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一烷基灵菌红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霞 岑能凯 +2 位作者 刘璐 刘娴 廖学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8-944,共7页
目的建立可以灵敏、准确和可靠地检测十一烷基灵菌红素(undecylprodigiosin,UP)含量的方法,为UP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支持。方法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构建UP的定量检测方法。结果基于HPLC的分析条件的优化... 目的建立可以灵敏、准确和可靠地检测十一烷基灵菌红素(undecylprodigiosin,UP)含量的方法,为UP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支持。方法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构建UP的定量检测方法。结果基于HPLC的分析条件的优化,发现UP在甲醇-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系下的理论塔板数高于10000,表明UP可以得到有效的分离和检测。分光光度法测定UP的线性范围为0.25~10mg/L,而采用HPLC法时线性范围则可扩展到0.1~30mg/L。HPLC法测得的UP含量比分光光度法更为精确。HPLC法的检测限为0.025mg/L,加标回收率为98.51%~105.03%。HPLC法还具有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的特点。结论HPLC法可以作为UP的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烷基灵菌红素(UP)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分光光度法 检测 加标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的合成、表征及其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牛艳华 田森林 杨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5-759,共5页
以傅克反应与氨基化反应为主要方法,合成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简称FTMA)。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分析结果表明,FTMA的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相吻合,色谱纯度为97%;通过铂金板法测定了30℃下FTMA在还原态与氧化态(F... 以傅克反应与氨基化反应为主要方法,合成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简称FTMA)。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分析结果表明,FTMA的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相吻合,色谱纯度为97%;通过铂金板法测定了30℃下FTMA在还原态与氧化态(FTMA+)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0.6 mmol/L与1.0mmol/L,两种状态表面活性发生了大幅度变化;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FTMA在0.2 mol/L L i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FTMA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分别为0.457 0 V和0.416 8 V(vsSCE),峰电位之差ΔEp=40.2 mV,峰电流之比Ipa/Ipc=1.26,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可逆变化特性,并用电化学方法完成了FTMA在还原态与氧化态之间的转换。结果表明,FTMA可通过电化学"开关"控制其表面活性态和非表面活性态之间的可逆变换,是一种新型的可用于可逆增溶修复过程的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表面活性剂 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FTMA)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催化法合成1-羟乙基-2-十一烷基-2-咪唑啉
3
作者 史真 王建华 杨秉勤 《陕西化工》 CSCD 1991年第5期37-38,共2页
1-羟乙基-2-十一烷基-2-咪唑啉,可用作纺织及日用化学工业的表面活性剂,也是合成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它的合成常采用溶剂法和真空法。真空催化法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对真空催化法进行了研究。在Al<sub>2</sub>O&l... 1-羟乙基-2-十一烷基-2-咪唑啉,可用作纺织及日用化学工业的表面活性剂,也是合成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它的合成常采用溶剂法和真空法。真空催化法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对真空催化法进行了研究。在Al<sub>2</sub>O<sub>3</sub>催化剂的作用下,月桂酸与羟乙基乙二胺在减压下先生成酰胺,再脱水关环,即得到1-羟乙基-2-十一烷基-2-咪唑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 十一烷基 咪唑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巯基十一酸-(13-生物素酰胺基-4,7,10-三氧十三烷基)酰胺的合成
4
作者 徐常龙 陈义平 +3 位作者 曹小华 陶春元 张爱东 盖爽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7,共5页
利用苄硫醇、溴十一酸、4,7,10-三氧-1,13-十三烷二胺等原料,通过活化酯法和NH3/Na还原脱苄基,合成了一种含巯基的生物素衍生物——11-巯基十一酸-(13-生物素酰胺基-4,7,10-三氧十三烷基)酰胺,并用1 H NMR、IR对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 利用苄硫醇、溴十一酸、4,7,10-三氧-1,13-十三烷二胺等原料,通过活化酯法和NH3/Na还原脱苄基,合成了一种含巯基的生物素衍生物——11-巯基十一酸-(13-生物素酰胺基-4,7,10-三氧十三烷基)酰胺,并用1 H NMR、IR对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11-巯基十一酸-(13-生物素酰胺基-4,7,10-三氧十三烷基)酰胺可以在金表面自组装,而自组装膜在分子器件、生物与化学传感器、生物膜等很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巯基十一酸-(13-生物素酰胺基-4 7 10-三氧十三烷基)酰胺 自组装膜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醛还原胺化制备双(4-羟基十一烷基)胺
5
作者 张珍明 刘驰 +3 位作者 黄文静 张疏航 李润莱 徐霄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5-1160,共6页
