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逆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的合成、表征及其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牛艳华 田森林 杨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5-759,共5页
以傅克反应与氨基化反应为主要方法,合成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简称FTMA)。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分析结果表明,FTMA的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相吻合,色谱纯度为97%;通过铂金板法测定了30℃下FTMA在还原态与氧化态(F... 以傅克反应与氨基化反应为主要方法,合成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简称FTMA)。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分析结果表明,FTMA的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相吻合,色谱纯度为97%;通过铂金板法测定了30℃下FTMA在还原态与氧化态(FTMA+)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0.6 mmol/L与1.0mmol/L,两种状态表面活性发生了大幅度变化;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FTMA在0.2 mol/L L i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FTMA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分别为0.457 0 V和0.416 8 V(vsSCE),峰电位之差ΔEp=40.2 mV,峰电流之比Ipa/Ipc=1.26,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可逆变化特性,并用电化学方法完成了FTMA在还原态与氧化态之间的转换。结果表明,FTMA可通过电化学"开关"控制其表面活性态和非表面活性态之间的可逆变换,是一种新型的可用于可逆增溶修复过程的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表面活性剂 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FTMA)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醇/庚烷/水微乳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超平 莫春生 +1 位作者 廖勇 张艺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8,共5页
以铁氰化钾为电化学探针,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醇/庚烷/水体系微乳液的扩散系数,同时用电导率法研究了微乳液的结构及结构转变。绘制了不同条件下DTAB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探讨了体系的微乳化作用规律,考察... 以铁氰化钾为电化学探针,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醇/庚烷/水体系微乳液的扩散系数,同时用电导率法研究了微乳液的结构及结构转变。绘制了不同条件下DTAB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探讨了体系的微乳化作用规律,考察了醇的种类、含量对微乳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醇(正丁醇)固定时,随着醇含量增加,微乳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醇的链长不同,体系的微乳区类型及面积分数均不同,随着醇碳链的增长,微乳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甲基溴化铵 微乳液 相图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氧丙基-β-羟基三甲基溴化铵与阴离子聚电解质的缔合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爱民 徐桂英 +2 位作者 郑立强 沈强 魏西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5-669,共5页
运用电势滴定和表面张力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氧丙基-β-羟基三甲基溴化铵(C12NBr)与疏水修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MB、AMBA及柔性阴离子聚合物HPAM的结合等温线.结果表明,C12NBr与HPAM缔合过... 运用电势滴定和表面张力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氧丙基-β-羟基三甲基溴化铵(C12NBr)与疏水修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MB、AMBA及柔性阴离子聚合物HPAM的结合等温线.结果表明,C12NBr与HPAM缔合过程中有明显的协同特征,即结合量突然上升,并且在很窄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内达到饱和.C12NBr与AMB或ANBA的相互作用是非协同性的,结合等温线经历了较宽的浓度范围,没有明显的临界聚集浓度,结合量较小,此现象归结为这类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 表面活性剂 结合等温线 缔合作用 相互作用机理 十二烷基氧丙基-β-羟基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对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胶团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凌锦龙 徐敏虹 +1 位作者 洪迪 张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2-326,共5页
利用电导法研究了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CnTAB,n=12,14,16),即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体积分数0~40%)中的胶团化行为。考察了温度对胶团... 利用电导法研究了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CnTAB,n=12,14,16),即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体积分数0~40%)中的胶团化行为。考察了温度对胶团形成的影响,应用相分离模型估算了三个表面活性剂的胶团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临界胶团浓度(cmc)和反离子解离度(α)都随乙二醇组分的增加而增大。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胶团形成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相差很小,混合焓都是负值,而混合熵都为正值,说明焓-熵补偿效应在胶团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甲基溴化铵 乙二醇/水混合溶剂 临界胶团浓度 胶团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研究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秋兰 倪永年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模拟pH=7.4的人体生理条件,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研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为增加实验数据的信息量,本实验采用顺序不同的两种滴加方式得到扩展的荧... 模拟pH=7.4的人体生理条件,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研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为增加实验数据的信息量,本实验采用顺序不同的两种滴加方式得到扩展的荧光光谱数据矩阵;进而采用渐进因子分析法(EFA)得到作用体系中各组分浓度变化曲线的初值,再应用MCR-ALS对该扩展荧光光谱矩阵进行迭代计算,较好地分辨出动态作用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趋势图,并由此曲线推断出CTAB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和结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甲基溴化铵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相转移催化合成N,N-二乙基苯胺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田庆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04-306,共3页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相转移催化合成N,N-二乙基苯胺的研究田庆伟(大连铁道学院应用化学系大连116028)关键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相转移催化N,N-二乙基苯胺中图分类号0625.631N,N-二乙基苯胺是制备染料、...