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七年”小说的跨媒介传播与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重估 |
王杰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十七年”文艺生产传播的地方性与全国性——以电影歌曲为例 |
武新军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流动的踪迹:试论“十七年”电影中的“进城”与“下乡” |
徐刚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十七烷基间苯二酚对氧化三甲胺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
杨子慧
张眙曼
王子元
叶高琪
刘洁
王静
|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情感生产与“十七年”文学教育功能 |
向蕊琦
王本朝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十七年”时期社会主义城市书写的诞生与形塑——以《我们夫妇之间》为中心 |
谢文芳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十七年”电影研究中崇高审美话语建构的三个来源 |
任华东
刘凡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十七年”时期中国动画“民族性”审美理论话语的生成 |
祝明杰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十七年”电影视阈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与传播 |
黄叶蕊
黄文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情感政治与“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再解读 |
高强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十七年”送戏下乡政策的历史考究——以河南省为中心的考察 |
郭武轲
韩易桐
|
《农村农业农民》
|
2025 |
0 |
|
|
12
|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 |
吴秀明
葛舒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3
|
“十七年”时期东北话剧的制度型构、文化生产与历史价值 |
逄增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4
|
现代左翼文学资源在十七年文学中的艰难融入——《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论争及碧野创作文体转换考察 |
肖敏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5
|
被遮蔽的日常书写与地方色彩——以“十七年”中短篇合作化小说为例 |
于树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6
|
雷暴雨急 杨柳风轻——论“十七年”连环画《夺印》的艺术特色 |
蔡小容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7
|
十七年时期中国作家游记中的西方形象 |
赵小琪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8
|
“十七年”时期东北文艺的批评经验与理论范式 |
王雨晴
吴玉杰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9
|
“人道主义”的屈折——“十七年”萨特存在主义译介与“人性论”论争 |
辛颖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0
|
新中国“十七年”的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与出版 |
朱嘉春
秦茂盛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