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胃底套扎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远期效果分析
1
作者 朱艳雪 《北方药学》 2025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食管-胃底套扎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远期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食管-胃底套扎术,50例)、观察组(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 目的:分析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食管-胃底套扎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远期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食管-胃底套扎术,50例)、观察组(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食管-胃底套扎术,50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前,两组反流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反流相关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肠激素水平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食管-胃底套扎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黏膜炎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食管-底套扎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N、PSAP及NF-κB通路探讨活血通降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刘思雨 唐艳萍 +2 位作者 刘磊 李培彩 杨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6期99-104,共6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降方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凝溶胶蛋白(GSN)、鞘脂激活蛋白原(PSAP)、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食管黏膜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 目的观察活血通降方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凝溶胶蛋白(GSN)、鞘脂激活蛋白原(PSAP)、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食管黏膜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5只。对照组仅行腹腔开关术,其余4组采用改良部分贲门肌切开+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制备RE模型。术后7 d,各组分别予生理盐水、西药或相应剂量活血通降方灌胃,2次/d,连续14 d。HE染色观察食管黏膜形态并进行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食管黏膜GSN、PSAP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食管组织NF-κBp65、p-NF-κBp65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损伤明显,病理评分升高,食管黏膜GSN表达降低,PSAP、NF-κBp65及p-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血清TNF-α、IL-6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低、高剂量组食管黏膜损伤明显好转,病理评分降低,食管黏膜GSN表达升高,PSAP、NF-κBp65及p-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活血通降方可有效改善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免疫炎症,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SN、PSAP及NF-κB通路,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活血通降方 核因子-κB 凝溶胶蛋白 鞘脂激活蛋白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策略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翠 郎英 +1 位作者 杨子凡 张承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策略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策略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自我管理行为。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灼热、反酸、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策略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临床症状的改善,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 生活质量 临床症状 自我管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胃方对十二指肠食管反流模型大鼠蛋白酶激活受体-2及E-钙黏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伟 奚肇宏 +2 位作者 刘梦茹 邱仁静 田耀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2期13-17,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胆胃方对十二指肠食管反流模型大鼠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E-钙黏蛋白的影响,探讨胆胃方治疗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胆胃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 目的观察胆胃方对十二指肠食管反流模型大鼠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E-钙黏蛋白的影响,探讨胆胃方治疗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胆胃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2只,采用“贲门缝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制备十二指肠食管反流模型。胆胃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胆胃方1.46、2.92、5.84 g/ml,西药组予枸橼酸莫沙比利、铝碳酸镁混合溶液,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按1 ml/100 g剂量灌胃,每日灌胃1次,共4周。观察食管下段黏膜形态及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PAR-2及E-钙黏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洛杉矶分级积分及病理分级积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胆胃方低剂量组大鼠洛杉矶分级积分及病理分级积分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组织PAR-2、E-钙黏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胆胃方低剂量组及胆胃方中剂量组大鼠食管组织PAR-2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西药组、胆胃方低剂量组大鼠食管组织E-钙黏蛋白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与胆胃方低剂量组比较,胆胃方中、高剂量组大鼠食管组织PAR-2、E-钙黏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结论胆胃方能改善模型大鼠食管黏膜损害,对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食管 食管 蛋白酶激活受体-2 E-钙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肺-胃轴”理论应用中医药调控速激肽水平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琳浩 封继宏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7期101-105,共5页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治疗GERC有良好的疗效。该文旨在基于“脑-肺-胃轴”理论,探讨应用中医药...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治疗GERC有良好的疗效。该文旨在基于“脑-肺-胃轴”理论,探讨应用中医药调控速激肽水平治疗GERC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GER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性咳嗽 吐酸 吞酸 -- 速激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引起十二指肠胃食管喉气管反流二例报道 被引量:5
