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梯化气道管理策略对重症超高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
1
作者 鲁梅珊 王新博 +5 位作者 张宏民 胡珍珍 李艳超 李家涌 胡浩琪 王小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7-572,共6页
目的 探究阶梯化气道管理策略在重症超高龄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超高龄(年龄≥80岁)H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道管理方... 目的 探究阶梯化气道管理策略在重症超高龄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超高龄(年龄≥80岁)H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道管理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2022年1月—2023年4月)和对照组(2021年1月—12月)。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观察组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创到有创的阶梯化气道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干预前后氧合指标、气管插管/切开率及有创呼吸机使用率。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重症超高龄HAP患者61例,其中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气道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12 h、48 h及72 h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逐渐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逐渐升高,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更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更高(P均<0.05);且观察组气道干预48 h时气管插管/切开率(35.5%比66.7%,P=0.015)、有创呼吸机使用率(41.9%比73.3%,P=0.013)均更低。结论 重症超高龄HAP患者应用阶梯化气道管理策略可显著改善氧合状况,并减少医源性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化气道管理 超高龄 重症医学 医院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林允信 王恒辉 李志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989-992,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特点,并分析有效临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资料完整的496例COPD患者,全部COPD患者均进行痰细菌学检查,并对呼吸衰竭、年龄、咳嗽反射、心力...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特点,并分析有效临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资料完整的496例COPD患者,全部COPD患者均进行痰细菌学检查,并对呼吸衰竭、年龄、咳嗽反射、心力衰竭、广谱抗菌素应用时间、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等9个候选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OPD患者中HAP患病率21.98%(109/496),HAP病死率19.27%(21/109)。致病菌123株中以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1.14%)和铜绿假单胞菌(20.33%)最常见。结论:COPD患者HAP发生较高,主要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HAP的发生与呼吸衰竭、年龄、应用广谱抗菌素、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加强ICU管理和早期防治是降低HAP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重症监护室(ICU) 致病菌 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社区及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差异 被引量:22
3
作者 谭善娟 毕俏杰 +3 位作者 李玲 张磊 张晓 吕维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5-842,共8页
目的比较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NV-HAP)、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10月—2019年9月某院肺炎患者病历资料,按NV-HAP、VAP、CAP定义将患者分别列为NV-HAP组、VAP组、... 目的比较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NV-HAP)、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10月—2019年9月某院肺炎患者病历资料,按NV-HAP、VAP、CAP定义将患者分别列为NV-HAP组、VAP组、CAP组。收集三组患者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标本培养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三组患者感染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差异。结果共纳入肺炎患者4391例,NV-HAP组1080例,VAP组126例,CAP组3185例,各组分别检出病原菌841、191、1440株,均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依次占72.77%、84.82%和61.18%,三组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37,P<0.001)。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较,CAP组高于NV-HAP组(P<0.05)。结论NV-HAP、VAP和CAP在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方面均存在差异,在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时,要区别对待不同感染类型的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手术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9
4
作者 朱明华 方玲 +4 位作者 刘英杰 于大巍 王旭彦 李彦琦 刘海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2-707,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HAP与VAP的发病率及其病原菌分布,...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HAP与VAP的发病率及其病原菌分布,探究急诊手术患者HAP和VAP的危险因素。结果共选取急诊手术患者3 526例,发生医院感染123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3.49%;急诊手术患者发生HAP、VAP分别为55例次、20例次。共选取择期手术患者6 904例,发生医院感染192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78%;择期手术患者发生HAP、VAP分别为53例次、17例次;急诊手术的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HAP和VAP发病率高于择期手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患者HAP和VAP检出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性别(男)、年龄(≥60岁)、昏迷、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口腔护理、曾入住ICU、手术次数≥2次是急诊手术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昏迷、手术次数≥2次是急诊手术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急诊手术患者的HAP与VAP的发病率较高,各有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 手术后肺炎 急诊手术 外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不同类型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差异 被引量:17
5
