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俞亚红 陈建安 +1 位作者 卢兴培 杨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4-685,691,共3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例患者行ES...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例患者行EST,54例患者行EPBD,比较两组的结石取净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结石取净率EST组为98.01%,EPBD组为98.1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并发症发生率EST组为4.04%,EPBD组为12.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T术和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各有利弊,应根据结石的数目和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 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龚敏 文萍 +2 位作者 韩坚云 韩明 赖丽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3-1315,131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118例,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s EST+EPBD组(60例)和EST组(58例),比较两组的ERC...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118例,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s EST+EPBD组(60例)和EST组(58例),比较两组的ERCP成功率和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前后血清TBil和DBil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s EST+EPBD组的ERCP成功率和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均显著高于EST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TBil和DBil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 EST+EPB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EST组(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实施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ERCP成功率和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 扩张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3
作者 胥良 牛思泉 +3 位作者 王地 信鹏程 宁宏洁 乔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疗)与对照组(予以单纯DCB治疗),各43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治疗后1 a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K-MB、cTnⅠ、BNP、NT-proBNP、sd-LDL、GDF-15、LVESD、LVEDD降低的程度,LVEF升高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a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9)。结论:ELCA联合DCB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减轻心肌损伤,并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消蚀 药物扩张成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技术在儿童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进镜困难时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靖达 周云 +5 位作者 高瑞峰 许鹏 齐灿 高栩 柴红超 贾鹏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进镜困难时应用球囊扩张技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10月23例(25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应用球囊扩张技术的资料。进镜困难时,经输尿管镜工作通道置入输尿管扩张球囊导... 目的探讨儿童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进镜困难时应用球囊扩张技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10月23例(25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应用球囊扩张技术的资料。进镜困难时,经输尿管镜工作通道置入输尿管扩张球囊导管对管腔狭小部位进行扩张,进镜置入钬激光光纤,粉末化结石。结果本组23例(25侧)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扩张球囊导管扩张输尿管共26处,扩张部位为输尿管膀胱壁内段23处,输尿管下段3处,扩张后输尿管Ⅰ级损伤23处,Ⅱ级损伤3处。球囊扩张后继续碎石成功23侧,失败2侧。均未出现与输尿管球囊扩张相关并发症。拔除双J管时间26~45 d,(33.5±5.2)d,在此期间尿路感染5例。拔除双J管后2周内复查泌尿系超声,结石均排出,均无肾积水。随访6~24个月,平均13.7月,均无输尿管狭窄表现。结论输尿管镜进镜困难时经工作通道使用输尿管扩张球囊导管进行扩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输尿管结石 儿童 输尿管镜手 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胃瘫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玮平 陈文华 王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治疗术后胃瘫(PG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21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放射科实施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41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治疗术后胃瘫(PG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21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放射科实施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41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在中位随访时间上,对照组、试验组各是626 d、588 d。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ALOS)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21例患者在DSA引导下行幽门球囊扩张术治疗后的2 d内,均恢复正常进食,1周内全部出院。试验组(10.2±1.3)d的ALO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5±14.2) d,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DSA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治疗PGS疗效显著,可以作为PG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保守治疗 透视 后胃瘫综合征 幽门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9
6
作者 竹建强 彭庆慧 +1 位作者 张献文 赵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PBD组(n=5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血淀粉酶变化趋势以及炎症介质含量.结果:ESBD组的结石完全清除率和一次性清除率均高于EPBD组;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4天开始降低,EP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6天开始降低;术后1~7 d时,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均低于EPBD组;术后第7天时,ESBD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低于EPBD组.结论: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取石效果优于EPBD;ESBD能够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缓解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肝硬化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内镜下扩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与单独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程进 钱俊波 +1 位作者 葛振明 杨雪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BD组(n=150)和EST组(n=150)。ESBD组先行乳头1/3~1/2小切开,然后行球囊扩张至造影所示胆总管最大直径,扩张最大直径不超过15 mm。EST组行乳头全切开术,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取石。比较两组结石取出率、操作时间、结石取出采用的方法、结石取出所需的次数、术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在结石取出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首次取石成功率EST组90.0%,ESBD组94.7%(P≥0.05),二次取石成功率两组均达到100%。对结石≥15 mm者,首次完整取石EST组75.9%,ESBD组90.4%,对大结石的取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ESBD组取石时间较EST组短。