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吴美芬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77-87,共11页
-
文摘
正当沙俄利用神圣同盟血腥镇压了意大利、西班牙的革命,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之际,一八二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历二十六日),俄国秘密协会会员——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发动旨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历一八二六年一月十日),他们又在南方乌克兰领导第二集团军契尔尼戈夫团起义。这两次起义都发生在俄历十二月,所以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十二月党人起义虽然受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但它是俄国以及整个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
关键词
十二月党人起义
封建农奴制度
十二月党人运动
历史意义
俄国历史
沙皇专制制度
十九世纪
贵族革命
神圣同盟
武装起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
- 2
-
-
作者
吴美芬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59-67,共9页
-
文摘
十二月党人是俄国的爱国主义者,是反对俄国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贵族革命家。一八二五年十二月,他们先后在彼得堡和乌克兰发动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旨在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被沙皇政府残酷镇压下去。沙皇政府在血腥镇压了起义之后,疯狂地搜捕十二月党人。提交法庭审判的十二月党人案件多达五百七十九人,被最高刑事法庭判刑的达一百二十人。
-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
十二月党人运动
农奴制度
流放
沙皇专制制度
沙皇政府
贵族革命
俄国历史
刑事法庭
苦役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