作者 于洪涛 贾金广 +6 位作者 康运凯 王敏 李飞 王红军 郭彩霞 吴红科 杜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住院48 h后获得的肺炎而与呼吸机使用无关)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差异。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郑州人民医院RICU收治的56例HAP和19例VAP患者下呼吸道...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住院48 h后获得的肺炎而与呼吸机使用无关)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差异。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郑州人民医院RICU收治的56例HAP和19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VAP和HAP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是VAP(46.7%)和HAP(21.7%)的主要病原菌;与HAP比较,VAP中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率更高(P<0.05)。铜绿假单胞菌在VAP(30.0%)和HAP(32.5%)中也占较高的比率。在VAP和HAP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高于60.0%,在VAP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高于70.0%,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的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1%)、头孢哌酮-舒巴坦(22.2%)和多黏菌素B(11.1%)。在HAP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的有阿米卡星(7.4%)、头孢哌酮-舒巴坦(11.1%)、头孢他啶(18.5%)和头孢吡肟(22.2%)。结论在VAP和HAP中,主要的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VAP和HAP仍有价值。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仍然可以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VAP和HAP经验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鹏 周燕斌 +1 位作者 黄炎明 黄丽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7-532,共6页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预后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工作,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预后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工作,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MDRAB HAP84例,并选取同时期非MDRAB HAP15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RAB HAP的危险因素。将84例MDRAB HAP患者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63例,应用上述方法分析MDRAB HAP死亡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MDRAB HAP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机械通气≥7 d、气管插管/切开、感染前使用舒巴坦合剂、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3种以及感染时APACHEⅡ评分≥20分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时APACHEⅡ评分≥20分(OR=4.10)、机械通气≥7 d(OR=3.03)、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OR=2.34)是MDRAB HAP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MDRAB HAP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3种、感染时APACHEⅡ评分≥20分、治疗3 d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升高、细菌(鲍曼不动杆菌)未清除、治疗后转为泛耐药菌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感染时APACHEⅡ评分≥20分(OR=2.14)、治疗3 d后CPIS升高(OR=1.87)、细菌未清除(OR=5.37)及治疗后转为泛耐药菌(OR=1.79)是导致MDRAB HAP死亡的预后因素。结论感染时APACHEⅡ评分≥20分、机械通气≥7 d、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是感染MDRAB HAP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时APACHEⅡ评分≥20分、治疗3 d后CPIS升高、细菌未清除及治疗后转为泛耐药菌是MDRAB HAP死亡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医院获得性肺炎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晓 王彤 +1 位作者 蒋怡芳 黄敏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与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收集SCAP患者70例,SHAP患者110例。SHAP组1个月内手术史、放/...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与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收集SCAP患者70例,SHAP患者110例。SHAP组1个月内手术史、放/化疗史、查尔森合并症指数、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均高于SCAP组(P分别为<0.001、0.006、0.001、<0.001);器官衰竭个数、B型尿钠肽(BNP)_(max)、心力衰竭构成比低于SCAP组(P=0.048、0.003、0.037)。SHAP组总住院天数[33.0(25.0,43.3)d对14.0(5.8,28.3)d,P<0.001]与180 d病死率(44.6%对27.5%,P=0.047)高于SCAP组,两组随访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45)。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恶性肿瘤、D-二聚体_(max)、肾替代治疗为SCAP的预后危险因素(P=0.002、0.039、0.008、0.003,OR=20.449、6.183、13.841、19.456);器官衰竭>2个、呼吸机相关肺炎、肾替代治疗为SHAP的预后危险因素(P=0.028、0.005、0.002,OR=6.308、4.491、11.456)。结论 SCAP与SHAP住院病死率、30 d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然而SHAP 180 d病死率高于SC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霞 王力红 +4 位作者 魏楠 张京利 马文晖 赵会杰 韩叙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风险因素评估模型,筛选HAP的老年高危人群。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识别,建立HAP风险因素评估体系;根据β值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建立感染风险因素评估模型。结果年龄≥70岁、神经...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风险因素评估模型,筛选HAP的老年高危人群。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识别,建立HAP风险因素评估体系;根据β值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建立感染风险因素评估模型。结果年龄≥70岁、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曾住ICU、本次住院手术次数≥3次以及先前使用抗菌药物是HAP的独立危险因素,HAP风险评估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数据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和0.77。结论老年患者HAP的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风险识别效度,可对老年患者中HAP的高危人群进行有效识 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医院获得性肺炎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与B型钠尿肽水平对危重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与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晓 何艳凛 +5 位作者 邢亚威 王媛 陈俊卓 刘志广 杨兴肖 孔洁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分析,探讨危重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及B型钠尿肽(BNP)动态变化水平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72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HAP的患者,另选30例ICU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于确诊... 