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6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犬胆管及十二指肠管插管模型的制作及可行性分析
1
作者 邱智寅 艾晓杰 陈琼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62-64,66,共4页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排泄过程,能客观地了解候选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从而筛选活性高、安全性好的新药。现以比格犬为试验对象,在参考借鉴现有药理学和药效研究中比格犬胆管插管和代谢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犬胆管及十二指肠管插管模型...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排泄过程,能客观地了解候选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从而筛选活性高、安全性好的新药。现以比格犬为试验对象,在参考借鉴现有药理学和药效研究中比格犬胆管插管和代谢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犬胆管及十二指肠管插管模型,为探究该模型制作方法及操作可行性,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造模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犬活动不受限制,且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和代谢水平,术后14 d,犬的各项指标即可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 排泄 比格犬 犬胆管 十二指肠管 插管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
作者 李洁 胡露红 +8 位作者 王玮荻 肖黎 韩娟 王倩云 朱利思 杨阳 盛艳蕾 李清怡 何丽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4,共5页
目的构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Meleis过渡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表,于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胆胰外科430例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 目的构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Meleis过渡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表,于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胆胰外科430例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包含4个维度,共30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公因子(知识准备、个人状态、应对能力、预期支持),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734%。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43,折半信度系数为0.855,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80~0.928,折半信度为0.853~0.905。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81,各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66~1.00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1.357,TFI=0.965,CFI=0.965,SRMR=0.046,RMSEA=0.042。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术 出院准备度 知识准备 应对能力 预期支持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衰弱对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陈慧 范桂芬 +1 位作者 许冬妮 卢桠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18,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衰弱指数对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4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前衰弱情况,衰弱评估方法为衰弱(FRAIL)问卷。采用二... 【目的】探讨术前衰弱指数对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4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前衰弱情况,衰弱评估方法为衰弱(FRAIL)问卷。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衰弱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按照人口学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并探讨衰弱对于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35例,119例发生衰弱(占27.4%),316例无衰弱(占72.7%)。两组患者在年龄、BMI、ASA评分、术后输注红细胞、术后腹腔脓肿、CA199、CA125、AF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DL和疼痛程度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龄、ASA评分3级是衰弱的危险因素,HDL是衰弱的保护因素。非衰弱组的生存时间优于衰弱组。HD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LDL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表明术前衰弱状态是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对于胰腺癌患者,术前应进行衰弱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营养和代谢状况,以期提高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衰弱(FRAIL)问卷 胰腺癌 十二指肠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桑枝多糖纳米粒预防脂多糖诱导小鼠十二指肠炎症的作用
4
作者 张斌 毛宁宁 +3 位作者 于亚明 刘朋 武彩红 陆辉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0-1358,共9页
