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泓毅 张钧栋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1-584,共4页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常累及十二指肠第二部(降部),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如滤泡树突状细胞网状结构缺乏、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表达消失等,呈现惰性的临床病程且病变常局限于肠道内。炎症相关标志...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常累及十二指肠第二部(降部),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如滤泡树突状细胞网状结构缺乏、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表达消失等,呈现惰性的临床病程且病变常局限于肠道内。炎症相关标志物提示微环境可能在DFL的发病机制及其良好的预后中发挥作用。由于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且进展率低,故DFL的治疗方案主要为观察和等待。本文将对DFL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 十二指肠淋巴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22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青 张燕林 +3 位作者 何妙侠 郭广秀 廖青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FL-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FL-D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内镜表现和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22例FL-D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男女比为1.2∶1,中位年龄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FL-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FL-D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内镜表现和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22例FL-D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男女比为1.2∶1,中位年龄53岁(年龄29~82岁)。起病时表现为轻微的消化道症状,内镜下表现为小息肉或黏膜粗糙,镜下为黏膜腺体减少,大量中心细胞及少量中心母细胞增生,中心母细胞不超过15个/HPF,部分区域呈滤泡样结构,部分区域弥漫分布。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20、Pax-5及BCL-2,CD21表现为生发中心中央部分区域缺失,边缘出现浓集现象。15例未治疗,4例病变自愈,11例病变无变化。3例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病变均消失。4例行化疗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病变均消失。结论FL-D属于惰性淋巴瘤,即使未经治疗,也很少快速发展或向高级别转化,部分患者可自愈,最合适的方法为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十二指肠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3
作者 汤汪洋 王健超 +4 位作者 钟礼花 张文芳 朱琼 陈燕坪 陈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cell lymphoma,follicular type,nTFHL-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nTFHL-F的临床资料,总结组织学形态,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cell lymphoma,follicular type,nTFHL-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nTFHL-F的临床资料,总结组织学形态,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女比为6∶1,中位年龄62岁。首发症状:6例为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腹胀不适;临床分期:进展期6例,局限期1例。肿瘤呈滤泡结节状生长,无显著的多形性炎症背景及高内皮血管增生。其中5例呈进行性转化的生发中心(progression transformer germinal center,PTGC)样生长模式,2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样生长模式。肿瘤细胞可表现为中心细胞样、单核B细胞样、胞质透亮水肿样3种形态。肿瘤细胞表达3种以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FISH检测结果显示ITK∷SYK基因融合皆阴性(0/7),二代测序检出TET2基因突变2例(2/2),RHOA基因突变1例(1/2),VAV1基因突变1例(1/2)。随访2~64个月,3例死亡(3/7),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结论nTFHL-F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分期高,预后较差。nTFHL-F与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型关系密切,可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辅助T细胞淋巴 血管免疫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基因特征
4
作者 徐天圆 李锐驰 +6 位作者 孙芮 王楠 程澍 王黎 许彭鹏 赵维莅 郑重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02-1508,共7页
目的 探究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框架下,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FL)的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之间收治的525例初治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FL患者[342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emo),183例使用利妥昔单... 目的 探究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框架下,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FL)的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之间收治的525例初治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FL患者[342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emo),183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来那度胺(R2)],分析大包块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以及预后。结果 大包块FL患者相较于非大包块FL患者,淋巴结累及区域≥5、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骨髓累及、LDH升、FLIPI1高危组、FLIPI2高危组的比例显著升高。ZNF608在大包块FL患者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非大包块FL患者。使用R-chemo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大包块FL患者与非大包块FL患者的PFS和OS无统计学差异。使用R2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大包块FL患者的PFS和OS显著缩短。结论 大包块FL患者相较于非大包块患者,基线时多项高危因素的比例显著升高。初治时大包块FL患者的无化疗方案需在R2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包块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滤泡型淋巴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持续阳性的治疗及药学监护
5
