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吴美芬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77-87,共11页
-
文摘
正当沙俄利用神圣同盟血腥镇压了意大利、西班牙的革命,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之际,一八二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历二十六日),俄国秘密协会会员——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发动旨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历一八二六年一月十日),他们又在南方乌克兰领导第二集团军契尔尼戈夫团起义。这两次起义都发生在俄历十二月,所以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十二月党人起义虽然受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但它是俄国以及整个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
关键词
十二月党人起义
封建农奴制度
十二月党人运动
历史意义
俄国历史
沙皇专制制度
十九世纪
贵族革命
神圣同盟
武装起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十二月黨人起義的歷史背景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姜德昌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1期77-90,共14页
-
文摘
1825年12月在俄國發生了一次反對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的革命運動,在歷史上把它叫做十二月黨人起義。十二月黨人的起義並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經過較長期的醞釀和準備而發生的。十二月黨人制定了明確的革命綱傾,主張在俄國推翻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其激進的一派並主張在俄國建立共和國。為了準備和领導革命政變,他們建立了一些秘密的革命組織。
-
关键词
封建制度
革命思想
十二月党人起义
拉吉舍夫
地主
背景
斯大林
沙皇政府
思想家
师范大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走近普希金──读《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何云波
-
机构
长沙铁道学院外语系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61-162,共2页
-
-
关键词
普希金
密茨凯维奇
艺术世界
俄罗斯女性
自由主义
俄罗斯诗歌
爱情诗
“自由”
沙皇俄国
十二月党人起义
-
分类号
I5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拉季舍夫的政治学说及其哲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百春
-
机构
石油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哲学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0-94,共5页
-
文摘
拉季舍夫的政治学说及其哲学思想述评张百春一、拉季舍夫的政治学说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对俄国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个人的身上,一个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最出色的科学家思想家罗蒙诺索夫(1711—1765),另一个就是拉季舍夫─—十八世纪下半叶俄国思想界最出色的代表...
-
关键词
哲学思想
政治学说
农奴制
十八世纪
俄国
十二月党人起义
人本学
法国唯物主义
罗蒙诺索夫
认识能力
-
分类号
B512.3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百科全书读稿拾零(3)
- 5
-
-
作者
黄鸿森
-
机构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9-61,共3页
-
文摘
五四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些事情在“抓大事”者看来是无关宏旨的,但到了编辑手里就成了讨论对象。“五四运动”该不该加引号即为一例。理由很简单,总不能让两种以至多种表达形式出现在一卷书里。历史事件有以年定名的,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有以月定名的,如“十月革命”、“十二月党人起义”;有以月和日定名的,如“五卅惨案”、“雾月十八日政变”。这些名称往往是后人起的,因为事件的发动者当时还不能估量到或不能完全估量到事态的历史意义,不能预先起名,或者起了名未为后人所接受。
-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
历史事件
表达形式
雾月十八日政变
戊戌变法
十二月党人起义
条目释文
甲午战争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