取石方法 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38.0%vs.23.3%,P〈0.05),尤其在结石≥15 mm者,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87.0%vs.57.7%,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组在首次完全取石率、取石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加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能平 杨味香 +4 位作者 刘江奇 杨志强 耿志坚 周鸣清 陆仁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 (Endoscopicpalillaryballoondilatation ,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指征和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8月 ,对 4 2例胆总管结石采用EPBD、网篮或取石气囊取石等方法进行治疗。...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 (Endoscopicpalillaryballoondilatation ,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指征和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8月 ,对 4 2例胆总管结石采用EPBD、网篮或取石气囊取石等方法进行治疗。柱状气囊长 5cm ,最大扩张直径 1 2cm。胆总管结石数目少于 3枚、结石最大直径≤ 1 0cm。施加压力 (8~ 12 )个大气压 ,对应的扩张直径为 1 0cm~ 1 2cm ,每次扩张持续 2分钟 ,扩张 2次。 结果  4 2例均获成功 ,36例一次性取尽结石 ,4例改行EST后取石成功 ,取石总成功率为 95 2 % (40 4 2 )。 2例取石失败。 3例术后有轻症胰腺炎 ,无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 当胆总管结石直径≤ 1 0cm ,数目 <3枚 ,特别是十二指肠乳头位于憩室内 ,可采用EPB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扩张 十二指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无扩张胆总管内结石
9
作者 吴成军 叶冠雄 +3 位作者 徐胜前 王世 陈光兰 汪望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切除(laparoscopic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 结石患者 CHOLECYSTECTOMY 十二指肠乳头扩张 治疗 鼻胆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大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59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双金权 王建宁 +1 位作者 汪胜林 翟启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乳头大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科对59例胆总管结石常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后,采用直径1.2 cm及以上的乳头大柱状气囊扩张乳头口后,使用金属网篮或取石气囊...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乳头大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科对59例胆总管结石常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后,采用直径1.2 cm及以上的乳头大柱状气囊扩张乳头口后,使用金属网篮或取石气囊进行取石,取石结束后留置鼻胆管,出院前再次鼻胆管造影证实有无结石残留。结果术中气囊扩张直径1.2~2.0 cm,(1.45±0.23)cm。一次性结石清除率91.5%(54/59)。术后24 h血淀粉酶24.1~2390 U/L,中位数93.8 U/L。术后出血2例,术后胰腺炎4例,均治愈出院。59例出院后1个月内随访,1例结石残留留置胆管支架出院无明显不适,3个月后再次入院复查结石缩小,内镜下取出结石,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无结石残留及复发。结论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术中使用柱状气囊扩张直径在2.0 cm以内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有利于较大结石的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治疗小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16
11
作者 乔中伟 李国平 +1 位作者 施柳英 周以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36,551,共3页
目的评价食道球囊扩张治疗小儿食道先天性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在X线透视下共行45次球囊扩张术。单个患儿扩张次数自1~5次不等。球囊直径范围为6~15mm。每次扩张前后行食... 目的评价食道球囊扩张治疗小儿食道先天性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在X线透视下共行45次球囊扩张术。单个患儿扩张次数自1~5次不等。球囊直径范围为6~15mm。每次扩张前后行食道造影了解扩张效果。食道吻合口狭窄指数降至10%以下为扩张有效。球囊扩张术后随访3—6个月期间,患儿所进食物由流质向固体物质改变,呕吐症状改善,体重增加明显者为治疗有效。结果45次球囊扩张术有40次扩张成功。成功率为88.9%。无1例食道穿孔。3~6月随访16例患儿治疗有效。有效率达80%。结论球囊扩张治疗小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术后狭窄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食道狭窄 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球囊扩张术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绍春 杨永超 +3 位作者 刘莉 饶江 王珧 朱慧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主动球囊扩张术对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38例诊断明确并经头部CT/MRI证实,经数字化吞咽造影检查(VFSS)证实为环咽肌失弛缓的清醒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主动球囊扩张术对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38例诊断明确并经头部CT/MRI证实,经数字化吞咽造影检查(VFSS)证实为环咽肌失弛缓的清醒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给予主动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4周(每周治疗7次)。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DSA设备下的数字化VFSS、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及VFSS评估食管上括约肌开放程度及吞咽障碍程度。结果 (1)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比例比较:经主动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4周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0/19、1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4)。(2)FOIS评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O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为4(3,6)分比2(1,3)分,6(5,7)分比2(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75、3.85,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OI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3)。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1例,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4例,两组治疗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45)。(3)VFSS评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为4(3,8)分比2(1,4)分,8(7,9)分比1(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65、3.86,均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P=0.01)。VFSS各分项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口腔期、咽期、误咽程度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Z值分别为2.64、3.29、3.35,均P〈0.01;观察组Z值分别为2.44、3.99、3.87,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口腔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P=0.89),咽期和误咽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51、3.29,均P〈0.01)。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有效9例,治愈3例;观察组有效8例,治愈10例;治疗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P=0.042)。结论主动球囊扩张术对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主动扩张 环咽肌失弛缓 吞咽造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迟缓症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榕 张莉 +4 位作者 杨平 王安素 罗倩 韩蝶 陈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迟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迟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月。纳入实施环咽肌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与常规康复训练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 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RCT,共计322例,其中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57例。