为探究聚乳酸-羟基乙酸桑枝多糖(PR)纳米粒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十二指肠炎症的预防作用,本研究以60只8周龄ICR小鼠为试验材料,以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为对照(CON),分别进行生理盐水灌胃+LPS腹腔注射(LPS)、地塞米松腹腔注射+LPS腹... 为探究聚乳酸-羟基乙酸桑枝多糖(PR)纳米粒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十二指肠炎症的预防作用,本研究以60只8周龄ICR小鼠为试验材料,以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为对照(CON),分别进行生理盐水灌胃+LPS腹腔注射(LPS)、地塞米松腹腔注射+LPS腹腔注射(DEX)、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桑枝多糖纳米粒灌胃+LPS腹腔注射(PR)、桑枝多糖灌胃+LPS腹腔注射(RMP)、聚乳酸-羟基乙酸灌胃+LPS腹腔注射(PLGA)处理,处理6 h后,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检测血清和十二指肠中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肠形态及肠屏障变化,检测黏蛋白2(MUC2)和闭合蛋白(Occludin)mRNA相对表达水平,综合评价PR纳米粒对LPS诱导十二指肠炎症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CON)相比,LPS处理小鼠腹泻明显,DAI指数极显著升高,小鼠体重极显著下降;小鼠血清及十二指肠IL-1β含量、TNF-α含量和NO含量极显著升高,血清T-AOC和SOD活性极显著降低,MDA含量极显著升高;小鼠十二指肠形态结构异常,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降低,杯状细胞减少;小鼠十二指肠肠道MUC2和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与LPS处理相比,PR处理及RMP处理小鼠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肠道组织结构紊乱状况显著改善,炎性细胞因子分泌量降低,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肠道MUC2和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提高,LPS诱导的十二指肠炎症状况明显缓解,且PR纳米粒处理效果优于RMP处理。总之,PLGA桑枝多糖纳米粒对LPS诱导肠炎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以作为抗肠炎的一种多糖类纳米粒候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 桑枝多糖 脂多糖(LPS) 十二指肠 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负担
5
作者 张静 张海先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531,共6页
目的调查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评估此类患者因医院感染导致的经济负担,为感染防控提供卫生经济学支持。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普通外科某病区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进行根治性胰十二指... 目的调查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评估此类患者因医院感染导致的经济负担,为感染防控提供卫生经济学支持。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普通外科某病区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进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调查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构建协变量均衡数据库,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日数,计算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结果共纳入287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其中3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20%。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共匹配成功33对。匹配后,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分别为120722.0、100367.0元,感染组多支出住院总费用20355.0元(P<0.05);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28、19 d,感染组延长住院时间9 d(P<0.05)。对两组患者的各单项费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手术费和卫生材料费外,感染组各项医疗支出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其中西药费导致的经济负担最大,达11427.0元,其次分别是治疗费(3228.0元)、检查费(2304.0元)。除手术费与卫生材料费外,感染组各项费用构成比均增加,其中西药费增幅最大,达2.66%。结论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会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预防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减轻患者及医院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经济负担 十二指肠切除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6
作者 杨鹏 许伊蒙 韩玮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05-1710,共6页
目的 探讨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的220例患者,排除术前肺部感染、资料不全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收集术... 目的 探讨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的220例患者,排除术前肺部感染、资料不全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收集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84例(38.2%)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多因素分析显示,高BMI(OR=1.12,95%CI:1.02~1.23,P <0.05)、术后3 d低白蛋白(OR=0.91,95%CI:0.83~0.99,P <0.05)、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OR=1.05,95%CI:1.01~1.09,P <0.05)、术后卧床时间长(OR=1.56,95%CI:1.22~1.99,P <0.05)以及术后发生肺部以外的并发症(OR=2.23,95%CI:1.05~4.75,P <0.05)是PD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AUC为0.82(95%CI:0.76~0.88),校准曲线显示拟合良好,内部验证后AUC为0.80(95%CI:0.71~0.88),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高BMI、术后白蛋白水平低、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长及术后发生肺部以外的并发症是PD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PD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蒋政宇 印于 +4 位作者 杨俊 李明明 朱晓黎 周帮健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os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emorrhage,PPH)的介入治疗后再发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PP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SA检查,阳性患者...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os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emorrhage,PPH)的介入治疗后再发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PP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SA检查,阳性患者首选介入治疗。分析PPH患者DSA造影表现、出血部位、介入治疗及止血成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H患者行介入术后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PPH患者139例,首次DSA检查阳性114例(82.01%)。主要造影表现:对比剂外溢、假性动脉瘤、血管团杂乱等;出血部位:胃十二指肠动脉45例(39.47%),肝动脉22例(19.30%),肠系膜上动脉32例(28.07%)。107例行介入治疗(81例栓塞,26例支架),止血成功98例(91.59%)。PPH患者行介入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介入术前出血量(P<0.001)及胰瘘(P=0.041)。结论PPH患者行介入治疗成功率高、止血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仍有再发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 介入治疗 再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8
