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堆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和鸡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共同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承民 魏刚才 +4 位作者 秦建华 何宏轩 刘丽艳 齐永华 吴艳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7-880,共4页
以抗堆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单抗EASP-3G3作为工具,对鸡各段消化道上皮细胞切片和子孢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利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来检测单抗所识别子孢子可溶性抗原的分子量,来确定子孢子和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之间是否存在共同抗原.结果表... 以抗堆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单抗EASP-3G3作为工具,对鸡各段消化道上皮细胞切片和子孢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利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来检测单抗所识别子孢子可溶性抗原的分子量,来确定子孢子和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之间是否存在共同抗原.结果表明单抗只与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发生反应,而与其他肠段无染色反应.而且单抗所识别的可溶性抗原分子量为35~48 ku.抗子孢子的单抗同时与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和子孢子反应,而不与其他肠段反应,证明堆型艾美耳球虫寄生的位点特异性与十二指肠上皮细胞表面的某种抗原分子有内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 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共同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鉴定及其原代培养吸收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树敏 廖秀冬 +2 位作者 吕林 张丽阳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59-3167,共9页
本试验旨在评估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不同接种密度对细胞紧密连接性及细胞活力的影响,为建立肉鸡鸡胚体外原代培养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吸收模型选择最佳的细胞接种密度。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设3个组,Ⅰ组、Ⅱ组、Ⅲ组肉鸡鸡胚十... 本试验旨在评估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不同接种密度对细胞紧密连接性及细胞活力的影响,为建立肉鸡鸡胚体外原代培养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吸收模型选择最佳的细胞接种密度。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设3个组,Ⅰ组、Ⅱ组、Ⅲ组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接种密度分别为2.90×10~6、6.25×10~6、8.75×10~6个/m L,每个组6个重复,共培养4 d。结果表明:1)刚分离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团呈球形,且细胞团的大小均一,悬浮于培养液中,贴壁后细胞团开始向外伸展,逐渐铺成片,细胞之间界限清晰、贴壁均匀,呈单层"铺路石样"生长。2)经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试验组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胞浆被染成了蓝黑色,阴性对照组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不着色。3)在细胞培养的48和72 h,Ⅰ组和Ⅱ组细胞的跨膜电阻(TEER)值均满足大于300Ω·cm2的试验要求,酚红透过率均满足小于5%的试验要求,并且Ⅰ组细胞的TEER值显著高于Ⅱ组(P<0.05),细胞酚红透过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4)在细胞培养的24和48 h,Ⅰ组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均显著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细胞接种密度为2.90×10~6个/m L,培养时间为48 h时,细胞间界限清晰、生长状态良好、紧密连接性强,细胞活力最佳,说明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物质吸收模型构建成功,可为后续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吸收规律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分离 跨膜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磷浓度下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对磷吸收及相关转运载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娜 吕林 +2 位作者 廖秀冬 张丽阳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86-4193,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浓度下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对磷吸收及相关磷转运载体的表达。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设0(对照组)、0.5、1.0、2.0和4.0 mmol/L 5个不同磷浓度组,每组6个重复,孵育时间为87 min。结果表明:不同磷...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浓度下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对磷吸收及相关磷转运载体的表达。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设0(对照组)、0.5、1.0、2.0和4.0 mmol/L 5个不同磷浓度组,每组6个重复,孵育时间为87 min。结果表明:不同磷浓度对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磷吸收率有显著影响(P<0.05),磷吸收率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呈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4.0 mmol/L组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Ⅱb型钠磷协同转运载体(NaPi-Ⅱb)和无机磷转运载体1(PiT-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4.0 mmol/L组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无机磷转运载体2(PiT-2)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磷浓度对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NaPi-Ⅱb、PiT-1和PiT-2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随着孵育液磷浓度的增加,细胞磷吸收率增加;当孵育液中磷浓度为4.0 mmol/L时,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可通过下调NaPi-Ⅱb和PiT-1的mRNA表达来调节磷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鸡胚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游泳运动对大鼠贮存铁及十二指肠铁吸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玉倩 常彦忠 +2 位作者 王海涛 赵斌 段相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1-415,446,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游泳训练后大鼠机体贮存铁及十二指肠铁吸收相关蛋白的变化,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机体内铁贮存及铁吸收的影响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group,CG),适度运动组(moderatelyexercisedgroup,MG)和过...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游泳训练后大鼠机体贮存铁及十二指肠铁吸收相关蛋白的变化,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机体内铁贮存及铁吸收的影响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group,CG),适度运动组(moderatelyexercisedgroup,MG)和过度运动组(strenuouslyexercisedgroup,SG),每组20只,分别于运动5周和10周后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含量;测定肝脏和骨髓非血红素铁含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metaltransporter1,DMT1)和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1)的变化。结果:(1)运动10周后,MG组大鼠SF和Hb显著高于SG组和CG组(P<0.05),而SG组大鼠SF显著低于CG组(P<0.05);MG组和SG组大鼠骨髓非血红素铁含量均显著低于CG组(P<0.01)。(2)MG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DMT1(IRE)和FP1表达均显著高于CG组(P<0.05),而SG组DMT1和FP1表达与CG组和MG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适度运动可增加十二指肠铁转运蛋白表达,促进肠铁吸收,使血清铁增多、贮存铁重新分布,满足运动中机体对铁的需求;而过度运动使贮存铁大量消耗,从而易引发非贫血性铁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铁吸收 非血红素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