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DALY结合人力资本法研究某三甲专科医院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的间接经济负担 被引量:9
1
作者 纪灏 张静 +1 位作者 窦颖 范小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应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结合人力资本法初步研究某三甲专科医院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SHAP)患者的间接经济负担。方法按照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计算DALY的方法,分别计算出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SHAP各年龄组患者DALY... 目的应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结合人力资本法初步研究某三甲专科医院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SHAP)患者的间接经济负担。方法按照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计算DALY的方法,分别计算出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SHAP各年龄组患者DALY,再利用DALY与人力资本法结合估计SHAP患者的间接经济负担,并根据SHAP致病菌是否是多重耐药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间接经济负担。结果 71例SHAP患者,损失DALY 172. 35年,平均疾病负担为2. 43 DALY,平均间接经济负担51 428. 37元。SHAP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组(46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25例)平均疾病负担分别为3. 36、0. 71 DALY,平均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77 235.32、3 957. 18元;两组SHAP患者平均间接经济负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HAP患者平均疾病负担及间接经济负担均不低,其中SHAP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间接经济负担高于非多重耐药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 间接经济负担 伤残权数 多重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并发MODS的救治体会
2
作者 李曙平 马朝辉 +1 位作者 谭昌金 喻庆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63-1363,1367,共2页
关键词 老年 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晓 王彤 +1 位作者 蒋怡芳 黄敏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与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收集SCAP患者70例,SHAP患者110例。SHAP组1个月内手术史、放/...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与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收集SCAP患者70例,SHAP患者110例。SHAP组1个月内手术史、放/化疗史、查尔森合并症指数、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均高于SCAP组(P分别为<0.001、0.006、0.001、<0.001);器官衰竭个数、B型尿钠肽(BNP)_(max)、心力衰竭构成比低于SCAP组(P=0.048、0.003、0.037)。SHAP组总住院天数[33.0(25.0,43.3)d对14.0(5.8,28.3)d,P<0.001]与180 d病死率(44.6%对27.5%,P=0.047)高于SCAP组,两组随访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45)。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恶性肿瘤、D-二聚体_(max)、肾替代治疗为SCAP的预后危险因素(P=0.002、0.039、0.008、0.003,OR=20.449、6.183、13.841、19.456);器官衰竭>2个、呼吸机相关肺炎、肾替代治疗为SHAP的预后危险因素(P=0.028、0.005、0.002,OR=6.308、4.491、11.456)。结论 SCAP与SHAP住院病死率、30 d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然而SHAP 180 d病死率高于SC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宁全 王忠远 宋镇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8-859,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6例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按1∶1)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在细菌培养+药敏实验(每3天1次)基础上,针对性选用抗生素,结合局部与全身综合治疗。治疗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6例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按1∶1)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在细菌培养+药敏实验(每3天1次)基础上,针对性选用抗生素,结合局部与全身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自拟祛痰活血汤。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分别为28例(58.33%)、18例(37.50%),好转分别为8例(16.67%),自动出院分别为3例(6.25%)、4例(8.33%),死亡分别为9例(18.75%)、18例(37.50%),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36/48例)、54.17%(26/48例)。两组治愈、总有效率、死亡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治愈=4.17,χ2总有效=4.55,χ2死亡=4.17,均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减少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后医院获得性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祛痰活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肺栓塞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秦家骏 陈先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7-1283,共7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初诊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NICUHAP)患者肺栓塞(PE)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初诊考虑NICUHAP病例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初诊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NICUHAP)患者肺栓塞(PE)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初诊考虑NICUHAP病例的病历资料。根据高分辨率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PE组和非PE组,计算PE组的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资料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E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29例初诊NICUHAP患者纳入研究并行CTPA检查,其中确诊为PE的患者75例,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为3.97 mg/L;非PE患者54例,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为0.88 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确诊PE患者PAOI在30%以下者有70例,占93.3%。D-二聚体水平与PAOI无相关性。年龄、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胸痛、气促、咯血、胸闷、发热(体温>38.5℃)、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是PE发生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生PE的初诊NICUHAP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PE患者,但与PAOI无明显相关性。如果初诊NICUHAP患者年龄>60岁,合并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肢静脉曲张,出现胸痛、气促、咯血、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体温不高于38.5℃,需考虑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 肺栓塞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