作者 李龙 李源 +7 位作者 齐伟峻 邴运韬 张利 王行雁 李磊 马朝来 原春辉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nimal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MIPD)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MIPD治疗101例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nimal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MIPD)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MIPD治疗101例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89例进入本研究,其中61例达到TO(TO组),28例未达到TO(未达到TO组)。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胰管扩张>3 mm、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延长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 d引流液淀粉酶(drain fluld amylase,DFA)>1100 U/L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O独立预后因素:胰管扩张>3 mm(OR=7.290,95%CI:1.485~35.786,P=0.014)、术后住院时间(OR=0.862,95%CI:0.751~0.989,P=0.034)、术后第1天DFA>1100 U/L(OR=0.052,95%CI:0.005~0.545,P=0.014)。结论MIPD术后患者达到TO与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关。胰管扩张>3 mm、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DFA>1100 U/L是胰腺导管腺癌患者MIPD术后达到TO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式结局 胰腺导管腺癌 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磨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低度炎症保护黏膜屏障作用研究
9
作者 张海月 罗倩 +7 位作者 刘琴 魏星旭 陈龙彪 韩运宗 陈思清 周姝 蔺晓源 周赛男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7-1742,1751,共7页
目的:探讨四磨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及保护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多因素干预法制备F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成模型组,四磨汤... 目的:探讨四磨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及保护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多因素干预法制备F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成模型组,四磨汤高、中、低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10只。四磨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5.62 g/kg、2.81 g/kg、1.40 g/kg四磨汤灌胃,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0.305 m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14 d。观察大鼠体质量;测定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透射电镜观察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形态;ELISA检测血清中IL-17A、IL-22水平;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显著降低(P<0.01),透射电镜显示十二指肠上皮细胞间隙增宽,血清IL-17A、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1),十二指肠组织PAR-2表达显著升高、ZO-1和claudin-1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磨汤高、中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体质量、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有所升高(P<0.05,P<0.01),血清中IL-17A、IL-22水平下降(P<0.05,P<0.01),十二指肠组织中PAR-2表达下调,ZO-1和claudin-1表达显著升高(P<0.01);四磨汤低剂量组能改善大鼠体质量减轻现象(P<0.01),降低IL-17A水平及PAR-2表达,并升高ZO-1和claudin-1表达(P<0.05,P<0.01),但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明显。结论:四磨汤可能通过下调IL-17A、IL-22的水平及PAR-2的表达,上调ZO-1、claudin-1的表达,减轻十二指肠低度炎症以修复黏膜屏障,发挥治疗FD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低度炎症 十二指肠黏膜屏障损伤 PA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M标准对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谢达强 魏雪 +3 位作者 张嘉娜 麦嘉恒 曾晓华 刘韬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9,共9页
目的:评估全球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GLIM)评定标准共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病人营养不良的准确性以及其对胰腺癌病人术后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胆... 目的:评估全球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GLIM)评定标准共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病人营养不良的准确性以及其对胰腺癌病人术后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胆外科确诊为胰腺癌并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30例病人。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GLIM标准将病人划分为营养不良组与非营养不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预后结果。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GLIM标准诊断,有96例(41.7%)病人被诊断为营养不良。