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22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青 张燕林 +3 位作者 何妙侠 郭广秀 廖青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FL-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FL-D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内镜表现和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22例FL-D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男女比为1.2∶1,中位年龄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FL-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FL-D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内镜表现和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22例FL-D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男女比为1.2∶1,中位年龄53岁(年龄29~82岁)。起病时表现为轻微的消化道症状,内镜下表现为小息肉或黏膜粗糙,镜下为黏膜腺体减少,大量中心细胞及少量中心母细胞增生,中心母细胞不超过15个/HPF,部分区域呈滤泡样结构,部分区域弥漫分布。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20、Pax-5及BCL-2,CD21表现为生发中心中央部分区域缺失,边缘出现浓集现象。15例未治疗,4例病变自愈,11例病变无变化。3例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病变均消失。4例行化疗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病变均消失。结论FL-D属于惰性淋巴瘤,即使未经治疗,也很少快速发展或向高级别转化,部分患者可自愈,最合适的方法为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滤泡性 十二指肠型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泓毅 张钧栋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1-584,共4页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常累及十二指肠第二部(降部),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如滤泡树突状细胞网状结构缺乏、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表达消失等,呈现惰性的临床病程且病变常局限于肠道内。炎症相关标志...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常累及十二指肠第二部(降部),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如滤泡树突状细胞网状结构缺乏、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表达消失等,呈现惰性的临床病程且病变常局限于肠道内。炎症相关标志物提示微环境可能在DFL的发病机制及其良好的预后中发挥作用。由于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且进展率低,故DFL的治疗方案主要为观察和等待。本文将对DFL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 十二指肠淋巴瘤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13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郭永强 梁若鹏 +1 位作者 陈壬寅 张豫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740,共3页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管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出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管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出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胆汁及宿食等一系列症候群[2]。SMAS可先给予营养支持、保守治疗,若效果不佳可进行手术治疗[3]。腹腔镜手术治疗SMAS已被证实安全、可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腹腔镜手术 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 吻合口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型闭锁1例
4
作者 刘军 李秀红 +1 位作者 钟广琦 刘连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闭锁 小儿 X线检查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