温度为55℃,十二烯与三甲氧基氢硅烷的摩尔配比为1.1∶1,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100℃,铂催化剂的用量为三甲氧基氢硅烷的1.5×10-4(以铂计),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的产率可达8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加成 氧基 1-十二烯烃 十二烷基氧基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表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志文 徐国华 +1 位作者 安越 何潮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9-1517,共9页
使用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静电力显微镜(E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辛基三乙氧基硅烷(C8TES)/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及其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的润湿性、表面形貌、表面电势和膜内分子的有序度... 使用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静电力显微镜(E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辛基三乙氧基硅烷(C8TES)/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及其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的润湿性、表面形貌、表面电势和膜内分子的有序度进行了表征,对采用分步法利用C8TES分子空间位阻制备C8TES/OTS均相混合SAM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8TES/OTS均相混合SAM表面接触角为105°,样品表面平整、光滑;对样品表面电势进行分析后发现,混合SAM表面电势分布均匀,电势频率分布为典型的正态分布;在均相混合SAM的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电势的分布始终十分均匀,电势频率分布均为典型的正态分布;C8TES/OTS均相混合SAM是一种具有上下两层分子排列密度不同的膜结构的单分子膜,其内部结构至少在500 nm×500 nm到20μm×20μm尺度上是高度均匀一致的,膜内没有明显的特征结构,具有典型的均相混合SAM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 分子空间位阻 辛基乙氧基 十八烷基 静电力显微镜 表面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在丙烯酸酯密封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毕建华 吴京兴 +5 位作者 郝万军 王忠 樊民 陈乐 徐宝罗 符丽莎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62-12169,共8页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接枝于聚磷酸铵(APP)表面,然后加入水解后的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引发共缩合反应,成功制备出改性聚磷酸铵(C-APP)。采用FT-IR、XPS、SEM等方法分别对APP和C-APP进行表征。研究...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接枝于聚磷酸铵(APP)表面,然后加入水解后的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引发共缩合反应,成功制备出改性聚磷酸铵(C-APP)。采用FT-IR、XPS、SEM等方法分别对APP和C-APP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长链烷烃及Si—O—Si结构接枝于APP表面,疏水角由20.0°变为146.9°。以此为基础,将APP和C-APP加入到丙烯酸酯密封胶(AS)当中,制备出一系列阻燃AS复合材料并对其阻燃性能、耐水性、力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表明,C-APP可以进一步提升AS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加入20%(质量分数)C-APP时,LOI达到26%(体积分数),UL-94等级为V-0级;APP/AS浸水后失重率为17.5%,而C-APP/AS则降低至9.6%;此外,C-APP的加入改善了A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增进了APP与AS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密封胶 聚磷酸铵 离子交换 阻燃 十二烷基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水解共缩聚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述梅 傅轶 +3 位作者 张臣 陈俊 叶华 赵建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研究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在甲苯/水/盐酸、四氢呋喃/水/盐酸、乙醇/水/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四甲基氢氧化铵4个体系中的水解共缩聚,通过界面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分别得到树脂状、粒径20... 研究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在甲苯/水/盐酸、四氢呋喃/水/盐酸、乙醇/水/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四甲基氢氧化铵4个体系中的水解共缩聚,通过界面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分别得到树脂状、粒径200 nm的微球、粒径3μm的微球和乳液状的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PAPQ),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各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催化体系中形成的PAPQ交联度低、溶解性良好,碱或先酸后碱催化体系产物的交联度高、溶解性较差;溶剂的极性影响PAPQ的形成和粒子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乙氧基 氨丙基乙氧基 水解共缩聚 催化体系 共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白炭黑补强三元乙丙橡胶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雷卫华 罗世凯 +2 位作者 王晓英 孙素明 丁国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9-201,205,共4页
研究了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乙二醇对白炭黑填充三元乙丙橡胶的力学性能、硫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压缩蠕变特性与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可改善三元乙丙橡胶的蠕变性、降低压缩永久变形。随着硅烷用量... 研究了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乙二醇对白炭黑填充三元乙丙橡胶的力学性能、硫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压缩蠕变特性与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可改善三元乙丙橡胶的蠕变性、降低压缩永久变形。随着硅烷用量的增加,三元乙丙橡胶的蠕变、压缩永久变形有所减小,在用量4~5份时效果较好。硅烷用量增加,使白炭黑填充三元乙丙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损耗因子增加。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在EPDM/白炭黑中的效果优于KH-550和KH-792硅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乙丙橡胶 正辛基乙氧基 白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留成 金林锋 +3 位作者 赵建宏 王建设 程相林 宋成盈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4-1297,共4页