作者 张捷青 叶晓芬 +2 位作者 吕迁洲 李晓宇 陈淑靖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2-637,642,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可对部分患者构成重大威胁。罹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均可出现免疫抑制状态,其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本文详述了1例滤泡...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可对部分患者构成重大威胁。罹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均可出现免疫抑制状态,其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本文详述了1例滤泡型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治疗过程。该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反复进行核酸检测(RT-PCR),结果显示持续阳性近90天,经过5轮抗病毒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抗炎、低分子肝素抗凝、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辅以呼吸机支持治疗等,最终患者核酸转阴,顺利脱机出院。本研究总结了该病例的救治过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冠状病毒(SARS-CoV-2) 淋巴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1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6
作者 王玥 郭亮 +1 位作者 金春卉 曲丽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73岁。临床表现以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及B症状为主;Ann Arbor分期:Ⅳ期8例,Ⅰ+Ⅱ期2例。实验室检查以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血浆EBV核酸定量阳性8例。镜下均可见典型结节状聚集或散在的透明细胞、分枝状高内皮血管及增生杂乱“风吹”状的滤泡树突网。肿瘤细胞背景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0~5个/HPF 7例,5~10个/HPF 2例,>50个/HPF 1例。浆细胞含量≤5%6例,浆细胞含量10%和20%各1例,浆细胞含量较多(30%)2例。组织细胞明显增生7例。见RS样大细胞1例。背景中含大量B细胞5例,含少量B细胞5例。10例患者均表达T细胞标志物,滤泡辅助性T细胞标志物CD10、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6例,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10例。EBER原位杂交阳性8例。10例患者均检测到TCR基因重排和IG基因重排阳性。所有患者诊断后均行化疗,其中3例疾病进展死亡。结论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nTFHL-AI中,B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与EBV是否感染及感染细胞的数量无关,同时浆细胞增生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辅助T细胞淋巴 血管免疫母细胞 单克隆B细胞增生 EBV感染 微环境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中CH25H和STAT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余文慧 段家豪 +1 位作者 刘沁华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探讨CH25H和STAT3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筛选GEO数据库中FL与正常淋巴结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收集54例FL和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组织石蜡样本;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CH25H和STAT3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筛选GEO数据库中FL与正常淋巴结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收集54例FL和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组织石蜡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石蜡样本CH25H和STAT3的表达,分析其与F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FL中CH25H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淋巴结组织(P<0.01);FL中CH25H mRNA的表达与STAT3呈线性相关(P<0.01);FL中CH25H高表达率为48.1%,明显高于RLH(15.0%,P<0.05);STAT3高表达率为59.3%,明显高于RLH(25.0%,P<0.05);CH25H蛋白表达与FL肿瘤病理分级、临床Ann Arbor分期均明显相关(P均<0.05),在Ki67高表达(≥30%)的FL中CH25H表达较高,而在Ki67低表达的FL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25H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B症状、CD10、BCL6、BCL2的表达、FLIPI-1评分、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STAT3蛋白表达与FL肿瘤病理分级、临床Ann Arbor分期、FLIPI-1评分均明显相关(P均<0.05);在Ki67高表达(≥30%)的FL中STAT3表达较高,而在Ki67低表达的FL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B症状、CD10、BCL6、BCL2的表达、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FL中CH25H与STAT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73,P<0.001)。结论FL中CH25H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FL病理诊断、病理分级和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物;CH25H和STAT3异常表达可能联合参与FL的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 CH25H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后CD4^(+)T淋巴细胞减少或可预测感染发生及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金莲 庄万传 柴星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7,共10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组、苯达莫司汀联合奥妥珠单抗(GB)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组,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治疗FL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BR组、GB组与R-CHOP组的ORR分别为98%、94%、72.3%,CR率分别为61.2%、70%、40.4%,R-CHOP组的ORR率、CR率与BR组、G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组、GB组与R-CHO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9.6%、90.9%、4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用药后6个月降至最低,且BR组与GB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再激活、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ROC曲线示,BR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802,临界值为258/uL;GB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754,临界值为322/uL。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但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且与不同CD20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差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可以作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感染发生及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淋巴 疗效 淋巴细胞减少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赵丽 赵林胜 +1 位作者 万钧 胡晓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诊断的3例PTFL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均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 目的探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诊断的3例PTFL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均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多重PCR检测免疫球蛋白基因单克隆性重排及EBER原位杂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男童,年龄最大者12岁,最小者8岁。3例均发生于颈部淋巴结,淋巴结被膜尚完整;镜下见大小不等、形状欠规则、密集分布的滤泡结构,套区显著变薄,部分消失,部分滤泡融合,可见“星空”现象,中心母细胞数>15个/10 HPF。免疫表型:滤泡CD20阳性,滤泡间区内散在阳性;生发中心及滤泡间区CD3散在少数阳性;生发中心CD10、BCL-6阳性;生发中心Ki-67增殖指数70%~80%;CD5显示套区变薄,局部消失;BCL-2、TDT、MUM1、CD15、CD30和MPO均阴性。EBER原位杂交结果均阴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显示IgH/IgK单克隆性重排。结论 PTFL少见,需与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相鉴别,此外PTFL与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在组织学、免疫表型、发病机制、预后上均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儿童淋巴 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10
