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医疗可达性对贫困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东华 曹小曙 黄晓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共14页
揭示医疗与贫困的作用关系,是探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医疗资源指数与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指标,分析了2008—2017年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77个县域医疗可达性与贫困的时空特征,并通过选取更优的空间误差模型分析... 揭示医疗与贫困的作用关系,是探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医疗资源指数与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指标,分析了2008—2017年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77个县域医疗可达性与贫困的时空特征,并通过选取更优的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医疗可达性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呈现波动上升的特点,并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差异呈现出前期基本稳定、后期快速增加的阶段性特征。(2)医疗资源指数由整体较低转变为胡焕庸线东南侧较高、西北侧较低的分布格局,医疗资源指数格局得到优化;医疗设施可达性由最初各类型较均衡分布转变为以低值为主体的格局,医疗设施可达性有了较大水平提升。(3)医疗可达性可以有效降低贫困程度,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各县域的医疗资源指数每提高1%会产生0.006%的减贫效应,医疗设施可达性每提高1%会产生0.133%的减贫效应。(4)医疗可达性对不同贫困程度地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相较于低贫困地区,医疗资源指数具有更好的“亲贫性”。至2017年,医疗资源指数每提高1%,对低贫困地区会产生0.047%的减贫效应,而对高贫困地区会产生0.353%的减贫效应;医疗设施可达性只对低贫困地区具有一定的减贫效应,至2017年,医疗设施可达性每提高1%,对低贫困地区会产生0.083%的减贫效应。提升医疗卫技人员数,可以提高总体的医疗资源指数,进而可以提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的减贫成效,尤其是对高贫困地区的减贫成效。此外,提升居民就医便捷程度比提升医疗资源指数具有更大的减贫效应,但仅限于低贫困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医疗可达性 贫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达性的郑州市医疗资源空间均等化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徐丰 张琦 +2 位作者 牛继强 刘正兵 黄日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43,共7页
精确评估医疗资源的空间不均等是合理布局医疗资源的决策依据。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的乡镇/街道尺度的医疗可达性,对郑州市医疗资源的空间均等化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1)级别越高的医院医疗可达性水平越高、空间分布差异越大。三级医院... 精确评估医疗资源的空间不均等是合理布局医疗资源的决策依据。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的乡镇/街道尺度的医疗可达性,对郑州市医疗资源的空间均等化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1)级别越高的医院医疗可达性水平越高、空间分布差异越大。三级医院对郑州市整体医疗可达性起主导作用。2)供需过剩及供需平衡的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上街区、中牟县、新郑市,供需不足的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城中村及距附属县市中心城区较远的区域。3)郑州市一、二、三级医院及医院整体医疗可达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向高水平方向显著集聚,乡镇/街道医疗可达性高-高集聚区集中分布在主城区。4)郑州市医疗资源集中分布在主城区,附属县市相对缺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的现象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等化 两步移动搜索法 医疗可达性 空间相关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街道尺度的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佟圣楠 陈航航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4,共4页
以街道为研究单位,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和其就医网相关数据,对深圳市医疗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和非空间可达性进行了测算,并综合评估了深圳市医疗设施的可达性,识别出深圳市各街道医疗设施的稀缺程度,提出了改善医疗设施空间布局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医疗设施可达 街道尺度 空间可达 非空间可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核心区医疗设施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许婵 文天祚 王坤晓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5,101,共7页
基于空间化的人口数据及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分析北京市核心区医疗设施的可达性和分布公平性。结果表明:北京核心区医疗设施的可达性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总体上呈现从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结构,且东北部高于西南部,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基于空间化的人口数据及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分析北京市核心区医疗设施的可达性和分布公平性。结果表明:北京核心区医疗设施的可达性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总体上呈现从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结构,且东北部高于西南部,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医疗设施的空间分布及服务能力、居住需求点的人口密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交通状况;核心区高就医可达性街道相比于低就医可达性街道常住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比更小,总体居住环境更差,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匹配程度较低。据此提出改善核心区医疗设施可达性分布的均衡性和公平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施可达 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吕飞 陈明洁 魏晓芳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4,共5页
精准衡量城市医疗设施的空间配置情况、合理规划医疗公共空间,是实现城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以街道为最小单元测算医疗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并基于决策树模型探讨影响苏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空... 精准衡量城市医疗设施的空间配置情况、合理规划医疗公共空间,是实现城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以街道为最小单元测算医疗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并基于决策树模型探讨影响苏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自中心城区向郊区逐渐递减;且人口密度对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显著,住宅区密度、容积率对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较显著,人均GDP、路网密度和老龄化程度对医疗设施可达性作用较弱。据此提出改善苏州市医疗设施分布均衡性和公平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医疗设施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施可达 两步移动搜索法 决策树模型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