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镁合金超疏水PDMS/H-SiO_(2)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
1
作者 戴宇航 陈江太 +3 位作者 赵晖 林祥德 廖跃华 谢美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9-78,共10页
目的在镁合金表面构建超疏水涂层,以降低镁合金材料的降解速率,减少血小板黏附,提高镁合金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采用迈耶棒刮涂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网筛二氧化硅颗粒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超疏水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 目的在镁合金表面构建超疏水涂层,以降低镁合金材料的降解速率,减少血小板黏附,提高镁合金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采用迈耶棒刮涂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网筛二氧化硅颗粒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超疏水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能量色散谱仪等测试方法对涂层进行表征;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检测涂层的疏水性;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涂层耐蚀性;通过体外血小板黏附和疏血性测试评价分析血液相容性。结果通过刮涂网筛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网筛二氧化硅颗粒制备的涂层在AZ31B镁合金表面呈现均匀且致密的形态。在3.5%(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中浸泡后,相比于对照组裸AZ31B镁合金和仅涂覆PDMS的镁合金,涂层电阻(2.85×10^(6)Ω·cm^(2))和电荷转移电阻(5.69×10^(6) kΩ·cm^(2))都为最大值,复合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相比镁合金降低了5个数量级,腐蚀电压为正值,呈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复合涂层表面无黏附血小板,血液接触角大于150°,呈现超疏血性。结论综上所述,通过简单的涂层技术制备了一种超疏水复合涂层,复合涂层覆盖的镁合金展现出优越的耐腐蚀性能和优异的血液相容性,为拓宽镁合金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防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表面处理 超疏水涂层 耐腐蚀性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降解生物医用镁合金JDBM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3
2
作者 袁广银 章晓波 +5 位作者 牛佳林 陶海荣 陈道运 何耀华 蒋垚 丁文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76-2488,共13页
镁合金因具有与人体骨头接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高比强度和比刚度、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其应用于骨内植物、骨组织工程支架和心血管支架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均以现有商... 镁合金因具有与人体骨头接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高比强度和比刚度、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其应用于骨内植物、骨组织工程支架和心血管支架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均以现有商用镁合金为对象,如含Al元素的AZ31、AZ91以及含重稀土元素的WE43等,并未考虑到作为生物材料的安全性等问题。本文作者阐述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重点介绍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近年来围绕自行研发的新型生物医用镁合金JDBM开展的研究工作;最后展望可降解生物医用镁合金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生物医用镁合金 骨内植物 心血管支架 生物相容性 生物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镁合金腐蚀与防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晓 梁敏洁 +2 位作者 廖海洪 白培康 黄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2,共4页
综述了生物医用镁合金的腐蚀机理,回顾了生物医用镁合金腐蚀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改善生物医用镁合金腐蚀性能的方法,指出了生物医用镁合金腐蚀与防护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物医用镁合金 腐蚀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可降解金属的角度审视医用镁合金的元素选择 被引量:17
4
作者 郑玉峰 刘嘉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99,112,共9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可降解金属成为医用金属材料研究的热点。镁及镁合金是过去10余年被广泛研究的代表性可降解金属材料。Web of Science检索显示,过去10余年有关医用镁合金的基础研究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表了3000余篇文章,人们对可降... 进入21世纪以来,可降解金属成为医用金属材料研究的热点。镁及镁合金是过去10余年被广泛研究的代表性可降解金属材料。Web of Science检索显示,过去10余年有关医用镁合金的基础研究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表了3000余篇文章,人们对可降解镁合金与机体的力学、化学和生物学相互作用机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初步开展了"医用镁合金的成分设计与性能优化"、"镁合金在体内的降解机制及其调控方法"、"镁合金降解产物的生物安全性与代谢途径"、"镁合金降解过程中的力学强度退化"等基础科学研究。尽管已有大量的新配方镁合金被设计与研究用于生物医学,但多为工程材料专家们的炒菜式思维,企业对投入费时费钱的生物医学验证坐等,医学转化成效低。在成百上千的已有材料配方中,迄今在全球上市的医用镁合金植入式医疗器械只有德国WE43系镁合金和韩国Mg-Ca-Zn合金,国内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的两个产品是以纯镁为材料。因此,拟从生物材料专家的视角出发,摒弃对力学性能的追求,从可降解金属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安全性两个最基本的判据出发,对元素周期表中适合可降解金属的元素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选出用于医用镁合金的合金化元素,换一个角度,从更佳的生物学性能和生物功能性出发,对未来医用镁合金材料设计指明可以尝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金属 医用镁合金 生物降解性 生物相容性 合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医用镁合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存 梁敏洁 +2 位作者 廖海洪 赵占勇 王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5-17,24,共4页
