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限货物列车对单线区段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王新宇 陈治亚 +1 位作者 雷定猷 张英贵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520-4524,共5页
以单线自动闭塞区段的列车追踪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列车在单线区段的运行特征,采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引入列车当量、停靠和越行元胞等概念;提出多种变换规则,分析超限列车越行前、后的元胞状态,构建基于CA的单线列车运行仿真模型及单... 以单线自动闭塞区段的列车追踪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列车在单线区段的运行特征,采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引入列车当量、停靠和越行元胞等概念;提出多种变换规则,分析超限列车越行前、后的元胞状态,构建基于CA的单线列车运行仿真模型及单线铁路运能损失评估通用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求解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单线区段列车运行过程,评估铁路运能损失。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与算法能有效评估超限货物列车运行所引起的运能损失,合理分析列车混跑、速度传递效应对单线铁路运能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线铁路 超限货物列车 区段通过能力 运能损失评估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与敏感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林枫 刘敏 +2 位作者 李博 魏然 范家铭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0,共5页
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提升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对比已有能力计算方法,提出列车开行结构特征对高速铁路能力计算的重要性,采用模型优化方法,构建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建立区段通过能力影响因素敏感度体系,应用区段能力计算方法,... 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提升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对比已有能力计算方法,提出列车开行结构特征对高速铁路能力计算的重要性,采用模型优化方法,构建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建立区段通过能力影响因素敏感度体系,应用区段能力计算方法,开展各因素对区段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分析,提出区段能力提升有效措施。研究结果得出:缩短追踪间隔时间对区段能力提升影响最大。实际应用时,建议有限采用提高动车组列车定员和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措施,其次采用统一运行速度或调整列车停站频率和越行结构来改变列车开行结构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段通过能力 敏感度分析 能力提升方法 列车开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调度集中 提高区段通过能力
3
作者 陈玉年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9-71,共3页
本文概括地论述大重量、高密度、中速度政策与行车调度工作的关系,重点讨论大力发展调度集中设备的问题.其中包括:改进行车调度工作,调度集中的重要性,以及今后应大力发展调度集中系统.
关键词 调度集中 行车调度 区段通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列车速度目标值选取对直通区段通过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李泽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不同层次轨道交通间的直通运营具有减少乘客出行时间、节约土地资源等优势。该模式下,在直通区段上运行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技术标准(如速度目标值、车辆制式等)的列车互称为异质列车。在分析车站追踪间隔计算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将组合周... 不同层次轨道交通间的直通运营具有减少乘客出行时间、节约土地资源等优势。该模式下,在直通区段上运行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技术标准(如速度目标值、车辆制式等)的列车互称为异质列车。在分析车站追踪间隔计算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将组合周期时间作为计算直通区段通过能力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直通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不同站间距下列车速度目标值与旅行速度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直通区段通过能力与异质列车的速度目标值组合具有相关性。在部分参数取值给定的条件下,随着两种异质列车速度目标值差值的增大,直通区段通过能力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多网融合 直通运营 区段通过能力 列车速度目标值 列车追踪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区段的通过能力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宝杰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0-62,共3页
我国电气化铁路区段通过能力主要受到追踪间隔时间、区间运行时分、天窗、速度等级列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提高电气化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要通过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强化设备质量;双线区段采用上下行分线供电方式,避免天窗对开行方... 我国电气化铁路区段通过能力主要受到追踪间隔时间、区间运行时分、天窗、速度等级列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提高电气化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要通过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强化设备质量;双线区段采用上下行分线供电方式,避免天窗对开行方案的影响;合理安排双线电气化区段的区间布点等,加强相关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区段通过能力 天窗 施工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路由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线次序优化方法
6
作者 谷玉锟 魏玉光 王宇强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9-239,共11页
针对部分高速铁路能力利用紧张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节点路由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线次序优化方法。首先,将列车运行线抽象为节点,其接续关系抽象为有向弧,从而使列车运行线次序优化问题转化为节点路由问题;其次,开发列车越行组合设计、弧... 针对部分高速铁路能力利用紧张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节点路由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线次序优化方法。首先,将列车运行线抽象为节点,其接续关系抽象为有向弧,从而使列车运行线次序优化问题转化为节点路由问题;其次,开发列车越行组合设计、弧权重计算、列车运行线次序优化和列车运行图编制等模块;最后,以京沪高铁的某区段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列车运行线次序调整范围及列车越行组合设计对能力利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对实际列车运行图进行优化,区段通过能力提高5.26%,列车平均旅行时间减少3.18%;随着列车运行线次序调整范围的逐步扩大,区段通过能力的增幅持续提升,最高可提升31.58%。该方法通过优化列车运行线次序有效提升了区段通过能力,为繁忙高速铁路的能力利用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运行图 区段通过能力 节点路由 时空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模式研究
7
作者 邹葱聪 吕苗苗 +1 位作者 吕红霞 张姣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1,共5页
基于运行图数据,研究京沪高速铁路不同运营时期的运输组织模式,分析不同速度列车共线模式下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能结构变化,探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模式发展趋势。在分析本线全程列车始发时段与停站次数的关系,研究本线列车开行的周期规律。... 基于运行图数据,研究京沪高速铁路不同运营时期的运输组织模式,分析不同速度列车共线模式下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能结构变化,探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模式发展趋势。在分析本线全程列车始发时段与停站次数的关系,研究本线列车开行的周期规律。结果表明,2018年底京沪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利用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能力限制区间为徐州东-蚌埠南;分析列车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路网直达+跨区域换乘"的运行模式是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模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列车运行模式 限制区段 区段通过能力 周期开行规律 区域路网直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