作者 贺娟 王星宇 +8 位作者 何鸿 王立鑫 谭艳梅 李源鑫 黄颖 余快 赵敏 谢涛 李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3,共9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评估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免疫染色提示CD4阳性肿瘤细胞例数明显超过CD8(66%vs.5%)。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阳性患者比EBER阴性患者更易表达CXCL13(P=0.006)。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1%和16%。CXCL13阳性组OS和PFS显著优于CXCL13阴性组(P=0.003、P=0.040)。相反,BCL6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26、P=0.044),EBER阴性也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13、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EBER阴性是OS和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P=0.003)。结论:CXCL13阳性预示nTFHL-AI患者预后良好,而BCL6阳性和EBER阴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EBER阴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辅助T细胞淋巴-血管免疫母细胞 辅助T细胞表 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浆细胞分化的滤泡性淋巴瘤可分为两种亚型
11
作者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淋巴 浆细胞分化 BCL-2蛋白 着丝粒探针 间期细胞遗传学 免疫组化染色 12号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裴晓音 李文才 +3 位作者 王冠男 张丹丹 张延平 赵武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a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9例PTFL,对其病变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PCR及FISH... 目的探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a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9例PTFL,对其病变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PCR及FISH检测,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PTFL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15(8~34)岁,临床表现均为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无发热、盗汗、消瘦等B症状。组织学表现为大的不规则的滤泡性结构,主要由中等大小比较一致的母细胞组成;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及生发中心标记CD10、BCL-6,不表达或微弱表达BCL-2,均存在Ig基因单克隆性重排,但未见BCL-2、IRF4基因重排。所有患者均为Ⅰ~Ⅱ期,5例患者仅接受局部肿块切除治疗,1例患者术后接受R-CHOP方案化疗2周期,1例患者术后接受Hyper-CVAD方案化疗5周期。随访2~47个月,目前7例患者均无瘤生存,2例失访。结论PTFL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较好的B细胞性淋巴瘤,其发病部位、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具有独特的特征,应提高对其的认识,以避免漏诊、误诊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儿童淋巴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一凡 杜建伟 +4 位作者 高雪 董丽华 魏旭东 宋永平 李玉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974-976,共3页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易复发和进展[1],儿童的滤泡性淋巴瘤罕见。2016年WHO最终修订版中已将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易复发和进展[1],儿童的滤泡性淋巴瘤罕见。2016年WHO最终修订版中已将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确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2]。国外近几十年仅几组小样本报道,国内近十余年仅几例病例报道。本文将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例PTFL患者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淋巴 病理 免疫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遗传复杂性低且多发生TNFRSF14基因突变
14
作者 Schmidt J Gong S +2 位作者 Marafioti T 杨海玉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9-699,共1页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TFL)是一种滤泡性淋巴瘤的罕见变异型,好发于年轻男性,平均发病年龄15岁,以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目前关于PTFL的遗传学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不清楚。研究证实8...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TFL)是一种滤泡性淋巴瘤的罕见变异型,好发于年轻男性,平均发病年龄15岁,以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目前关于PTFL的遗传学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不清楚。研究证实80%以上的成人FL存在t(14;18)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遗传学改变 儿童 基因突变 复杂 临床病理学特征 多发 淋巴结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诊断及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丽娟 吴赛青 程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9-971,共3页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淋巴瘤类型,形态学以扩张增殖的大滤泡为特征,预后较好。该文现对PTFL的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鉴别诊断及治疗预...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淋巴瘤类型,形态学以扩张增殖的大滤泡为特征,预后较好。该文现对PTFL的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淋巴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表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许彭鹏 钱樱 +3 位作者 陈秋生 李良群 张莉 赵维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预后意义,以期寻找更适合维持治疗的人群,为个体化治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预后意义,以期寻找更适合维持治疗的人群,为个体化治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140例初治F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40例中122例经过治疗后获得缓解,其中56例接受2个月1次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RM),中位维持8次(RM组);66例不接受任何抗淋巴瘤药物治疗(non-RM组)。