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镁合金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医用合金,但是较低的耐蚀性制约了其应用的广泛性。稀土元素由于独特的结构,在改善合金组织及性能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简述了稀土元素在镁合金应用中的优势,介绍了稀土元素对生物医用镁... 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镁合金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医用合金,但是较低的耐蚀性制约了其应用的广泛性。稀土元素由于独特的结构,在改善合金组织及性能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简述了稀土元素在镁合金应用中的优势,介绍了稀土元素对生物医用镁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以及其作为植入材料植入人体后细胞的毒性反应,并展望了稀土元素在医用镁合金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生物医用镁合金 耐蚀性 细胞毒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镁合金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彬 梁敏洁 +2 位作者 廖海洪 姚宝星 刘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6,共4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镁及镁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在骨科植入物和心血管支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在生理环境中的高降解率限制了镁及镁合金的临床应用。从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角度,综述了近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镁及镁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在骨科植入物和心血管支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在生理环境中的高降解率限制了镁及镁合金的临床应用。从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化学转化涂层、微弧氧化涂层、钙磷涂层及可降解聚合物涂层在镁合金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及特点,并展望了未来表面改性在生物医用镁合金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镁合金 表面改性 耐腐蚀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宴荣 周亮 +3 位作者 贾宏耀 张祥 赵李斌 房大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4,共14页
从火花放电方面归纳整理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膜层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预处理、电解质和添加剂以及电参数(电压、电流模式和脉冲频率)和封孔技术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的... 从火花放电方面归纳整理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膜层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预处理、电解质和添加剂以及电参数(电压、电流模式和脉冲频率)和封孔技术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电解质和添加剂的种类、浓度对膜层和生物性能的影响机制,其中电解质包括碱性硅酸盐和磷酸盐电解液等,添加剂包括甘油、氟化物、羟基磷灰石和纳米粒子等。研究发现,碱性磷酸盐电解质的加入可以降低膜层腐蚀速率,促进骨整合和细胞附着过程,羟基磷灰石、Ca、P等具有生物活性和对人体有益的粒子作为添加剂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膜层的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最后,基于研究现状,对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在生物医用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微弧氧化 成膜机理 耐蚀性 生物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镁合金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许东光 黄鹏 +3 位作者 马春华 杨浩 仲志国 卢志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2-36,共5页
镁及其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的相容性,一直是现在医学界重点研究的新型生物材料之一。其作为生物材料的关键就是降低镁合金过快的腐蚀和降解速度,对镁合金表面的改性研究已成为研究新型生物材料的重点。介绍医用的镁合金的近几年... 镁及其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的相容性,一直是现在医学界重点研究的新型生物材料之一。其作为生物材料的关键就是降低镁合金过快的腐蚀和降解速度,对镁合金表面的改性研究已成为研究新型生物材料的重点。介绍医用的镁合金的近几年来的发展历程,讨论镁合金表面的惰性生物活性陶瓷、转化膜的影响对镁合金表面的影响。介绍了各种表面镀层制备方法、耐腐蚀蚀性及其生物活性相容性,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生物材料 生物涂层 腐蚀性 生物活性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镁合金植入材料的发展策略及演进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冀盛亚 常成 +2 位作者 常帅兵 倪艳荣 李承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101,共13页
