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8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而作
1
作者 郑良芳 《征信》 1998年第6期3-5,共3页
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各项金融服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开拓和发展.金融机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已初步实现多样化.原来只有中国人民银行独家金融机构,而今已建立以人民银行和... 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各项金融服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开拓和发展.金融机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已初步实现多样化.原来只有中国人民银行独家金融机构,而今已建立以人民银行和证券委为领导、多种形式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为主体,城乡合作金融为基础,保险公司、邮政储蓄、信托投资公司、证交所、证券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原来没有各种金融市场,只有人民银行一家经营信贷,而今已发展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已建立了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迅速发展的融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 基本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金融机构 人民银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为纪念 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服务 推进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活动述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忠良 段秀芝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7,共4页
总结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纪念活动,在纪念的缘由、方式以及功能上作了详细研究。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活动主要以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发表社论、开辟专栏的形式进行,其主要功能表现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 总结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纪念活动,在纪念的缘由、方式以及功能上作了详细研究。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活动主要以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发表社论、开辟专栏的形式进行,其主要功能表现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纪念活动 形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曲青山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3,共9页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经30多年了。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界标,具有划时代影响和里程碑意义。本文根据所收集到的材料,就党对十一届...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经30多年了。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界标,具有划时代影响和里程碑意义。本文根据所收集到的材料,就党对十一届三全会的评价,作些归纳整理,并进行比较分析和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 评价 中央委员会 时代影响 归纳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党的经济工作视角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文道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会议提出了要改革过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会议提出了要改革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制定了加快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为改革开放找到了一个最佳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工作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初步确立 被引量:4
5
作者 汪青松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1-14,共4页
1978年底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所作的重要讲话是邓小平理论形成期完成的标志,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我们党所接受,表明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初步确立。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贡献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以顺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42-46,共5页
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的思想,支持平反冤假错案和强调加强党的建设,使我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他还提出改革开放的任... 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的思想,支持平反冤假错案和强调加强党的建设,使我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他还提出改革开放的任务,把我国引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组织路线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孝良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10,共5页
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继往开来的转折点。这两次会议在召开的时代背景、采取的组织原则以及建立的历史功绩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比较研究这两次会议,有助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是... 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继往开来的转折点。这两次会议在召开的时代背景、采取的组织原则以及建立的历史功绩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比较研究这两次会议,有助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去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熊启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中兴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它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再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中兴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它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再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它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这一思想主导下,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它奠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两个工作中心转向一个中心的标志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宏志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1-54,共4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近20年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革命和建设两个工作中心徘徊的局面,把经济建设确立为党的唯一工作中心,标志着党的两个工作中心向一个工作中心的转变。探讨这一转变的历史经验和原因。
关键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中心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要有实事求是精神──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
10
作者 宋才发 项久雨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6,共6页
关键词 实事求是精神 解放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六次党代会报告论十一届三中全会
11
作者 佘君 王先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621-625,共5页
新时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肯定邓小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贡献,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党代会报告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事记》的写作特色
12
作者 刘正坤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大事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材料 经济特区 写作特色 重大事件 邓小平“一国两制” 小事件 两个基本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实践 凝聚共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总结
13
作者 李文 周庚旭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7期60-76,共17页
本文结合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就中国共产党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定实施经济政策的基本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本文认为,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经济政策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社会... 本文结合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就中国共产党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定实施经济政策的基本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本文认为,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经济政策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工作方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了民主和实践的原则;好的形势能否巩固关键在于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承包经营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现代化 客观经济规律 土地承包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探究伟大转折历史轨迹的信史——读朱佳木《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4
作者 宋月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126,共6页
关键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轨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 朱佳木 所知 信史 改革开放 历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八大研究评述
15
作者 张神根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41,共5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八大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关于八大的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就达数十篇。本文试图对八大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一些评述。 一、关于八大的历史功绩、地位问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八大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关于八大的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就达数十篇。本文试图对八大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一些评述。 一、关于八大的历史功绩、地位问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公报指出:全党工作着重点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在阶级斗争方式、经济建设方针、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共八大 研究评述 八大路线 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思想” 过渡时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刘少奇 中共党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史研究的关键在于开拓创新——读《历史转折论——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6
作者 马连儒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4-96,共3页
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光辉历程里,经历了1935年遵义会议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样两次生死攸关的伟大历史转折。对于这两次历史转折,已有许多著述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程中原和夏杏珍夫妇合著的论文集《历史转折论—... 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光辉历程里,经历了1935年遵义会议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样两次生死攸关的伟大历史转折。对于这两次历史转折,已有许多著述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程中原和夏杏珍夫妇合著的论文集《历史转折论——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研究 《历史转折论——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 遵义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总结20年来的哲学历程研究探讨跨世纪的哲学发展战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张明仓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哲学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回顾与展望 哲学历程 研讨会综述 回顾总结 邓小平理论 研究探讨 毛泽东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
18
作者 宁虹 《当代教育科学》 1999年第5期6-7,共2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在于它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人也许难以理解,为了这样一个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在于它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人也许难以理解,为了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曾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研究 思想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育科学理论 教育改革和发展 持续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科研 教育科学工作者 实验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科学化的历史性突破──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
19
作者 邵景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3-6,共4页
关键词 领导科学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三代领导集体 历史性突破 科学领导 解放思想 领导工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创造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启示
20
作者 殷焕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4年第4期28-30,共3页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以及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与否休戚相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充满着反复和曲折,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认识与错误的认识始终是交织存在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以及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与否休戚相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充满着反复和曲折,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认识与错误的认识始终是交织存在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