与非营养不良组相比,营养不良组病人的术前营养支持人数(t=20.038,P <0.001)、术前肠内营养支持人数(t=8.377,P=0.004)、术前肠外营养支持人数(t=22.302,P <0.001)、贫血人数(t=8.037,P=0.005)和术前肠外营养使用天数(t=-2.898,P=0.009)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术前C-反应蛋白(t=10.944,P=0.008)、NLR(t=-2.523,P=0.012)和PNI (t=-2.397,P=0.0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组病人术前BMI(t=-4.410,P <0.001)明显更低。营养不良组病人的术后肠外营养使用天数(Z=-2.283,P=0.022)和术后住院期间氨基酸补充量(Z=-2.309,P=0.021)明显更多。在术后总并发症方面,营养不良组病人的发生率偏高,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Ⅲ级(P=0.030),腹腔内感染(P=0.049)高于非营养不良组。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丢失(OR=2.154,95%CI=1.158~4.005,P=0.015)和BMI降低(OR=0.175,95%CI=0.040~0.775,P=0.022)是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于GLIM标准不仅可以反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便于术前加强营养支持,还可用于预测胰腺癌术后预后情况,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十二指肠切除术 GLIM标准 营养不良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乳清双蛋白对大鼠十二指肠屏障和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舒欣 孟维洪 +4 位作者 谢文静 张东杰 王鹤霖 富天昕 庄柯瑾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5-363,共9页
为了探究黑豆-乳清双蛋白(Black soybean-Whey blended Protein,B-WP)对大鼠十二指肠屏障损伤和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本研究选用低、中、高剂量B-WP喂食大鼠28 d,最后一天腹腔注射2.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采用酶联... 为了探究黑豆-乳清双蛋白(Black soybean-Whey blended Protein,B-WP)对大鼠十二指肠屏障损伤和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本研究选用低、中、高剂量B-WP喂食大鼠28 d,最后一天腹腔注射2.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十二指肠组织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十二指肠中NF-κB p65、NF-κB p-p65、JAK2和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HE染色、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检测肝脏的组织形态、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以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基因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PS会引起十二指肠氧化应激,激活NF-κB/JAK2/STAT3通路和肝损伤,进而造成十二指肠屏障损伤;低、中、高剂量B-WP膳食干预均能够调节氧化应激,其中中剂量膳食干预效果最为显著(P<0.01),具体表现为MDA含量减少34.93%,SOD活力提高61.16%,GSH含量增加48.48%;不同剂量B-WP膳食干预均能够下调NF-κB p65、NF-κB p-p65、JAK2和STAT3的蛋白含量,中剂量膳食干预效果最好,使NF-κB p65、NF-κB p-p65、JAK2和STAT3蛋白含量显著降低35.06%、42.53%、45.88%和44.32%(P<0.01);不同剂量的B-WP膳食对肝损伤程度均有所改善,以中剂量膳食干预效果最为显著(P<0.01),使ALT和AST水平分别降低47.07%和41.79%,TLR4和MyD88的mRNA含量分别降低48.87%和45.46%。综合来看,B-WP对LPS诱导的十二指肠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抑制NF-κB/JAK2/STAT3通路的活化和改善肝损伤来实现,并且中剂量B-WP膳食的保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乳清蛋白 十二指肠屏障 氧化应激 NF-κB/JAK2/STAT3 通路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朴饮调控NLRP3活化改善FD大鼠十二指肠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张洋 吕文亮 +6 位作者 周姝含 毛宁峰 何嘉伟 赵毅 徐子萱 刘玲玲 王雪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93-1698,共6页
目的探讨连朴饮通过调控NLRP3活化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十二指肠微炎症状态的作用研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划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通过碘乙酰胺法(含0.1%碘乙酰胺的2%蔗糖溶液灌胃)复建FD大鼠,并进行模型验... 目的探讨连朴饮通过调控NLRP3活化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十二指肠微炎症状态的作用研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划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通过碘乙酰胺法(含0.1%碘乙酰胺的2%蔗糖溶液灌胃)复建FD大鼠,并进行模型验证。将FD模型大鼠随机数表达法随机分为模型组、连朴饮组及莫沙必利组,给药2周后测定每组动物体质量、3 h进食量、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对十二指肠组织HE染色观察胃十二指肠病理结构;ELISA法对每组血清IL-1β、IL-18的含量展开测定;Western Blot法对每组十二指肠组织内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量展开测定;IF法对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量展开测定。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3 h进食量、胃排空及肠推进率均显著下降(P<0.01),十二指肠组织出现炎性浸润。模型组十二指肠组织内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量,以及血清IL-1β、IL-18的含量皆显著增加(P<0.05);相比模型组,莫沙必利组与连朴饮组体质量、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皆显著上调(P<0.01),且十二指肠组织炎性浸润减轻,同时连朴饮组、莫沙必利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IL-1β和IL-18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连朴饮能够使十二指肠微炎症明显减轻,使胃肠恢复动力,对于FD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与NLRP3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朴饮 十二指肠微炎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大鼠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家犬细粒棘球绦虫和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情况调查
13
作者 杨涛 郝力力 +9 位作者 拉巴次仁 党发发 旺扎 益西尊姆 向阳 次仁桑珠 白玛玉珍 普布卓玛 宁立宏 冯青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6,共9页