镁合金凭借其优异的生物安全性、生物诱导性、生物相容性及可贵的自降解性能,在骨植入及心血管支架领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从合金化、制备方法、热处理及表面改性这四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医用镁合金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各... 镁合金凭借其优异的生物安全性、生物诱导性、生物相容性及可贵的自降解性能,在骨植入及心血管支架领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从合金化、制备方法、热处理及表面改性这四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医用镁合金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各种工艺及表面改性方法的基本原理、技术优劣势,总结了它们对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针对镁合金临床应用的瓶颈,提出医用镁合金植入材料的最佳发展策略:一方面,通过合金化、制备方法及热处理三种工艺的协同耦合实现与自然骨组织力学行为的有效匹配;另一方面,通过表面改性处理实现对镁合金降解速率的精准调控。通过两种或多种表面改性技术的组合与交互来实现多功能性需求将成为未来镁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主要演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植入材料 工艺的协同耦合 组合与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氧化制备医用Mg-6Zn合金Cu^(2+)涂层的抗肿瘤和成血管性能研究
10
作者 柴应红 罗霞 +4 位作者 林科建 张红 赵辉 蔡华伟 郝丽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10,共10页
目的镁合金作为骨植入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骨植入术后的恢复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方法以Mg-6Zn合金为基体,基于简便的微弧氧化工艺,通过添加纳米铜粉,制备了含Cu^(2+)的镁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纳米铜添加量下涂层的... 目的镁合金作为骨植入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骨植入术后的恢复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方法以Mg-6Zn合金为基体,基于简便的微弧氧化工艺,通过添加纳米铜粉,制备了含Cu^(2+)的镁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纳米铜添加量下涂层的耐腐蚀、抗肿瘤和成血管性能。结果Cu^(2+)的加入,使涂层表面形貌得到改善,涂层更加平整致密,0.35 g/L添加量下,其拥有(385.46±38.99)HV的显微硬度、(3.90±0.28)%的孔隙率和最小(1.40±0.86)μm的孔径。在耐腐蚀性能测试中,表现出了最低的腐蚀速率(3.14×10^(-5) mm/a),较不含Cu^(2+)涂层降低了1个数量级。体外实验表明:Cu^(2+)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值率大于80%,溶血率低于4%,细胞黏附效果良好。此外,Cu^(2+)涂层还具备较好的抗肿瘤和成血管能力,培养大鼠骨肉瘤细胞时,其增值率低至(24.53±2.75)%。在合适的浓度下,Cu^(2+)能够实现抗肿瘤和成骨的协同作用;同时,Cu^(2+)又会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血管生成;而在肿瘤条件下,Cu^(2+)又会延迟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结论Cu^(2+)具有良好的氧化活性,会使肿瘤细胞铜过载而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死亡,并且Cu^(2+)还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进而血管化。因此,这种具备较好耐腐蚀性、抗肿瘤和成血管能力的含Cu^(2+)医用镁合金涂层,有望在骨植入及其术后问题上得到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微弧氧化 含Cu^(2+)涂层 耐腐蚀性能 抗肿瘤 成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AZ31镁合金表面复合膜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姝 董寅生 +2 位作者 盛晓波 郭超 储成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为改善医用AZ31镁合金的抗蚀性能,综合应用阳极氧化及化学转化工艺在其表面制备了复合膜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膜层形貌,X射线衍射分析了膜层成分,并利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对膜层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工艺制备的膜层粗糙不平... 为改善医用AZ31镁合金的抗蚀性能,综合应用阳极氧化及化学转化工艺在其表面制备了复合膜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膜层形貌,X射线衍射分析了膜层成分,并利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对膜层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工艺制备的膜层粗糙不平,主要组成为Mg(OH)2及Al2O3;经化学转化后,所得复合膜较为致密、平整,膜层中主要含元素N,O,P。动电位极化曲线分析表明,复合膜对AZ31镁合金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EIS阻抗图谱拟合电路反映出制备的复合膜层具有4层结构,从侧面证明了阳极氧化膜与化学转化膜之间的化学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AZ31合金 复合膜层 阳极氧化 化学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可降解镁锌合金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岚 于振涛 +2 位作者 王昌 余森 刘汉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22,共5页