分析结果显示,实施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后,试验组VFSS吞咽功能评分[MD=2.85,95%CI(2.60,3.11)]、VFSS吞咽通过时间[MD=-0.06,95%CI(-0.08,-0.05)]、吞咽障碍程度评分[MD=2.61,95%CI(2.35,2.88)]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OR=5.10,95%CI(3.37,7.7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可有效改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迟缓症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提高其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环咽肌 失迟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郁华亮 叶林阳 +1 位作者 杨渝 林茂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12-2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5例(27侧);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44.17±13.29岁;单侧狭窄23例,双侧狭窄2例;开放手术后再狭窄12例;尿流改...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5例(27侧);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44.17±13.29岁;单侧狭窄23例,双侧狭窄2例;开放手术后再狭窄12例;尿流改道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7例;炎性狭窄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7例(28侧)。结果试验组随访20例(22侧),治愈10侧,好转7侧,无效5侧,总有效率达77.3%,对照组随访25例(26侧),治愈12侧,好转9侧,无效5侧,总有效率达80.8%,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35.56±8.59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67.41±9.13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平均失血量24.13±8.75ml,对照组手术平均失血量174.07±59.44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39±0.66d,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07±0.92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创伤小、安全,能缩短病人术后住院天数,疗效较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肾造瘘 扩张 良性输尿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在儿童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中的应用1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万桂芳 胡昔权 +2 位作者 窦祖林 兰月 谢纯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治疗小儿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对1例1岁9个月小儿进行报道。结果经14次扩张治疗后,电视透视摄像造影评价(VFSS)显示:食物能较顺畅地穿过环咽肌处进入食道,钡剂在会厌谷和梨状隐窝的残留量明显减少,无呛...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治疗小儿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对1例1岁9个月小儿进行报道。结果经14次扩张治疗后,电视透视摄像造影评价(VFSS)显示:食物能较顺畅地穿过环咽肌处进入食道,钡剂在会厌谷和梨状隐窝的残留量明显减少,无呛咳或误吸入肺部,环咽肌开放正常。患儿可拔除胃管,经口安全进食。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能应用于小儿环咽肌失弛缓症,有效缓解环咽肌失驰缓,改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障碍 扩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范文可 吴毅 +2 位作者 路微波 田威 吴军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的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诊断明确,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的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诊断明确,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6周(每周治疗5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终点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和吞咽功能评价。结果:经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6周后,治疗组18例患者中有13例恢复经口进食普通饮食,包括水和固体食物,15例可进食糊状食物,仅3例效果不明显;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恢复进食普通食物,11例进食糊状食物,7例效果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VFSS检查发现,两组治疗后VF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VFSS评分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扩张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障碍 视频吞咽造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传国 魏宝杰 +2 位作者 王剑锋 翟仁友 高堃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1-525,共5页
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14例,记录手术成功率、引流管拔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并... 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14例,记录手术成功率、引流管拔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并随访胆肠吻合口长期开通情况。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实施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手术成功率100%(14/14),行胆道球囊扩张术1~6次,平均(3.0±1.8)次,胆道球囊直径8~10mm,单次球囊扩张时间1~3min。引流管拔除率85.71%(12/14),可夹闭引流管、但需间断开放引流管者占14.29%(2/14)。14例患者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肽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所有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因术中疼痛需静脉麻醉处理。随访6~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5个月,吻合口开放良好。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处理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临床效果好,患者耐受性良好,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肠吻合口狭窄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胆道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3
18
作者 蔡莉 林燕雨 +1 位作者 黄杏 李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12-415,共4页
目的分析因动静脉内瘘狭窄行超高压球囊扩张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动静脉内瘘患者行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术中透视下导丝引导超高压球囊至狭窄部位,逐级扩张。术前进行包括心理和常规护理在内的准备,术中手术护士做好器... 目的分析因动静脉内瘘狭窄行超高压球囊扩张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动静脉内瘘患者行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术中透视下导丝引导超高压球囊至狭窄部位,逐级扩张。术前进行包括心理和常规护理在内的准备,术中手术护士做好器械配合及耗材管理,术后使用扣眼式穿刺法做透析滤过清除对比剂,同时进行宣教等护理工作。结果 14例血液透析患者术后进行血滤治疗测试血流量均≥250ml/min,平均(270.00±27.33)ml/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当次血液净化治疗,无血管破裂、出血、感染和血管栓塞发生。结论悉心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提高术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扩张 动静脉瘘 狭窄 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杜玉清 周为中 +1 位作者 陈成水 李玉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价值。方法15例结核性气管和支气管狭窄病人,经临床、肺功能评价后,在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道球囊扩张术,每周扩张1次,连续3次,多叶狭窄病例采用分段扩张法,评价气道开放、近期疗效和肺功...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价值。方法15例结核性气管和支气管狭窄病人,经临床、肺功能评价后,在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道球囊扩张术,每周扩张1次,连续3次,多叶狭窄病例采用分段扩张法,评价气道开放、近期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5例病人共扩张50次,平均3.3次,气道开放为90.6%,气道直径在扩张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6.783 0,P<0.05),扩张后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t=5.152 7,P<0.05);6个月内再狭窄率为18%,4例支气管狭窄合用支架。结论球囊扩张术对以纤维疤痕为主的气道狭窄疗效好,以肉芽增生为主的气道狭窄应多次扩张,必要时并用其他手段。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是气道开放、改善肺功能的较好介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气管支气管狭窄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晓涛 张永春 于经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扩张 治疗 食管胃吻合 吻合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