为了解西藏部分地区家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和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基本情况,本试验基于细粒棘球绦虫烟酰胺脱氢酶亚基Ⅰ(nadⅠ)基因以及十二指肠贾第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pi)、β-贾第素(bg)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采用巢式PCR方法对采集自... 为了解西藏部分地区家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和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基本情况,本试验基于细粒棘球绦虫烟酰胺脱氢酶亚基Ⅰ(nadⅠ)基因以及十二指肠贾第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pi)、β-贾第素(bg)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采用巢式PCR方法对采集自拉萨市和林芝市4个乡镇(工卡镇、日多乡、娘蒲乡和加兴乡)的553份家犬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并对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从而确定细粒棘球绦虫和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情况和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本试验共检出57份细粒棘球绦虫阳性样本,总阳性率为10.3%(57/553),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样本为细粒棘球绦虫G5基因型[奥氏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ortleppi)];共检出46份十二指肠贾第虫阳性样本,总阳性率为8.3%(46/553),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样本基因型为十二指肠贾第虫集聚体C、D和G。结果表明,西藏部分地区家犬细粒棘球绦虫和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率均较高,家犬粪便中检出的细粒棘球绦虫G5基因型目前在我国报道较少,检出的十二指肠贾第虫集聚体G仅感染啮齿类动物,提示调查地区细粒棘球绦虫和十二指肠贾第虫出现了新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为当地犬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后期应进一步加强犬只监测,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和驱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犬 细粒棘球绦虫 十二指肠贾第虫 巢式PCR G5基因型 集聚体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舒宁联合泮托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刘洪岩 杨浩 伍畅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胃舒宁联合泮托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月的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研究组采用胃舒宁... 目的研究胃舒宁联合泮托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月的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研究组采用胃舒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后临床症状(反酸、腰痛、烧心)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TGF-α、IL-8、NO、NF-κB水平,胃黏膜功能(GAS、PG-I、PG-II)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4%(50/53)vs78.72%(37/47)](P<0.05);研究组反酸改善时间、腰痛改善时间、烧心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03±0.20)d vs(3.18±0.26)d,(1.67±0.28)d vs(3.29±0.37)d,(2.09±0.31)d vs(3.80±0.42)d](P<0.05);研究组TGF-α、IL-8、NF-κ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6.01±3.29)ng/L vs(47.23±3.97)ng/L,(12.29±3.12)ng/L vs(20.86±3.97)ng/L,(12.98±3.06)ng·L^(-1)vs(27.09±4.21)ng·L^(-1)](P<0.05);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6.70±8.92)μmmol/L vs(56.39±7.03)μmmol/L(P<0.05);GAS、PG-I、PG-I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61±6.39)mg/mL vs(56.20±7.62)mg/mL,(61.58±15.80)ng/mL vs(83.29±18.62)ng/mL,(23.60±3.85)ng/mL vs(39.67±5.62)ng/mL](P<0.05)。结论胃舒宁联合泮托拉唑可有效改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舒宁 泮托拉唑 十二指肠溃疡 胃黏膜功能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地区山羊十二指肠贾第虫基因型鉴定及分析
15
作者 孙绍美 张艳 +4 位作者 李飞 许进红 李卫娟 吴志蕾 舒凡帆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135,共5页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山羊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及基因型分布情况,从云南省2个地区共采集了183份新鲜山羊粪样,基于核酸丙糖异构酶(tpi)位点对样品中的十二指肠贾第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山羊粪样中十二指肠贾第虫总感染率为9.29%(1...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山羊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及基因型分布情况,从云南省2个地区共采集了183份新鲜山羊粪样,基于核酸丙糖异构酶(tpi)位点对样品中的十二指肠贾第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山羊粪样中十二指肠贾第虫总感染率为9.29%(17/193),其中红河州、昆明市的感染率分别为8.24%(7/85)、10.20%(10/98),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养殖方式下羊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共发现一种集聚体,为聚体类E,在体类E的5中不同亚型中(E4、E5、E56、E12、E3),E4为优势亚型。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部分地区存在山羊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其分布呈现有限的遗传多样性,其优势聚集体和亚型以感染动物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十二指肠贾第虫在云南省部分山羊中的流行特征和人兽共患风险,为该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贾第虫 山羊 流行特征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十二指肠贾第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臣荣 许瑞勤 郝乐瑶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是一种重要的肠道寄生原虫,能感染多种宿主,包括人类和猪,可引起宿主腹泻、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不仅给畜牧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害公众健康。