综述了镁锌合金的临床应用优势,介绍了合金元素对医用镁锌材料物化性能、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及医用镁锌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镁锌合金作为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医用合金 生物材料 可降解 表面改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镁锌合金表面多孔钙磷涂层制备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岚 余森 +2 位作者 于振涛 王昌 刘汉源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85-89,共5页
可降解镁合金被誉为革命性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有望用于人体软、硬组织临时性修复或辅助组织再生。为改善生物医用镁锌合金抗腐蚀性能和生物活性,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分别在Mg-3Zn、Mg-5Zn合金和纯镁表面制备出不含Ca与P元素、只含P元素、... 可降解镁合金被誉为革命性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有望用于人体软、硬组织临时性修复或辅助组织再生。为改善生物医用镁锌合金抗腐蚀性能和生物活性,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分别在Mg-3Zn、Mg-5Zn合金和纯镁表面制备出不含Ca与P元素、只含P元素、同时含有Ca与P元素的多孔涂层。利用SEM观察涂层表面微观形貌特征,并通过EDS、XPS分析三种涂层元素组成、元素含量及Ca与P元素特征。结果表明,三种膜层都具有典型的微弧氧化多孔结构,且钙、磷元素成功进入微弧氧化膜层中,但元素含量及状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合金 微弧氧化 钙磷涂层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含量对医用Mg-5.5Zn-0.15Ca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雨田 纪国庆 +2 位作者 胡勇 郭兵 柴利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0,共4页
在专用熔剂覆盖和氩气保护下制备Mg-5.5Zn-0.15Ca、Mg-5.5Zn-0.15Ca-0.5Zr、Mg-5.5ZnCa-0.6Zr、Mg-5.5Zn-0.15Ca-0.7Zr、Mg-5.5Zn-0.15Ca-0.8Zr镁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室温力学测试设备对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分... 在专用熔剂覆盖和氩气保护下制备Mg-5.5Zn-0.15Ca、Mg-5.5Zn-0.15Ca-0.5Zr、Mg-5.5ZnCa-0.6Zr、Mg-5.5Zn-0.15Ca-0.7Zr、Mg-5.5Zn-0.15Ca-0.8Zr镁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室温力学测试设备对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Zr元素对热处理前后合金晶粒大小及铸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显微组织观察表明:Zr能显著地细化Mg-5.5Zn-0.15Ca合金的晶粒,随Zr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Zr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弧氧化镁合金在流动模拟体液中的磨损行为
15
作者 宁生科 秦静 马保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4,50,共6页
对AZ91D镁合金进行了表面微弧氧化处理,研究了处理前后合金在流量为2mL·min-1的模拟体液中浸泡5d后的耐腐蚀降解性能;对浸泡5d的微弧氧化镁合金在流动模拟体液中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载荷、转速、磨损时间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 对AZ91D镁合金进行了表面微弧氧化处理,研究了处理前后合金在流量为2mL·min-1的模拟体液中浸泡5d后的耐腐蚀降解性能;对浸泡5d的微弧氧化镁合金在流动模拟体液中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载荷、转速、磨损时间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磨损形貌及规律。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为多孔结构,局部有细小裂纹。微弧氧化镁合金的耐腐蚀降解性能明显优于镁合金基体的。浸泡5d后的微弧氧化镁合金在模拟体液中进行磨损时,其摩擦因数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随转速增大、磨损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磨损量随载荷、转速增大和磨损时间延长而增大;低速时以黏着磨损为主,高速时以剥层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微弧氧化 模拟体液 动态浸泡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镁合金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6
作者 尹林 黄华 +1 位作者 袁广银 丁文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7,共12页
作为新一代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镁合金用作骨修复材料时,可以有效避免应力遮挡效应,有利于促进骨愈合;用作血管支架材料时,可以在狭窄的血管内经过一段时间支架支撑和药物治疗... 作为新一代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镁合金用作骨修复材料时,可以有效避免应力遮挡效应,有利于促进骨愈合;用作血管支架材料时,可以在狭窄的血管内经过一段时间支架支撑和药物治疗完成正性重构后,自行降解消失,从而降低再狭窄的风险。因此镁合金作为可降解医用材料具有很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在骨内植物器械和血管支架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首先介绍了镁合金作为可降解医用材料所具有的优点以及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然后分别阐述了镁合金在骨内植物器械和血管支架领域临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有关可降解医用镁合金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并展望了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医用镁合金 骨植物器械 血管支架 生物相容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Mg-Zn合金微管的显微组织和腐蚀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奎 严凯 +1 位作者 靳惠民 金朝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97,101,共5页
