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移性十二指肠腺癌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点点 胡以利 +3 位作者 杨全军 望晓波 董丽华 程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028-4030,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十二指肠腺癌的疗效和患者预后因素。方法:56例转移性十二指肠腺癌患者根据一线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氟尿嘧啶类单药组(A组),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组(B组),氟尿嘧啶类联合伊立替康组(C组),吉西... 目的:评价不同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十二指肠腺癌的疗效和患者预后因素。方法:56例转移性十二指肠腺癌患者根据一线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氟尿嘧啶类单药组(A组),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组(B组),氟尿嘧啶类联合伊立替康组(C组),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D组),观察各组患者化疗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A组患者有效率(ORR)为16.7%,无病生存时间(PFS)4.9个月,总生存时间(OS)10.6个月;B组ORR为36.8%,PFS 6.3个月,OS 13.2个月;C组ORR为20%,PFS 4.1个月,OS 10.4个月;D组ORR为38.1%,PFS 7.5个月,OS 15.3个月。各组间ORR、PFS、OS比较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COG评分、基线CA199水平和化疗近期疗效间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ECOG评分、既往有无手术治疗及基线CEA和CA199水平间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十二指肠腺癌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药方案似乎更具优势。ECOG评分、CA199和化疗近期疗效为PFS独立预后因素,而ECOG评分、CEA、CA199及既往有无手术治疗为OS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十二指肠腺癌 化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43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洪波 曹杰 +1 位作者 梁柳森 朱光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35-836,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 1987年 5月~ 1997年 5月4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 (占 5 5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 1987年 5月~ 1997年 5月4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 (占 5 5 8% )。术前确诊率胃十二指肠镜为 86 8% ,上消化道钡餐为 79 5 % ,CT为 46 7%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为 41 5 % ,B超为 2 9 0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占 44 2 %。 2 8例行根治性手术 ,10例行姑息性手术 ,5例仅行剖腹探查活检术。所有病例 5年生存率为 2 7% ,平均存活 18个月。手术切除组和非切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 42 %和 0 ,平均存活 62个月和 7个月 (P <0 0 5 )。结论 :胃十二指肠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是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主要检查方法。提高生存率的唯一办法是尽可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腺癌的X线诊断(附4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子斌 梁兴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55-357,F003,共4页
本文报告4例十二指肠腺癌,重点讨论了本病的基本X线征象,强调了低张力双对比造影在诊断中的重要价值:1.能真实显现病灶的形态学特征;2,有利于癌肿与良性病变的鉴别;3,观察病变周围脏器组织的形态特征改变,为病灶切除提供参考资料。论述... 本文报告4例十二指肠腺癌,重点讨论了本病的基本X线征象,强调了低张力双对比造影在诊断中的重要价值:1.能真实显现病灶的形态学特征;2,有利于癌肿与良性病变的鉴别;3,观察病变周围脏器组织的形态特征改变,为病灶切除提供参考资料。论述了十二指肠癌肿与其他常见病的鉴别要点及其漏、误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腺癌 X线诊断 双对比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十二指肠腺癌1例
4
作者 程金建 邓珊 +3 位作者 冯国生 陈甲信 陈可和 吴丹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60-660,共1页
患者,女,66岁,因“上腹不适2年、疼痛4个月”入院。肠镜见十二指肠降部环形溃疡,肠腔狭窄、僵硬,凸凹不平,黄苔覆盖。病理示:十二指肠降部腺癌。患者签字拒绝手术,同意放、化疗,予4周期DCF方案(多西紫杉醇75mg/m^2,iv,d1... 患者,女,66岁,因“上腹不适2年、疼痛4个月”入院。肠镜见十二指肠降部环形溃疡,肠腔狭窄、僵硬,凸凹不平,黄苔覆盖。病理示:十二指肠降部腺癌。患者签字拒绝手术,同意放、化疗,予4周期DCF方案(多西紫杉醇75mg/m^2,iv,d1+顺铂75mg/m^2,iv,总量分d1,d2用+5-Fu 750mg/m^2,iv,d1;q21d)化疗,化疗中出现1~2级胃肠道反应,1级手足综合征,1-2级骨髓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腺癌 调强放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的十二指肠腺癌1例
5
作者 张丽萍 刘福佳 +1 位作者 董丽凤 张泰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58-358,共1页
关键词 误诊 十二指肠腺癌 症状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in、Caspase-9在十二指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倪文凯 于东风 刘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0-412,共3页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十二指肠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显示十二指肠腺癌标本Livin和Caspase-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25.0%,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十二指肠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显示十二指肠腺癌标本Livin和Caspase-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25.0%,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6.7%、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vin的表达随着十二指肠腺癌病变化进展、程度的发展,阳性表达率增高,Caspase-9的表达随着十二指肠腺癌病理变程度的发展,阳性表达率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0.320)。十二指肠腺癌组织标本中Livin和Caspase-9的表达呈负相关性。Livin和Caspase-9在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会成为十二指肠腺癌的分子标志物或十二指肠腺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腺癌 LIVIN CASPASE-9 免疫组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9、Runx3蛋白在十二指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田甲 于东风 刘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检测十二指肠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及Runx3蛋白在十二指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 目的检测十二指肠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及Runx3蛋白在十二指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MMP-9阳性率(7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unx3蛋白在癌组织中阳性率(23.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表达MMP-9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unx3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二者在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表达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311,P=0.011)。结论 MMP-9及Runx3蛋白表达异常与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十二指肠腺癌中两者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患者的转移及预后情况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UNX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影像学诊断(附11例分析)