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检测、基因... 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是一种重要的肠道寄生原虫,能感染多种宿主,包括人类和猪,可引起宿主腹泻、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不仅给畜牧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害公众健康。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检测、基因分型及溯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我国猪源十二指肠贾第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贾第虫 分子流行病学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在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蔺建宇 王苑 +4 位作者 崔臣 高艳平 袁梦 许文犁 吕少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目的:评价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以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依据是否采用基于加... 目的:评价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以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依据是否采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据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1∶1倾向性配比分析将两组患者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胃瘫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了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集束化护理 十二指肠切除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13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郭永强 梁若鹏 +1 位作者 陈壬寅 张豫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740,共3页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管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出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管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出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胆汁及宿食等一系列症候群[2]。SMAS可先给予营养支持、保守治疗,若效果不佳可进行手术治疗[3]。腹腔镜手术治疗SMAS已被证实安全、可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腹腔镜手术 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 吻合口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致腹腔出血
19
作者 李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罕见且病情多急重,常致腹腔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以传统手术干预创伤较大,且存在并发症风险。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证实。本文报道以TAE治疗5例胃十二... 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罕见且病情多急重,常致腹腔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以传统手术干预创伤较大,且存在并发症风险。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证实。本文报道以TAE治疗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致腹腔出血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1年1月—2023年1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致腹腔出血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十二指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黏膜下神经节损伤及四君子汤对其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何桂花 钟子劭 +3 位作者 余卫锋 吴宇瑶 黄穗平 叶振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0,I0013,I0014,共6页
目的研究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十二指肠黏膜下神经节损伤表现及四君子汤对其干预的情况。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四君子汤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碘乙酰... 目的研究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十二指肠黏膜下神经节损伤表现及四君子汤对其干预的情况。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四君子汤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碘乙酰胺灌胃+站小平台法+隔日禁食法建立脾虚气滞证FD大鼠模型。四君子汤各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四君子汤灌胃,西药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比较6组大鼠造模前后、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情况,治疗后的胃排空率、十二指肠黏膜下神经节细胞结构形态与数量。结果造模后,其他5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均少于空白组(均P<0.05);药物治疗后,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均大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的胃排空率低于空白组,而四君子汤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大鼠的胃排空率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的十二指肠黏膜下神经元细胞数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的十二指肠黏膜下神经元细胞数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黏膜下神经节损伤是FD脾虚证的重要体现,四君子汤可修复十二指肠黏膜下神经节损伤情况,促进脾虚证FD大鼠胃排空及体质量增长,四君子汤治疗脾虚滞证FD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十二指肠黏膜下神经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证 十二指肠神经节 四君子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