目的通过前瞻性分析,探讨危重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及B型钠尿肽(BNP)动态变化水平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72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HAP的患者,另选30例ICU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于确诊HAP当天、第2、第3和第7天检测HAP患者PCT与BNP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2种指标的诊断价值;并根据28 d随访的生存情况将HAP患者分为死亡组(19例)与生存组(53例),比较2种指标的动态变化,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AP组初始PCT与BNP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HAP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7±0.059(95%CI:0.511~0.742,P=0.045)与0.894±0.030(95%CI:0.835~0.954,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PCT:65.3%、66.7%、82.5%、44.5%;BNP:72.2%、93.3%、96.3%、58.3%。生存组与死亡组PCT、BNP值确诊当天、第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BNP的动态变化(ΔPCT、ΔBNP)与ICU住院天数无相关性(P〉0.05),对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804±0.065(95%CI:0.605~0.861,P=0.003)与0.733±0.065(95%CI:0.677~0.932,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ΔPCT:77.4%、78.9%、56.8%、90.7%;ΔBNP:75.5%、68.4%、46.1%、88.6%。结论动态监测PCT与BNP的变化对危重患者HAP的发生及预后预测有一定作用,但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B型钠尿肽 医院获得性肺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脊髓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其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古正涛 邓小玲 +3 位作者 郑国栋 张亮达 戴建强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了解颈脊髓损伤(CSCI)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骨科监护病区(OICU)共收治CSCI患者123例,其中完全性损伤32例,不完全性损伤91例,C1~C4损伤51例,C5~C7损... 目的:了解颈脊髓损伤(CSCI)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骨科监护病区(OICU)共收治CSCI患者123例,其中完全性损伤32例,不完全性损伤91例,C1~C4损伤51例,C5~C7损伤72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HAP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并采用χ2检验比较CSCI平面、程度与HAP发生、再次感染及耐药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共33例(26.8%)患者出现51例次HAP,其中C1~C4 CSCI者的HAP发生率、再次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39.2%(20/51)、13.7%(7/51)、58.8%(30/51,按例次计算),C5~C7损伤患者分别为18.1%(13/72)、6.9%(5/72)、20.8%(15/72),C1~C4损伤者与C5~C7损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CSCI患者的HAP发生率、再次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56.3%(18/32)、28.1%(9/32)、68.8%(22/32,按例次计算),不完全性CSCI者分别为16.5%(15/91)、3.3%(3/91)、20.9%(19/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51例次)HAP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63.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7.20%)、铜绿假单胞菌(15.05%)、大肠埃希菌(13.98%)、鲍曼不动杆菌(10.75%);革兰氏阳性(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60%);真菌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菌(8.60%)。G-杆菌和G+球菌普遍呈现多药耐药性,G-杆菌以碳青霉烯类敏感率最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CSCI患者HAP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CSCI平面及程度明显相关;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常呈多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布与致病菌耐药性的变迁 被引量:44
11
作者 李茉莉 潘频华 胡成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1-257,共7页
目的:调查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medicine intensive care unit,RICU)2005年与2011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分布与致病菌耐药性的变迁,为RICU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和2011年湘雅医院R... 目的:调查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medicine intensive care unit,RICU)2005年与2011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分布与致病菌耐药性的变迁,为RICU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和2011年湘雅医院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的药敏试验阳性结果,比较这两个时间段病原学构成和分布特点以及致病菌耐药性。结果:1)在2005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段里,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致病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别占68.07%和65.21%),但首要致病细菌已发生变迁,鲍曼不动杆菌已取代铜绿假单胞菌而成为最主要的细菌,感染率6年内由6.81%迅速上升至40.8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由2005年20.42%降至2011年15.60%,流感嗜血杆菌属现已少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从2005年1.57%上升至2011年4.83%,并已成为最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同时,白色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其它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率升高更明显。2)2011年与2005年相比,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致病细菌的耐药性及敏感性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其趋势是对多种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和敏感性的降低。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现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仍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美罗培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的耐药率均较2005年明显增加(P<0.05)。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黏菌素均敏感,对舒巴坦制剂有较好的敏感性,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极高,与2005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致病细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升高,真菌感染比例升高。主要致病细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增加,敏感性降低。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分布与耐药性已发生较大变迁,RICU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初始经验性使用受到更大影响,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耐药性的继续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重症监护室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耐药性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室27例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成军 龙江海 +1 位作者 李静 许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PDR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10.1~2011.9.31重庆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89例鲍曼不动杆菌(Ab)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P... 