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相转移催化合成N,N-二乙基苯胺的研究田庆伟(大连铁道学院应用化学系大连116028)关键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相转移催化N,N-二乙基苯胺中图分类号0625.631N,N-二乙基苯胺是制备染料、药物和彩色显影剂的重要中间体,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 甲基 溴化铵 相转移催化 二乙基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添加剂对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表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喜载 赵剑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共3页
研究了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2TAB或C14TAB)作为添加剂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表面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体系胶束生成和表面张力降低效率的局部增效均发生在C12TAB或C14TAB加入量仅约为S... 研究了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2TAB或C14TAB)作为添加剂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表面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体系胶束生成和表面张力降低效率的局部增效均发生在C12TAB或C14TAB加入量仅约为SDS的1/100(X1≈0.01)时。对于以SDS为主成分的二元复配应用体系,当要求具有较高胶束生成能力或较高表面张力降低能力时,以添加烷基链长对称匹配的C12TAB为好;若希望具有良好的表面张力降低效率,则应加入单组分表面活性较高的C14T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 甲基 溴化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铵-硫氰酸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体系浮选分离汞(Ⅱ) 被引量:1
8
作者 涂常青 温欣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3-585,共3页
结果表明:在1.0g氯化铵存在下,当0.1mol·L^-1硫氰酸铵溶液和1.0×10^-3mol·L^-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1.0mL时,且溶液的总体为10mL,硫氰酸铵-DTAB-汞(Ⅱ)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 结果表明:在1.0g氯化铵存在下,当0.1mol·L^-1硫氰酸铵溶液和1.0×10^-3mol·L^-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1.0mL时,且溶液的总体为10mL,硫氰酸铵-DTAB-汞(Ⅱ)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两相,从而使汞(Ⅱ)被定量浮选,而Zn^2+,Mn^2+,Ni^2+,Co^2+,Cu^2+,Cd^2+等离子在此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汞(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浮选率为98.29/5~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分离 汞(Ⅱ) 硫氰酸铵 十二烷基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光谱法研究水溶液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分子构象
9
作者 王玮 李来明 席时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2-104,共3页
研究长链分子在水溶液中的分子构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膜的结构及生物大分子链(如蛋白链)的结构,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已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广泛地研究过,但用振动光谱方法(尤其是红外光谱法)研究水... 研究长链分子在水溶液中的分子构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膜的结构及生物大分子链(如蛋白链)的结构,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已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广泛地研究过,但用振动光谱方法(尤其是红外光谱法)研究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构象的报道则很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是一种典型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我们曾讨论了温度对CTMAB分子链亚晶胞堆积形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 甲基溴化铵 分子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容量法测定钾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虹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1期92-94,共3页
本文提出了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阳离子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返滴定过量的四苯硼化钠测定钾。分析结果的误差小于千分之一。
关键词 十六烷基 甲基溴化铵 容量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程系数法研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最佳中相微乳液的形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元 舒延凌 +1 位作者 李干佐 王维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12,共4页
用方程系数法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正构烷烃为油相,正丁醇为基醇。正已醇为追加醇的体系,形成最佳中相微乳液的规律。得到该体系的最佳含盐量S~*与油的ACN值,追加醇用量A、温度t、活性剂浓度G_s及结构参数δ... 用方程系数法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正构烷烃为油相,正丁醇为基醇。正已醇为追加醇的体系,形成最佳中相微乳液的规律。得到该体系的最佳含盐量S~*与油的ACN值,追加醇用量A、温度t、活性剂浓度G_s及结构参数δ的定量关系为:LnS~*=(0.120ACN-2.471)A+0.148ACN+7.95×10^(-3)t+0.121C_s+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 甲基 溴化铵 乳液
全文增补中