6
作者 汪忠镐 王利营 +6 位作者 李震 吴继敏 刘建军 来运钢 季锋 卞策 陈秀 《临床误诊误治》 2008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报道我们有关诊治胃食管反流(GER)工作的进展:①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压迫十二指肠引起的反流;②提出十二指肠-胃食管-喉气管反流及肠系膜上血管压迫综合征(SMVS)的概念。方法:回顾并分析2例SMAS纠误挽治经过。结果:2例... 目的:报道我们有关诊治胃食管反流(GER)工作的进展:①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压迫十二指肠引起的反流;②提出十二指肠-胃食管-喉气管反流及肠系膜上血管压迫综合征(SMVS)的概念。方法:回顾并分析2例SMAS纠误挽治经过。结果:2例均有胃食管反流表现,1例伴有咳嗽、咳痰和夜间憋醒,另1例在入院前13天开始有睡眠中突然咳嗽、憋气、咽喉部发紧。2例除从客观检查和主观分析诊断为GER外,均经X线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十二指肠显示"闸门征")、CT动脉造影(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20°)诊断为SMAS。其中1例经手术证实十二指肠第3段被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及系膜压迫;另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SMAS可以引起GER及胃食管喉气管反流,随病情加重可出现呼吸窘迫表现,胃食管喉气管反流的概念似应扩展为十二指肠-胃食管-喉气管反流,有必要将SMAS更名为SMVS。由SMAS引起的反流不能用修复贲门的方法治疗,必须从SMAS入手解决问题,呼吁临床医师对此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误诊 食管 十二指肠食管喉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壅积症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2
7
作者 冯霞 周国斌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0期35-35,共1页
【病例】男,28岁。因反酸、恶心、呕吐伴上腹部胀痛3年入院。3年来常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以餐后及夜间睡眠时为著。查体:剑突下深压痛,余未见异常。行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窦炎。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 【病例】男,28岁。因反酸、恶心、呕吐伴上腹部胀痛3年入院。3年来常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以餐后及夜间睡眠时为著。查体:剑突下深压痛,余未见异常。行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窦炎。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予抑酸、促动力及黏膜保护剂等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追问病史,诉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且上述症状在俯卧位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梗阻 综合征 误诊 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和胃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环氧合酶-2及前列腺素E_2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程艳梅 王高峰 +3 位作者 王宏伟 孙永顺 孙曼平 朱生樑 《江西中医药》 2012年第7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建立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61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假手术组(n=17)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7只),以相同的方...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建立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61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假手术组(n=17)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7只),以相同的方式复制动物模型后分别给予疏肝和胃方中药和达喜灌胃(各17只)。测定大鼠食管下段pH值及胃液pH值,在光镜下观察食管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和放免的方法检测环氧合酶(COX)-2和前列腺素(PGE2)在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实验组比假手术组食道下端PH降低(P<0.01),而胃液PH升高(P<0.01)。(2)中药组、西药组较模型大鼠食管粘膜炎症明显改善(P<0.01)。(3)在正常组大鼠食管组织中COX-2无表达,模型组表达阳性,且显著高于中药组COX-2的表达(P<0.01)。(4)模型组比正常组大鼠食管粘膜PGE2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和胃方能改善RE大鼠食管粘膜的病理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调控模型大鼠食管粘膜COX-2的表达,下调PGE2的含量,减轻食管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环氧合酶-2 疏肝和 达喜 食管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9
作者 马靖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20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食管性疾病 慢性咳嗽 食管性咳嗽 十二指肠内容物 症状 食管外症状 常见病因 GE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抗全胃切除术后反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斌锋 王建华 +1 位作者 马苗苗 王西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9期731-732,735,共3页