目的探讨儿童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PDR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10.1~2011.9.31重庆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89例鲍曼不动杆菌(Ab)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PDRAb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9例中有27例为PDRAb感染,年龄最大13岁,最小4个月,中位年龄25.0(7.0~56.0)月;PDRAb组PICU住院总天数、机械通气总天数、死亡率均明显高于non-PDRAb组[分别为(20.74±13.76)d vs.(13.39±7.63)d、(14.16±9.85)d vs.(9.46±7.16)d、18.5%vs.4.8%,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感染前机械通气天数(OR=3.25)、PICU住院天数(OR=5.91)、抗生素使用天数(OR=2.76)和使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OR=5.37)是P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RAb感染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早期识别P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微生物学监测,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是预防和控制PDRAb感染发生和蔓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危险因素 医院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文斌 杨海玲 +3 位作者 朱家馨 郑文争 冯定云 张天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425-342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等,为临床早期干预、早期决策提供依据,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纳入我院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诊断的老年HAP患者病例,回顾性...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等,为临床早期干预、早期决策提供依据,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纳入我院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诊断的老年HAP患者病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并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等。结果497例HAP患者入组,50%~60%有发热、咳嗽、咳脓痰症状,9.7%有呼吸困难症状,常合并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血尿素氮/白蛋白平均比值为(0.224±0.157)mmol/g,21.5%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48.9%有发病前90 d内使用抗生素史。死亡例数为76例(15.3%)。经Cox回归分析发现,有咳脓痰、呼吸困难症状、发病前90 d使用抗生素史、既往有放化疗病史、多重耐药菌感染、血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升高是老年HAP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尿素氮/白蛋白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高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的HAP生存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HAP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常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且病死率高。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是H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老年人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4
14
作者 叶向红 李维勤 +3 位作者 王新颖 刘娣 江方正 彭南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3-45,4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近两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针对主要的感染途径制订HAP预防的主要措施,旨在进一步降低ICU内HAP的发生率。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住该科ICU、住院时间>48 h、并具... 目的: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近两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针对主要的感染途径制订HAP预防的主要措施,旨在进一步降低ICU内HAP的发生率。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住该科ICU、住院时间>48 h、并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对象:①建立人工气道患者。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12分。③伴有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他肺部疾患者。⑤免疫功能低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辅助细胞计数(CD4)/H IV抑制细胞计数(CD8)<0.9。气道护理工作由专职气道护理人员进行,2次/周进行痰液采样及细菌鉴定,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登记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HAP者79例,分离出致病菌263株,革兰阴性菌占59.31%,革兰阳性菌占28.90%,真菌占11.79%。前三位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鲍曼不动杆菌(46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3.66%。结论:我院外科患者术后HAP发生与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密切相关,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HAP致病菌的特点,针对感染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重点的预防管理,并采取专人护理人工气道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方法,可望有效降低HAP的发生率,并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36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朝晖 钟建华 +6 位作者 张蓉 瞿星光 龚勋 周刚 曾超 李灵丰 姚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ICU泛耐药(PRD)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宜昌市中心医院ICU2010年6月—2011年12月36例痰培养细菌药敏试验提示P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HAP患者,... 目的探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ICU泛耐药(PRD)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宜昌市中心医院ICU2010年6月—2011年12月36例痰培养细菌药敏试验提示P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HAP患者,使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3.0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2.25 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存在肾功能不全时)。疗程至少7 d,治疗结束后,对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后20例临床有效,10例进步,6例无效,总有效率55.5%。15例患者细菌得到清除,清除率为41.6%。平均疗程(14.3±5.6)d,仅4例出现不良反应(4/36),占11.1%。