研究了不同成分的镁锌合金微管的显微组织、在Hank’s溶液中的耐蚀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下制备出的镁合金微管显微组织发生完全再结晶,并且晶粒尺寸随着锌含量的提高而降低。锌含量低于5wt%时呈现接近单相的显微组织,... 研究了不同成分的镁锌合金微管的显微组织、在Hank’s溶液中的耐蚀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下制备出的镁合金微管显微组织发生完全再结晶,并且晶粒尺寸随着锌含量的提高而降低。锌含量低于5wt%时呈现接近单相的显微组织,而当锌含量达到6wt%时出现了第二相,形成沿加工方向排列的带状组织。随锌含量的上升,耐蚀性先提高随后下降,其中Mg-5Zn的腐蚀速率最低,仅为0.03mm/a,而Mg-6Zn腐蚀速率最高为1.76 mm/a。与此同时,Mg-5Zn具有最高的自腐蚀电位和最小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锌元素在合金中固溶度高且显微组织接近单相的镁锌合金,对提高耐蚀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镁合金 微管 合金 耐腐蚀性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MgF_(2)/Mg-MOF-74@壳聚糖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纪茜 刘伟 +1 位作者 肖天铸 李耀辉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39,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g-MOF-74粉末,通过化学转化法及浸涂法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了MgF_(2)/Mg-MOF-74@壳聚糖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Mg-MOF-74粉末及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通过电化学实验以及析氢实验等方法探...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g-MOF-74粉末,通过化学转化法及浸涂法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了MgF_(2)/Mg-MOF-74@壳聚糖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Mg-MOF-74粉末及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通过电化学实验以及析氢实验等方法探究了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通过抗菌实验测试了复合涂层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MgF_(2)/壳聚糖涂层镁合金,由于Mg-MOF-74粉末的掺杂,MgF_(2)/Mg-MOF-74@壳聚糖复合涂层镁合金的两个容抗弧曲率半径均明显增大,腐蚀电流降低了1个数量级,腐蚀电位增加了0.131 V,在模拟体液中浸泡7 d后的析氢量也相对减少约一半,改善了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MgF_(2)/Mg-MOF-74@壳聚糖涂层镁合金相比MgF_(2)/壳聚糖涂层镁合金,抗菌率从78%提高到94%,说明Mg-MOF-74粉末能进一步提高镁合金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壳聚糖 耐腐蚀性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Zn-Mn合金和Mg-Zn-Ca合金的组织及耐蚀性比较
19
作者 冯宇飞 宋义全 安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91,共4页
研究了Mg-1.5Zn-xCa(x=0.5,1.0)合金和Mg-1.5Zn-xMn(x=0.5,1.0)合金在Hank's模拟体液中浸泡腐蚀32 d的腐蚀规律,并对上述两种合金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g-1.5Zn-xMn(x=0.5、1.0)合金的显微组织由Mg-Zn、α-Mn和α-Mg相组成;Mg-... 研究了Mg-1.5Zn-xCa(x=0.5,1.0)合金和Mg-1.5Zn-xMn(x=0.5,1.0)合金在Hank's模拟体液中浸泡腐蚀32 d的腐蚀规律,并对上述两种合金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g-1.5Zn-xMn(x=0.5、1.0)合金的显微组织由Mg-Zn、α-Mn和α-Mg相组成;Mg-1.5Zn-xCa(x=0.5、1.0)合金的显微组织由α-Mg、Mg-Zn、Mg_2Ca相组成。在Hank’s模拟体液中浸泡32d,Mg-1.5Zn-xCa(x=0.5、1.0)合金比Mg-1.5Zn-xMn(x=0.5、1.0)合金的表面腐蚀面积大,程度深。Mg-1.5Zn-xMn(x=0.5、1.0)合金比Mg-1.5Zn-xCa(x=0.5、1.0)合金的容抗弧半径大,腐蚀电位高,腐蚀电流密度小,因此Mg-1.5Zn-xMn(x=0.5、1.0)合金的耐蚀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显微组织 腐蚀形貌 电化学阻抗谱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Nd对Mg-Zn-Ca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杰 李克 +1 位作者 王彪 艾凡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7,共5页
采用真空铜模喷铸法制备了直径为2 mm的Mg68-xZn28Ca4Ndx(x=0,0.5,1,1.5)合金,研究了Nd添加量对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SEM、EDS能谱分析了模拟体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非晶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成分,利用XRD和DSC分析... 采用真空铜模喷铸法制备了直径为2 mm的Mg68-xZn28Ca4Ndx(x=0,0.5,1,1.5)合金,研究了Nd添加量对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SEM、EDS能谱分析了模拟体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非晶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成分,利用XRD和DSC分析了合金的相组成和非晶形成能力,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Nd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下降,当Nd元素的添加量为1.0%和1.5%时,α-Mg相在非晶基体上析出,试样由纯非晶结构转变为晶体和非晶的复合结构。Mg67.5Zn28Ca4Nd0.5非晶试样展现了最好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Ca 大块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抗腐蚀性能 医用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