以钛酸正丁酯[Ti(n-BuO)4]为催化剂、NaBH_(4)为还原剂、NH_(4)Cl/三乙胺(Et_(3)N)为胺源,桃醛经还原胺化反应制备了含羟基长链二烷基胺——双(4-羟基十一烷基)胺。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2.20 g(11.9 mmol)桃醛、n(桃醛)∶n(NH_(4)Cl)∶... 以钛酸正丁酯[Ti(n-BuO)4]为催化剂、NaBH_(4)为还原剂、NH_(4)Cl/三乙胺(Et_(3)N)为胺源,桃醛经还原胺化反应制备了含羟基长链二烷基胺——双(4-羟基十一烷基)胺。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2.20 g(11.9 mmol)桃醛、n(桃醛)∶n(NH_(4)Cl)∶n(Et_(3)N)∶n[Ti(n-BuO)4]∶n(NaBH_(4))=1.0∶1.45∶1.45∶1.45∶2.0、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24h。在上述条件下,双(4-羟基十一烷基)胺收率为57.7%;用FTIR、^(1)HNMR、^(13)CNMR和MS表征了产物的结构。该还原胺化工艺放大到百克级,收率为6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4-羟基十一烷基)胺 桃醛 还原胺化 钛酸正丁酯 制备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可逆表面活性剂在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8
6
作者 詹树娇 田森林 +1 位作者 龙坚 宁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31-1837,共7页
研究可逆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FTMA)在膨润土上的吸附机理,并与CTAB进行对比;同时考察土壤关键因子对FTMA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FTMA与CTAB在膨润土上的吸附变化规律一致,饱和吸附量为66cmol/kg,约为膨润土1倍CEC,吸附... 研究可逆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FTMA)在膨润土上的吸附机理,并与CTAB进行对比;同时考察土壤关键因子对FTMA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FTMA与CTAB在膨润土上的吸附变化规律一致,饱和吸附量为66cmol/kg,约为膨润土1倍CEC,吸附机制主要为阳离子交换作用.不同温度下FTMA吸附等温线均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吸附量随温度升高(298→318K),由280.6mg/g增大至350.8mg/g.吸附在8h达到平衡,吸附速率较CTAB慢,并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化学吸附是主要控制速率步骤.热力学参数计算得出,该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随体系离子强度的增大,吸附量下降;共存阳离子对吸附有抑制作用,且影响程度大小为:Ca2+>K+>Na+;pH值对吸附影响较小;腐植酸(HA)的加入促进了FTMA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表面活性剂 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 膨润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乙酰-CoA羧化酶基因异源表达对变铅青链霉菌次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华亮 白亭丽 陶美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8,共7页
克隆组装了大肠杆菌的乙酰-CoA羧化酶基因acc,以研究其异源表达对变铅青链霉菌中2种"沉默"抗生素放线紫红素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合成的影响。大肠杆菌ACC由4个基因编码,通过PCR扩增4个基因,并通过重叠延伸PCR加上ermE启动子,... 克隆组装了大肠杆菌的乙酰-CoA羧化酶基因acc,以研究其异源表达对变铅青链霉菌中2种"沉默"抗生素放线紫红素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合成的影响。大肠杆菌ACC由4个基因编码,通过PCR扩增4个基因,并通过重叠延伸PCR加上ermE启动子,构建得到4个重组基因;再将重组基因依次组装得到异源表达质粒pHLZ11,接合转移到变铅青链霉菌中进行异源表达。结果显示:含有异源表达质粒的变铅青链霉菌接合转移子能合成放线紫红素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产量提高。表明大肠杆菌acc基因异源表达能够激活变铅青链霉菌沉默抗生素的合成,并提高已有抗生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铅青链霉菌 大肠杆菌 乙酰-CoA羧化酶 放线紫红素 十一烷基灵菌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反应表面修饰银纳米颗粒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贺本芳 张晟卯 +3 位作者 张琳娜 周慧 张平余 吴志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1-924,共4页
Surface reactable modified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NaBH4 reduced silver ion in the aquenous solvent, in the presence of the double group modifying agent, O,O′-di(11-bromic undecane)dithiophosphonic acid... Surface reactable modified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NaBH4 reduced silver ion in the aquenous solvent, in the presence of the double group modifying agent, O,O′-di(11-bromic undecane)dithiophosphonic acid.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UV-Visible Absorption(UV-Vis) spectr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a. The result indicate that the products are spherical shape and no aggregation, C-Br functional groups are on the outermost portion of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The nanoparticles were well dispersed in organic solution, such as chloroform, petroleum ether, toluene etc. The analysis of the sample which reacted with trimethylamine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XPS) shows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can undergo many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反应表面修饰 银纳米微粒 双11-溴代十一烷基二硫代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