结果:RM组及non-RM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分级、Ann Arbor分期、FLIPI及FLIPI2评分等临床及病理特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RM组和non-RM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89.7%和77.6%(P=0.043),其2年总生存(OS)分别为100%和98.6%(P=0.131)。无论在整体队列、RM组或non-RM组中,FLIPI2均可将患者分为预后显著差异的3个危险组别(P<0.001)。亚组分析显示,FLIPI2低危及中危患者RM组较non-RM组的PFS显著提升;但在FLIPI2高危组中,RM与non-RM组的2年PFS率分别为55.6%和46.9%(P=0.920)。结论:经一线R-CHOP方案治疗缓解的FL患者,无论是否行RM,FLIPI2均对其预后判别具有重要意义。FLIPI2低危及中危患者均可以从RM治疗中获益,但是高危患者中RM治疗的意义仍值得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国际预后指数2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蕴 潘玉林 +2 位作者 金晓龙 袁春艳 浦文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9-891,共3页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阑尾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FL),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1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入院后即行阑尾切除手术。阑尾切除标本经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阑尾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FL),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1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入院后即行阑尾切除手术。阑尾切除标本经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结果病理学检查发现,阑尾管壁局部增厚达0.8cm,镜下肠壁内大量淋巴滤泡样结节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bcl-2、CD20、CD79a、CD10和bcl-6。病理学诊断:"阑尾原发性FL1级,滤泡占8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B超、PET/CT检查和骨髓活检均未见异常。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阑尾原发性FL非常罕见。肿瘤性滤泡无套区和边缘区结构;肿瘤细胞特征性地表达b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淋巴 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浆细胞分化的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杰 郑声琴 +4 位作者 石群立 姚青 郭庆明 魏晓莹 王建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伴浆细胞分化的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s with plasmacytic differentiation,FLPD)的病理、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方法观察1例FLPD,并复习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大小不... 目的分析伴浆细胞分化的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s with plasmacytic differentiation,FLPD)的病理、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方法观察1例FLPD,并复习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结节或滤泡样排列,部分区域弥漫分布。结节或滤泡部分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其余大部分区域是由核偏位,胞质丰富的浆细胞或浆样细胞组成,核内包涵体(Dutcher小体)易见,胞质内包涵体(Russell小体)也可见。免疫组化:CD20,CD43,CD79α,CD138,bcl-6,bcl-2+,CD10-,CD30-,cyclin D1-,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40%。IgH基因重排。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FLPD的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特征同一般的FL,需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其他类型淋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浆细胞 分化 免疫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杜晓艳 胡凯 +4 位作者 赵伟 杨萍 万伟 景红梅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6-764,共9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治疗方案及疗效、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多为中老年起病...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治疗方案及疗效、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多为中老年起病,中位发病年龄50.5岁,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1.35;72.3%的患者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25.5%的患者起病时存在B症状;57.4%起病时即存在结外器官侵犯,其中以骨髓侵犯最为常见,占36.2%;BCL-2/IGH基因重排的检测阳性率为33.9%,FL 3级的患者占24.5%;起病时Ⅲ-Ⅳ期为71.3%;87例可追踪并可评价疗效的患者,ORR为92.0%,其中CR率为79.3%,复发率为35.2%,其3、5和10年OS分别92.1%,84.6%和77.4%,3、5和10年PFS分别为68.5%,61.4%和41.9%;应用美罗华组患者累积OS及PFS均较未应用组患者改善,但二者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FL分期、ECOG评分、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消化道受累、初治是否达CR对患者OS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消化道受累与否、初治是否达CR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CL-2、CD10、ECOG评分、白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数是否正常、血红蛋白、血沉、LDH正常与否、消化道受累与否对FL患者PFS有显著影响(P<0.05);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初治是否CR、有无消化道受累、LDH正常与否、ECOG评分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FL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确诊时多为晚期,骨髓受累常见。CD10阴性为FL预后不良因素。消化道受累与否,初治是否达CR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治是否CR、有无消化道受累、LDH正常与否、ECOG评分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免疫分 美罗华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显著反应性滤泡的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百周 徐天蓉 +3 位作者 朱荣 虞梅宁 吴云松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讨伴有明显反应性淋巴滤泡的T细胞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 报道 2例少见的T细胞淋巴瘤类型 ,结合光镜特点及免疫表型 ,并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似病例一起进行研究。结果 患者表现为全身淋巴结病 ,间断发热、皮... 目的 探讨伴有明显反应性淋巴滤泡的T细胞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 报道 2例少见的T细胞淋巴瘤类型 ,结合光镜特点及免疫表型 ,并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似病例一起进行研究。结果 患者表现为全身淋巴结病 ,间断发热、皮疹。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类似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但具有明显的反应性滤泡。结论 对这类临床少见的类型 ,组织学特点尤为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 反应 病理学 免疫表 反应增生 R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