以甲基二氯硅烷和1-十二烯为原料,在自制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中间体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再经无溶剂气-液相反应法醇解得到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对目的产物进行了1HNMR、IR表征。经单因素实验分别确定了硅氢加成和醇解反应的最佳条... 以甲基二氯硅烷和1-十二烯为原料,在自制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中间体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再经无溶剂气-液相反应法醇解得到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对目的产物进行了1HNMR、IR表征。经单因素实验分别确定了硅氢加成和醇解反应的最佳条件:在1-十二烯进料速度5 mL/min、n(甲基二氯硅烷)∶n(1-十二烯)=1.1∶1、m(铂催化剂)∶m(甲基二氯硅烷)=1.5×10-4∶1、反应温度110℃条件下反应20 min,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的收率可达92.5%,β-加成产物的选择性为100%;在中间体进料速度1 mL/min、甲醇蒸气流量1 500 mL/min、反应温度85℃条件下,目的产物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经分离提纯后的质量分数为97%,收率可达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 十二烷基甲基二氯 液相反应法 氢加成 醇解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传感器电化学检测NO_2^-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雁 康天放 +1 位作者 鲁理平 刘桐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3-256,共4页
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TS)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再自组装一层纳米金,制备了一种新型NO2-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修饰电极对NO2-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在pH为3时,NO2-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 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TS)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再自组装一层纳米金,制备了一种新型NO2-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修饰电极对NO2-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在pH为3时,NO2-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2.0×10-7mol/L。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3-氨丙基-乙氧基 电化学传感器 N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蒙脱土及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葛金龙 崔世亮 +2 位作者 秦英月 王迎春 王传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1-153,共3页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蒙脱土进行表面修饰并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FT-IR)表明APTES中的有机基团修饰到蒙脱土;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修饰前后蒙脱土的结构并没有改变;热失重(TG)表明修饰前后蒙脱土的耐热性能提高,N2吸附脱附...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蒙脱土进行表面修饰并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FT-IR)表明APTES中的有机基团修饰到蒙脱土;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修饰前后蒙脱土的结构并没有改变;热失重(TG)表明修饰前后蒙脱土的耐热性能提高,N2吸附脱附曲线表征了修饰后蒙脱土比表面积降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Si元素的键合结构主要为Si—OH键;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修饰蒙脱土微观形貌表面不规整,为层状结构。考察了以APTES修饰的蒙脱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APTES的表面修饰提高了蒙脱土的吸附性能,吸附饱和量可达到102.3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丙基乙氧基 蒙脱土 吸附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法制备三乙氧基硅烷的正交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季 张磊 +1 位作者 马天龙 杨春晖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7-202,共6页
为了提高产率、降低成本,采用反歧化法制备了催化剂氯化亚铜,又以氟化铵为助催化剂进行直接催化硅粉和乙醇反应制备三乙氧基硅烷。采用XRD、XRF和S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索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对硅粉转化率、产物选择性... 为了提高产率、降低成本,采用反歧化法制备了催化剂氯化亚铜,又以氟化铵为助催化剂进行直接催化硅粉和乙醇反应制备三乙氧基硅烷。采用XRD、XRF和S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索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对硅粉转化率、产物选择性和产物收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物收率影响由大至小的顺序为:主催化剂占硅粉质量比例、反应温度、乙醇加入速度、助催化剂占硅粉质量比例、硅粉占溶剂质量比例。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三乙氧基硅烷产物收率最高达到8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氧基 氯化亚铜 氟化铵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测定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其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氨基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德亮 徐翔民 +2 位作者 张晟卯 吴志申 张治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3-326,共4页
建立了用盐酸乙醇标准溶液非水滴定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偶联剂及其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氨基的方法,探讨了滴定溶剂、指示剂对滴定结果的影响,并用电位滴定法对指示剂的终点进行了确定.实验表明:以乙醇作溶剂、百里酚... 建立了用盐酸乙醇标准溶液非水滴定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偶联剂及其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氨基的方法,探讨了滴定溶剂、指示剂对滴定结果的影响,并用电位滴定法对指示剂的终点进行了确定.实验表明:以乙醇作溶剂、百里酚兰作指示剂时,其准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好,对APS偶联剂工业样品(A)的回收率为99.40%~100.8%,RSD为0.1%;对APS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B),其回收率为99.45%~102.2%,RSD为0.66%.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APS含量及其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氨基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和企业生产控制与质量检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滴定法 Γ-氨丙基乙氧基 二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铜催化剂催化合成三乙氧基硅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磊 郝素娥 +2 位作者 李季 冀鸽 杨春晖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5-79,共5页