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活性炭吸附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加乐 王欣泽 +1 位作者 沈剑 林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76-2683,共8页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MTAB)作为改性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考察所制备的MTAB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mmol/L的MTAB对活性炭的改性效果最好(记为MAC-6),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最大平衡吸...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MTAB)作为改性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考察所制备的MTAB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mmol/L的MTAB对活性炭的改性效果最好(记为MAC-6),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4.51mg/g和5.67mg/g,远高于未改性的活性炭14.45mg/g和3.59mg/g。MAC-6的等温吸附曲线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发现,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MAC-6对于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此外,p H过高会抑制MAC-6对于硝酸盐和磷酸盐吸附。水中共存的磷酸盐和硝酸盐会相互抑制,但硝酸盐对磷酸盐的抑制作用更强,更易于被MAC-6吸附。MAC-6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主要吸附机制有静电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其中离子交换吸附占主导作用。此外,MAC-6经4次再生脱附后仍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这表明其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具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烷基甲基溴化铵 改性活性炭 硝酸盐 磷酸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体系双水相性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Abdulaziz Mohammed Al-Hakimi 尚亚卓 刘洪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8-733,共6页
对正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eTAB、DoTAB、TTAB和CTAB)和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体系双水相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13 K下各体系都能形成双水相,且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决定着阴、阳离子双水相(ATPS... 对正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eTAB、DoTAB、TTAB和CTAB)和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体系双水相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13 K下各体系都能形成双水相,且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决定着阴、阳离子双水相(ATPSa、ATPSc)的性质。双水相区域中两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可能与该区域内富含表面活性剂胶团化性能有关。胶团化越强,其在双水相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实验结果也表明:混合溶液中两表面活性剂链长的匹配扩大了双水相区域的面积,使双水相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甲基溴化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 混合体系 双水相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制备高度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被引量:3
14
作者 边慧敏 李若楠 +2 位作者 张凯 李玉平 韩培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75-1979,共5页
以长碳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可制得高度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而碳链较短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由于其表面活性较差,以其为模板难以制得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以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 以长碳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可制得高度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而碳链较短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由于其表面活性较差,以其为模板难以制得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以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考察了不同硅源、碱源以及pH值对介孔材料结构的影响,采用XRD、FTIR、SEM、HRTEM和N2物理吸附等手段分别对产物的晶体结构、织构性质、形貌和孔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有机碱四甲基氢氧化铵存在下,以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制得了具有规整六方结构的高度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其孔径和晶胞常数分别为2.25 nm和3.7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十二烷基甲基溴化铵 高度有序 二氧化硅 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溴化钠水溶液中的粘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金水 莫春生 钟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1期16-22,共7页
粘度测定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0.2MNaBr溶液中在30~50℃温度范围内的球-棒转变.溶液粘度的增大是由于棒形胶束的生成.发现溶液粘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变化而不出现转折点,说明胶束的球-棒转变... 粘度测定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0.2MNaBr溶液中在30~50℃温度范围内的球-棒转变.溶液粘度的增大是由于棒形胶束的生成.发现溶液粘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变化而不出现转折点,说明胶束的球-棒转变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用高分子稀溶液的粘度理论计算了实验温度下各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特性粘度[η]、棒形胶束的轴比J、棒长L及棒形胶束的表观流体力学半径Rh。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力学半径R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从30℃时的44.5nm减小至50℃时的6.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 甲基溴化铵 粘度 溴化钠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蠕虫状胶束的形成及其线性黏弹性
16
作者 李振兴 燕永利 +2 位作者 王虎 吴春生 贺炳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12-2316,共5页
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溶液作为反应主剂,油酸钠(NaOA)溶液作为反应助剂,制备得到了TTAB/NaOA蠕虫状胶束,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摩尔比、主剂质量分数对蠕虫状胶束线性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主剂TTAB与助剂NaO... 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溶液作为反应主剂,油酸钠(NaOA)溶液作为反应助剂,制备得到了TTAB/NaOA蠕虫状胶束,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摩尔比、主剂质量分数对蠕虫状胶束线性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主剂TTAB与助剂NaOA的摩尔比为2.6∶1~4.6∶1,TTAB质量分数在7%~16%之间时,溶液中均有蠕虫状胶束形成。当主剂TTAB与助剂NaOA的摩尔比为4.2∶1,TTAB质量分数为14%时,零剪切黏度可达到最大值即为η_(0)=15324 mPa·s,且溶液体系的平台模量G_(0)和弛豫时间τ_(R)也达到最大值,此时溶液体系中蠕虫状胶束长度最长,网络结构最为紧密,并呈现出良好的线性黏弹性。由上述溶液体系的实际Cole-Cole图表明本文探讨研究的蠕虫状胶束体系是符合麦克斯韦模型的线性黏弹性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烷基甲基溴化铵 油酸钠 蠕虫状胶束 线性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可逆表面活性剂二茂铁烷基胺的制备及性能