探讨食管空肠Roux-e n-Y吻合对抗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EJ A)反流的价值。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5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和对照组(27例,行食管空肠传统袢式吻合)。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消化道症状;上消... 探讨食管空肠Roux-e n-Y吻合对抗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EJ A)反流的价值。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5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和对照组(27例,行食管空肠传统袢式吻合)。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消化道症状;上消化道造影观察两组食管、空肠上段(EJA与空肠-空肠吻合口之间的肠段)排空情况;胃镜及病理检查食管、EJA炎症。术后研究组消化道症状较对照组轻;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研究组食管、空肠上段排空较对照组时间短;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示研究组食管、EJA炎症较对照组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能明显降低术后EJA、食管反流,减轻消化道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切除术 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 食管-空肠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捷 王家兴 +3 位作者 刘召洪 张恒 杨志 林龙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我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手术中采用反穿刺技术,即切开食管前壁置入反穿刺器,由切口上方3 cm穿出导线后闭合食管完成吻合器钉座置...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我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手术中采用反穿刺技术,即切开食管前壁置入反穿刺器,由切口上方3 cm穿出导线后闭合食管完成吻合器钉座置入,再通过辅助小切口在镜下完成食管-残胃吻合11例。结果 1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12.1±47.9)min,完成吻合时间(63.5±9.7)min,钉座置入时间(20.5±6.8)min,术中出血量(136±28)ml,辅助切口长度(4.6±0.5)cm,术后排气时间(2.3±0.6)d,住院时间(10.7±2.2)d,肿瘤距食管断端距离(4.3±1.1)cm。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食管断端均未见肿瘤浸润。11例随访(17.8±3.2)月,无复发,术后3个月发现吻合口狭窄1例,经内镜下扩张后缓解。结论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手术中完成食管-残胃吻合能简化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吻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穿刺技术 食管-吻合 消化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食管-残胃(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凯峰 夏亚斌 +5 位作者 许力 黄晓旭 金岩 张强 郭建 杨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7-999,共3页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食管-残胃(空肠)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32例胃食管交界部腺癌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均在腔镜下切开食管前壁,运用反穿刺技术...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食管-残胃(空肠)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32例胃食管交界部腺癌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均在腔镜下切开食管前壁,运用反穿刺技术置入抵钉座,完成食管-残胃(空肠)吻合。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7~245 min(平均186 min),抵钉座置入时间9~16 min(平均13 min),术中出血70~150 ml(平均95 ml),辅助切口长4. 2~5. 1cm(平均4. 7 cm),术后住院时间8~12 d(平均10 d),未发生吻合口漏、狭窄、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食管-残胃(空肠)吻合术中能简化手术操作,安全可靠,腹壁辅助切口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穿刺技术 食管-吻合 食管-空肠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沉连汤对胃-食管反流型咳嗽的治疗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荷馨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年第4期294-294,293,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胃-食管反流型咳嗽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60例胃-食管反流型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常规抗生素等抗炎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自拟沉连汤治疗,14d为1个疗程,1~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2组间治愈率... 目的:探讨治疗胃-食管反流型咳嗽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60例胃-食管反流型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常规抗生素等抗炎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自拟沉连汤治疗,14d为1个疗程,1~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2组间治愈率和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组明显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症状改善时间。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自拟沉连汤治疗胃-食管反流型咳嗽,可增强疗效,缩短临床用药时间,疗效确切,临床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型咳嗽 沉连汤 临床用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静 王海鱼 袁爱武 《临床医药实践》 2004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比较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济效果。方法 :6 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给予泮托拉唑 ,另一组给予奥美拉唑 ,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显效率分别为 9... 目的 :比较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济效果。方法 :6 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给予泮托拉唑 ,另一组给予奥美拉唑 ,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显效率分别为 93.8%和 90 .6 % ,泮托拉唑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奥美拉唑。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药物治疗 食管 成本-效果分析 药物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胃-食道反流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彩霞 孙莉 于飞飞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第4期61-62,共2页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不能经口进食,多数都需要留置胃管进行营养及药物鼻饲。但鼻饲发生反流则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有致命的危险。气管切开患者发生鼻饲反流的现象困扰着医护人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应积极采取...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不能经口进食,多数都需要留置胃管进行营养及药物鼻饲。