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费用结构与DRG补偿水平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任雨青 李伟 丁锦希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医疗费用结构与DRG补偿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医疗机构DRG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A市2023年所有病组的医疗费用及DRG清算数据。通过系统聚类的方法将病组按费用结构特征进行划分并探究补偿水平的差异;以全体病组、不同划分... 目的:分析医疗费用结构与DRG补偿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医疗机构DRG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A市2023年所有病组的医疗费用及DRG清算数据。通过系统聚类的方法将病组按费用结构特征进行划分并探究补偿水平的差异;以全体病组、不同划分标准下的亚组为分析层级,分别研究各类医疗费用占比与补偿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将病组划分为6类以不同费用为资源消耗主导的病组,其DRG补偿水平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耗材和手术费用与补偿水平显著正相关,其余费用则显著负相关。结论:医疗机构应合理看待不同病组的补偿水平差异;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利用医疗费用结构与补偿水平的相关性加强DRG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 医疗费用结构 支付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DIP支付改革对四川省医疗费用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费用结构合理性指数(CSRI)的分析
2
作者 高华强 刘秋硕 黄林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对四川省医疗费用结构合理性影响,揭示其作用机制,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四川省二级、三级综合医院2017~2024年的卫生统计数据,构建涵盖服务项目构成、资源消耗分... 目的:探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对四川省医疗费用结构合理性影响,揭示其作用机制,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四川省二级、三级综合医院2017~2024年的卫生统计数据,构建涵盖服务项目构成、资源消耗分布、技术附加值和费用监管效能的费用结构合理性指数(CSRI),综合运用熵值法-TOPSIS模型进行指数测度,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改革效果、机理及异质性。结果:支付方式改革显著提升四川省医疗费用结构合理性。服务项目维度中药品及卫生材料占比显著降低,技术服务价值占比显著提升。资源效率维度中医师人均担负住院床日减少0.742床日(P<0.01),人力负荷显著缓解,但平均住院日未显著缩短,诊疗流程优化仍存瓶颈。技术附加值维度中病例组合指数(CMI)提升0.004(P<0.05),显示医院更倾向于通过提升病例复杂度而非扩展病种范围实现技术升级。结论:DRG/DIP支付改革通过重构收入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及激励技术升级,有效提升了医疗费用合理性。建议动态调整分组机制,并建立创新技术支付例外政策,以平衡控费目标与临床价值提升需求,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 医疗费用结构 费用结构合理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成分数据模型的医疗费用结构变动趋势预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婷 王玉贵 +3 位作者 杨丹 袁瑞良 方教梅 朱洁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介绍并应用灰色成分数据模型研究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规律,为定量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某大型三级医院2003~2009年住院医疗费用结构比率为原始数据序列,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对数变换后,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计算成分数... 目的介绍并应用灰色成分数据模型研究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规律,为定量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某大型三级医院2003~2009年住院医疗费用结构比率为原始数据序列,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对数变换后,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计算成分数据预测值。结果医疗费用结构的变动可以通过灰色成分数据模型灵敏反映,模型拟合精度为优,可用于外推预测。结论灰色成分数据模型能很好的反映医疗费用结构变动趋势和规律,其将在医疗费用结构定量化研究以及卫生统计的其他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成分数据 医疗费用结构 变动趋势 拟合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P付费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费用及效率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孙孟雅 刘智勇 +3 位作者 吕倩鹏 寇志凡 鲁灿 李胜男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3,共9页
目的:评估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对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医疗服务费用及效率的影响,并比较外科与内科组差异。方法:采用准干预设计,以河北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2025年3月605636例出院患者为样本,运用DID模型分析DIP结算(干预组)与非DIP... 目的:评估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对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医疗服务费用及效率的影响,并比较外科与内科组差异。方法:采用准干预设计,以河北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2025年3月605636例出院患者为样本,运用DID模型分析DIP结算(干预组)与非DIP结算(对照组)住院病例关键指标的变化效应。结果:DIP结算病例的住院总费用、自付费用和药品费用均显著下降(P<0.05),检查、护理、化验和治疗费用显著上升(P<0.05);耗材费用外科组上升30.7%(P<0.1)、内科组下降19.8%(P<0.01)。效率方面,住院天数、时间及费用消耗指数均下降(P<0.01),医疗服务费用占比上升(P<0.01),病例组合指数(CMI)无显著变化。结论:DIP改革有效控费提效,但存在费用转移及科室差异,需优化费用管控与科室管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付费 医疗费用结构 医疗服务效率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