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大城市医疗公共服务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中浩 孙诗萌 +2 位作者 汪雪 肖锐 高峻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2-630,共9页
大城市通常是医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普遍存在配置不均的问题。精准地衡量城市医疗公共服务的空间异质性、合理规划医疗公共空间,是实现城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上海市为例,运用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乡镇(街道)尺度测算医疗... 大城市通常是医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普遍存在配置不均的问题。精准地衡量城市医疗公共服务的空间异质性、合理规划医疗公共空间,是实现城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上海市为例,运用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乡镇(街道)尺度测算医疗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并结合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上海市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分异特征,探讨了影响上海市医疗服务资源可达性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上海市医疗公共服务可达性自中心城区向郊区逐渐递减;可达性高值区集中在外环线以内及其沿线地区,可达性低值区集中在远郊区。医疗资源呈现向心化集聚,满足了中心城区高密度的人口和体量庞大的老年人口就医需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相对均衡,可达性差异较小,而郊区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差异较大;上海市医疗服务可达性空间格局受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显著影响,上海市政府医疗财政支付对街道尺度的医疗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作用较小。在未来,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中注重人口集聚导向,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双向流动的常态化机制是提升上海市医疗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城市医疗公共设施可达性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公共服务 可达性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视角下财政转移支付对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红霞 陆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30,共10页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将人民健康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内容,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中国医疗卫...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将人民健康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内容,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而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各地区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从中国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出发,实证探究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对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应,深入分析现阶段中国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提出健康中国视角下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财政转移支付 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力均衡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财政卫生投入与城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基于“规模效应”与“质量效应”的双检验 被引量:20
3
作者 汤旖璆 刘琪 王佳龙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6-47,共12页
本文基于城市行政等级与经济区域异质性,围绕地方财政卫生投入对城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供给规模效应与质量效应展开研究。实证检验发现:(1)地方财政卫生投入通过发展地方经济和提升医疗卫生投入产出效能两个渠道,从规模和质量层面显著改... 本文基于城市行政等级与经济区域异质性,围绕地方财政卫生投入对城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供给规模效应与质量效应展开研究。实证检验发现:(1)地方财政卫生投入通过发展地方经济和提升医疗卫生投入产出效能两个渠道,从规模和质量层面显著改善城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供求状况;(2)地方财政卫生投入具有显著的“帮扶弱者”特征,低行政等级城市群和经济欠发达区域城市群均表现出规模效应占优的态势,按照“量变引起质变”的逻辑解决医疗卫生领域资源错配问题;(3)在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供求错位较为严重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卫生投入仍处于“边际效应递增”阶段,但也不应忽视积极财政政策“天花板”的存在性;(4)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并不能够迅速改善城市公共卫生危机应对能力,但及时增强地方财政卫生投入力度能够有效缩短反应时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卫生投入 城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 规模效应 质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政策架构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燕凌 周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6,共6页
我国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突出,存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增量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城乡严重失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三大根本性... 我国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突出,存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增量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城乡严重失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三大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紧迫性、任务艰巨性、道路曲折性作出了科学判断,我国的改革开放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管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条件。基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要求,从新供给经济学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本问题"新起点、三步走"的路径设计和"双扩双增、普惠共治"的方略进行政策架构,以求从供给端出发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增长速度 医疗卫生公共服务 路径 政策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