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琳 岳培 张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913-915,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1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收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1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收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接收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护理,均持续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6个月后遵医行为率及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遵医行为率(94.83%)高于对照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以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施行护理可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 遵医行为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对首诊冠心病患者院外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阴毅 肖锋 赵莹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对首诊冠心病患者院外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筛选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次就诊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动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联...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对首诊冠心病患者院外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筛选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次就诊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动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联动组接受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模式。比较经两种模式干预1 a后生活质量、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评分、遵医行为、心脏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联动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评分、遵医行为评价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动组的心脏康复量表中自主性评分较对照组更高,过程焦虑、结果焦虑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模式可以增强首诊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遵医行为,利于心脏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 自我护理 遵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策略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翠 郎英 +1 位作者 杨子凡 张承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策略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策略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自我管理行为。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灼热、反酸、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策略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临床症状的改善,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 生活质量 临床症状 自我管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尿失禁程度的影响
4
作者 郑璐 郭南南 王海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尿失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36例... 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尿失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3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实施前后的盆底肌力、尿失禁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盆底肌力Ⅲ级及以上占比(94.44%)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显著(χ2=4.181,P=0.041)。干预前,两组尿失禁程度相当(P>0.05),干预后,两组尿失禁评分均降低(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2.801,P=0.007)。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当(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提升(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2.760,P=0.007)。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的实施能够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力,减轻患者的尿失禁程度,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伤口造口智慧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68
5
作者 赵红 童天娇 +3 位作者 胡少华 朱红娟 谢伦芳 刘志尊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1-1603,共3页
依托医院优质资源,以创新城市医联体工作为契机,成立智慧护理团队,借助医疗手机应用程序和伤口造口护理门诊,构建"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伤口造口智慧护理服务模式。为伤口造口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建立延续... 依托医院优质资源,以创新城市医联体工作为契机,成立智慧护理团队,借助医疗手机应用程序和伤口造口护理门诊,构建"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伤口造口智慧护理服务模式。为伤口造口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建立延续性护理网络,以期增加社区就诊人次,降低平均换药费,从而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切实提高社区专科护理水平,促进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通信网络 医院-社区-家庭 伤口造口患者 延续性护理 医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82
6
作者 王莉 付阿丹 +2 位作者 黄艳 易兰 李凡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17-1621,共5页
本研究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形式,联合医联体建立"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本文介绍该模式的组织构架、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不良事件处理流程、各方职责、... 本研究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形式,联合医联体建立"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本文介绍该模式的组织构架、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不良事件处理流程、各方职责、风险防控机制、价格支付标准、信息化平台建设及管理方法;分析该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建议,经过前期准备和实践,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打通护理和互联网结合通道,提高了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增加护理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边界延伸;为我国护理服务模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医院-社区-家庭 护理服务 医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合作管理模式在造口护理中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卡 黄明君 +2 位作者 郭晶 李智 陈增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期98-100,共3页
通过文献回顾和政策分析,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合作管理模式在造口护理中的发展及应用,并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合作管理的角度,总结造口护理实践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造口护理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我国造口护理的发展。
关键词 造口护理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 合作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elphi法构建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舒 温肇霞 +3 位作者 陆连芳 王淑云 张温温 高蕾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7-9,共3页
目的针对肠造口患者构建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为肠造口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对33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构建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后,有效问卷回收... 目的针对肠造口患者构建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为肠造口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对33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构建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后,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29%、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专家协调系数W分别为0.20、0.22。最终形成包括模式目的、实施机构、组织结构、护士职责和工作内容5个部分22个条目的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结论专家对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的积极性和代表性较好,结果可靠,可用于肠造口患者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德尔菲法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在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吴瑞兰 卢焕章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3月于东莞市石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PICC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2年8—9月就诊的50例患...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3月于东莞市石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PICC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2年8—9月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0月—2023年3月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对服务态度、防护措施、维护技术、居家指导、社区环境、就诊流程、就诊指引、维护收费以及交通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区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在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 社区 满意度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莉 李润 程霖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 探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 探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分别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存质量。