但鼻饲发生反流则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有致命的危险。气管切开患者发生鼻饲反流的现象困扰着医护人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应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患者 -食道 神经外科 护理 外科重症患者 吸入性肺炎 经口进食 留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灿明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8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与埃索美拉唑组,每组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果。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的总...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与埃索美拉唑组,每组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果。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埃索美拉唑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的C/E为33.5,ΔC/ΔE为60.0;埃索美拉唑组的C/E为27.9,ΔC/ΔE为10.6,埃索美拉唑组的成本-效果优势明显。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较佳,药物经济学优势更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埃索美拉唑 食管 成本-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混合反流模型中COX-2、PCNA、Cyclin D_1的表达 被引量:9
17
作者 汪涛 龚均 +1 位作者 陈谦 王进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这3项指标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2组:反流模型组46只,正常对照组8只。分别观察反流模型组术后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这3项指标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2组:反流模型组46只,正常对照组8只。分别观察反流模型组术后5、17、28、40周,正常对照组40周时食管黏膜的病理变化,检测COX-2、PCNA、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展过程中,COX-2、PCNA、Cyclin D1从正常→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EA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2.1%、73.7%、100.0%;0.0%、42.1%、63.2%、100.0%;12.5%、42.1%、63.2%、100.0%。COX-2、PCNA、Cyclin D1的表达程度逐渐增强。RE、BE、EAC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RE与BE、EAC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BE和EAC间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EAC的例数较少。结论在混合反流造成黏膜损伤形成RE的同时,COX-2、PCNA和Cyclin D1的表达增强,并随病程的发展逐渐增强。说明COX-2、PCNA和Cyclin D1基因的高表达参与了从RE→BE→EAC的发展过程,是BE、EAC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炎(RE) Barrett食管(BE) 食管腺癌(EAG) 环氧合酶-2(COX-2)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丁美酮对十二指肠胃返流所致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冉庚 龚均 +1 位作者 董蕾 常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萘丁美酮对十二指肠返流导致返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SD大鼠建立十二指肠胃返流模型,40只模型大鼠等分为萘丁美酮组和西沙比利组、铝碳酸镁组、空白手术组;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干预时间12周。对模...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萘丁美酮对十二指肠返流导致返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SD大鼠建立十二指肠胃返流模型,40只模型大鼠等分为萘丁美酮组和西沙比利组、铝碳酸镁组、空白手术组;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干预时间12周。对模型大鼠的胃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胃黏膜的COX2和TNFα进行染色。结果萘丁美酮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空白手术组(P<0.01)而又重于假手术组(P<0.05),与铝碳酸镁组和西沙比利组相比则差异不显著(P>0.05)。TNFα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萘丁美酮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OX2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萘丁美酮组与空白手术组相比COX2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铝碳酸镁组、西沙比利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十二指肠返流导致的返流性胃炎中,萘丁美酮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萘丁美酮可明显降低胃黏膜组织中COX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萘丁美酮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辨诊疗模式”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探讨与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杰 顾勤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34-1237,共4页
灵活运用王琦教授提出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将体、病、证紧密结合应用于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之中。应先辨病,明确诊断,再结合辨证与辨体,确定患者证型及相应体质,综合三方面情况掌握疾病的本质,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这种治疗... 灵活运用王琦教授提出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将体、病、证紧密结合应用于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之中。应先辨病,明确诊断,再结合辨证与辨体,确定患者证型及相应体质,综合三方面情况掌握疾病的本质,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这种治疗模式突破了辨证论治的思维定式,丰富了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思路。另外通过分析GERD患者的体质特点,探讨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证候之间的紧密联系,可充分领悟辨体论治的重要性,进而在诊疗中兼顾调整患者的偏颇体质,以利疾病向愈,同时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达到中医治未病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 辨体论治 体质 证候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的微创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关键词 食管 微创治疗 发病高峰年龄 DISEASE 十二指肠内容物 GERD 食管黏膜炎症 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