结论根据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的耐药特点,提高头孢哌酮-舒巴坦剂量治疗ICU PDR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HAP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 医院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创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朝云 闫飞 +2 位作者 熊永发 熊芸 李耀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7-210,214,共5页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6月—2015年5月某院骨科病房创伤患者发生HAP的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骨科创伤患者2...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6月—2015年5月某院骨科病房创伤患者发生HAP的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骨科创伤患者2 578例,发生HAP92例,HAP发病率3.57%。92例H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7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2株,占20.56%)、大肠埃希菌(14株,占13.08%)、鲍曼不动杆菌(13株,占12.15%)等。住院日数≥15 d、吸烟史≥3年、卧床≥7 d、伴有基础疾病、合并症、留置导尿管≥7 d、采用手术治疗、采用机械通气、入住ICU、开放性损伤、血糖≥11 mmol/L、血浆清蛋白<30 g/L、血红蛋白浓度<90 g/L和糖皮质激素使用≥4 d等14个因素均是骨科创伤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卧床、手术治疗、机械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贫血6个因素为骨科创伤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创伤患者HAP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以手术治疗、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使用、长期吸烟、卧床和贫血等6个因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创伤 医院获得性肺炎 肺部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诊断和疗效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24
17
作者 施永新 宋卫青 李化会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4,4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LPS)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类型鉴别和疗效判断价值的意义。方法对某院110例H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肺炎组(50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肺炎组(30例),对照组(非典型病原体...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LPS)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类型鉴别和疗效判断价值的意义。方法对某院110例H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肺炎组(50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肺炎组(30例),对照组(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组,3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清PCT、LPS、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与LPS对预测HAP病原菌感染类型的效能。结果 G-菌感染肺炎组PCT、LPS水平分别为(3.43±1.15)ng/mL、(0.20±0.08)EU/mL,高于G+菌感染肺炎组[分别为(0.42±0.12)ng/mL、(0.05±0.02)EU/mL]和对照组(0.14±0.08)ng/mL、(0.02±0.01)E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菌感染肺炎组治疗前后PCT[(3.43±1.15)ng/mL vs(0.63±0.22)ng/mL]、CRP[(47.26±30.35)mg/L vs(9.21±6.54)mg/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重度组较轻度组血清PCT[(5.43±1.05)ng/mL vs(0.72±0.32)ng/mL]、LPS[(0.33±0.07)EU/mL vs(0.09±0.04)EU/mL]和CRP[(57.46±20.15)mg/L vs(8.25±5.24)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和LPS联合检测区分G-菌和G+菌感染HAP的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96.15%,AUC为0.95。结论 PCT和LPS在HAP患者病原类型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PCT和LPS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HAP感染类型的特异度,并可根据其动态变化评估抗菌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内毒素 医院获得性肺炎 C反应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卢锦萍 罗征秀 +2 位作者 罗健 刘恩梅 符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5例铜绿假单胞菌HAP患儿临床资料。结果铜绿假单胞菌HAP发病时间距入院6~38 d,平均(15.07±9.63)d;临床均以发热起病,... 目的探讨儿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5例铜绿假单胞菌HAP患儿临床资料。结果铜绿假单胞菌HAP发病时间距入院6~38 d,平均(15.07±9.63)d;临床均以发热起病,热程长短不一,平均(15.13±11.51)d,病程中易出现呼吸衰竭,常累及其他系统(以消化系统为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为铜绿假单胞菌HAP首位原发疾病(46.67%)。铜绿假单胞菌HAP危险因素有侵入性操作(100%),ICU停留时间>4 d(80%),广谱抗生素使用>1周(53.33%),手术创伤(66.67%)等;侵入操作以气管插管及安置胃管常见,分别占86.67%、80%。15例患儿中痊愈7例(46.67%),好转出院5例(33.33%),死亡2例(13.33%)。结论儿童铜绿假单胞菌HAP易发展为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为其首位原发疾病,侵入操作、ICU停留时间>4 d、广谱抗菌素的使用>1周、手术创伤等为其常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董叶丽 贾鸣 +1 位作者 宗酉明 徐志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73-174,170,共3页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室 环境卫生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4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燕妮 张杰 +1 位作者 邹英 巫胡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520-1522,共3页
目的调查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人群、空间、时间分布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共收集454例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所获得的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发病率为0.74%(454例/61... 目的调查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人群、空间、时间分布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共收集454例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所获得的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发病率为0.74%(454例/61 404例),占医院感染病例31.33%,男性占70.04%,大于70岁年龄组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科室以ICU.脑外科和肿瘤科居前;感染发生时间主要分布在入院后14d以内,其中7d以内占31.72%,7-14d发生者占35.9%;感染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居第一,占29.6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8.96%,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5.20%。结论医院感染病例中,医院获得性肺炎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以男性和高龄为主,多在住院14d内发生,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流行特征 医院获得性肺炎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