结果 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WHOQOL-10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运动能力的增强,可以改善患者的ADL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 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 脑卒中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博 慧甜 《口岸卫生控制》 2018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究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择84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则采用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 目的探究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择84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则采用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护理前后康复效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两组护理之前康复效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康复效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均有提升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院-社区-家庭 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 精神分裂症患者 用药依从性 生存质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发展现状 被引量:44
12
作者 陶宝明 梁静 曹癸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17-20,共4页
阐述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的相关概念及意义,回顾分析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的开展形式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延续护理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5
13
作者 罗红 任道琼 +3 位作者 谭静 黄冰 杨晓燕 文琼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方法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护理服务部,确立社区、县乡维护网络医院与其指定的PICC维护员,举办专题继续教育培训,建立PICC维护网络人员QQ群,对出院后留...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方法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护理服务部,确立社区、县乡维护网络医院与其指定的PICC维护员,举办专题继续教育培训,建立PICC维护网络人员QQ群,对出院后留置PICC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级管理。结果在实施网络维护过程中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穿刺点感染1例,堵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97.62%患者对网络维护点的服务态度、维护技术和收费感到满意。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PICC维护网络服务部共接受网络成员电话咨询250余次,服务部成员外出会诊34次。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的建立,解决了出院肿瘤患者带管的维护问题,减少了带管期间并发症,延长患者带管时间;同时,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进来,扩大了PICC技术影响力,达到了护患双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ICC维护网络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网络护理服务 满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14
14
作者 林慧卿 钟义春 +4 位作者 刘艳丽 陈晓正 李珍梅 何健敏 彭桂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4期168-171,共4页
目的将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127例住院且在同一社区居住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简单抽样将其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则... 目的将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127例住院且在同一社区居住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简单抽样将其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施以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其血糖控制及达标率、用药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前空腹血糖为(12.11±1.03)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为(7.08±1.32)mmol/L,达标率为83.3%,干预前餐后2 h血糖为(14.15±0.98)mmol/L,干预后餐后2 h血糖为(9.85±2.32)mmol/L,达标率为87.9%;对照组干预前空腹血糖为(11.88±1.56)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为(10.78±2.01)mmol/L,达标率为59.0%,干预前餐后2 h血糖为(12.28±1.99)mmol/L,干预后餐后2 h血糖为(11.67±2.88)mmol/L,达标率为65.6%;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及其达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HbAlc控制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 2型糖尿病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医院-社区-家庭药物管理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菊妹 戴丽学 +5 位作者 叶家薇 沈旭慧 沈华英 刘新娣 周勤学 温晓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1期999-1001,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医院-社区-家庭药物管理服务模式,改善社区居民家庭自我药疗的管理。方法随机选取湖州市某社区100位居民,对其家庭自我药疗进行强化管理,一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社区居民家庭安全用药认知情况和管理情况较前明显改善(P&... 目的探讨建立医院-社区-家庭药物管理服务模式,改善社区居民家庭自我药疗的管理。方法随机选取湖州市某社区100位居民,对其家庭自我药疗进行强化管理,一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社区居民家庭安全用药认知情况和管理情况较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药物管理服务模式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家庭自我药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药物管理 服务模式 社区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国内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贺捷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8期17-20,共4页
综述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延续性护理的相关概念,回顾分析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式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形式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延续性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心血管疾病 医院-社区-家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朱慧芳 颜美琼 +1 位作者 刘红池 朱金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2期89-91,共3页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92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按社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给予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持续至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92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按社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给予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持续至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可有效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医院-社区团队 社区护理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照护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谭慧 谌永毅 胡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照护模式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思考我国肿瘤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照护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我国肿瘤护理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我国专科护理的发展。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医院-社区-家庭照护模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享玲 黄秋萍 宁玉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3期58-59,62,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接受介入治疗,对照组常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综合护理干预。术后随访,观察2组用药依...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接受介入治疗,对照组常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综合护理干预。术后随访,观察2组用药依从性、疾病复发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疾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给予医院-社区-家庭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用药依从性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陶爱伟 倪水妹 费杏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7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房颤患者服用法华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电话随访;...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房颤患者服用法华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电话随访;干预组按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血及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院外抗凝治疗依从性,降低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依从性 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