8
作者 姜法伟 姚林果 王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5年第4期311-312,共2页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影像学诊断(附11例分析)姜法伟,姚林果,王建平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很少见。现将资料完整的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30~64岁(平均52岁)。病...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影像学诊断(附11例分析)姜法伟,姚林果,王建平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很少见。现将资料完整的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30~64岁(平均52岁)。病程15天~8个月。双对比低张造影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腺癌 影像学诊断 十二指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升部腺癌1例误诊分析
9
作者 朱俊文 陈绍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升部 诊断 误诊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郭春光 田艳涛 +2 位作者 刘骞 单毅 赵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2月~2006年5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上腹不适、腹痛、上消化道梗阻...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2月~2006年5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上腹不适、腹痛、上消化道梗阻、体重减轻和消化道出血。中位确诊时间为2个月。首诊误诊率为26.6%。检查方法及确诊率分别为:十二指肠镜80.8%,上消化道造影75.0%,CT72.5%和B超37.8%。62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58.1%。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主要位于降段(78.1%),腺癌为主要病理类型(73.4%)。全组病例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1.8%和34.4%,中位生存时间20.2个月。根治术和姑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7.7%和19.1%,两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30.6%,肝脏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症状隐匿,不易早期发现,误诊率高。确诊主要依靠十二指肠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和大小决定手术方式,提倡术后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腺癌 诊断 十二指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动脉优先入路3D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荷玉 吴丽 +2 位作者 陈蓉 刘佩 高兴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4-46,共3页
目的总结改良动脉优先入路3D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提高专科手术配合质量。方法对40例胰十二指肠癌患者行改良动脉优先入路3D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行个性化访视和做好物品准备;术中强化体位管理、气腹压观察、... 目的总结改良动脉优先入路3D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提高专科手术配合质量。方法对40例胰十二指肠癌患者行改良动脉优先入路3D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行个性化访视和做好物品准备;术中强化体位管理、气腹压观察、低温防护、深静脉血栓预防、压疮预防及严格无瘤操作等。结果 40例患者手术时间150~40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mL,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专科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下端 十二指肠腺癌 胰头 3D腹腔镜 十二指肠切除术 动脉优先入路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息肉良、恶性病变比较及活检准确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迎春 黄永辉 +5 位作者 常虹 姚炜 闫秀娥 李柯 张耀鹏 郑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4-209,共6页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乳头息肉良、恶性病变的内镜下及临床特点,探究内镜下预判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癌变的可行性,并评估内镜下乳头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乳头息肉良、恶性病变的内镜下及临床特点,探究内镜下预判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癌变的可行性,并评估内镜下乳头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endoscopic papillectomy,E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图片,分为良性病变及癌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42例患者,年龄35~83岁,50岁以上患者占83.3%(35/42)。42例患者中,炎性息肉2例(4.8%),神经内分泌瘤1例(2.4%),增生性息肉1例(2.4%),Ⅰ级腺瘤5例(11.9%),Ⅱ级腺瘤10例(23.8%),Ⅲ级腺瘤4例(9.5%),癌19例(45.2%),腺瘤和癌共占90.5%。良性病变(炎性息肉及腺瘤)组平均年龄(56.7±9.2)岁,癌组(66.0±9.8)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癌[(2.3±0.8)cm]的直径显著大于良性病变[(1.6±0.6)cm,P=0.002]。良性病变均为山田(Yamada)Ⅰ型(57.1%)或Ⅱ型(42.9%)病变,而癌组山田Ⅰ型(36.8%)、Ⅱ型(31.6%)比例较低,31.5%为山田Ⅲ型病变。两组间山田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组带蒂倾向明显(P=0.046)。良性病变多与周围分界清楚(18/21,85.7%),而癌组分界多不明显,仅2例(10.5%)具有清晰的界限,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息肉表面颜色(P=0.353)、表面形态(P=0.3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病变大小、山田分型、与周围界限是否清晰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86,95%CI:1.025~1.373,P=0.022)、与周围是否有清晰界限(OR=66.218,95%CI:3.421~1281.840,P=0.006)为乳头癌变风险的独立预判因素。19例癌患者中,术前仅2例(10.5%)活检诊断提示癌。17例癌(17/19,89.5%)、4例Ⅱ级腺瘤(4/10,40%)术前病理均低于实际病理分级,占病例总数的55.3%(21/38)。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息肉以腺瘤及癌为主,高龄、与周围黏膜界限不清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癌变的独立预判危险因素,单纯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对乳头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病理特征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 十二指肠乳头 变风险 活检病理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