17
作者 田森林 李英杰 宁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9-642,共4页
N,N-二甲基二茂铁基甲胺分别与溴代辛烷、溴代十二烷、溴代十四烷和溴代十六烷反应,合成了4种二茂铁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辛烷基溴化铵(Fc8)、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Fc12)、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四烷基溴化... N,N-二甲基二茂铁基甲胺分别与溴代辛烷、溴代十二烷、溴代十四烷和溴代十六烷反应,合成了4种二茂铁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辛烷基溴化铵(Fc8)、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Fc12)、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四烷基溴化铵(Fc14)和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Fc16)1。HNMR与元素分析结果表明,Fc8、Fc12、Fc14和Fc16的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吻合,质量分数96%;分别测定了4种化合物在还原态(I+)和氧化态(I2+)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还原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5.92、0.67、0.46和0.07 mmol/L,仅为相应的直链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MC值的1/40、1/25、1/5和1/15;而在氧化态时表面活性不明显。通过该化合物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的表面张力曲线的对比,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可逆变化能力。因而,可以调节化合物所处的氧化态或还原态,控制其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表面活性剂 N 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烷基溴化铵 N 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 N 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四烷基溴化铵 N 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Ni(OH)_(2)电结晶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友 廖连珍 +1 位作者 陈政 高友君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3,共6页
以硝酸镍为镍源、泡沫镍为基底,研究电解质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氢氧化镍在泡沫镍表面的电结晶过程的影响。物理模型结合电流-时间瞬态曲线研究了添加DTAB和SDBS对Ni(OH)_(2)在泡... 以硝酸镍为镍源、泡沫镍为基底,研究电解质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氢氧化镍在泡沫镍表面的电结晶过程的影响。物理模型结合电流-时间瞬态曲线研究了添加DTAB和SDBS对Ni(OH)_(2)在泡沫镍基底上的电结晶动力学的影响。同时,采用XRD、SEM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添加DTAB和SDBS对电沉积Ni(OH)_(2)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DTAB和SDBS均可延长Ni(OH)_(2)的成核诱导时间并降低其电结晶速率,进而实现对Ni(OH)_(2)沉积形貌的调控。此外,DTA^(+)和Na^(+)在泡沫镍表面和Ni(OH)_(2)晶面的定向吸附,以及沉积过程中外来阴离子的嵌入对Ni(OH)_(2)微观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添加DTAB和SDBS对Ni(OH)_(2)产物的结晶度影响较小,但对沉积产物的微观形貌影响显著,其中添加SDBS的沉积产物呈蓬松多孔的球形或类球形颗粒形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添加SDBS所得Ni(OH)_(2)的放电比电容最大,在10 mV/s扫描速率下放电比电容量为967.8 F/g。该研究可为电沉积产物形貌的调控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H)_(2) 十二烷基甲基溴化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电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AB反胶束萃取花椒籽中蛋白质和油脂研究
19
作者 郑永军 王建广 +1 位作者 郑勇 罗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74,119,共5页
利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o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DTAB)-异辛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对花椒籽中的蛋白质和油脂同步萃取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前萃过程油脂直接溶解于有机相中,蛋白质增溶于反胶束极性核中,蛋白质的前萃率受... 利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o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DTAB)-异辛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对花椒籽中的蛋白质和油脂同步萃取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前萃过程油脂直接溶解于有机相中,蛋白质增溶于反胶束极性核中,蛋白质的前萃率受DTAB浓度、萃取时间、缓冲溶液pH值、氯化钠浓度、料液比的影响。随后,反胶束溶液通过加入等体积含有一定离子强度和pH值的水相构筑WinsorⅡ微乳体系来实现蛋白质转移。其蛋白质后萃率和油脂萃取率受后萃水相的酸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花椒籽 十二烷基甲基溴化铵(DTAB) 萃取 蛋白质和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可逆表面活性剂在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8
20
作者 詹树娇 田森林 +1 位作者 龙坚 宁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31-1837,共7页
研究可逆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FTMA)在膨润土上的吸附机理,并与CTAB进行对比;同时考察土壤关键因子对FTMA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FTMA与CTAB在膨润土上的吸附变化规律一致,饱和吸附量为66cmol/kg,约为膨润土1倍CEC,吸附... 研究可逆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FTMA)在膨润土上的吸附机理,并与CTAB进行对比;同时考察土壤关键因子对FTMA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FTMA与CTAB在膨润土上的吸附变化规律一致,饱和吸附量为66cmol/kg,约为膨润土1倍CEC,吸附机制主要为阳离子交换作用.不同温度下FTMA吸附等温线均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吸附量随温度升高(298→318K),由280.6mg/g增大至350.8mg/g.吸附在8h达到平衡,吸附速率较CTAB慢,并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化学吸附是主要控制速率步骤.热力学参数计算得出,该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随体系离子强度的增大,吸附量下降;共存阳离子对吸附有抑制作用,且影响程度大小为:Ca2+>K+>Na+;pH值对吸附影响较小;腐植酸(HA)的加入促进了FTMA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表面活性剂 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 膨润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