传统的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多以卤化铜为催化剂,存在产品卤素含量高,反应过程中产物易水解的问题.本文以乙酸铜和自制双二乙基磷酸铜为催化剂,对硅粉与催化剂的混合体(触体)进行微波活化处理,研究了活性触体和乙醇进行反应合成三乙... 传统的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多以卤化铜为催化剂,存在产品卤素含量高,反应过程中产物易水解的问题.本文以乙酸铜和自制双二乙基磷酸铜为催化剂,对硅粉与催化剂的混合体(触体)进行微波活化处理,研究了活性触体和乙醇进行反应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工艺影响因素,主要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反应温度、促进剂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三乙氧基硅烷的选择性和硅粉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对两种有机铜催化剂的对比研究发现,双二乙基磷酸铜的催化效果较好.微波处理触体[m(Si):m(双二乙基磷酸铜)=10∶1],以氟化铵和噻吩为双重促进剂,得到三乙氧基硅烷的选择性达到99.3%,硅粉转化率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氧基 乙酸铜 双二乙基磷酸铜 微波 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催化合成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锋杰 温远庆 +2 位作者 欧阳萌 徐少华 李凤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3-114,共2页
研究了5A分子筛固载铂催化剂的制备,并对它催化乙炔与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效果进行了探索。另外还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铂含量、反应温度、乙炔流量等因素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
关键词 5A分子筛固载铂催化剂 氢加成 乙氧基 乙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阻燃整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淑萍 李亮 +2 位作者 刘让同 胡泽栋 耿长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7-114,共8页
为赋予棉织物阻燃性及阻燃耐水洗性,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聚磷酸铵和壳聚糖为阻燃剂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对其进行阻燃整理,研究了APTES质量分数对织物的阻燃性、耐水洗性、舒适性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TES... 为赋予棉织物阻燃性及阻燃耐水洗性,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聚磷酸铵和壳聚糖为阻燃剂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对其进行阻燃整理,研究了APTES质量分数对织物的阻燃性、耐水洗性、舒适性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TES质量分数的增加,整理织物的燃烧放热行为逐渐缓解,极限氧指数逐渐增加,透气性、白度和断裂强力都有所降低;当APTES质量分数为13%时,垂直燃烧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分别从未整理的8.15 s和20.32 s降至了5.23 s和2.21 s,残炭量从5.6%增至14.7%;水洗后整理织物的阻燃性能有所下降,但仍优于未整理的棉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整理 层层自组装 3-氨丙基乙氧基 棉织物 聚磷酸铵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SiO_2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贵安 叶录元 +3 位作者 朱庭良 邓仲勋 焦飞 张亚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应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S)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制备了表面负载有活性基团的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并用激光粒度仪(laserparticle size analyzer,LPS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应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S)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制备了表面负载有活性基团的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并用激光粒度仪(laserparticle size analyzer,LPS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等研究了粒子的粒径分布、表面化学结构、形态和分散性以及其负载率.实验表明,粒子基本呈单分散状态,发生聚集的倾向显著降低,且含有大量的APS功能性基团,改性剂APS与正硅酸乙酯(tetraethyl orthosilioate,TEOS)的体积比在0.04-0.22时,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粒子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负载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丙基乙氧基(APS) 改性 纳米二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管雁 陈关喜 +2 位作者 吴清洲 莫卫民 冯建跃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以α-十六烯、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加入铂催化剂和一种液态位阻胺助催化剂,采用硅氢加成方法,合成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分别用气质联用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结构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 以α-十六烯、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加入铂催化剂和一种液态位阻胺助催化剂,采用硅氢加成方法,合成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分别用气质联用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结构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预混合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0~80℃、预混合时间20m in、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用量分别为5 mg/kg和70μL/kg的条件下,反应2 h,产品得率为84%,并且所得产品全部为β加成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氧基 色质联用 核磁共振 氢加成 表征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